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丙吉

丙吉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008 更新时间:2023/12/7 20:06:35

丙吉(?-前55年),一作邴吉,字少卿。鲁国(今属山东)人。西汉名臣。丙吉少时研习律令,初任鲁国狱史,累迁廷尉监。汉武帝末奉诏治巫蛊郡邸狱,期间保护皇曾孙刘病已(即汉宣帝刘询)。后任大将军霍光长史,建议迎立汉宣帝,旋即获封关内侯。地节三年(前67年),为太子太傅,迁御史大夫。宣帝即位后,丙吉口不言保护之功,朝臣及宣帝都不知情。元康三年(前63年)宣帝得知实情后,封丙吉为博阳侯。神爵三年(前59年),升任丞相。他为政宽大,掾史不称职,予其长假而已。五凤三年(前55年),丙吉去世,谥号“定”。甘露三年(前51年),绘像麒麟阁,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于历代帝王庙。

基本资料

本名:丙吉

别名:邴吉、丙定侯、丙博阳

字:少卿

所处时代:西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鲁国

逝世日期:前55年

主要作品:《奏记霍光议立皇曾孙》《与魏相书》

主要成就: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官职:丞相

谥号:定

典故:丙吉问牛

人物生平

保护皇孙

丙吉早年因熟习研究律令,得以出任鲁国狱史,因功逐渐升迁后担任廷尉右监。后因牵连罪案被免职,于是回到州里做了从事。

征和二年(前91年),巫蛊之祸发生,戾太子刘据被牵连,被迫造反。汉武帝于盛怒之下命深究太子全家及其党羽,太子被迫自杀,妻子儿女多被杀,长安城内有几万人受株连。曾任廷尉右监的丙吉被召到朝廷,汉武帝命他在长安的郡邸狱中负责处理巫蛊案。当时刘据之孙刘病已刚刚出生几个月,受牵连被关在狱中。丙吉同情太子及刘病已的无辜,为刘病已选择宽敞干燥的房间,并从狱中女囚里找到谨慎宽厚的胡组哺育病已,委派小吏伍尊随时照顾。由于狱中条件较差,刘病已几次患重病,都是丙吉为他请医诊断,才转危为安。为了不影响他的生长发育,丙吉常用自己的钱资助其生活。当胡组刑满释放后,丙吉自己出钱雇用胡组,令其留下并与另一女囚郭征卿共同照顾病已数月,才遣胡组离开。由于得到丙吉的细心关怀与呵护,刘病已才在狱中生存下来。

丙吉处理巫蛊案件,因证据不足,多年不能结案。后元二年(前87年),武帝病重,往来长杨、五柞宫之间,望气之人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武帝便派使者分别登记监狱中关押的人,不分轻重一律都杀掉。内谒者令郭穰夜晚到郡邸狱,丙吉闭门拒绝使者进入,说:“皇曾孙在,别的人无辜杀死都不可,何况陛下的亲曾孙?”双方相持到天明,郭穰不能进去,于是回去报告武帝,并弹劾丙吉。武帝也有所醒悟,说:“这是上天让他这么做。”于是大赦天下。郡邸狱诸犯也因武帝的大赦和丙吉的坚持而得以出狱。

