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王韶

王韶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04 更新时间:2023/12/6 16:19:07

王韶(1030年4月3日—1081年8月1日),字子纯,号敷阳子,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县)人,北宋名将。王韶足智多谋,富于韬略。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授新安主簿,迁建昌军司理参军。熙宁元年(1068年),上《平戎策》,提出“收复河湟,招抚羌族,孤立西夏”方略,为宋神宗所纳,被任命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率军击溃羌人、西夏的军队,设置熙州,主导熙河之役,收复熙、河、洮、岷、宕、亹五州,拓边二千余里,对西夏形成包围之势。累进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等职,官至枢密副使,以“奇计、奇捷、奇赏”著称,戏称之“三奇副使”。王安石变法失败后,贬知洪州,迁知鄂州。元丰二年(1079年),拜观文殿学士、知洪州,封太原郡开国侯。元丰四年(1081年),王韶去世,年五十二,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号“襄敏”。政和四年(1114年),追赠太尉、司空、燕国公。

基本资料

本名:王韶

别称:王观

字号:字子纯

号敷阳子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江州德安

出生时间:1030年4月3日

去世时间:1081年8月1日

主要作品:《平戎策》

主要成就:熙河开边,抵御西夏

官职:观文殿学士、枢密副使等

爵位:太原郡开国侯

谥号:襄敏

人物生平

王韶生于宋仁宗天圣八年二月二十八日(1030年4月3日),于嘉佑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王韶及第后,相继担任新安主簿、建昌军司理参军等职。后因考取制科失败,转而游历陕西一带,采访西北边境的风土民情。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王韶向神宗献上《平戎策》三篇,详细陈述了攻取西夏的策略。其大意认为:“要想攻取西夏,应当先收复河、湟二州之地,这样夏人就有腹背受敌之忧。夏人近年攻打青唐,未能攻下,万一攻打下来,它必定会挥兵南下,大肆掠夺秦、渭二州,牧马于兰、会之地,切断古渭交通,征服南山的落后的羌人,西面构筑武胜城,时常派兵骚扰洮、河,那么陇、蜀各郡就都会受到威胁,瞎征(唃厮啰政权首领之一)兄弟他们能自保吗?就目前情况来看,唃氏(指唃厮啰的后代)子孙中,只有董毡(唃厮啰政权第二代主)稍能自立,瞎征、欺巴温(唃厮啰政权首领之一)等人,他们的势力范围都不超过一二百里。如此弱小的势力,能与夏人抗衡吗?武威以南到洮、河、兰、鄯,都是过去汉代所辖的郡县,所谓湟中、浩亹、大小榆、枹罕等地,土地肥沃,很适合羌人各部生存。所幸的是现在各羌分裂,互不统属,正好将他们割裂开来,各个击破。一旦各部都臣服了,氏敢不归顺吗?唃氏归顺了,那么河西李氏就成为我掌中之物了。再说唃氏子孙中,瞎征的势力相对较大,受羌人各部畏惧。朝廷如果予以招抚,并让他驻扎在武胜或者渭源城,以纠合宗党,统治部族,习用汉人之法,到那时夏人虽然强大,而不为我统治的也不过只有延州李士彬、环州慕恩罢了。如此行事,则对大宋有肘腋之助,而又可以使夏人各部相互孤立,不能连结在一起,这应当算是上策了。”

由于《平戎策》既正确分析了熙河地区吐蕃势力的状况,更提出了解决北宋统治者最急迫的西夏问题的策略,其目的与神宗、王安石等变法派“改易更革”的政治主张相一致,因此得到北宋朝廷的高度重视和采纳,王韶被任命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相当于机要秘书)之职,主持开拓熙河之事务。从此以一文人出掌军事,担负起了收复河湟的任务。

