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卢佩章

卢佩章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854 更新时间:2024/1/16 12:52:06

卢佩章(1925年10月-2017年8月23日),男,1925年10月生于浙江杭州,祖籍福建永定。分析化学与色谱学家,194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5年加入九三学社。曾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色谱学会理事长,第五届北京国际分析测试报告会及展览会学术委员会主席等职。2017年8月23日,在大连逝世,享年92岁。

基本资料

名:卢佩章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1925年10月

逝世日期:2017年8月23日

职业: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毕业院校:同济大学化学系

政治面貌:九三学社社员

人物生平

1925年10月,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194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同年在同济大学化学系任教。

1949年9月,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

1958年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大煜等导师指导下获得副博士学位。

1959-1986年,任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

1978-1983年,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2017年8月23日,于13时25分在连逝世,享年92岁。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卢佩章怀着发展祖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勃勃雄心,奔赴百废待兴的东北,走进了当时新组建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前身——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他的科研人生从此与国家建设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

卢佩章原想搞催化,但国家任务使他改变了专业兴趣,并与色谱结下了不解之缘。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参与了国家从煤里制取石油这一国民经济急需的科研任务,承担了其中水煤气合成产品的分析任务,完成了“熔铁催化剂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及化工产品”项目,195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54年,他把气—固色谱法的体积色谱成功用于水煤气合成产品的气体组分分析。1956年,他领导浩春教授开展气液色谱法取得成功,并用于石油产品分析。1957年,他研制成功“5701”型色谱担体,后又改进为“6201”型硅藻土担体,由大连红光化工厂生产。傅鹰在1963年出版的内部试版《十年来的中国科学·化学》(1949—1959)中写道:“石油研究所卢佩章等所做的气体色谱研究是近年来我国化学研究最出色的成就之一,在色谱理论方面也做出基本性的贡献。此外,他们还编订操作规程及帮助其他研究机关和学校训练能使用色谱的人才。他们能辨别前人理论的正确部分与不正确部分,从而加以修正,并提出新的观点,这方面他们的成就最大,这一系列的研究是任化学家可以引以为荣的。更使我们高兴的是这些成就完全出于青年人之手。”

20世纪60年代,卢佩章的研究方转向国防工业。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和沈阳金属所合作发展出建立真空熔融气相色谱法,测定金属铀中痕量氩的含量。1963年受二级部委托,先后领导组织了40多名研究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调查和实验,克服重重困难,与科学院化学所、原子能所、814厂、504厂、光华仪表厂等部门合作,完成“六氟化铀生产中UF6、F2、HF、N2组分”项目。1973年,受国防部门委托,完成了两种不同要求的密闭舱内大气成分自动分析色谱仪,供飞船及核潜艇使用,并获得科技大会奖。1999年,他参加党中央召开的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代表会议,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但他一直称自己是“集体中的小兵”。他对年轻人讲:“我们是小兵,绝对没有能力去制作原子弹,但我们是有特长能为原子能工业服务的。要在国家重大项目中发挥关键作用,就要有一个坚强的集体。我只能是集体中的一员,一个小兵,一个负责的小兵。”

1960年,由于国家对液氢生产及稀有气体的迫切需要,卢佩章组建了超纯气体分析组,研制开发了国际上只有个别发达国家才有的新型分子筛催化剂,利用吸附浓缩净化的方法制备了6个“9”以上的超纯氢、氦、氩等气体,并建立相应的测试方法,满足了核工业、航天工业和电子工业对超纯气体的需要。这项工作历时20年之久。

20世纪70年代中期,卢佩章开展了国际上刚刚开始的高效液相色谱的研究。针对当时高效液相色谱的两个主要矛盾:一是仪器设备,二是固定相,开展了微粒型硅胶及其各种化学键合相的研究,并提供产品供应国内需求。在柱系统研究方面,由于改进了进样和检测系统,使5微米硅胶在5毫米内径柱上的柱效达到每米8万理论塔片以上,2毫米细内径柱在长度为5、10、25、50和100厘米时的柱效分别为2000、6000、10000、20000和80000理论塔片。在此基础上与所内仪器厂合作研究成功的“K-1型高效吸附性液相色谱柱”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辽宁省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与西德合作研究的反相ODS细管柱,柱效达到80万塔片。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影响柱效的是柱外效应,而不是管壁效应。1978年,发展了“柱色谱多元组分分离理论”,获得了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改革开放后,卢佩章迎来了科学生命的春天,被“文革”中断的“全国色谱学术报告及仪器展览会”在他的推动下,迅速得到恢复。至今已经举办了17届。1984年,他创办《色谱》杂志,中国的色谱工作者有了属于自己的专业期刊。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领导开展了有国际水平的色谱专家系统理论、技术及软件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在研究色谱峰型等规律基础上提出了选择色谱最佳操作条件的方法,成功应用于发展细管径高效液相色谱;在深入系统进行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气相和液相色谱定性、拟合定量和智能优化等专家系统及软件,荣获各种奖励20项及苏联色谱学会茨维特奖。这其间,他组织各种技术力量,先后研制成功“1000系列气相智能色谱仪”和“2000系列液相智能色谱仪”。这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经过三代人的长期努力,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撰写出两本系统的著作,课题才初步完成。同时,他提出发展环境污染、中药复方、疾病诊断用体液等复杂混合物的智能分析方向。

