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任朗

任朗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166 更新时间:2023/12/30 23:49:41

任朗,电磁理论家、天线专家和教育家。1913年6月12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原籍山东蓬莱市)。父亲以务农为主。幼时曾协助父亲干些农活,从小体验到老百姓生活之艰辛。任朗教授是全国铁路优秀知识分子,也是第一批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者。曾任中国电子学会理事、编委;中国通信学会理事;铁道科学院学术委员;国务院劳动人事部留学生派遗工作顾问;西南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IRE学会会员等。

基本资料

名:任朗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13年6月12日

逝世日期:2005年

毕业院校:交通大学电信系

职业: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出生地:辽宁省沈阳市

人物简介

(1913-2005)

他提出的"线形天线阵辐射图中单位圆上零点分布的一个普遍函数"应用于雷达天线的设计中,有效地减小了旁瓣,为国际学术界重视和引用。他提出的"和差变换",解决了旋转抛物面天线和火箭、卫星、航天飞行器上常用的长椭球天线的严格解问题,并为类似的偏微分方程的求解开辟了新途经。他的专著《天线理论基础》,为天线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他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培养了大量博士、硕士,其中有的已成为学术骨干和国内外知名学者。为迎接铁路历史性的大发展,最近他正为铁路勘探用的探地雷达、铁路移动通讯和列车车载卫星接收天线贡献才智。

求学生涯

1920年进入市立第五小学,就学途中经过日本租界时,见到日本军人耀武扬威和日本侨民盛气凌人,也常听到和见到中国老百姓受欺压的事情,逐渐认识到民族灾难之深重。这时他也从师长处受到"知识救国"、"教育救国"和"工业救国"等爱国思想的影响。立志努力学习,充实自己,以便报效国家,强国富民。1926年小学毕业后,他考取辽宁省立第二工科学校,一学期后又转考辽宁省立第一工科学校。两年半以后,就转考进入北洋工学院预科。

任朗从青少年时代起,学习异常勤奋,肯下苦功夫,在沈阳时,学校每晚10时熄灯,他就在路灯下看书到12时才回宿舍就寝,而且每天如此,从不懈怠。在天津北洋大学预科的两年内,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尤其是数学、物理两门功课,经常得满分。除课堂学习外,他自学了很多参考书,将多年来英国剑桥和牛津大学入学试题中的数学和物理题目,一一加以收集、演算和解答,并装订成册,收获极大,为他日后攀登科学高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刚到天津北洋工学院仅一个月的任朗家乡沦陷,他和同学们义愤填膺,疾呼抗日救亡,对于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无不愤慨。当时北洋工学院教务长继绪教授以绝食来要求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抗日,任朗也随同大批同学卧轨拦火车去南京请愿。预科结束后,他直接进入北洋工学院土木系本科学习,1933年他又投考了交通大学,被电机学院录取。

在大学三年级时,任朗和同班的同学沿津浦、北宁两条路线进行参观、考察一个多月。沿途参观和考察了面粉厂、煤矿、铁路机车厂、电报电话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洋工学院、南开大学、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考察后,他感受颇深,看到中国实业基础之薄弱,百业待兴;专业人才之匮乏,教育待办,从而令他立志将来也要献身于教育事业,以培养专业人才,振兴中华。大学毕业前夕,由于成绩优异,交通大学保送任朗报名参加中美庚款的留学考试,但因"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考试未能举行。

1937年,任朗从交通大学电机学院电信专业毕业,取得工学学士学位,电机学院院长张贡九介绍他去国民党军委工作。1937年至1944年间曾任无线电教员、工程师和技士。1944年考取公派留美,1945年取得美国哈佛大学科学硕士学位。任朗在哈佛大学学习时,数学经常满分。教授在课堂上当众表扬他,说任朗对数学难题的解法与众不同,既简捷又清晰,方法甚妙。

当时哈佛大学实行每年两学期制,暑假近三个月,而麻省理工学院(MIT)每年是三个学期,他为了抓紧时间多学一些,暑期去麻省理工学院攻读。主攻研究院的应用数学课程,如数学系系主任Philips教授的高等矢量分析,Feshback教授的理论物理方法以及函数论等。1945年10月开始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获得了哈佛大学奖学金和华美协进社的奖学金(这是管理中美庚款的单位所设的奖学金,其待遇与中美庚款留学生一样)。1946年初,他以优异成绩学满了16门研究生课程(包括在麻省理工学院课程,两校课程成绩是相互承认的),经过考试通过了博士初试。接着,1946年秋完成了博士论文的理论部分,仅实验尚未作完,因留美期限已到而归国。