在细心照料刘病已多年之后,丙吉将刘病已送到其祖母史良娣家中,把他交给史良娣的兄长史恭抚养。史恭的母亲贞君见刘病已孤苦零仃,心里非常难过,就亲自照看刘病已。

议迎宣帝

武帝驾崩后,汉昭帝刘弗陵即位,丙吉任车骑将军市令,升任大将军长史,受到大将军霍光的器重。其后又调任光禄大夫、给事中。

元平元年(前74年),昭帝驾崩,没有继承人,大将军霍光派丙吉迎昌邑王刘贺即位。刘贺即位二十七日,便因行为不守法度被废,霍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等大臣商议立国君的事未定。丙吉向霍光陈述说:“将军侍奉孝武帝,受襁褓属托,任天下重任,孝昭皇帝早崩无后人,海内忧惧,想快点知道继承的国君。发丧之日按天意拥立新君,但所立的不是理想的人,又以大义废除了他,天下没有人不心服的。当今国家宗庙群生之命在将军一举。我在众庶中打听,考察他们说的,同宗诸侯在位的,没有谁在民间有声誉的。而遗诏所养武帝的曾孙刘病已在掖庭外百姓家,我以前让他寄居郡邸时,他年幼,十八九岁了,精通经术,有才能,办事稳重又有礼节。希望将军仔细考察并用占卜参证,先让他入宫侍奉太后,令天下人清楚地知道,然后再决定大策。”霍光听后,便派宗正刘德与丙吉到掖庭迎接刘病已(武帝遗诏命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并令宗正将他录入皇家宗谱)为帝,即汉宣帝。宣帝即位后,赐丙吉爵关内侯。

受封博阳

丙吉为人极厚道,不夸耀自己。自宣帝即位以来,丙吉绝口不谈以前对刘病已的恩德,所以朝廷没有人能知道他的功劳。

地节三年(前67年),宣帝立刘奭为皇太子,丙吉升任太子太傅,数月后,调任御史大夫。

地节四年(前66年),霍氏被族诛,宣帝亲政,检查尚书省。这时,掖庭中一位名为则的宫婢让她的丈夫上书,陈述曾经有护养宣帝的功劳。奏章下给掖庭令考问,则的供辞说当时丙吉知道情况。掖庭令把则带到御史府,给丙吉看。丙吉认识则,对她说:“你曾经犯过养皇曾孙不谨慎的过错,挨过板子,你哪里有功?独有渭城的胡组、淮阳的郭征卿有恩罢了。”丙吉分别上奏胡组、郭征卿供养曾孙的劳苦情况。宣帝诏令丙吉寻找这两个人,她们已经死了,有子孙,都受到厚赏。宣帝下诏免去则的奴婢身份为庶人,赏钱十万,并亲自问丙吉,才知丙吉对自己有旧恩,而丙吉终究不肯说。宣帝认为丙吉很厚道,便下诏给丞相说:“朕低微时,御史大夫丙吉对朕有旧恩,他的德行很美。《诗经》说过:‘无有恩德不报答的。’应当封丙吉为博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准备封侯时,丙吉病重,宣帝准备派人加绶封地,赶到他活着的时候。宣帝担心丙吉一病不起,太子太傅夏侯胜说:“这个人不会死的。臣听说有阴德的人,一定享受他的快乐并影响到子孙。丙吉还没有得到报答就病得很重,但不是致命的病啊。”后来丙吉果然病好了。丙吉上书坚决谢绝封侯,陈述不应凭空名受赏。宣帝回答:“朕封您,不是空名,而您上书归还侯印,是显示朕不道德啊。天下太平,您还是集中精神,少思虑,延医吃药,自己保重。”

丙吉任御史大夫时,与丞相魏相同心辅政,参与军国要务,宣帝十分看重他们。

宽宏大量

神爵三年(前59年)三月,魏相去世。四月,丙吉接替魏相担任丞相。

丙吉本来是从狱法小吏兴起的,后来学习《诗》《礼》,都通晓大义。等到居相位,崇尚宽厚,喜欢礼让。丙吉的掾史有罪过,不称职,丙吉就给他休长假,让他自己离开职位,终究没有查证落实的。门客中有人对丙吉说:“君侯做汉相,奸吏营私,然而没有受惩处的。”丙吉说:“如果三公官府有被惩处的官吏,我自己就不识大体了。”后来代丙吉为相的,于是把它作为旧制,公府不惩处属吏,从丙吉开始。

临终荐贤

五凤二年(前56年)春,丙吉病重。宣帝亲临丙吉府上问候,说:“您如有不测,谁可以代您?”丙吉推辞说:“群臣的德行才能,明主尽知,愚臣不能辨别。”宣帝反复询问,丙吉才顿首说:“西河太守杜延年精通法度,了解国家旧日的典章制度,从前任九卿十余年,郡里治理好,有才能而闻名。廷尉于定国执行法令细致公正,天下人认为自己不会受冤。太仆陈万年侍奉后母孝顺。这三个人才能都在臣之上,希望皇上考察。”宣帝同意丙吉的话,就答应了。

