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米万钟

米万钟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625 更新时间:2024/1/24 21:28:19

米万钟(1570—1631年),字仲诏,号友石,又号海淀渔长、石隐庵居士,原籍陕西安化,后当锦衣卫,居北京,米芾后裔。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后任江西按察使。天五年(1625年)被魏忠贤党人倪文焕弹劾,降罪削籍。崇祯元年(1628年)复官,仕至太仆少卿,卒于官。有好石之癖,又能画石。善画山水、花竹。书法行、草得家法,与董其昌齐名,称“南董北米”。书迹流传甚多。著《篆隶考讹》二卷。

基本资料

本名:米万钟

字:仲诏

号:友石

所处时代:明

出生地:陕西安化(今甘肃庆阳市庆城县)

出生日期:1570年1月12日

逝世日期:1631年8月

主要作品:《澄澹堂文集》

主要成就:与何士晋等人一道,参编《工部厂库须知》

艺术风格

万钟毕生手不释卷,学识渊博。尤擅长书画,作品风雅绝伦,气势浩翰,运笔流畅,名满天下。米万钟自幼勤奋好学,博才多艺,不仅诗文翰墨驰誉天下,而且在石刻、琴瑟、篆隶、棋艺、绘画以及造园艺术等方面均有较高造诣,他的书法学米芾,但无法转换米芾的精致笔法,尤其作大幅立轴,甚多枯笔、破笔,虽有豪迈之气,但终落空乏与粗率。米万钟在书法审美功能遽变中追求,甚至用白羊毫兼麻苎做笔写大字,可惜终未达自由完美之境。

生平经历

米万钟陕西安化人,徙居北京,历官太仆寺少卿、江西按察使等职;

出生于明隆庆三年十二月初七日(1570年1月12日),锦衣卫官籍,旧贯为陕西布政使司庆阳府安化县。

少年时代受到良好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教)研究尤深,颇有学问。其曾祖父为米生,祖父名米斈,敕赠“昭信校尉”。其父米玉(1527~1597),号昆泉,字璞父,曾任昭信校尉锦衣卫百户。其兄米万春,隆庆五年(1571年)考中武进士,任分守通州参将;其弟米万方,在锦衣卫任锦衣冠带总旗。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考中举人,乡试第50名。以诸生身份,短暂就学于国子监,受教于当时的国子监司业叶向高。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会试第159名,该科主考官为次辅张位,副考官为翰林院编修黄辉。殿试三甲第164名,同科还有万钟好友、排名为219名的王思任,以及日后的“宣党”党魁、榜眼汤宾尹。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任永宁(今北京延庆县永宁镇)令尹。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父艰归。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丁忧(母亲马安人)。

万历三十年(1602年),补四川铜梁(今重庆市铜梁区)县令。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考选。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任六合(今江苏省六合县)县令。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入京,任正七品大理寺评事。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任正六品户部浙江司主事,主管验粮所和河西务钞关。同年,升为从五品户部员外郎。数月之后,以养病告归,始筑勺园。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补工部,任营缮清吏司员外郎。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管理神木厂兼理临清砖厂,参编《工部厂库须知》,主要参与了“神木厂”和山西、台基两厂相关内容的“考载”与“条议”,具体包括其职掌、〈木料等价规则〉、〈运价规则〉、〈土工价规则〉、〈雕工匠价规则〉、〈厂夫规则〉和〈神木厂条议〉、〈山西厂条议〉、〈台基厂条议〉,应属首次也是已知最全面披露明代神木厂运作规则的档案文献,其展示了该厂价格、收储、运输、加工和厂夫等诸多细节。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外调为从三品浙江参政,分守金衢严道右参政。

泰昌元年(1620年)十二月升浙江布政使右参政。

天启三年(1623年)十一月进江西按察使分守饶南九江右参议。天启五年(1625年)十月进山东右布政使。米万钟为政清廉,关心民众疾苦,注重文化教育,所到之处,颇受称颂,有“水境慈母”之称。

明神宗死后,朝政混乱,大宦官魏忠贤乘机把持朝政,后又得到明熹宗宠信,网罗党羽,阉党爪牙遍布朝廷内外,把持要害部门。许多官员趋炎附势,米万钟却刚正不阿,与阉党格格不入。

天启五年(1625年),米万钟因屡次发表不满阉党专权的言论,终于遭到魏忠贤爪牙倪文焕的弹劾诬陷为东林党魁,被削职夺藉,直到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集团溃灭,倪文焕被处死,他才得到复职起用。

