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李春芳

李春芳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952 更新时间:2023/12/4 21:20:06

李春芳(1511年1月14日-1584年4月18日),字子实,号石麓。南直隶扬州府兴化县(今江苏兴化)人,祖籍句容。明朝名臣。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李春芳以状元及第,授官翰林修撰。因善写青词而得明世宗赏识,历官翰林学士、太常少卿、礼部侍郎、吏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并加太子太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隆庆二年(1568年),升任内阁首辅,累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不为阁臣高拱、张居正等所容,故而屡疏请辞,终于隆庆五年(1571年)致仕归乡。万历十二年(1584年),李春芳去世,年七十五。获赠太师,谥号“文定”。李春芳为人恭谨平恕,被时人比作世宗朝名臣李时。史称其“当分宜(严嵩)专恣之后,一以忠诚镇静剂之”,能“上成君德,中协寮友,下辑庶司,寅恭匪懈,默赞升平之治”,被称为太平宰相。又与严讷、郭朴、袁炜同有“青词宰相”之称。著有《贻安堂集》十卷。

基本资料

本名:李春芳

别名:李文定、李石麓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南直隶扬州府兴化县

出生日期:1511年1月14日

逝世日期:1584年4月18日

主要作品:《贻安堂集》

主要成就:状元及第,内阁首辅

字号:字子实

官职: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少师兼太子太师

追赠:太师

谥号:文定

称号:青词宰相

祖籍:句容

人物生平

李春芳生于明武宗正德五年(1511年1月14日)。

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李春芳中举人。他中举后勤学不倦,先后拜欧阳德、湛若水等大儒为师,又“请益”于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受学于丁养晦。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李春芳擢进士第一,以鼎甲第一成丁未科状元,与张居正同科。

状元及第后,李春芳任翰林院修撰,被挑选入西苑,为明世宗撰写青词,甚得世宗赏识。此后与翰林侍读严讷一同被破格提升为翰林学士,旋即升为太常少卿,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仍到西苑值班。

后来佐理礼部事务,升任礼部左侍郎,转任吏部侍郎。又接替严讷出任礼部尚书,后加官太子太保。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李春芳兼任武英殿大学士,入阁理事,与严讷一同参预机密大事的处理。世宗很宠爱身边值勤的大臣们,他们的升迁任命都出自特旨任命。李春芳自任学士到执政,共六次升迁,未有一次是由大臣推举的。

李春芳入阁时,内阁首辅为深得世宗倚重的徐阶。李春芳遇事一定推戴徐阶,徐阶因此对他颇为器重。

隆庆元年(1567年)春,明穆宗下诏修建翔凤楼,李春芳说:“皇上刚刚即位,就大兴土木,说得过去吗?”此事于是中止。

隆庆二年(1568年),李春芳接替徐阶为内阁首辅,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状元宰相。后累加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又升官吏部尚书,改授中极殿大学士。

李春芳任内阁首辅期间,阁臣有高拱、张居正等人,二人不能容他,使李春芳萌生退意。

还在徐阶为首辅时,高拱一党的监察御史齐康,弹劾首辅徐阶及次辅李春芳在内阁中狼狈为奸、扰乱朝政。当年,李春芳两次乞休,奏疏没有提齐康弹劾的事,只讲了“亲老身衰”的两个理由:父母亲“年并七十有七,景逼桑榆,命同风烛”;自己年龄也大,精力衰减,“目花生而莫辩,心血耗而善忘”,不能再承担内阁重务。穆宗当然知道李春芳乞休的原因,当即下旨安慰挽留:“卿德望素著,年力未衰,朕方切倚任,用图治理,岂可遽求休退。宜即出供职,以副眷怀,不允所辞。”

