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何乔新

何乔新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762 更新时间:2023/12/18 18:34:03

何乔新(1427年-1502年)字廷秀,号椒丘,又号天苗。江西广昌旴江镇人,何文渊第三子。明代大臣。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后拜刑部侍郎。孝宗嗣位,万安、刘吉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未几,复代杜铭为刑部尚书。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吏部尚书王恕举荐为刑部尚书,弘治四年八月(1491年)辞官归里,辞官后杜门著述。弘治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03年1月19日)卒,年七十六岁。正德十一年(1516年),追赠太子太保,次年追谥文肃。

基本资料

本名:何乔新

字号:廷秀、椒丘、天苗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

出生地:江西广昌

出生时间:1427年

去世时间:1502年

谥号:文肃

人物生平

父亲何文渊,是永乐十六年(1418年)进士。授御史职,历任山东巡按、四川巡按、刑部右侍郎,督察两淮盐税、吏部左侍。而景泰年间代宗的易储诏书中“父有天下传之子”语出自文渊,有人传言朝廷下令逮捕文渊,其父自缢而死。

时年何乔新已考中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任南京礼部主事,回乡奔丧。同乡人曾任侍郎的揭稽曾经师从文渊,而与何乔新兄弟不和,他就诬奏文渊死实际是由于被诸子逼迫而自杀,又逼嫁父亲爱妾。何乔新也揭发揭稽任巡抚时曾经举荐黄,并且代为起草易换皇储疏。两人都被受审。文渊妾为此断指,为何乔新兄弟诉冤,官司得以缓和。英宗也以揭稽所犯之事先前已赦免,就释放他不再问罪。事完以后,何乔新又为母亲守丧,守丧期满,改任刑部主事,调任广东司郎中。锦衣卫兵犯法,何乔新按律处理,一点也不宽恕。都指挥袁彬托他办事,何乔新执意不从。袁彬发怒,派人找诬告他的把柄,一无所得。由此何乔新名声大震。

成化四年(1468年),他调升福建副使。所辖寿宁的银矿被非法开采,聚众千余人,到处劫掠,何乔新募兵出去,擒获其首领。福宁豪族尤氏杀人,出入带着保镖和武器,拒捕二十年。福清薛氏经常出海与异国商人做生意,事发后,策谋叛乱。都被何乔新捕捉杀掉。福安、宁德银矿很久就无矿可开,有关部门仍征收矿税,很多百姓以致破产。何乔新出来说话,减税三分之二。兴化百姓自洪武初曾向官府租用耕牛,直到这时每年仍要求纳租税,乔新上奏予以免除。清流、归化里界于沙县、将乐之间,依恃地势险要,而不交赋税,何乔新告诉都御史设置归化县,此地百姓才开始受到约束。何乔新调升河南按察使。河南发生大饥荒,按旧例,救济借贷到秋季为止,何乔新说:“秋季,是说可以依靠秋收,今年秋季能依靠吗?”于是救济到第二年麦熟才停止。都御史原杰到南阳招抚流民,带何乔新前去协助。以前,项忠驱赶流民过头,流民一听说原杰到了,更是躲进山谷。何乔新亲自前往招抚,登记簿籍的有六万多户。升任湖广右布政使。荆州百姓为徭役所苦,何乔新验实人口贫富,分为九等,使百姓得到好处。成化十六年(1480年),何乔新被提升为都察院右副御史,巡抚山西。边地军民总是出塞伐木捕兽,他说:“这些人一旦遇到敌人,必定泄露边防情况以求生都是敌贼的向导。应该不许擅自出塞,有违犯的罪及守将。”宪宗下诏同意。敌人侵犯边塞,何乔新同参将支玉在灰沟营设埋伏,击斩大量敌人,升左副都御史。

年成不好,何乔新奏免杂税以及户口盐税的十分之四。他弹劾佥事尚敬、刘源拖延调查审判,请求皇帝命令天下审判官员,案件拖延半年以上的要论官员之罪。宪宗称好,立即下诏。召何乔新任刑部右侍郎。山西发生严重饥荒,出现人吃人的惨剧。何乔新受命前去赈济,求活三十万多人,安置十四万户流离失所的人家。回朝,正逢发生安宁宣抚使杨友想夺嫡弟播州宣慰使杨爱的爵位,而诬告杨爱有异谋的事件。何乔新前去调查,与巡抚刘璋一起洗清杨爱的冤屈。杨友被削官安置他府,播州人于是相安无事。

