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王仁裕

王仁裕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820 更新时间:2023/12/22 6:48:42

王仁裕(880-956年),字德辇,秦州上邽(今为甘肃省礼县)人。唐末五代时期大臣、文学家。唐朝末年,起家秦州节度(李继崇)判官。先后出仕前蜀、后唐、后晋、后汉为官,官及翰林学士、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册封太原县公。后周显德三年(956年),病逝,时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仁裕

别名:诗窑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籍贯:秦州上邽(今甘肃天水)

出生日期:880年

逝世日期:956年

职业:文学家

代表作品:《开元天宝遗事》

人物生平

王仁裕(880-956),字德辇,甘肃礼县人,人称诗窑。出生于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少孤,不知书,以狗马弹射为荣。年二十五,始就学。为人俊秀,以文辞知名。唐末,为秦川节度判官。后仕蜀为翰林学士。唐庄宗平蜀,复以为秦川节度判官。废帝时,以都官郎中充翰林学士。汉高祖时,复为翰林学士承旨,迁户部尚书。罢为兵部尚书,太子少保。晋高祖时,为谏议大夫。历事岐山李茂贞、前蜀、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官至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后周显德三年(956年),病逝开封宝积坊私第,年七十七岁,诏赠太子少师。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其孙王永锡护柩归葬故里,又隔13年后,即宋雍熙元年(984年)王仁裕的门生、宰相李昉撰文《周故太子少师王公神道碑》,张贺书丹并篆额,王永锡立碑于石桥斩龙村祖茔。

主要经历

五代十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一个乱世,诸侯称霸,新旧藩镇割据四方,从中原腹地到四川盆地,从哈南两广至渭水流域,战伐之声昼息夜发,民众遭兵燹涂炭,流离失所。

在王仁裕长达四十四年的宦海仕途中,虽历经几代朝兴朝衰,皇权数次更迭,但因其素有文名于秦陇之间。于公元956年(周世宗显德三年),以七十七岁高龄,终老于汴梁。

从他于《全唐诗》中仅存的一卷诗歌和其他史料。可以看出他作为诗人的一生所蕴藏的忧国忧民之心,希冀清明盛世的政治理想和身处乱世羁旅之苦的人生情怀,这样的境况和深厚的文学素养使他在五代十国史上成为一个颇具实力和影响的诗人和作家。《追寻“诗窖”遗珍——王仁裕文学创作研究》(蒲向明)是近年出版的研究著作。

《题麦积山天堂》是王仁裕留存的诗中写作较早的一首,这也是他作为秦州节度判官时的主要作品,诗曰:

蹑尽悬空万冈梯,等闲身共白云齐。

檐前下祝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

绝顶路危少人到,古岩松健鹤频栖。

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手自题。

诗从“万冈梯”、“白云齐”、“群山小”、“落日低”、“人少到”、“鹤频栖”六个角度在描写麦积山巍峨险峻的自然景观的同时,也抒发了他登万仍山而小天下,期望大展宏图实现抱负的理想追求。

公元921年,年已四十二岁的王仁裕离开故乡至兴元(今陕西汉中)任节度使判官时写下《题斗观山》一诗,则表达的是一个诗人背井离乡和前途未卜的忧虑之情,既想抛却尘世之梦、拨宅成仙,又眷恋故土,希冀有一个太平盛世的迷茫和痛苦的心境。诗曰:

霞衣敬举醉陶陶,不觉全家住降霄。

拨宅只知鸡犬在,上天谁信路歧遥。

三清辽廓抛尘梦,八景云烟事早朝。

为有故办松柏健,露华凉叶铍金飘。

“当时若效还而楚,尺寸中华未前侵,”这则是在公元928年,他再度南下兴文,瞻仰兴之南山淮阴侯庙时,感古叹今从而写下的诗句,从中不难看出他面对祖国河山支离破碎和民众深受其苫而痛心疾首的情感。

公元936年,石敬瑭取后唐而代之,建立后晋,王仁裕初为郎中,后升任谏议大夫。这期间,他曾奉命出使十国之一的南平国,途中,遇一书生因恃才傲物而遭全家坑杀之事,悲愤之余,他赋诗凭吊:

立马荒郊满目愁,伊人何罪死林丘。

风号古木悲长在,雨湿寒莎泪暗流。

莫道文章为众嫉,只应轻薄是身仇。

不缘魂寄孤山下,此地堪名鹦鹅洲。

我们从中感受到不仅有物伤其类的哀恸,更有对唐末五代干戈扰攘、武夫悍卒嗜杀成性的强烈不满和愤慨。

除诗歌而外,王仁裕的文章在当世亦堪称出类拔萃,独具特色和魅力。他著有《紫阁集》、《乘招集》、《王氏见闻录》、《玉堂闲话》、《人洛记》、《开元天宝遗事》,并辑有《国风总类》五十卷。其中《开元天宝遗事》以直录和写实笔法,记述了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3—765年)问的佚闻琐事,有人物特写,如名臣姚祟、宋璋、张九龄,奸相李林甫杨国忠,名流如大诗人李白等,同时也有写当时风俗时尚的《传书燕》、《鹦鹉告事》、《探春》等篇,对研究当时民风民俗很有资料价值。《玉堂闲话评注》是蒲向明搜集整理《玉堂闲话》的今存单行注本。可惜《王氏见闻录》大多早已散佚,已难见全貌,对于作为王仁裕后人的我们,已很难读到,不能说不是一件憾事。

标签: 王仁裕

更多文章

  • 梁肃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梁肃

    梁肃(753-793年12月23日),字敬之,一字宽中,安定临泾(今甘肃泾川县)人。唐朝文学家,刑部尚书梁毗五世孙。世居陆浑。建中初,中文辞清丽科,擢太子校书郎。萧复荐其材,授右拾遗,以母羸老不赴。杜佑节镇淮南,辟为掌书记,召为监察御史,转左补阙、翰林学士、皇太子诸王侍读。贞元八年卒,年四十一,赠礼

  • 李翱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翱

    李翱(772~841年),字习之,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凉武昭王李暠十三世孙,北魏司空李冲十世孙,贝州司法参军李楚金之孙。贞元十四年(798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京兆司录参军。元和初年,历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考功员外郎、礼部郎中。得到宰相李逢吉举荐

  • 李梦阳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梦阳

    李梦阳(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

  • 刘尔炘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尔炘

    刘尔炘(1865-1931),近代著名学者。字又宽,号果斋、五泉山人。甘肃兰州人。光绪己丑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应聘为五泉书院讲席,教学上严于督导,循循善诱,深受生徒的尊敬。他造福乡梓,为发展甘肃的文化教育事业,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辛亥革命后任甘肃省临时议会副议长,曾经管文教慈善福利社团,后

  • 崔烈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崔烈

    崔烈(?~192年),字威考,冀州安平县(今河北省安平县)人。东汉大臣、名士。中平二年(185年),耗费五百万钱,担任司徒。中平四年,迁太尉。初平元年(190年),受累于儿子崔钧讨伐董卓,逮捕入狱。初平三年(192年)四月,董卓受诛后,释放出狱,担任城门校尉。同年六月,李傕与郭汜率领凉州军攻破长安后

  • 董旻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董旻

    董旻(mín)(?-192年),字叔颖,东汉末年,凉州陇西郡临洮(táo)县(今甘肃岷县)人。董卓之弟,官至左将军、封鄠(hù)侯。本名:董旻字:叔颖所处时代:东汉末年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凉州陇西郡临洮县逝世日期:192年官职:左将军爵位:鄠侯昭宁元年(189年)八月,洛阳发生政变,中常侍张让等人

  • 沈伦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沈伦

    沈义伦(909年—987年),因避太宗光义名讳而单名伦,字顺宜,开封太康(今属河南)人。北宋的开国功臣之一,在太祖和太宗两朝执掌财政大权,后任宰相。沈义伦少习《三礼》,以讲学授徒为生。沈义伦是赵匡胤霸府幕僚中继赵普之后第二个升任宰相。曾经因得罪卢多逊被罢相。本名:沈义伦别名:沈伦,沈顺宜所处时代:北

  • 韩忠彦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韩忠彦

    韩忠彦(1038年—1109年9月16日),字师朴,相州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人。北宋宰相,魏郡王韩琦长子。历官开封府判官、知瀛州、给事中、礼部尚书等职。宋哲宗赵煦在位时因政治立场不明,外放为定州知州,端王赵佶即位后回朝任门下侍郎,不久升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执政期间与右相曾布不协,再次外放为大名

  • 汤思退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汤思退

    汤思退(1117年—1164年),南宋宰相,字进之,号湘水,浙江景宁汤氏第七世祖。据《汤氏宗谱》记载,汤氏二世祖永高于北宋初自青田徙居剑川石笏,即今龙泉市八都镇瀑云安田村。北宋末其曾祖父汤高由此徙龙泉县龙门乡汤侯门村,民国年间,该乡被划归云和县,现已变为库区,沉没仙宫湖中。所以汤氏称自己系处州龙泉(

  • 范钟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范钟

    范钟(1171年-1248年),字仲和,婺州兰溪纯孝乡(今属兰江街道)里范村人。南宋政治家、宰相。嘉定二年(1209年)举进士。历官武学博士、太平州通判、知徽州等职。嘉熙四年(1240年),升任参知政事,范钟向皇帝呈进《时政十疏》,提出十件兴国大事:“正君心,定国本,别人才,谨王言,节邦用,计军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