学成归国后,他就以渊博的学识和拳拳报国之心投身于教育事业和研究工作。他先后曾任上海沪江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教授;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电机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唐山铁道学院电机系教授;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电磁研究所所长;西安交通大学兼职博士导师;南京理工大学名誉教授;北京广播学院兼职教授。近50年来,他悉心培养的博士生、硕士生、大学生多有建树,真是桃满天下。他潜心研究天线理论,在学术上和科技应用上都有独特的贡献。他是全国铁路优秀知识分子,也是第一批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者。

科研成就

投身工科高等教育事业

精心培养科学技术人才

1946年,任朗回国后担任上海沪江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兼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教授期间,除主持系的全面工作外,还给八名硕士生讲授天线课程。在指导硕士研究生撰写论文中一丝不苟,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严格要求,第一位硕士生李嗣范(现任东南大学教授、博士导师并指导博士后),在1948年经答辩后获得硕士学位。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不久,全国解放。这时,他才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倒反动派,建设新中国,才能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1950年应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的邀请,于8月来到唐山担任该校电机系教授、系主任。早在30年代就已经沿铁路考察过的任朗,对该校早有了解。他一到任就抓了两件事,一是筹措经费,购置实验设备;一是从国内外广揽优秀人才,延聘教授。像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曹建猷教授和其它几位教授,就是他力聘到校任教的。1952年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改名唐山铁道学院,任朗此时辞去系主任职务,专心致力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基础理论的教学和指导硕士研究生的工作。

1957年他兼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并教授全所的电磁理论课和天线课。从50年代末起,他在中国科学院和唐山铁道学院指导多名研究生,在教学和指导研究生过程中严于律己,严谨治学,深受教师和学生的爱戴。他经常鼓励学生多用脑,多思维,灵活运用物理概念和数学物理方法,激发灵感,勇于创新。他培养出来的博士、硕士,有些已成为学术界的知名骨干,有的已在国际学术界崭露头角。

1986年,他受聘为西安交通大学兼职博士导师,已指导了10名博士生获得博士学位。同时,在西南交通大学给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开出"高等电磁理论"课程,指导5名博士生和2名硕士生的论文撰写,主持3项科研项目,其中一项是中德国际合作项目。

除了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外,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曾任中国电子学会理事、编委;中国通信学会理事;铁道科学院学术委员;国务院劳动人事部留学生派遗工作顾问;西南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IRE学会会员等。现任西南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电子学会会员,天线学会副主任委员,《天线学报》主编。

发展了天线科学理论

取得了应用上的成果

几十年来,任朗潜心于电磁理论和天线学科的研究。他组织了接收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信号的工作;进行了缩小天线尺寸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工作;服务于远程雷达而减小线形天线阵辐射图中旁瓣的研究工作;研究了广泛应用于雷达、卫星、宇宙飞船、微波接力、通讯、广播、射电望远镜等的旋转抛物面天线和长椭球天线的严格理论以及表面波天线的严格理论等,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例如,他在《中国科学》(外文版)和《物理学报》同时发表的科学论文《线性天线阵辐射图中单位圆上零点分布的一个普遍函数》,被应用于低旁瓣雷达和远程雷达的设计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英、美、苏各国学术刊物上纷纷署名摘登其成果。该普遍分布函数包含了国际上著名科学家Schelkunof和Tchebyscheff的分布作为特例。他先后发表在外文版《中国科学》和《物理学报》上具有开创性的学术论文还有:《长旋转椭圆介质球中的半波振子天线》、《表面波天线的一个严格理论》和《长金属旋转椭球体顶点处单极子天线的辐射问题》等。

任朗在电磁理论和天线的研究中的许多创见,系统地总结于他的专著《天线理论基础》中。书中包含了他个人的许多独特贡献,被国内外学术界所推崇和引用。该专著曾获四川省重大科研成果奖;铁路高等院校科研成果和优秀论文特等奖;世界通信年优秀通信类图书奖;电子工业部全国工科电子类专业优秀教材特等奖;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国优75号)并参加了日内瓦的国际书展和德国莱比锡的国际书展。他编写的重要专著还有《电磁场中数学物理方法》。

