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正平

张正平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144 更新时间:2023/12/28 17:04:51

正平,1899年8月16日生,江苏省南京市人,著名采矿学家、地质教育家。

基本资料

名:张正平

出生日期:1899年8月16日

逝世日期:1966年5月

职业:采矿学家、地质教育家

出生地:江苏省南京市

人物简介

张正平,原名可光,江苏省南京市人,著名采矿学家、地质教育家。祖籍安徽芜湖,1916年入上海复旦公学预科学习3年,1918年赴美留学,1922年获美国明尼苏达矿业学院采矿工程师学位,1924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地质学硕士学位。张正平在美期间,主要从事金属矿山的采、选、冶工作,曾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南达科他、科罗拉多、亚利桑那、威斯康星诸州的煤、铁、铜、金、银、铅、锌等矿以及钢铁厂、炼金厂、炼铅厂等做工或实习,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1925年春回国后,任东南大学(后改称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兼主任,讲授经济地质、构造地质等课程。在中央大学任职期间,经他的努力建议,成立了江苏省地质研究所,拟将教学和科学研究相互结合起来,但因故不久即停办。他还建议学校成立实验矿,建成了具有实验室性质的矿冶馆,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1931年9月应聘到沈阳东北大学矿冶系任教,到达沈阳后仅16天发生了日本侵华的“九一八事变”,事变后即返回南京,1933年受聘到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即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任教授,讲授三、四年级的全部采矿课程。1937年爆发了“七七事变”,唐山工学院成了日本军营,被迫全家逃难到上海。不久,受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之聘,张正平又到云南大学任矿冶系教授兼系主任,并任中英庚子赔款讲座教授。

1937年刚到云南大学时,师资和经费均极度匮乏,为此他延聘过去在东南大学和唐山交大任教时的同事与学生前往任教,并与多方接触,获资源委员会、中英庚款、文化教育基金会和云南省财政厅的资助,使课程与装备日趋完善,形成蓬蓬勃勃、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完成了由原唐山交大叶家垣教授主管的开远水力发电厂及自电厂至松树脚锡矿山的约百公里的输变电工程,为矿山的开发创造了必要条件。锡矿则在唐山交大38届校友定衡、35届校友龚遂如等的领导下开始建设。

抗日战争胜利后,应顾宜孙校长之邀于1946年初回到当时在四川璧山的唐山交通大学任教,1948年秋在唐山交大南迁上海之后,应邀到当时在苏州的焦作工学院兼课。1952年经全国院系调整,唐山交大、北洋大学、清华大学三所学校的采矿系合并为新的矿业学院,新校迁到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张正平也随唐院采矿系到北京矿业学院任教授,直到1966年5月病逝。

在北京矿业学院任教期间曾任采矿工程系煤教研室主任多年,带领数十名年轻教师,精心讲授采煤方法等课程,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教学中借助前苏联专家引进了前苏联的长壁工作面开采技术,编写了采煤方法讲义,编写出版了《采煤概论》(煤炭工业出版社,1960年),审校了《采煤学》,指导了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

人物简历

1899年8月16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

1911-1915年在南京钟英中学学习。

1916-1918年在上海复旦公学预科学习。

1919-1922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矿业学院学习。

1323-1924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地质系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25-1927年任南京东南大学地质系教授兼系主任。

1927-1931年任南京中央大学地质系教授兼系主任。

1931-1932年任东北大学矿冶系教授,安徽省教育厅督学、秘书。

1933-1937年任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系教授。

1937-1945年任云南大学矿冶系教授兼系主任。

1939-1941年任云南省一平浪煤矿总工程师。

1941-1943年任云南矿业公司兼总工程师。

1943-1945年任云南省企业局参事。

1945-1951年任国立唐山工学院矿冶系教授。

1949-1951年兼任焦作工学院采矿工程系教授。

1951-1952年任中国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教授。

1952-1966年任北京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教授。

1966年5月19日病逝于北京。

人物评价

纵观张正平的一生,就其本人的意愿是从事开发中国矿业的实际,发展工业兴国家。然而由于条件限制,数十年来经奔波南北,辗转东西地追寻,而真正能使其有所为的基本上是从事教学工作。为此,张正平奔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西南边陲,历尽艰辛、不遗力地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地质与采矿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他一生热爱地质、采矿事业,悉心教学数十载,曾主讲过“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煤田质学”、“矿床开采方法”、“采煤方法”等多门课程,尤其擅长金属矿床及煤的开采方法。他所讲授的课,多随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更新自编教材,治学严谨,敬业精神十分可嘉。

