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李邦彦

李邦彦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066 更新时间:2023/12/15 0:08:08

李邦彦(?~1129年),原名李彦,字士美,怀州(今河南沁阳县)人,北宋末年宰相、奸臣。外表俊爽,美风姿,自号“李浪子”,为文敏而工。大观二年,赐进士出身,官至中书舍人。宣和五年,拜尚书左丞,迁少宰,人称“浪子宰相”。宋钦宗即位,迁太宰,提举龙德宫使。金兵逼近开封,力主割地议和,直接造成北宋灭亡。赵构即位后,贬为建武军节度副使,安置浔州。建炎三年(1129年),死于桂州(今广西桂林)。

基本资料

本名:李邦彦

别称:李浪子、浪子宰相、李彦

字号:士美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人

去世时间:1129年

籍贯:怀州

官职:尚书左丞、少宰

人物生平

李邦彦,字士美,父亲李浦是个银匠。李邦彦喜欢跟进士交游,河东举人入京者,一定取道怀州拜访邦彦。如果要添置什么,李浦也停下工作备办,而且又资助路费,从此邦彦声誉鹊起。入京补为太学生,大观二年(1108年),宋徽宗赐他进士及第,授任秘书省校书郎,试任符宝郎。

李邦彦为人俊朗豪爽,风度优美,写文章敏捷而有功底。但是在民间长大,熟习猥鄙之事,对答敏捷;擅长戏谑,能踢蹴鞠,常常把街市俗语编为词曲,人们争相传播,自号李浪子。谏官弹劾他游纵不检点,罢去符宝郎,仍任校书郎。不久以吏部员外郎兼管议礼局,出任河阳知州,受召入京任起居郎,邦彦擅长奉事宦官,宦官们争相赞誉推荐他,历任至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

宣和三年(1121年),李邦彦被授任尚书右丞;宣和五年(1123年),转任尚书左丞。李邦彦重新起用后,与王黼不和,于是暗中与蔡攸梁师成等人勾结,诬陷王黼使他被罢免。宣和六年(1124年),李邦彦被授任为少宰,毫无建树,只不过阿谀顺承谄媚充位而已,京城人都把他看作“浪子宰相”。

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南下,宋徽宗禅位给宋钦宗,任命李邦彦为龙德宫使,迁为太宰。李邦彦知道朝中众议不一,外患日渐逼近,抚疏不受命乞求留在宫祠。

金军逼近京城,李纲种师道被罢免,李邦彦坚决主张割地求和,一霹雳炮手发炮后竟被枭首处死。

太学生陈东等数百人跪在宣德门上书,说李邦彦及白时中张邦昌、赵野、王孝迪、蔡懋、李棁这些人是国家的祸害,请求斥退他们。李邦彦退朝,人群指着他大骂,并且要殴打他,李邦彦急忙逃走得以脱免。于是以特进、观文殿大学士,充太一宫使。不满十天,吴敏替他请求,重新起用为太宰。人们都感到惊愕,谏官们交相指责他。出京任邓州知州,于是请求保全余职,提举亳州明道宫。临走时,李邦彦推荐投降派的唐恪继任宰相,继续靠卑躬屈膝来乞求和平的政策。

建炎初年(1127年),在康王赵构即位之后,因主和误国,被贬任建武军节度副使,安置在浔州(今广西桂平)。建炎三年(1129年),李邦彦死于桂州(今广西桂林)。

史籍记载

《宋史·卷三百五十二·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历史评价

陈东:其庸缪不才、忌疾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者,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赵野、王孝迪、蔡懋、李棁之徒是也,所谓社稷之贼也。

《宋史》:三代之后,有天下而长久者,汉、唐、宋尔。汉、唐末世,朋党相确,小人在位,然犹有君子扶持迁延,浸微浸灭;未有纯用小人,至于主辱国播,如宋中叶之烈也。蔡京以绍述为罗,张端官、修士而尽之,上箝下锢,其术巧矣。徽宗亦颇悟,间用郑居中、王黼、李邦彦辈,褫京柄权。以不肖易不肖,犹去野葛而代乌喙也,庸愈哉!当是时,王、蔡二党,阶京者芘京,缔黼者右黼,援丽省台,迭相指嗾,徼功挑患,汴、洛既震,则恇缩无策,苟生丐和。彼邦彦、安中、深、敏辈误国之罪,当正其僇,而钦、高二君徒从窜典,信失刑矣。恪既预推戴,署状乃死,无足赎者。辅以小臣劘上,面谯大臣,坐斥不变,独终始无朋与,其贤矣乎。

《大宋宣和遗事》:惜朝廷群憸用事,李邦彦辈持讲和之说,以图偷安目前,正如寝于厝火积薪之上,火未及然,自谓之安;迨其势焰薰灼,则焦头烂额而不可救矣。

轶事典故

李邦彦村属武城镇管辖,位于县城东北部,西靠陈公堤,原名篦子匠庄,始因做篦子的工匠来此定居,传徒授业,因做的篦子质量好,远近闻名,此村因此而得名。

北宋宣和年间,李邦彦曾路过此地听说这里的篦子做工独特,质量上乘,便吩咐人来买篦子,篦子买来后这位尚书左丞爱不释手,摆弄着篦子问:“此唤何村?回朝后要奏明圣上,把篦子定为贡品。”随从说此村名为篦子匠庄,他摇头说“不雅。”李邦彦走后,人们才知道这位要奏明圣上把他们的篦子定为贡品的,原来是尚书左丞李邦彦。他们为了谢恩,便将篦子匠庄改名为李邦彦。

后来因李邦彦力主与金朝割地求和,被众臣参罪贬往浔地(今广西桂平),致使篦子匠庄的篦子失去了成为贡品的机会,“李邦彦”的村名却一直沿用至今。

宋朝人李邦彦的父亲曾是银矿场的采石工人。有人用李父的职业讥讽李邦彦,李邦彦觉得自己在人前无法抬头,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说:“宰相家的人沦落为矿工,的确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但矿工出身的父亲,家中出了个当宰相的儿子,却是件非常光彩的事,有什么好丢脸不敢见人的呢?”