研究成果突破学术藩篱

学术见解促进国际交流

1980年,国家对重点项目"长河二号"的选定方案十分重视,薄一波副总理特邀任朗参加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的评定会议。在选定六个导航天线塔方案中,他极力主张"单塔绝缘"方案,得到采纳。实践证明,该方案性能稳定可靠,并为国家节省了投资,比美国的"四塔"方案先进。天线塔建成使用一年后,他又应邀参加鉴定会并乘专机去现场观察运行情况,得知美国专家对此有很高的评价并要我国订购天线塔。

80年代,除精心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外,他还专心研究卫星、火箭和其它飞行体常用的长椭球天线和应用极为广泛的旋转抛物面天线的理论,取得了重要成果。他在"长椭球函数及其在天线理论中的应用"项目研究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荣获铁道部1989年"科技进步一等奖。"有关论文发表在世界性学术刊物《Trans。IEEE-AP》和《J.App1.Phys.(JAP)》以及美国IEEE-APS国际会议的论文集上。他的学术论文中提出了"和差变换",使矢量亥姆霍兹方程在长椭球坐标下,可以用分离变量法求出严格解。这一项研究不但解决了实用价值很大的天线理论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突破了长期以来公认为不可能用分离变量法求解的学术藩篱,圆满地解决了长椭球天线和旋转抛物面天线的严格理论,并给类似的偏微分方程的解法开辟了新途径。这是任朗最突出的重要贡献。

由于任朗在学术上的成就,1989年8月他应邀去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讲学,并与该校高频研究所所长、无线系系主任、西德天线学会主席F.M.Landstorfer教授签订了两校(西南交通大学与斯图加特大学)在天线方面进行科研合作的协议书。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批准了该协议,并确定为国际科研合作项目。该项目正在执行中。

1989年,他代表中国电子学会天线专业学会参加了国际无线电联盟(URSI-B)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电磁场国际会议的工作会和科学报告会。会上讨论了电磁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等效定理"中的表面S是否可以取在两媒质的分界面上?经过讨论和任朗的论证,最后一致同意他的论证,即S不能取在两媒质的分界面上。很明显的理由是:如果取在两媒质的分界面上,那么,从等效流计算场时,公式中的媒质参数究竟是用哪边的?再者,如果两媒质都是介质(不同的介质),除需满足场的切向分量边界条件外,还要满足场的法向分量的边界条件,否则就考虑不到场的折射问题。当时参加讨论的科学家中有不少是世界知名教授,诸如矩量法发明者、对积分方程解法有特殊贡献的R.F.Harrington教授;国际著名电磁理论家L.B.Felsen教授;国际著名天线专家R.Mittra教授和F.Collin教授。对任朗在会上着重论证的问题,有关教授、学者承认他们的专著中,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当之处。

任朗的学识和研究成果一直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推崇。他担任过198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天线与电磁场国际会议的技术委员会主席;1989年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天线与电磁场国际会议的组织委员会主席;1993年担任在南京召开的第三届天线与电磁场国际会议的大会主席。

鉴于任朗教授对天线和电磁理论所做出的贡献,最近被美国电磁科学研究会特邀为该会会员,该研究会的28名会员全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权威专家,获得该会会员资格,是学术成就上一种很高的荣誉称号。到目前,任朗教授是我国唯一的一名会员。

为迎接铁路历史性的大发展,任朗教授正运用他科学上取得的成就,为我国铁路的建设不懈地工作。最近,他运用其天线理论,为铁路勘探解决了探地雷达的特种天线设计问题,获得了很好效果。目前他又正为铁路移动通信和列车车载卫星接收而进行研究工作。由于列车车载卫星天线的形状和尺寸受到列车运行环境的限制,要使天线指标达到要求并自动跟踪卫星,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课题。这一难题的突破,将是任朗教授为铁路移动通信事业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任朗年事已高,但仍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坚持工作,日夜操劳。他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常进行长跑、爬山、游泳等运动。他的业爱好是欣赏古典音乐。这些都使他能保持身心健康,精力充沛,在科学研究中成绩卓著,硕果累累。

(作者:朱怀芳孙圣辉)

