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叶连俊

叶连俊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20 更新时间:2023/12/5 23:55:13

叶连俊,地质学家、沉积地质学家、沉积矿床学家。解放初期,他与侯德封合作对沉积锰矿进行地质研究,使濒于枯竭的湘潭锰矿找到了丰富的深部矿藏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锰矿床,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贡献。他先后提出了“外生矿床陆源汲取成矿论”、“沉积矿床成矿时代的地史意义”、“沉积矿床多因素多阶段成矿论”和“生物有机质成矿说”等理论新见解,他是我国沉积地质学和沉积矿床学的奠基人之一。

基本资料

名:叶连俊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东省日照市

出生日期:1913年7月19日

逝世日期:2007年12月2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性别:男

个人经历

叶连俊,号梅村,青少年时代是在济南渡过的,先后就读于济南鲁东中学、青岛铁路中学和济南齐鲁大学附属中学,1930年进入济南第一高中。1933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师从四光、谢家荣、A.W.葛利普(Grabau)等。4年的专业训练和熏陶,养成他刻苦求知、勤于思考、踏实工作和严谨慎密的学风。1937年,考入实业部中央地质调查所。抗日战争爆发后,随调查所到南京,开始了对祖国矿产资源的调查工作。先是对湖南湘潭锰矿,后又随黄汲清对水口山铅锌多金属矿做地质调查。不久,又随地质调查所西迁重庆。

1939年夏,与朱森、吴景桢对四川龙门山区作深入的地质调查,当年秋,与李承三沿叙昆线北段进行地质调查,1940年对云南北部的泥盆系及地质构造问题作了报道。9月至次年6月两次穿越秦岭,对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和铁、煤矿产等写出详细的调查报告。1942年,与春荪一起做六盘山区地质调查,1943年获得“赵亚曾纪念奖”,1944年发表与关士聪合著的《甘肃中南部地质志》专著。1945年赴美进修,先是在美国联邦地质调查所学水文地质,后到美国垦务局丹佛实验中心参加在那里进行的三峡工程地质条件的实验研究。1947年底返回祖国,与同事们一道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工程地质研究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激发了叶连俊新的活力,为迅速恢复经济、摆脱贫穷落后而的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事业,给他提供了广阔的科学活动天地。50年来,他的科学活动领域非广泛,不仅深入研究沉积学和沉积矿床学,而且还涉及构造地质学、地层学、海洋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等诸多领域。

1913年7月19日出生于山东省日照县。

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旋即考入实业部中央地质调查所,

1945年赴美国联邦地质调查所进修,次年在美国垦务局丹佛实验中心进行研究工作。

1947年返回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

1948年在中央地质调查所筹建我国第一个水文工程地质研究室。

1951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创建我国第一个沉积学研究室,任主任。

1964年当选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9年倡导成立中国沉积学会并当选为该会主任。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和地学部常务副主任。

1981年以来先后任国际沉积学家协会理事、国际地科联沉积委员会委员、国际地质对比计划。

研究矿床

建国初期,叶连俊的工作任务和科研活动都是围绕着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经济而的,其特点是头绪多、工作内容变化也大,例如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他参与了治淮工程地质背景条件的研究(1949),临江大栗子铁矿和鞍钢新厂基地质调查(1950),包头钢铁公司厂基的地质调查(1950),全国地质勘探计划的编制(1950),天成铁路线的地质调查(1951),全国地质工作会议的筹备(1952),湘、桂、冀、辽锰矿的调查研究(1953-1955),四川石油地质调查(1954),凤台和海州磷矿的研究(1955)等等。工作是繁重而忙碌的,但他热情高涨,干劲十足,都出色完成了任务,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他对沉积锰矿的研究,使濒于枯竭的湘潭锰矿找到了丰富的深部矿藏,便是突出的例子。

1953年,他和侯德封教授在研究湘潭锰矿过程中,发现了含矿岩系中“符吉冲灰岩”与硬锰矿的共生和转化关系,以及硬锰矿在含矿岩系风化剖面中的展布特点,判定“符吉冲灰岩”即原生锰矿。他们运用氧化—还原环境对变价锰元素的搬运、沉积起控制作用的地球化学原理,具体分析锰矿床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正确判定地表高价氧化锰与深部碳酸锰之间的关系,成功地扩大了矿床储量而使其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锰矿床。当年8月10日人民日报对此作了报道和肯定,指出“地质研究所根据勘探需要进行锰矿研究,具体解决了水成锰矿的成因、富集条件、矿石性质等问题,某处锰矿队根据地质研究所提供的资料,了解锰矿原生矿床规律,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很大效果,避免了很多弯路”。