文学形象

在《金瓶梅》中,李邦彦也是一个重要人物。《绣像本》第十八回,蔡京因为被弹劾而回避,“当朝右相、资政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李邦彦就代替蔡京处理政事。他也是一个贪官,收了五百两银子,就把追捕书上的“西门庆”改成了“贾廉”。《词话本》第七十回李邦彦又被宋徽宗加封了“柱国、太子太师”。圣旨上他的排名仅次于蔡京。可见李邦彦是政府里面的实权派,很长时期地位仅次于蔡京。

标签: 李邦彦

更多文章

  • 白时中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白时中

    白时中(?-1127年),字蒙亨,北宋寿州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北宋奸臣,进士出身,累官为吏部侍郎,因事出知郓州。不久又得召用。政和六年,拜尚书右丞、中书门下侍郎。宣和六年,担任太宰兼门下侍郎,封崇国公,一切奉蔡京父子的意志。靖康之变时,时中建议钦宗弃城逃跑。后被弹劾懦弱。不久卒。本名:白时中所处时

  • 唐恪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恪

    唐恪(?—1127),字钦叟,宋余杭钱塘(今属浙江杭州)人。北宋末年大臣,钦宗朝宰相,(《金石萃编》卷一三三《澹山岩题名》)。本名:唐恪所处时代: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钱塘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1127年字号:字钦叟唐恪(?—1127),字钦叟,宋余杭钱塘(今属浙江杭州)人。北宋末年大臣,钦宗朝

  • 许将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许将

    许将(1037—1111),字冲元,福建闽县(今福建闽清)人。他生于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卒于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嘉祐八年(1063年)中癸卯科状元,年仅27岁,是历史上福州地区第一个状元。其人文武双全,廉洁奉公,深受宋神宗和宋哲宗的器重,曾担任明州通判、兵部侍郎、尚书右丞、尚书左丞

  • 欧阳珣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欧阳珣

    欧阳珣(?—1126年),字全美,庐陵县永和(今吉安县永和镇)人。北宋末年抗金民族英雄。本名:欧阳珣字:全美所处时代:北宋→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庐陵永和人逝世日期:1126年主要作品:踏莎行主要成就:抗金欧阳珣,庐陵县永和人,北宋末年抗金民族英雄。欧阳珣之父欧阳粲,字景文,北宋嘉祐八年(公元1

  • 黄潜善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黄潜善

    黄潜善(1078年—1130年2月9日),字茂和,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南宋初年宰相,奸臣,官至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符三年(1100年)黄潜善考中进士,历任左司郎、户部侍郎、河间知府等职,靖康初年(1126年),康王赵构开大元帅府,黄潜善任副元帅,南宋建立之后官至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在相位时杀太学生陈

  • 汪伯彦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汪伯彦

    汪伯彦(1069年―1141年),字廷俊,徽州祁门(今安徽祁门)人,南宋初年宰相、著名奸臣。奸相秦桧的老师,主和派重要人物。汪伯彦在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考中进士,初授成安主簿,之后历任中奉大夫、开府司仪曹事、军器少监等职,并在任职期间先后受到宋徽宗、宋钦宗两任皇帝的召见。他将自己撰写的《河北边

  • 朱胜非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胜非

    朱胜非(1082年—1144年12月24日),字藏一,蔡州(今河南上蔡)人。南宋初年宰相。朱胜非于崇宁二年(1103年)进士及第。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任东道副总管、兼管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劝宋高宗赵构继位。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除尚书右丞,迁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等职。苗刘之变

  • 吕颐浩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吕颐浩

    吕颐浩(1071年-1139年4月30日),字元直。齐州(今山东济南)人,祖籍沧州乐陵县(今山东德州)。南宋初年宰相。吕颐浩为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进士,初任密州司户参军。以李清臣荐为玢州教授。历官至河北都转运使。宋高宗南渡,起知扬州,改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扬州。两入政府,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

  • 杜充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杜充

    杜充(?-1141年),字公美,相州(今河南安阳)人,两宋之际大臣、南宋初年宰相、叛臣。哲宗绍圣间进士。靖康初年,知沧州。建炎二年,代为东京留守。但杜充害怕和金军打仗,先是全部放弃了抗金起义不断的河北各地,以致河北所有起义都被金军镇压,由此彻底丢掉了北宋末年被金国侵占的三分之一多的土地。建炎三年,南

  • 范宗尹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范宗尹

    范宗尹(1100年-1136年),字觉民,襄阳邓城(今湖北襄阳西北)人,南宋宰相。范宗尹是宣和三年进士,在北宋末年累升至侍御史、右谏议大夫。建炎元年(1127年),出京担任舒州知县,因反对李纲为相,又被劾曾受张邦昌伪命,责鄂州(今湖北武昌)安置。建炎三年(1129年),吕颐浩任相。范宗尹被召回,历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