人物经历

1913年6月12日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原籍山东省蓬莱市)。

1927年8月-1931年8月辽宁省立第二工科学校、辽宁省立第一工科学校等校学习。

1931年8月-1933年8月天津北洋工学院预科。

1933年8月-1933年9月天津北洋工学院土木系。

1933年9月-1937年7月交通大学电机学院电信专业毕业。

1937年7月-1944年10月国民党军委无线电教员、工程师、技士。

1944年10月-1945年6月美国哈佛大学取得科学硕士学位。

1945年6月-1945年11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攻读应用数学。

1945年10月-1946年8月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46年9月-1950年8月上海沪江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兼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教授。

1950年8月-至今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52年改名唐山铁道学院,1971年迁四川后改名为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1957-1961兼任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研究员。

1990-兼任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南京理工大学名誉教授、北京广播学院教授。

主要论著

1LangJen(任朗).ARigorousApprochtotheTheoryofParaholoidalAn-tennas.IEEE-APS19811nternationalSymposiumDigestonAntennasandPropagation,PP.508-512,June16-19,heldatLosAngeles,California,U.S.A.

2LangJenandC.S.Hu.SpheroidalFunctionsofLargeFrequencyParame-tersc=kfandtheRadiationfieldsofaMetallicProlateSpheroidExcitedbyanyCircumferentialSlot.IEEEIrans.Vol.AP-31,No,2.382-389,March1983.

3LangJen,CS.HuandK.M.Sheng.SeparationoftheHelmholtzEquationinProlateSpheroidalCoordinates.JournalofAppliedPhysics(J.A.P),Vol.56,No.5,pp,1532-1535,Sept1984.

4LangJenCSHu.RadiationFieldsofaMetallicProlateSpheroidExcitedbyanyCircumferentialSlot.IEEE-APS1981InternationalSymposiumDigestonAntennasandPropagation,pp,557-560,June16-19,heldatLosAngeles,California,U.SA.

5任朗.天线理论基础.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0.

6LangJen.ADipoleAntennaEmbeddedinaProlateDielectricSpheroid.ScientiaSinica(中国科学),VoI.11,No.2.pp.173-184,Feb.1962.

7任朗.长旋转椭圆介质中的半波振子天线.物理学报,1961,17(1):20-301964,20(6):576-578.

8LangJen.RadiationfromaLinerMonopoleattheTipofaMetallicPro-lateSpheroid.ScientiaSinica.Vol.11,No.10,pp.1333-1340,1962;

9任朗.长金属椭球体顶点处线形单极子天线的辐射问题.物理学报,1963,19(3):169-175.该文被摘要选登在《PЖФ》,AкдедянакCCCP,P.2117,No.2.p.18,xeb.,1964.

10任朗.椭圆截面的无限长金属棒在有损耗的各向同性无限媒质中的散射.物理学报,1961,17(7):321328.《PhysicsAbstract》(London),Vol.66,No.789,p.1632;《PЖФ》,AкаeмиянayкCCCP,P.2Ж17,No.2,p.29,1964.

11LangJen.ANewandGenerallizedDistribationFunctionoftheNullsontheUnitCirclefortheDesignofLinerAntennaArrays.ScientiaSinica,Vol.11.No.9,pp.1217-1236,1962.

12任朗.线形天线阵辐射图形中零点分布的一个新的普遍分布函数.物理学报,Vol.18,No.9,1962;《PЖФ》,AкадсмияНауиCCCP,p.2ж131,No.1,p.20,1964.

13LangJen.ARigorousTheoryofSurfaceWaveAntennas.ScientiaSinica.Vol.12,No.1.pp35-38,1963.

14任朗,卢明行.线形天线阵辐射图形中旁瓣的减小.物理学报,1961,17(12):592~599.

15任朗.长矩形金属薄片的后向散射截面.唐山铁道学院学报,1965,1(2):35~46.

16H.M.ShenandLangJen.ARigorousTimeDomainSolutionofaFiniteMetalPlane.Proceedingsof1985InternationalSymposiumonAntennasandEMTheory,pp154-159,Aug.26-28.Beijing,China.

17H.M,ShenandLangJen.HowEMPExcitedinaParallelPlateSimula-tor.Proceedingsof19851nternationa1SymposiumofAntennasandEMTheory,pp177-181,Aug.26-28,Beijing,China.