孝宗即位,万安、刘吉等憎恨乔新刚直正派,将其调到南京任刑部尚书。沿江的芦洲全被宦官侵占,假托给皇帝备办进用之费,何乔新被调离朝廷,宦官怀恩觉得这事不公平。一天因事到内阁中说“:新君登位,应当任用正直的人,为什么调走何公?”万安等无话可说。不久刑部尚书杜铭被罢免,众人都认为应由何乔新代替,而刘吉代替万安任首辅,始终憎恨何乔新,许久不以他补任刑部尚书。改年号为弘治后,采用王恕的举荐,才召何乔新代替杜铭。何乔新奏道:“旧制,派遣官员调查案情,以及实行逮捕,必须携带详细批文,到所在官府验察后才执行。近来只用一般传帖而不合符契。应该恢复旧制,以防矫诈。”孝宗立即批准了。这时刘吉仇视正直人士,频繁制造大案件,何乔新一律依据法律纠正。刘吉愈加仇恨他。几次寻找借口削去何乔新俸禄。成化二年(1489年)夏季,京城大水,何乔新请求抚恤受灾人家,又考虑到刑法失平,奏陈律文当变更的几件事,刘吉一概加以阻拦而不实行。大理丞官职缺人,御史邹鲁图谋升迁此官,而何乔新推荐郎中魏绅。时逢何乔新舅家与乡人打官司,邹鲁即诬告何乔新接受贿赂包庇舅家人。刘吉从宫中取旨将其舅家人下诏狱,何乔新于是上疏要求返乡。不久,追根究底终归拿不出证据,邹鲁因诬告被停发俸禄,也同意何乔新退休。

罢归后,巡按江西御史陈诠上奏:“何乔新始终保持节操,中间只有接受亲戚送礼之嫌疑,而被勒令辞官,这样进退不明的处理实在可惜。请前往调查,如该官无病则予以任用,如有病就加以慰劳,以留存对故旧的恩惠,保全进退的节操。”孝宗不答应。后来朝廷内外许多官员上疏推荐何乔新,孝宗始终不再起用。成化十五年(1503年)何乔新去世,终年七十六岁。

江西巡抚林俊为彭韶及何乔新请求赐谥号,吏部也提出此请求。孝宗下旨令呈报何乔新退职的原因,给事中吴世忠说“:何乔新的学行、施政办事都很不错,忠诚,勤奋,刚正耿直,年龄越大越如此。御史邹鲁挟私仇诬告他,他一词不辩,坦然退职归乡,闭门著书,少与人来往,士大夫没有谁不赞赏他的品行。正德十一年(1516年),广昌知县张杰又为何乔新说话,才赠封何乔新为太子太保,准予其子袭何乔新官爵。第二年赐谥号文肃。

轶事典故

何乔新在淮西视察的时,巢湖县令阎徽年青时从师于文渊,就赠乔新金币。何乔新不收,阎徽说“:这是为我师祝寿的。”何乔新说“:你要为我父亲祝寿,通过他人送给父亲可以,通过我送给父亲则不行。”终究不接。福建市舶宦官死了,镇守者将其资财分送三司,独有何乔新坚持不收。不得已,送交国库。辞官在家时,杨爱遣使赠送厚礼,并且献做棺材的上好木料,何乔新坚决不收。

何乔新十一岁时,随父在京城居住,修撰周旋来访,何乔新正在读《通鉴续编》。周旋问他“:此书比起《纲目》在取材和对人物评价上有什么不同?”何乔新回答“:吕文焕向元朝投降而不写叛变,张世杰投海殉国不说是死节;曹彬、包拯之死不写其官职,而记述伏羲、轩辕多采怪诞,似乎不恰当。”周旋大为吃惊。长大成人之后,博览群书,听说有珍奇的书总是借来抄,积累三万余函,都是经他自己校雠,著述甚多。不大与人来往,气节与彭韶相投,学问与丘濬谈得来而已。