齐康因为私怨弹劾徐阶的时候,言语连及李春芳,李春芳上书辩护并请求退休,奏疏中提出的理由是“血疾陡作,不能供职”,左鼻几次衄血如注,医生认为“病起积劳,非旦夕可愈”,希望穆宗能够“悯臣多疾,放归田里”。穆宗派了太医诊治,仍不允其所求:“卿辅弼之臣,忠勤素著,朕所倚任,岂可以微疾辄求休致。宜用心调理,痊可即出供职。”等接替徐阶为首辅后,越来越注意安静,从容行事,很合皇上的心愿。当时官位平列的还有陈以勤、张居正。以勤端庄谨慎,而张居正自恃才气,欺凌他人,眼睛里好像没李春芳这个人。当初徐阶因为别人的批评下台,李春芳感叹说:“徐公尚且那样,我能长得了吗?容我有机会请求退休算了。”张居正马上说“:这样倒好,也许还可以保全您的美名呢。”春芳感到震惊,所以多次上书要求退休。

李春芳最后比较集中地提出乞休,是在隆庆五年(1571年)。时任南京给事中的王祯揣摩高拱的意图,上书指责李春芳“亲已老而求去不力,弟改职而非分希恩”,是为“不忠不孝”。李春芳在乞休奏疏中也提到:“臣果忠实乎果欺诈乎,皇上圣明内蕴,无微不照,自然辨察”,但“忝居丞弼,既经丑诋,岂可复玷班行之首”,要求穆宗将其“即日放归田里”。穆宗很快下旨挽留:“卿辅弼之臣,忠诚体国,朕所眷倚,岂可以人言辄求休致。宜即出安心供职。不允辞。”但这一次李春芳心意已决,连上了四封奏疏,弄得穆宗很不耐烦:“卿昨具辞已有旨勉留,何又有此奏”、“机务繁重,方切倚毗,岂可坚于自遂。宜即出辅理,慎勿再辞”、“卿屡疏求退,已屡有旨慰留,宜体圣怀,勉出辅政,勿再固辞。”

等到李春芳上了第五封奏疏时,穆宗再无办法,只得下了一道《赐大学士李春芳归田敕》,“特从说请,用遂雅情”,并赐驰传遣官护行,“有司岁给舆隶八人,月馈官廪六石”。

李春芳还乡后,父母还都健在,举家自早欢宴到晚,受到乡人的艳羡。在李春芳离世前数年,他的父母才以高龄谢世。

万历十二年(1584年)三月十九日(4月18日),李春芳逝世,享年七十五岁。六月,明神宗赐李春芳祭葬,并加祭四坛,又追赠他为太师,谥号“文定”,荫封一子为尚宝司司丞。

万历十八年(1590年)五月,加赠特进。

主要影响

李春芳为人恭敬、谨慎,从不气势凌人。在政府任职,论议平正,不说偏激的话,当时人们把他比作嘉靖时期的名臣李时;他的才能不及李时,但廉洁则过之。又与严讷、郭朴、袁炜同有“青词宰相”之称。

历史评价

王锡爵:予以史官事太师者五年,观其凝立微睇,于智勇争胜之中,唱而后应,其卒以功名终始。夫水决捩石,山静出云,大人之道,则元气乘之顾,岂在声色问哉?(《太师李文定公传》)

张惟贤:春芳为人醇谨,阔大有声,词林典礼,佐铨建树,表表其入纶扉也。当分宜(严嵩)专恣之后,一以忠诚镇静剂之,而事先帝五年。代华亭(徐阶)秉政,同事为新郑(高拱)、江陵(张居正),而能上成君德,中恊寮友,下辑庶司,寅恭匪懈,默赞升平之治,称太平宰相云。(《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

张廷玉:顾鼎臣等(顾鼎臣、严讷、袁炜、李春芳等)雍容庙堂,可谓极遭逢之盛。(《明史》)

主要作品

李春芳曾著书严格规定有关宗室吉凶大礼及逢年过节的赏赐,获明世宗赐名为《宗藩条例》。今存《贻安堂集》10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行于世。《皇明经世文编》辑录有《李石麓文集》1卷,录其疏、序、记共9篇。