18沈浩明,任朗.有限长薄带脉冲散射和辐射问题的严格解.天线学报,1985,1(1):22~34.

19万里兮,盛克敏,任朗.解不连续介质结构问题的积分方程法.电子科学学报,1988,10(4):322~333.

20J.Li,W.B.WangandLangJen.OntheUnstabilityofPronyMethod.Proceedingsof1989InternationalSymposiumonAntennasandEMTheo-rypp.70-72,Shanghai,China.

21刘策,傅思眉,任朗.石油测井时域电磁场响应的数值计算.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0,24(2):9~16.

22WenLixi.ShengKemin,LangJen.TheIntegralEquationMethodforSolv-ingProblemsofDiscontinuousDielectricStructure.JournalofElectronics.Vol.6,No.3,pp242-250,1989.

23李敬,文秉,任朗.处理瞬态数据的连续化方法.电子学报,1992,20(3):59~64.

标签: 任朗

更多文章

  • 李泳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泳

    李泳,西南交通大学教授。中文名:李泳职称:教授任职院校:西南交通大学李泳,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李泳,西南交通大学教授。1949年1月10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组建了铁道部。根据学校性质,唐山工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前身)由军委铁道部接管。军委铁道部任命顾稀为接管唐山工学院的代表,李泳、赵锐、周云为联络

  • 周晨光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周晨光

    铁道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家。长期致力于铁道机车车辆及线路金属零部件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先后取得近2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250米焊接长钢轨全长淬火新技术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结合科研工作,培养了多名优秀科技人才。为铁路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引。长期致力于铁道机车车辆及线路金属零部件新材料、新工艺的

  • 郭日修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郭日修

    郭日修(1924年7月18日-2021年8月25日),男,祖籍江西永新,出生于南昌。1946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6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船舶结构力学专家,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导。郭日修教授长期从事船舶结构力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中国船舶结构力学学科创建人之一,为我国船舶科学技术

  • 黄安基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黄安基

    黄安基男,1923年7月生,江西省上犹县人,汉族,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教授。中文名:黄安基出生日期:1923年7月逝世日期:2003年9月毕业院校: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职业:教师出生地:江西省赣县职称:教授1940年高中会考取得江西省第一,当年考入

  • 王祖讷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祖讷

    王祖讷教授,广东南海县人,1947年毕业于国立唐山工学院(即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毕业后在开滦煤矿工作,1951年由开滦矿务局采煤工程师转入母校唐山交大,在采矿任教。中文名:王祖讷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24年3月毕业院校:西南交通大学(时称国立唐山工学院)主要成就:中国煤加工领域泰

  • 唐振绪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振绪

    唐振绪,科技管理专家,新中国铁路教育和铁路科研的开拓者之一。毕生从事铁路教育和铁路科研的组织领导工作,在保存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的技术力量、重建新唐院以及筹建铁道科学研究院中起了重要作用。他三上青藏高原,为修建青藏铁路提出宝贵建议。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和文化交流。为铁路科技发展和促进祖国统一

  • 朱觉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觉

    冶金学家和教育家。朱觉,江西铅山人。1938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即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中文名:朱觉国籍:中国籍贯:江西铅山毕业院校: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职业:教师代表作品:《电炉炼钢学》职称:教授朱觉,江西铅山人。1938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即唐山交通大学,

  • 刘基唐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基唐

    刘基唐,科技情报专家。曾主持中国第一台主型内燃机车选型、设计。有效地组织了“中国铁路现代化”的研讨,为铁路制定长远规划提供了决策参考。他是铁路科学技术情报学术活动的领头人,组织将国外“重载运输”、“高速铁路”等高科技引进到中国。积极开拓情报理论研究,精心培养年青一代,为我国铁路科技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 金允文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金允文

    金允文,应用化学专家,铁路应用化学工作的开拓者。长期从事铁路蒸汽机车锅炉用煤、水质处理、机车车辆润滑和金属防腐等方面的研究,成绩显著。是铁科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主要创建者,主持科研和学术活动,为铁路应用化学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中文名:金允文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04年3月11

  • 杨裕球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杨裕球

    杨裕球(1918~2016),江苏海门人,中国建筑师、土木工程专家。1939年考进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1946年转赴台湾,从事桥梁设计工作。1956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在50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杨裕球汲取东西方的建筑经验和风格,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设计风格,在世界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