蕃部的俞龙珂在青唐地区势力最大,渭源的羌人与夏人他都想加以节制。各将帅议论先对俞龙珂进行讨伐。王韶因为纠察边境之事,带领数骑直到俞龙珂的帐中,给他分析其成败胜负,当晚又留宿在那里。第二天早晨,羌人、夏人都派遣他们的一些重要首领随王韶东去了。很久以后,龙珂率领其部属十二万多人臣服朝廷,这就是所说的包顺。

王韶又说:“渭源到秦州一带,良田弃置无人耕种的有上万顷。希望设置市易司,以求商贾之利,将经商所得拿来治理农田。”宋神宗采纳了他的意见,改任著作佐郎,仍命王韶提举。经略使李师中说:“王韶这样做是想侵占边境的弓箭手的田地,他又打算将市易司移到古渭,我担心秦州的麻烦事只怕会越来越多了,会搞得得不偿失。”王安石支持王韶的意见,为此罢免了李师中,让窦舜卿接替他,并派李若愚对此事进行调查。李若愚到后,问王韶他所说的荒弃不耕的农田在哪里,王韶无言以对。舜卿仔细地检查,只发现了一顷田,这还是此地的主人被诉讼而没收的,后来又归还了。李若愚上奏宋神宗说王韶所谓的荒田是谎报的,为此王安石又罢免了窦舜卿而任命韩缜。韩缜于是附会王韶,说他奏报的是事实,师中、舜卿都被贬谪,而王韶则升为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后来,大将郭逵上奏说王韶暗中贷市易钱。王安石认为郭逵所言证据不足,故而将其调至泾原。

神宗志在收复河陇,于是修筑古渭城,组建通远军,以王韶知军事。

熙宁四年(1071年),吐蕃大将穆尔、结舒克巴等集结于抹邦山(今临洮岚观坪),直逼狄道城。

熙宁五年(1072年)七月,王韶派兵至渭源堡和乞神平,击败蒙罗角、抹耳水巴等族。开始,羌人据守险要之地,一些将领打算将部队布置在空旷的平地,王韶说:“敌人如果不离开险要之地,我们只有徒劳而归。现在既然已涉入险要之地,就应当占领它,使它为我所有。”于是带领部队直趋抹邦山,与羌军对垒,并下令说:“谁要敢说退兵,就将他斩首。”敌军居高临下攻击,宋军稍受挫败。王韶这时亲自披挂上阵,指挥部队反攻,羌人大败,他们将营房帐篷焚烧后撤退了,洮西大为震动。这时瞎征带兵渡洮河来援救,被击散的敌军又集结起来。王韶戒令部下将领由竹牛岭路出动,虚张声势,以牵制敌人,而暗地里让部队攻打武胜,与瞎征一首领瞎药等部相遇,双方激战,宋军大败瞎药等部,遂进驻武胜,建为镇洮军。迁王韶为右正言、集贤殿修撰。接着又击走瞎征,降其部落二万人。更镇洮之名为熙州,划熙、河、洮、岷、通远为一路,王韶以龙图阁待制一职知熙州。

熙宁六年(1073年)三月,王韶攻取河州,被擢升为枢密直学士。此时,原已归降的羌人又发动叛乱,王韶回军攻打。瞎征让叛羌据守河州,王韶麾师攻下诃诺木藏城,穿越露骨山,向南进入洮州境内。洮州境内道路崎岖狭窄,部队只好弃马徒步而行。瞎征令其部下留守河州,而亲自带兵尾随官军,王韶奋力激战,打败了瞎征,收复河州。接着攻下宕、岷二州,叠、洮二州的羌人首领于是都开城投降。宋军转战五十四日,跋涉一千八百多里,共攻取五州,杀敌数千,缴获牛、羊、马数以万计。战后,王韶进升为左谏议大夫、端明殿学士。