轶事典故

万历年间的首辅王锡爵撰写了《太师李文定公传》,记载了李春芳退休生活的几个方面:

一、奉亲养老。“公既归,则角巾私第,岁时伏腊,群诸子姓,绯衣蟒玉,奉觞尊人前寿。”归乡后,父母身体尚好,李春芳得以服侍将近十年,逢年过节或者父母生日,李春芳“率诸子姓次第上寿,二尊人顾而色喜”。隆庆皇帝颁给李春芳的《归田敕》里有一句“展至乐于家庭”,这一点李春芳做得很好。《明史》里也说:“春芳归,父母尚无恙,晨夕置酒食为乐,乡里艳之。”

二、交友论道。“从里中鸿生巨儒及诸后生讲论道艺”,与一些老朋友“欢续旧游”。李春芳的《贻安堂集》里有很多文章和诗歌反映出这样的交往,如《夏日同诸会丈燕集墀石刘丈草堂》等。刘墀石就是宗臣《报刘一丈书》中的刘一丈,宗臣的父亲宗周与李春芳是嘉靖二十六年的同年进士,交往也很多。此外,还有解宋、袁怀堂、陆西星等人,《贻安堂集》以及《兴化县新志》里都有提及。归乡后的十几年,李春芳还为兴化以及周边州县写了不少文章,如《重修范文正公祠堂记》、《重修烟雨楼记》、《重修泰兴县儒学记》等等,有些文章里提到泰州与兴化的关系:“海陵去吾兴百里而遥,风气习尚大相类也。士人尚廉耻之行,闾阎敦简朴之风,而人生其间,往往多寿”;提到高邮交通的发达:“夫邮四通九达之逵也,凡吴楚闽越转输筐篚之贾,朝觐聘问之使,南北交驰无虚晷”,至今,这些文读起来也很有趣味。

三、关心民事。“间或婆娑里社,从三老问年穰匮”。尽管曾经贵为首辅,但归乡后李春芳很快融入民间,除了关注年岁丰歉之外,对地方的风俗教化也很重视。目睹当时兴化弃礼相凌、纵情自侈的奢靡现象,李春芳亲订《乡约事宜》,从婚嫁、丧礼、序齿、称呼、寿诞、相见、分资、柬帖等方面,订立了一些让乡人遵守的条款,希望能够“回风俗之一端”。此外,兴化县志里还有李春芳赠送《杜氏通典》、《十三经注疏》、《性理》等书籍给县学的记载。

“由状元为执政,冯京不愧乎科名;以宰相而养亲,王溥见容于当世。古称盛事,今乃兼之”,这是《归田敕》里对李春芳致仕的评价。王锡爵在《太师李文定公传》里也对李春芳这种优游林泉、巢云终老、“不复知人间事”的生活态度很欣赏,认为他“可谓功名成全,孤标寡耦矣”。

亲属成员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

家世

曾祖父

李秀

——

祖父

李旭

——

父亲

李镗

——

子辈

儿子

李茂才

——

孙辈

孙子

李思诚

官至礼部尚书。

李春芳的后代繁衍成兴化望族,“子孙曾玄五世,男女数十百人,官至尚书、卿寺以及知府、知县者十数人,而布衣、诸生以诗文名于世者数人”

表格参考资料:

人物争议

近代学者胡适、鲁迅曾论证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淮安人吴承恩。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沈承庆遗作《话说吴承恩——〈西游记〉作者问题揭秘》,提出《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而是李春芳,史学界对此尚有争议。

李春芳少时曾在江苏华阳洞读书,故又号“华阳洞主人”。《西游记》第95回有一首诗:“缤纷瑞霭满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载清河海,电绕长春赛禹汤。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古来长者留遗迹,今喜明君降宝堂。”沈承庆认为这首诗的第四、五、六、七四句,暗含“李春芳老人留迹”,与卷首“华阳洞天主人校”相一致。