●主要论著

卢佩章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编写专著近十部。

张大煜、滨井书藏、陶愉生、卢佩章等,水煤气合成石油用沉淀铁触媒常压性能实验[M].东北科学通讯,1951,2:301。

卢佩章、康坦,用色谱法分析气体混合物,I,活性碳作为吸附剂的体积色层法分析饱和烃气体的混合物[J].燃料学报,1956,1(1):47~53。

LuPeichang,LiuPeifanandU.Chueifan,UeberFaktoren,DiedasTrennvermoegenGaschromatographischerSaulenBestimmen,FortschritIsBerrichtezurGas—Chromatographie,195,Berlin:Akademieverlag,1961,95.

卢佩章讲、俊德整理,气相色谱法[J].旅大市化学化工学会,1964。

唐学渊、钟秀贞、卢佩章,制取超纯氢途径的考察[M].全国测试基地年会报告集,1964;国家科委超纯气体分析测试基地专业组[M].中国科学院新技术局,1965。

卢佩章、杨维琛、戴潼模、丁炳哲、马兆兰、赵昌吉、姚爱凤,真空熔融气相色谱法用于测定固体中痕量气体[M].全国测试基地年会报告集,1964;国家科委超纯气体分析测试基地专业组[M].中国科学院新技术局,1965。

卢佩章等,氟等气体的气相色谱定量分析[M].分析化学,1973,1(4)。

ZhangYukui,BaoMiansheng,LiXiozhen,LuPeichang,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icColumnsofSmallDiameter,JChromatorgr,1980,197:97~108.

LuPeichang,ErnstBayerProceedingsofSinoWestGermanSymposiumonChromatography,SciencePress,1983.

LinBinsheng,LiHaochun,LuPeichang,AComputer——AidedAlgorithmforSaving“Living”ChromatogramsinaKnowledgeBase,LC&GC,1986,4(12):1206.

ZhuDamo,SheJianwen,HongQunfa,LiuRenye,LuPeichang,ASES/MS:AnAutomaticStructureElucidationSystemforOrganicCompoundsUsingMassSpectrometricData,Analyst,1988,113(8):1261.

卢佩章、张玉奎、梁鑫淼,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专家系统[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卢佩章、许国旺,气相色谱专家系统[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张祥民、卢佩章,色谱双柱系统智能定性方法[J].化学学报,1996,54:901~906。

卢佩章、戴朝政、张祥民,色谱理论基础(第二版)[M].科学出版社,1997。

卢佩章、张子忠,中草药分析展望[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1(2):82~84。

肖红斌、梁鑫淼、卢佩章,中药复方分析新方法及其应用[J].科学通报,1999,44(6):588~596。

肖红斌、梁鑫淼、卢佩章,中药组分智能统一指纹数据库[J].化学进展,1999,11(2)。

GuanYafeng,MiaoHong,WangHanwen,LuPeiZhang,MiniaturizationofGasChromatographicSystemandItsApplication,inTraceAnalysisofGasesProceedingsofInternationalNinthBeijingConferenceandExhibitiononInstrumentalAnalysis,2001.

XuGuowang,HRSchmid,LuXin,HMLiebich,LuPeichang,ExcretionPatternInvestigationofUrinaryNormalandModifiedNucleosidesofBreastCancerPatientsbyRP-HPLCandFactorAnalysisMethod,BiomedicalChromatography,2000.

卢佩章,色谱发明100周年回顾(大会报告),第十四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卢佩章、张玉奎、许国旺主编)[M].2003,PL-001。

LuPeichang,FurtherDevelopingtheCooperationbetweenUsintheFieldofChromatography,the7thSino-GermanSymposiumonChromatography:1,2004.

卢佩章,难忘的岁月[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卢佩章、许国旺、卢果,建议开展“个人健康宝”系统的研究,第17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M].2009。

PeichangLu,FiftyYearsCapillaryandHigh-speedChromatographicResearchofGroupsinDICP[M].化学工业出版社,色谱进展,2007。

●科研获奖

1956年,“液态燃料的费一托合成研究(气相色谱应用于产品的分析)”获第一届中国自然科学三等奖。

1973年,受国防部门委托,完成了两种不同要求的密闭舱内大气成分自动分析色谱仪,供飞船及核潜艇使用,并获得科技大会奖。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展了高效液相色谱的研究,研究成功K-1型细内径高效液相色谱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荣获辽宁省科技成果一等奖。