五凤三年(前55年)正月二十六日,丙吉去世,谥号“定”。丙吉去世后,黄霸、杜延年、于定国、陈万年等人在官位都很称职,宣帝因此称赞丙吉知人。

福延子孙

甘露三年(前51年),宣帝因匈奴呼韩邪单于归降,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丙吉位列其中。

丙吉之子丙显在他死后袭封博阳侯,官拜九卿,却在任上与官属勾结,获得赃钱达一千余万,最终其罪被揭发。宣帝看在丙吉对自己有恩的份上,仅将丙显免职,削去食邑四百户,降封关内侯。后来又用他做城门校尉。丙显死后,其子丙昌继承关内侯爵位。

汉元帝刘奭在位时,长安人伍尊的人上书申诉说明丙吉的功劳,请求恢复丙显被剥夺的爵位和食邑。到汉成帝时,整理旧功,认为丙吉旧恩最重。鸿嘉元年(前20年),成帝下诏给丞相、御史说:“朕听说奖励功德,使断绝的世系连接起来,这是重宗庙,扩大贤圣的途径。原博阳侯丙吉因旧恩有功而受封,祭祀断绝,朕很哀怜。奖励美德到子孙,是古今普遍适用的道理。现在封丙吉之孙中郎将、关内侯丙昌为博阳侯,以延续丙吉的香火。”于是,博阳侯国断绝了三十二年又继续承袭。丙昌将爵位传给子孙,直到王莽时才断绝。

主要影响

保护宣帝

丙吉在巫蛊之案后奉诏治巫蛊郡邸狱,期间保护皇曾孙刘病已有功。海昏侯被废黜后,他又建议大将军霍光迎立刘病已为帝,是为汉宣帝。

为政荐贤

汉宣帝即位后,丙吉一度任丞相,为政宽大,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他有知人之明,任相至临终前所举荐的黄霸、杜延年、于定国、陈万年等人都堪称循吏。

历史评价

刘询(即刘病己):

朕微眇时,御史大夫吉与朕有旧恩,厥德茂焉。

故丞相吉有旧恩,朕不忍绝。

伍尊:“臣少时为郡邸小吏,窃见孝宣皇帝以皇曾孙在郡邸狱。是时,治狱使者丙吉见皇曾孙遭离无辜,吉仁心感动,涕泣凄恻,选择复作胡组养视皇孙,吉常从。臣尊日再侍卧庭上。后遭条狱之召,吉扞拒大难,不避严刑峻法。……所以拥全神灵,成育圣躬,功德已无量矣。”

刘骜:“故博阳侯吉以旧恩有功而封,今其祀绝,朕甚怜之。”

褚少孙:“以读书好法令至御史大夫。……明于事,有大智,后世称之。”

班固:

孝宣承统,纂修洪业,亦讲论六艺,招选茂异,而萧望之、梁丘贺、夏侯胜、韦弘成、严彭祖、尹更始以儒术进,刘向、王褒以文章显,将相则张安世、赵充国、魏相、丙吉、于定国、杜延年,治民则黄霸、王成、龚遂、郑弘、召信臣、韩延寿、尹翁归、赵广汉、严延年张敞之属,皆有功迹见述于世。

古之制名,必繇象类,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故经谓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明其一体,相待而成也。是故君臣相配,古今常道,自然之势也。近观汉相,高祖开基,萧、曹为冠,孝宣中兴,丙、魏有声。是时,黜陟有序,众职修理,公卿多称其位,海内兴于礼让。览其行事,岂虚乎哉!

权德舆:“在汉孝宣,厉精理道,则有魏相通故事,丙吉知大体,百职修明,中兴有声。”

李德裕:“麟之为瑞也,仁而不触,玉之为宝也,廉而不刿,恕以及物,善不近名,高朗令终,天下无怨,似丙博阳者,王丞相、郑丞相有之矣。”

宋庠:“吉徒知暑近而失时,不知政败而伤气。徒知小事之不问,不知庶职之已隳。……诗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其丙吉之谓乎!后之者,或以不撄物务为高,不治政事为达,生灵殄瘁,移过于有司,岩廊拱黙,自安于高位。晋魏而下,清谈丧国者,未必不源于是也,可讥也哉。”