胡适与鲁迅主张吴承恩为《西游记》作者的根据是明天年间成书的《淮安府志》。沈承庆考证后得出结论:吴承恩所写的是《西湖记》,而非《西游记》。

史料记载

《太师李文定公传》

《嘉靖以来首辅传·卷五》

《明史·卷一百九十三·列传第八十一》

影视形象

2000年电视剧《海瑞罢官》:葛辉饰演李春芳;

2010年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金阳饰演李春芳。

标签: 李春芳

更多文章

  • 湛若水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湛若水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广州府增城县甘泉都(今广州市增城区新塘)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大儒。明弘治五年(1492年),湛若水参加乡试考取举人。后赴新会县拜名儒陈献章为师,由于得到严师的耳提面命,学识大为长进,深得陈的赏识,因而成为白沙学说的衣

  • 李贽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李贽

    李贽(1527年~1602年),汉族[1-2](一说回族[3-6]),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今湖北

  • 郭朴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郭朴

    郭朴(1511~1593年),字质夫,世称东野先生,河南安阳人,明代中期大臣,官至吏部尚书。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累官礼部右侍郎,入直西苑,特加太子少保,擢吏部尚书。四十五年,任武英殿大学士,进入内阁。他与李春芳、严讷、袁炜合称为“青词宰相”。隆庆元年,致仕。万历二十一,卒,享年八十三。赠太傅,

  • 温体仁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温体仁

    温体仁(1573年—1638年),字长卿,号园峤,浙江乌程(今湖州)南浔辑里村人。明末大臣,崇祯年间朝廷首辅。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改任庶吉士,授予编修官,累任到礼部侍郎。崇祯初年升为尚书,协理詹事府事务。崇祯三年(1630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入阁后他逼迫周延儒引退,自己

  • 岑猛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岑猛

    岑猛是明广西田州(治今田阳)土官,字济夫。正德三年(1508),袭父职为土知府。本名:岑猛所处时代:明朝性别:男

  • 三娘子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娘子

    三娘子(1550年—1613年)[1-2],本姓奇喇古特,名钟金,蒙古族。中国明朝中后期漠南蒙古军政人物,卫拉特蒙古奇喇古特部落首领哲恒阿哈之女,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王妃。三娘子九岁嫁给俺答汗,封号“钟金哈屯”(Jungginqatun,又称“克兔哈屯、也儿克兔哈屯”)。为人聪明英武,善于骑射,多

  • 胡广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胡广

    胡广(1370年-1418年6月11日),一名靖,字光大,号晃庵,江西吉水人,南宋名臣胡铨之后。明朝文学家,学者,官员。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状元。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永乐十六年(1418年),胡广去世,年四十九。赠礼部尚书,谥文穆。明朝文臣得谥号,自胡广始。明仁宗即位后,加赠太子少师。胡广留世

  • 阮大铖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阮大铖

    阮大铖(1586年~1646年),字集之,号圆海、石巢、百子山樵。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中进士。明末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东阁大学士、戏曲名作家。阮大铖以进士居官后,先依东林党,后依魏忠贤,崇祯朝以附逆罪去职。明亡后在福王朱由崧的南明朝廷中官至兵部尚书、

  • 左光斗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左光斗

    左光斗(1575年8月—1625年8月30日),字遗直,一字拱之、共之,号浮丘,又号苍屿。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横埠镇)人。明末东林党人,水利专家,“东林六君子”之一。左光斗自小勤奋好学。其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及第,授中书舍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被举任为浙江道监察御史。之

  • 杨涟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涟

    杨涟(1572年7月10日-1625年8月28日),字文孺,号大洪,汉族,湖广应山(今属湖北广水)人。明末著名谏臣,东林党人,“东林六君子”之一。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杨涟登进士第。初任常熟知县,举全国廉吏第一,入朝任户科给事中、兵科给事中。明神宗病危时,杨涟力主太子朱常洛(明光宗)进宫服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