熙宁七年(1074年),王韶入朝,被加授为资政殿学士。神宗在汴京的崇仁坊赐其一座宅邸。

王韶在回京途中抵达兴平时,听说景思立败于踏白城,羌军包围了河州,于是他又日夜兼程赶至熙州。熙州正加紧设防,王韶命令撤防。又从熙州挑选了二万兵力,以解河州之围。

王韶首先召集众将,讨论解围之策。众将都认为要直赴河州,王韶说:“敌人之所以围城,是因为他们有外援。现在他们知道我们要去直接解救河州,一定会埋下伏兵等着我们。而且他们刚刚打了胜仗,士气高昂,因此不能直接与他们交锋,而应当出其不意,去攻打他们赖以依靠的外援,这就是所谓‘避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随后,王韶挥师直扑定羌城,攻破结河族,切断了西夏的交通。又进逼宁河,分兵几路进入南山。瞎征知道外援已绝,遂撤兵而去。

当初景思立兵败时,羌人之气焰又高涨起来,朝廷有的大臣议论要放弃熙河,神宗为之也寝食不安,多次诏令王韶须稳住,不要轻易出战。至此羌人大败,神宗欣喜万分。王韶返回熙州,指挥部队沿西山绕出踏白城后,焚烧羌人八千帐,瞎征投降,并被押送至汴京。神宗论功,拜王韶为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从而开非执政者被授予学士职之例。神宗又特授给王韶的兄弟及两个儿子官职,前后共赐给他八千匹绢。不久后,神宗再次召他入京,拜为枢密副使。

熙河路虽有建置,但其租赋收入稀少,供给全靠各道援助。转运判官马瑊找了一些官吏询问具体缘故,王韶多次颇为不满,想罢免马瑊,因王安石庇护马瑊,才未能如意。因为这次事件,王韶与王安石逐渐产生矛盾。他多次以母亲年迈为由,上书请求辞官回家,神宗让王安石极力挽留。

熙宁八年(1075年)至熙宁九年(1076年),宋朝与越南李朝之间爆发了邕州之役(即宋越熙宁战争)。王韶针对此役,上奏说:“决里、广源二州的建置,臣以为乃是贪图虚名而忘记了实际的损害,当朝执政还认为我在进行讥讽。当举事之初,臣据理力争,想节用民力、减省开支,但朝臣都不愿听,以至于拿熙河之事来指责我。臣的本意是不想使朝廷受损而可以到伊吾卢甘,所以最初就不想将熙河作路,河、岷作州。现在臣与大家的意见不同,如果还不引退,一定不会为众人容纳。”王韶本是带兵驻边的武将,这时刚一跻身于政坛,就将屡用兵事、劳力费财的错误归于朝廷。神宗对此颇为不悦,故而将王韶贬知洪州。王韶因在谢恩表上颇多怨言,又被降职知鄂州。此后,王韶曾任册礼使,持节册命许国大长公主为韩国大长公主。

元丰二年(1079年),王韶被恢复职位,改任知洪州,累封至太原郡开国侯。王韶晚年言语失常,像得了癫狂病。生毒疮以后,毒疮溃烂,甚至可以看见五脏六腑。

元丰四年(1081年)六月二十四日,王韶逝世,享年五十二岁。朝廷追赠他为金紫光禄大夫,谥号“襄敏”。

绍圣三年(1096年),宋哲宗令熙河路立王韶庙。

崇宁三年(1104年)五月,宋徽宗因王韶有开拓西河之功,于是赐王韶庙的庙额为“忠烈”。

政和四年(1114年),徽宗加赠王韶为太尉、司空、燕国公。

主要成就

在开拓熙河的过程中,王韶采取招抚、征讨、屯田、兴商、办学相结合的战略方针,取得了“凿空开边”的重大胜利。在此期间,他“用兵有机略”,“每战必捷”。熙河之役,拓边二千余里,收复熙、河、洮、岷、叠、宕六州,恢复了安史之乱前由中原王朝控制这一地区的局面。并生擒木征,送往京师。熙河之役的胜利,“是北宋王朝在结束了十国割据局面之后,八十年来所取得的一次最大的军事胜利。”对于饱受外患的北宋是极大的鼓舞,使宋对西夏形成了包围之势,达到了使西夏“有腹背受敌之忧”的战略目标。