张正平热爱祖国,做事勤恳,为人诚实,淡泊名利,自律精神极强。从事教学的数十年中讲义颇丰,他的论著曾为教师和学生多次建议付梓,但他总认为不够成熟,以致毕生呕心沥血所编教材皆在10年浩劫中遭毁。但是他培养的学生,却在国家建设的各部门中,特别是在采矿工业发展中,做出了令人称道的贡献。

主要论著

张正平.采煤概论.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60

1943-1945年任云南省企业局参事。

1945-1949年任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系教授。

1949-1951年任焦作工学院采矿工程系教授。

1951-1952年任中国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教授。

1952-1966年任北京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教授。

1966年5月19日病逝于北京。

标签: 张正平

更多文章

  • 任朗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任朗

    任朗,电磁理论家、天线专家和教育家。1913年6月12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原籍山东蓬莱市)。父亲以务农为主。幼时曾协助父亲干些农活,从小体验到老百姓生活之艰辛。任朗教授是全国铁路优秀知识分子,也是第一批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者。曾任中国电子学会理事、编委;中国通信学会理事;铁道科学院学术委员;国务院劳动

  • 李泳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泳

    李泳,西南交通大学教授。中文名:李泳职称:教授任职院校:西南交通大学李泳,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李泳,西南交通大学教授。1949年1月10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组建了铁道部。根据学校性质,唐山工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前身)由军委铁道部接管。军委铁道部任命顾稀为接管唐山工学院的代表,李泳、赵锐、周云为联络

  • 周晨光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周晨光

    铁道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家。长期致力于铁道机车车辆及线路金属零部件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先后取得近2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250米焊接长钢轨全长淬火新技术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结合科研工作,培养了多名优秀科技人才。为铁路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引。长期致力于铁道机车车辆及线路金属零部件新材料、新工艺的

  • 郭日修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郭日修

    郭日修(1924年7月18日-2021年8月25日),男,祖籍江西永新,出生于南昌。1946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6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船舶结构力学专家,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导。郭日修教授长期从事船舶结构力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中国船舶结构力学学科创建人之一,为我国船舶科学技术

  • 黄安基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黄安基

    黄安基男,1923年7月生,江西省上犹县人,汉族,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教授。中文名:黄安基出生日期:1923年7月逝世日期:2003年9月毕业院校: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职业:教师出生地:江西省赣县职称:教授1940年高中会考取得江西省第一,当年考入

  • 王祖讷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祖讷

    王祖讷教授,广东南海县人,1947年毕业于国立唐山工学院(即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毕业后在开滦煤矿工作,1951年由开滦矿务局采煤工程师转入母校唐山交大,在采矿任教。中文名:王祖讷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24年3月毕业院校:西南交通大学(时称国立唐山工学院)主要成就:中国煤加工领域泰

  • 唐振绪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振绪

    唐振绪,科技管理专家,新中国铁路教育和铁路科研的开拓者之一。毕生从事铁路教育和铁路科研的组织领导工作,在保存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的技术力量、重建新唐院以及筹建铁道科学研究院中起了重要作用。他三上青藏高原,为修建青藏铁路提出宝贵建议。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和文化交流。为铁路科技发展和促进祖国统一

  • 朱觉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觉

    冶金学家和教育家。朱觉,江西铅山人。1938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即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中文名:朱觉国籍:中国籍贯:江西铅山毕业院校: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职业:教师代表作品:《电炉炼钢学》职称:教授朱觉,江西铅山人。1938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即唐山交通大学,

  • 刘基唐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基唐

    刘基唐,科技情报专家。曾主持中国第一台主型内燃机车选型、设计。有效地组织了“中国铁路现代化”的研讨,为铁路制定长远规划提供了决策参考。他是铁路科学技术情报学术活动的领头人,组织将国外“重载运输”、“高速铁路”等高科技引进到中国。积极开拓情报理论研究,精心培养年青一代,为我国铁路科技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 金允文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金允文

    金允文,应用化学专家,铁路应用化学工作的开拓者。长期从事铁路蒸汽机车锅炉用煤、水质处理、机车车辆润滑和金属防腐等方面的研究,成绩显著。是铁科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主要创建者,主持科研和学术活动,为铁路应用化学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中文名:金允文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04年3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