洪迈:“萧、曹、丙、魏、房、杜、姚、宋为汉、唐名相,不待诵说。……萧何且死,所推贤唯曹参;魏、丙同心辅政;房乔每议事,必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姚崇避位,荐宋公自代。唯贤知贤,宜后人之莫及也。”

黄震:“相有纎怨于霍氏必报,吉有大恩于宣帝不言;相以严毅称,意吉以宽大辅政。丙魏之不可同日而语,明矣。”

罗璧:“陈平为宰相,不问钱、谷、讼狱,丙吉为宰相,不问横道死人,但以镇国家、理阴阳、亲诸侯、附百姓为事,汲黯为九卿,拾遗补过,范文正公所至为政,敦礼教、厚风俗,皆识其大者也。”

陈普:“污茵驭吏习边方,阿保宫人畏霍光。丞相马前人蹀血,病牛何足累阴阳。”

朱右:“维我皇上,聪明天,衷断如神。思广汉道,以昌后人。于时腹心干城,股肱臣邻,殚谋竭虑,效忠致身,显功名于当世,咸际会于风云。有如博陆侯仗义秉节,定万世策,丰功盛烈,宜尊之而不名,俾冠群列。张以忠勤,韩以有守。充国之制敌振威,魏丙之廉贞忠厚,同心辅治,垂裕不朽。刘杜之材智,梁萧之经术,苏武之节不辱,炳炳乎嘉绩。”

解缙:“汉朝好宰相,以前数萧何、曹参、以后,只数魏相、丙吉。”

叶盛:“黄霸只是州郡之才,为宰相而事钩距,固无如许精神,天下亦将无所容,而弊将不胜其多矣。若丙吉,则又伤于大鹘突。易曰:‘易简,得天下之理。’孟子曰:‘智者行其所无事。’宰相之道,其在是乎?”

归有光:“君德赖以培养,生民赖以滋息,社稷赖以镇定,此忠厚之臣也。其在于古,若偿金、脱骖、翻羹、唾面之类,皆可以言忠厚也。其大者,则如曹参、周勃、丙吉、狄仁杰、郭子仪、裴度、吕端、王旦、韩琦之徒是也。”

冯梦龙:“若丙吉不问道旁死人而问牛喘,未免失之迂腐。”

林时对:“国之任相,犹室之任栋;用匪其材,鲜不颠覆。虽云大厦将倾,非一木能支;然转亡为存、图危于安,不乏斡旋补救之术。如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古来旁求爰立、或取诸梦卜、或起自屠钓,咸能光复启宇,祀夏配天。无论汉、唐、宋全盛,萧、曹、丙、魏、房、杜、姚、宋,洎韩、富、范、欧、司马诸公,克奏戡定敉宁之略。……国以一人兴,岂不诚然哉!”

王夫之:“使得丙吉之量,宋璟、张九龄之节,韩琦之忠,姚崇、杜黄裳之才,清本源,振纲纪,以纳之于高明弘远之途,汉其复振矣乎!”

罗惇衍:“亡辜不死况公孙,佳气葱葱护狱门。说大将军神器属,容丞相吏坦怀存。问牛独切田畴事,巫蛊深韬郡邸恩。三十二年封国续,信符阴德夏侯言。”

佚名(《提纲释义》):“靖边赵充国,制治魏丙精。”

轶事典故

驭吏吐茵

丙吉的驾车人好喝酒,常无节制地纵饮,曾随他外出,醉后呕吐在丞相车上。西曹主吏报告丙吉,要将那人弃逐,丙吉说:“因为醉酒的过失驱逐士,将使此人在何处容身?西曹你只管忍让他,这不过是弄脏了丞相车褥罢了。”结果没弃逐车夫。这个驾车人家在边郡,熟悉边郡派出快马报告紧急情况的过程,曾有一次外出,看见驿骑拿着赤白囊,是边郡报告紧急情况的快马到了。驾车的于是跟随驿骑到公车打听,知道是匈奴侵入云中郡、代郡,赶快回府见丙吉报告情况,并说:“恐怕外敌侵入边郡,二千石一级长吏有年老生病受不住兵马灾难的,应可预先看顾。”丙吉认为此话很对,便召东曹察看边郡长吏,记下那些人。还未察看完,宣帝下诏召见丞相、御史,询问匈奴所侵略地区的长吏的情况,丙吉一一回答,而当时的御史大夫仓促不能详知,因此受到责备。事后,丙吉感叹说:“士没有不可容的,能各有长处。假如我这个丞相不先听到驾车人的话,怎么会有被奖励的可能呢。”丙吉手下的掾史更加认为他贤能。