崇祯三年(1630年),担任正四品太仆寺少卿理正五品光禄寺寺丞事。但当时的朝廷,政治已陷入极端腐朽黑暗的境地,内忧外患,米万钟忧国忧民,积劳成疾,于崇祯四年夏历七月中旬(1631年8月5日至8月14日之间)去世,终年62岁。

轶事典故

石痴

米万钟爱石成癖,时称“友石先生”。他一生走了很多地方,爬山涉水,不怕艰险,收藏了大量奇形怪石。对每一块石头都细心观察,认真研究,画貌题赞,整理成《绢本画石长卷》,被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还著有《篆隶订伪》、《澄澹堂诗文》各20卷。米万钟醉心于收藏石头,痴迷劲儿不在人称“米癫”的乃祖之下。

曾在京城购有三座宅邸园林,一曰勺园,在海淀;一曰漫园,在德胜门积水潭东;一曰湛园,在皇城西墙根下。三园选址均临水而建,因借远山近水,其建筑景观布局、匾额楹联设置赋予文人追求自然、自我完善的文化底蕴,充分反映了米万钟的生活情趣和心态,表现了其移情寄兴的和自我人格与个性。明朝万历至天启年间,京都的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皆到米氏三园游览,米万钟也因园名噪,京都名流皆赞:米家有四奇,即园、灯、石、童。

万历二十四年米万钟出任六合知县时,生平第一次见到雨花石,叹为奇观,于是悬高价收购。“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当地藏家争相割爱献石,一时之间奇石汇聚于米氏之手。他收藏的雨花石贮满了大大小小的器皿。公务之余,常于“衙斋孤赏,自品题,终日不倦”。其中15枚绝佳的奇石,分别题以“庐山瀑布”、“藻荇纵横”、“万斛珠玑”、“苍松白石”等美名。每请人观赏这些奇石,都要先“拭几焚香,请宴示客”。他还将所藏珍品一一绘图题咏,这些品题一直流传至今。

藏石界有句口号,叫做“石(谐‘时’)来运转”,米万钟收藏了这么多奇石,运气应该好到家了吧?其实不然,曾有朋友赠诗:“米公弄石如弄丸,十年改邑不改官。”说他玩石而官运不达,十年间虽然在各地调来调去,官职却始终不过是个七品知县。话又说回来,对米万钟这样有“石癖”的人来说,能与心爱的石头长相为伴正是无上乐事,官位不过是“倘来之物”,“十年不迁”又算得了什么?

石头不但没有给米万钟带来所谓的好运,反而同米万钟的罢官还乡有些关联,从此背上一个“败家石”的恶名。米万钟有一次访石来到大房山,发现一块长8米、宽2米、高4米的巨石。此石经自然风化,通体千孔百穴,嶙峋瘦透,堪称奇石。米万钟痴劲大发,欲将此石搬到北京府内收藏。然此石超重,无法起运。米万钟细观此石,“昂首而俯,足跋而敛,濯之色而青,叩之声而悦”,越看越喜欢,于是不惜花费重金,雇了数百人,再加上44匹骡马,拉了7天,方将此石拉下山来,又花了5天时间艰难地将其从大房山下运至良乡。正当米万钟准备一鼓作气,将此石运回他的勺园的时候,却不幸遭魏忠贤诬告而罢官,巨石遂被弃在路旁。当地乡民认为此石不吉利,称其为“败家石”,从此无人问津。

到了清朝,乾隆皇帝硬是不信这个邪,派人将“败家石”运至清漪园。这块所谓的“败家石”,就是今天立在颐和园内的“青芝岫”。

文学著作

其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澄澹堂文集》十二卷、《诗集》十二卷、《易经》十二卷、《石史》十六卷、《象纬兵钤》十二卷、《琴史》八卷、《奕史》四卷和《篆隶考伪》二卷。

人物关系

子:米寿都,字吉土,宛平人,少与王崇简、崔子忠友善,入清后曾任江苏沭阳知县,著有《吉土诗集》。

孙:米汉雯,号秀岩,宛平人,顺治十八年(1661年)进士,曾任江西赣州府推官、建昌知县、长葛知县。康熙十八年(1679年)授编修官。米汉雯不仅好学工诗,而且精于算学、篆刻,在山水画也有所建树,师承米芾,诏入内廷,选侍讲,赐宅西华门,病卒。米汉雯与王士桢友善,有《漫园诗集》、《始存集》存世。