主要成果

数十年来,叶连俊始终坚持在科研工作第一线。他对科学发展趋势,特别是对学科的生长点非常重视,能及时捕捉到研究的关键问题,并提出新的研究领域,例如1951年他适时提出并由他筹划和领导,在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建立起我国第一个沉积学研究室,1960年又率先建立我国第一个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实验室,从而开创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沉积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的研究;他还积极倡导和扶持边缘学科如数学地质学、古地磁学、海洋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的建立,并亲自担任青岛中科院海洋所海洋地质研究室的指导工作。在他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中,更是不断地及时提出新的问题和方,如60年代的陆源汲取成矿和化学地史问题,60-70年代的沉积建造问题,70年代的沉积矿床时代问题,80年代关于沉积成矿背景和环境问题,90年代的生物有机质成矿问题等等,正是由于他能及时把握学科发展趋向,这就保证了他的研究工作总是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叶连俊对沉积成矿在地史演变过程中的“序列叠置”、“系列展布”的“物质基础”和“动力起因”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化学地史”这个新概念,强调从地史演化的角度研究成岩成矿规律问题。早在50-60年代,他就剖析了华北地区震旦纪、寒武纪和奥陶纪沉积岩层中元素组合的特点和性质及其在地史发展中的演化规律,指出岩层中呈分散态存在的元素组合与呈富集态(矿化层)存在的元素组合,代表两种不相同的地球化学机制和过程;外生成矿代表化学地史发展过程中的突变。他提出,表生带物质来源有地表变生的、地下喷溢的及宇宙散落的“三元论”观点。研究化学地史不仅要研究岩层及矿层的元素组成、质量和能量上的变迁,而且要研究元素存在形式和运动形式上的变迁。这对解决岩石或矿床的形成,成矿时代的成因,古地壳、古大气、古海洋的组成及演化,以及研究地球的发展过程都是极为重要的。

主要论著

1叶连俊,关士聪.甘肃中南部地质志.地质专报,甲种第19号,1944

2叶连俊.中国锰矿床的沉积条件.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集刊,第1号.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

3叶连俊.外生矿床陆源汲取成矿论.地质科学,1963(2)

4叶连俊等.华北地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化学地史.地质科学,1964(3)

5叶连俊.沉积矿床成矿时代的地史意义.地质科学,1977(3)

6叶连俊,孙枢.沉积盆地分类.石油学报,1980,1(3)

7叶连俊等.华北地台沉积建造.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标签: 叶连俊

更多文章

  • 孙谏声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谏声

    孙谏声(1883—1912),山东省诸城市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0年入山东武备学校,先后学习雷电、测绘两科,历时六载。1906年,任营口标学校讲席,携家眷前往。1908年,由于其组织铁血会,被学校侦知,欲将其逮捕,孙谏声只好躲避到沈阳,在清军十二镇陈统制下做幕客。辛亥武昌起义后,孙谏声和胡鄂

  • 吴全德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吴全德

    吴全德(1923年12月12日-2005年12月29日),浙江黄岩人,电子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光电阴极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吴全德于194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同年进入该校物理系任教;1952年,调到北京大学物理系;1959年,任北京大学电子物理教研室主任;1997年,

  • 劳培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劳培

    劳培(1886—1911),祖籍广东开平,新加坡华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899年入天主教,随同神父刘音鋆往潮州、揭阳传道。1905年赴新加坡,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民主革命,创办《晨报》。1911年4月27日,参加黄花岗起义,壮烈牺牲,葬于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中文名:

  • 唐祈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祈

    唐祈(1920—1990),原名唐克蕃,江苏苏州人,是九叶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民盟成员。毕业于西北联大文学院历史系。历任兰州省立工专教师,上海《中国新诗》编委,《人民文学》小说散文组组长,《诗刊》编辑,赣南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甘肃师范大学学报副主编,西北民族学院汉语系代主任,教授。1938年开始发表

  • 张樵侬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张樵侬

    张樵侬(1910年-1998年),原名张保恩。滑稽戏演员。上海浦东南汇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中文名:张樵侬别名:张保恩出生地:上海浦东南汇出生日期:1910年逝世日期:1998年职业:滑稽戏演员代表作品:《孝顺伲子》主要成就: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幼年时读到小学

  • 崔旭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崔旭

    崔旭(1767-1847),字晓林,号念堂,清代直隶天津府庆云县(今山东省庆云县)人。道光六年(1826),崔旭出任山西省蒲县知县,后兼理大宁县事,政声卓著,深受乡民爱戴。道光十三年(1833),因病引退归里,潜心著述,作品有《念堂诗话》四卷、《念堂诗草》一卷(收入《晚香唱和集》第五册)、《津门百咏

  • 李春昱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春昱

    李春昱,河南卫辉人。1904年5月8日~1988年8月6日。区域地质、构造地质学家。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7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文名:李春昱外文名:LiChunyu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河南卫辉出生日期:1

  • 李学清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学清

    李学清(1892年-1977年),地质学家、矿物学家、地质教育家,是中国宝玉石矿物学研究的先驱之一,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地质工作者之一,开拓了中国沉积岩研究的先驱,是地质系的“开国功臣”,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地质学家。中文名:李学清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吴江出生日期:1892年10月20

  • 王钟声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钟声

    王钟声(1881—1911),浙江上虞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话剧创始人。早年临笔,书法遒秀,尤功油画。1898年赴德国留学,回国后任广西法政学堂监督及洋务局总办。不久,因不满满清政府腐败,愤而辞职。1903年参与组织中国新剧剧团春阳社,编演进步话剧。为扩大新剧影响,奔走苏杭,进行演出。一度东渡日本

  • 董申保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董申保

    董申保(1917.9.17~2010.2.19),著名地质学家,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文名:董申保国籍:中国出生地:常州出生日期:1917年9月17日逝世日期:2010年2月19日职业:地质学家毕业院校:北京大学姓名:董申保所在大学:北京大学所在城市:北京所在院系:地球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