个人作品

王韶著有兵书《熙河阵法》一卷。据《宋史·艺文志》记载,王韶亦著有《敷阳子》七卷、《王韶奏议》六卷,今已佚。《全宋诗》录其诗四首,另有断句。

人物评价

《宋史》:“神宗奋英特之资,乘财力之富,锐然欲复河、湟,平灵、夏,而蔡挺、王韶、章楶辈起诸生,委褒衣,树勋戎马间。世非无材,顾上所趣尚磨厉奚如耳。观挺之治兵,韶之策敌,楶之制胜,亦一时良将。”

黄道周:“王韶有志,上策平戎。西夏可取,河西掌中。神宗惊异,机宜与衷。龙珂招致,内附相通。帝复河陇,韶领军充。压敌而阵,甲胄擐躬。麾兵逆击,焚帐奏功。再议所向,直逞羌锋。断夏国路,使其不通。瞎征穷蹙,俘献重瞳。兵勤财费,归曲圣聪。帝意不悦,罢职知洪。病虽疽卒,人亦称雄。”

蔡上翔:“韶以书生知兵,诚为不出之才。而谋必胜,攻必克,宋世文臣筹边,功未有过焉者也。”

颜习斋:“用薛向、张商英等治国,用王韶、熊本等治兵,西灭吐蕃,南平洞蛮,夺夏人五十二砦,高丽来朝,宋几振矣。”

轶事典故

王韶自幼丧父,成为孤儿。他善于用兵,极有谋略。每当带兵出去作战,都事先把部下各将领召集起来,告诉他的作战计划,然后再也不过问了,而每次战斗都能取胜。有一次夜晚,他在帅部帐中睡觉,部队前锋与敌人发生遭遇,双方发生激战,箭石如雨,杀声震天,军部那些侍者都颤抖不已,而王韶仍安然酣睡。

在鄂州任上,设宴待客,当家中姬妾奏乐给客人听时,客人张缋酒醉后拉着一位姬妾想拥抱她,姬妾痛哭流涕,将此事告诉了王韶。王韶慢悠悠地说:“我叫你们出来,就是要你们让客人高兴,怎么能够这样,让客人扫兴呢?”于是用大杯罚姬妾喝酒,他自己仍然谈笑风生,好像没发生这事一样,人们都佩服他有涵养、有肚量。

王韶所结交的朋友多是楚人,他们都依附王韶以求仕途。王韶将他们分别荐给手下的将领,这些人中有的残杀已经臣服的羌人中的老人弱者,将首级献上以邀功。

宋神宗时,河州、陇州被西羌占据,宋神宗力图恢复,命王韶以龙图阁待制任熙州知州。王韶到任后,西羌打算入侵熙河路(治今甘肃临洮),先派人打探我方虚实。巡逻兵把探子抓住,从他的衣缝中搜出一封信,上面记的全是熙河路的人马粮草的数字。王韶的部下都要求把探子肢解示众,王韶忽然决定打他二十背杖,在他身上刺“番贼决讫放归”六个大字放他回去。这时正好西羌的兵马很多,粮草也很充足,他们得到探子带回的书信,知道王韶已做好战备,他们的入侵计划就搁置下来了。

家族成员

曾祖:王师诚,赠师诚金紫光禄大夫。

曾祖母:郑氏,安康郡夫人。

祖父:杨令极,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子太师。

父亲:王世规,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子太师。

母亲:陈氏,嘉泰郡太夫人。

妻子:杨氏,华原郡夫人,进位江国夫人;刘氏。

兄长:王振,官至奉礼郎。

弟弟:王夏,官至大理寺丞、三司勾当公事。

儿子:王韶有十子,其中以王厚、王寀、王廓最为知名。

史料记载

《宋史·卷三百二十八·列传第八十七》

标签: 王韶

更多文章

  • 叶梦得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叶梦得

    叶梦得(1077年—1148年8月17日),字少蕴,苏州长洲人。祖籍处州松阳(今属浙江),北宋刑部侍郎叶逵五世孙,曾祖叶纲始迁苏州。[1-2]宋代词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