孙:米汉倬,米汉雯弟,字星岸。

人物评价

米万钟是一位以“书名掩其政名者”,他是一位具有创造性的书家之一他在书法作品中抒写性灵,追求率意、天趣,其代表作《刘景孟八十寿诗轴》《登岱诗轴》,显示了一个文人书家的风流儒雅的气质。同时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位杰出的大书法家,其伟大的人格和丰厚的学养为后人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明朱谋垔《书史会要续编》谓米万钟“行得南宫家法与华亭董太史齐名,时有南董北米之誉。尤擅署书,擅名四十年,书迹遍天下。”世称米万钟、董其昌、邢侗、张瑞图并称“明末四大书家”。

标签: 米万钟

更多文章

  • 王仁裕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仁裕

    王仁裕(880-956年),字德辇,秦州上邽(今为甘肃省礼县)人。唐末五代时期大臣、文学家。唐朝末年,起家秦州节度(李继崇)判官。先后出仕前蜀、后唐、后晋、后汉为官,官及翰林学士、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册封太原县公。后周显德三年(956年),病逝,时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中文名:王仁裕别名

  • 梁肃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梁肃

    梁肃(753-793年12月23日),字敬之,一字宽中,安定临泾(今甘肃泾川县)人。唐朝文学家,刑部尚书梁毗五世孙。世居陆浑。建中初,中文辞清丽科,擢太子校书郎。萧复荐其材,授右拾遗,以母羸老不赴。杜佑节镇淮南,辟为掌书记,召为监察御史,转左补阙、翰林学士、皇太子诸王侍读。贞元八年卒,年四十一,赠礼

  • 李翱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翱

    李翱(772~841年),字习之,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凉武昭王李暠十三世孙,北魏司空李冲十世孙,贝州司法参军李楚金之孙。贞元十四年(798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京兆司录参军。元和初年,历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考功员外郎、礼部郎中。得到宰相李逢吉举荐

  • 李梦阳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梦阳

    李梦阳(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

  • 刘尔炘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尔炘

    刘尔炘(1865-1931),近代著名学者。字又宽,号果斋、五泉山人。甘肃兰州人。光绪己丑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应聘为五泉书院讲席,教学上严于督导,循循善诱,深受生徒的尊敬。他造福乡梓,为发展甘肃的文化教育事业,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辛亥革命后任甘肃省临时议会副议长,曾经管文教慈善福利社团,后

  • 崔烈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崔烈

    崔烈(?~192年),字威考,冀州安平县(今河北省安平县)人。东汉大臣、名士。中平二年(185年),耗费五百万钱,担任司徒。中平四年,迁太尉。初平元年(190年),受累于儿子崔钧讨伐董卓,逮捕入狱。初平三年(192年)四月,董卓受诛后,释放出狱,担任城门校尉。同年六月,李傕与郭汜率领凉州军攻破长安后

  • 董旻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董旻

    董旻(mín)(?-192年),字叔颖,东汉末年,凉州陇西郡临洮(táo)县(今甘肃岷县)人。董卓之弟,官至左将军、封鄠(hù)侯。本名:董旻字:叔颖所处时代:东汉末年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凉州陇西郡临洮县逝世日期:192年官职:左将军爵位:鄠侯昭宁元年(189年)八月,洛阳发生政变,中常侍张让等人

  • 沈伦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沈伦

    沈义伦(909年—987年),因避太宗光义名讳而单名伦,字顺宜,开封太康(今属河南)人。北宋的开国功臣之一,在太祖和太宗两朝执掌财政大权,后任宰相。沈义伦少习《三礼》,以讲学授徒为生。沈义伦是赵匡胤霸府幕僚中继赵普之后第二个升任宰相。曾经因得罪卢多逊被罢相。本名:沈义伦别名:沈伦,沈顺宜所处时代:北

  • 韩忠彦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韩忠彦

    韩忠彦(1038年—1109年9月16日),字师朴,相州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人。北宋宰相,魏郡王韩琦长子。历官开封府判官、知瀛州、给事中、礼部尚书等职。宋哲宗赵煦在位时因政治立场不明,外放为定州知州,端王赵佶即位后回朝任门下侍郎,不久升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执政期间与右相曾布不协,再次外放为大名

  • 汤思退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汤思退

    汤思退(1117年—1164年),南宋宰相,字进之,号湘水,浙江景宁汤氏第七世祖。据《汤氏宗谱》记载,汤氏二世祖永高于北宋初自青田徙居剑川石笏,即今龙泉市八都镇瀑云安田村。北宋末其曾祖父汤高由此徙龙泉县龙门乡汤侯门村,民国年间,该乡被划归云和县,现已变为库区,沉没仙宫湖中。所以汤氏称自己系处州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