1978年,发展了“柱色谱多元组分分离理论”,获得了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卢佩章在从事科研任务的开始就同时为新中国培养色谱科研人员。改革开放后,卢佩章先生重点转向研究生的培养。作为我国第一批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导师,自1978年以来,卢院士先后培养了博士生12名、硕士生16名,其中7名现已是博士生导师,1名为研究室主任,1名为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部副部长,1名曾担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副所长。22岁到所与卢佩章共同工作,后又协助其带研究生的张玉奎在2003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培养年轻人才时,卢佩章不仅注重培养年轻人严谨的学术思想和创新精神,更注重培养年青一代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意识。他常说:“科学家应该有一颗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心,我不相信一个追求个人名利的人,能在科学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2005年与浙江大学大学生座谈时,卢佩章说:“一个科学家最大的幸福是能对社会、人类做出些贡献。科学家要有创新,必须有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有一颗热爱科学的心,才能选准方向,坚持下去。”这也是他80多年风雨人生的写照。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9年,获中国科学院荣誉奖。

1990年,获前苏联色谱学会的Zwett奖、美国传记研究所的“世界终身成就奖”(WorldlifetimeAchievementAward)。

2007年6月,在大连举办的第30届国际毛细管色谱会议上,卢佩章获国际毛细管学会Golay奖。

社会任职

1948年,任同济大学助教。

1959-1986年,任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

1978-1983年,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曾任中国色谱学会理事长,第五届北京国际分析测试报告会及展览会学术委员会主席,《色谱》杂志主编,《高效色谱(HRC&CC)》等杂志编委。

人物评价

中国色谱学之父。(JournalofChromatographyA杂志评)

标签: 卢佩章

更多文章

  • 陈秉聪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陈秉聪

    陈秉聪(1921.10.10-2008.09.01),山东省黄县人,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专家,中国地面车辆学术领域和汽车、拖拉机专业教育的开拓者。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获硕士学位,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秉聪长期从事农业机械及汽车拖拉机

  • 王玉敏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玉敏

    王玉敏(1923年-1994年),北京人,回族,京剧老旦演员。中共党员。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教授,中国剧协会员。北京市京剧研究会理事,北京市穆斯林文化学会理事。1935年考入京剧艺术家程砚秋、著名戏剧家焦菊隐创办的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先学京剧武旦,后改老旦。1942年毕业后至1952年的十年间,搭班演出

  • 曹天钦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天钦

    曹天钦(1920.12.05-1995.01.08)北京人,生物化学家,中国现代蛋白质研究的奠基人。1944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毕业于成都燕京大学化学系,1951年获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系博士学位,同年被选为该校维尔基斯学院院士,1958年首先建议开展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研究并参加了领导工作,1980

  • 姚仲明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姚仲明

    姚仲明,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家。参与组织领导的黑铁山起义,曾任八路军团政委、烟台市长、潍坊市长、济南市长。建国后调到外交战线。历任驻缅甸首任大使,驻印度尼西亚大使、外交部条法司司长,文革后任文化部副部长。退居二线后,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是中共七大候补代表,第六、七

  • 党鸿辛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党鸿辛

    党鸿辛(1929.6—2005.6.10),广西北流市人。材料机械摩擦磨损与润滑专家、中国摩擦学学科的开拓者与学术带头人,“两弹一星”功臣。1953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1958工作于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党鸿辛多年来坚持科研面向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方向,在固体润滑

  • 戴家祥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戴家祥

    戴家祥(1906-1998),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经学家。字幼和,浙江瑞安人。1926年考取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先生,治经学和古文字学。1929年任广州中山大学副教授。1931年,任浙江省立杭高教员。1934加入北京考古学社,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936年夏,受聘四川大学,为

  • 王懿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懿

    王懿(1904年5月12日——1981年10月8日),儿科护理学专家,护理学教育家。长期在医疗第一线做儿科护理工作,毕生致力于寻求儿科护理的自然规律,重视护理工作的日常实践,并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使之再指导实践。曾任《中华护理杂志》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护理学》负责人。为创立中国儿科护理学作出

  • 王国钧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国钧

    王国钧,特殊钢专家,长期从事特殊钢生产、科研工作。他组织创建了太钢电炉炼钢车间,主持冶炼出工业纯铁、硅钢、枪弹钢和炮弹用钢,组织研制和生产了多种新型钢材,为国防尖端和高新科技的发展作出成绩。他积极推进不锈钢氩氧炉精炼技术投入工业生产。为把太钢由普通钢厂发展成为大型特殊钢基地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培养了一

  • 耿宝林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耿宝林

    耿宝林(1913年-1973年),相声演员,师从焦少海。曾与马三立、赵佩茹、朱阔泉、王世臣、刘宝瑞等相声大家合作。中文名:耿宝林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913年逝世日期:1973年职业:相声演员代表作品:扭嘴儿师承:焦少海耿宝林(1913---1973),男,相声演员,北京人,后居

  • 黄文弼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黄文弼

    黄文弼(1893.4—1966.12),男,字仲良,湖北汉川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学家,西北史地学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19年到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任教,并于1927~1930年参加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内蒙古、新疆考察活动。1934~1937年任西北科学考察团专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