历史评价

《明史·列传第七十一》:“恕扬历中外四十余年,刚正清严,始终一致。所引荐耿裕、彭韶、何乔新、周经、李敏、张悦、倪岳、刘大夏、戴珊、章懋等,皆一时名臣。”

《明史·列传第七十一》:“乔新性廉介,观政工部时,尝使淮西。巢令阎徽少学于文渊,以金币馈。乔新却之。”

吴世忠:“何乔新学行、政事莫不优,忠勤刚介,老而弥笃。”

家族成员

父亲:何文渊。

五世孙:何源,万历初,为刑部右侍郎,亦有清节。

标签: 何乔新

更多文章

  • 马文升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马文升

    马文升(1426年-1510年7月13日),字负图,别号约斋,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钧州(今河南禹州)人。明朝中期名臣、诗人。景泰二年(1451年),马文升登进士第,授为御史。历按山西、湖广,迁福建按察使,升左副都御史,入为兵部右侍郎。历辽东巡抚、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弘治初任兵部尚书,后任吏部尚书

  • 闵珪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闵珪

    闵珪(1430年—1511年),字朝瑛,湖州府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人。明朝中期名臣。天顺八年(1464年),闵珪成进士,授御史,出京巡按河南。成化六年(1470年),擢拔为江西副使,再改为广东按察使。后又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弘治五年(1492年)为两广总督,与总兵官毛锐出兵镇压古田僮族。弘治七

  • 倪岳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倪岳

    倪岳(1444年—1501年),字舜咨,应天府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祖籍钱塘(今浙江杭州)。明代名臣。倪谦之子。好学能文,通晓经世之务。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授编修。成化中,累迁为礼部右侍郎。弘治中,官礼部尚书,历南京吏、兵二部尚书,还为吏部尚书,弘治十四年(1501年)十月,倪岳去世,享年五

  • 史可法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史可法

    史可法(1602年—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号道邻,祥符人,祖籍大兴,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2-3]。他为官清廉,坚贞不屈,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

  • 王恕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恕

    王恕(1416年-1508年),字宗贯,号介庵,又号石渠。三原(今属陕西)人。明朝中期名臣。正统十三年(1448年),王恕登进士第,选庶吉士。后为大理寺左评事,迁左寺副,又历任扬州知府、江西布政使、河南巡抚、南京刑部左侍郎、左副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官至少傅兼太子太傅

  • 杨士奇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杨士奇

    杨士奇(1366年2月3日-1444年4月2日),本名杨寓,字士奇,号东里,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人。明朝初年重臣、学者。杨士奇自少丧父,游学四方,至建文帝时方才受召修撰《明太祖实录》,授翰林院编修。明成祖即位,迁太子侍讲,辅佐明仁宗,迁礼部侍郎、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兼任兵部尚书。他先

  • 周经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周经

    周经(1440—1510年),字伯常,号松露,天顺四年(1460年),考中进士。为庶吉士,授检讨职。成化年间,历任侍读、中允等官职,侍奉东宫太子即后来的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提升礼部右侍郎,正德三年(1508年)任礼部尚书。正德五年(1510年)三月去世,终年七十一岁。赠太保,赐谥号文端。本

  • 袁宗道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袁宗道

    袁宗道(1560年3月12日—1600年12月9日),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学家、官员。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太子右庶子。“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反对复古拟古,主张“从学生理,从理生文”。其诗文创作不事模拟,

  • 袁中道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袁中道

    袁中道(1570年6月10日—1623年10月19日),字小修、一字少修,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学家、官员。“公安派”领袖之一,与兄长袁宗道、袁宏道称“三袁”。少即能文,长愈豪迈六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第,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中进士

  • 高棅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高棅

    高棅(bǐng)(1350—1423)字彦恢,后改名廷礼,号漫士,福建长乐人,闽中十才子之一。永乐初以布衣征为翰林待诏,迁典籍。论诗主唐音,所著《唐诗品汇》为明初诗歌复古的里程碑,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评论著作。他的复古理论直接影响了前后七子。本名:高棅别名:漫士所处时代:明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