  • 刘安世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安世

    刘安世(1048年-1125年),字器之,号元城、读易老人。大名府人。北宋后期大臣。熙宁六年(1073年),刘安世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后因司马光、吕公著举荐,升任右正言。累官左谏议大夫,进枢密都承旨。以直谏闻名,被时人称之为“殿上虎”。章惇掌权时,贬至英州、梅州安置。宋徽宗时获赦,历知衡

  • 杨妙真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妙真

    杨妙真,金末武术家。益都(今属山东)人。红袄军首领杨安儿之妹,号“四娘子”。杨安儿死后,率部与李全会合,结为夫妇,随李全投宋,后又降蒙古并进攻南宋。善骑射,所创梨花枪,号称天下无敌手,为后世军事家所推崇。[1-3]本名:杨妙真别名:四娘子所处时代:金朝出生地:山东东路益都府(今山东青州)主要成就:善

  • 吕惠卿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吕惠卿

    吕惠卿(1032年—1111年),字吉甫,号恩祖,汉族,泉州南安水头镇朴里人,北宋宰相,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变法中的二号人物,为推动变法做出了许多贡献。和王安石情同师徒,后因事生恨;宦途起伏不定,后半生一直在朝外辗转,历任翰林学士、知军器监、参知政事、知太原府等职。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因和王

  • 王雱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雱

    王雱(1044年~1076年),字元泽,抚州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道家学者,宰相王安石之子,与王安礼、王安国并称为“临川三王”。年少聪敏,擅长作书论事,著有《论语解》《孟子注》《新经尚书》《新经诗义》《王元泽尔雅》《老子训传》《南华真经新传》《佛书义

  • 真德秀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真德秀

    真德秀(1178年10月27日-1235年5月20日),本姓慎,因避孝宗讳改姓真。始字实夫,后更字景元,又更为希元,号西山。福建路建宁府浦城县(今福建省浦城县仙阳镇)人。南宋后期理学家、名臣,学者称其为“西山先生”。真德秀早年受教于朱熹弟子詹体仁,于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及第,授南剑州判官

  • 魏了翁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6月25日-1237年4月14日),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县(今属四川)人。南宋理学家、大臣。魏了翁于庆元五年(1199年)中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历任国子正、武学博士、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出知嘉定府。史弥远掌权时,力辞召命。后历知汉州、眉州、遂

  • 窦仪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窦仪

    窦仪(914年—966年),字可象,蓟州渔阳(今天津市蓟县)人,右谏议大夫窦禹钧长子。五代后期至北宋初年大臣、学者。后晋时期,窦仪登进士第,任景延广僚属。仕于后汉、后周两朝,历任右补阙、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等职。北宋建立后,官至工部尚书兼判大理寺事,后改任礼部尚书。乾德四年(966年)去世,年五十三

  • 种师中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种师中

    种师中(1059年—1126年),河南洛阳人,世居住陕西字端孺,北宋末年名将。其祖父种世衡、伯父种谔、兄长种师道皆为北宋名将。种师中长于军中,长期戍守西北边疆。金兵入侵,他率兵进入京勤王,后奉命救援太原,因友军失约未至,陷入重围,力战而亡。诏赠少师,谥曰庄愍。中文名:种师中别名:种端孺国籍:宋朝民族

  • 秦钜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钜

    秦钜(生年无记载~1221年),字子野,南宋的抗金名将,浙江临安(今浙江省杭州)人,奸臣秦桧养子秦熺后代。宋宁宗时,任蕲州通判。嘉定十四年,金军南侵,进攻蕲州。秦钜与郡守李诚之率众英勇抗敌,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秦钜叱曰:「我为国死,汝辈可自求生。」掣衣就焚而死。次子秦浚先往四祖山,兵至亟还,与弟秦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