问牛

主词条:丙吉问牛

丙吉一次外出,碰上有人在打群架,死伤惨重。但丙吉经过时却不闻不问,他手下的掾史对此感到非常奇怪。

丙吉径直往前走,碰上有人赶牛。此牛跑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热得直往外吐舌头。丙吉见此情景,特地停车,派骑吏问赶牛人说:“赶牛走了几里路?”掾史更加不解,认为丞相(丙吉)前后失问。有人因此指责丙吉。丙吉说:“百姓斗殴死人,有长安令、京兆尹处理。我作为丞相只负责考察他们的政绩功过,上奏皇上,或论功行赏,或惩罚失职。丞相不过问小事,但正值春天,天气尚未炎热到酷暑难耐、大汗淋漓的地步。我看农夫赶牛走得急促,牛热得气喘吁吁,舌头都伸出来了,显然是受了湿热,牛会因为生病而影响农事。农业是天下的根本,农事受到影响,秋天就会歉收,百姓就要饿肚子,这是危害天下百姓的大事啊。我作为三公之一,自当忧国忧民,因此才过问赶牛之事。”掾史听后,这才心悦诚服,认为丙吉颇识大体。

人际关系

关系

姓名

简介

长子

丙显

官至城门校尉,袭封博阳侯,因罪被削爵为关内侯。

次子

丙禹

官至水衡都尉。

幼子

丙高

官至中垒校尉。

孙子

丙昌

丙显之子,曾任中郎将,袭封关内侯。后复封博阳侯。

表格参考资料:

后世纪念

墓葬

丙吉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新庄村东北约四五里的杜陵原东岸,当地人称曹村家。据《咸宁县志》记载,“丙吉墓在大兆社新庄村北2里,墓周24丈,俗呼塌冢”。今封土仅存东北部分,尚高3米,为夯土墓丘,土质纯净无杂物,夯层10厘米许。墓家南13米有墓碑1通,碑高2.3米、碑宽0.8米、碑厚0.2米,为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上书“汉丞相丙公吉墓”7个大字。

庙祠

清圣祖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丙吉与历代功臣四十人从祀历代帝王庙,西汉诸臣入祀的还有刘章、魏相。

史料索引

《史记》卷96《张丞相列传》

《汉书》卷74《魏相丙吉传》

标签: 丙吉

更多文章

  • 萧望之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萧望之

    萧望之(约前114年~前47年),字长倩,萧何七世孙,东海兰陵人,徙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历任大鸿胪、太子太傅等官。汉宣帝时,曾被丙吉推荐给大将军霍光,但由于看不惯霍光的倨傲而得不到霍光的重用。以儒家经典教授太子(汉元帝),反对封冯奉世为侯,建议和亲乌孙、善待归附的匈奴呼韩邪单于。甘露三年(前51

  • 黄霸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黄霸

    黄霸(前130年—前51年),字次公,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西汉时期名臣,官至丞相。少有大志,攻读法律之学,一生经历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三朝。汉武帝末年,捐官出仕,授侍郎谒者,候补左冯翊。迁河东均输长,清正廉洁。授河南丞,吏民爱敬。转廷尉正,执法严明。迁扬州刺史,治绩卓著。迁京兆尹,转颍川太

  • 杜延年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杜延年

    杜延年(?—公元前52年),字幼公,南阳郡杜衍县(今河南南阳市宛城区)人。西汉时期大臣,御史大夫杜周的儿子,“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杜延年为人宽厚,精通法律。凭借门荫入仕,候补军司空丞。始元四年(公元前83年),担任校尉,平定益州蛮夷叛乱,迁谏大夫。论议持平,使朝廷和谐。向大将军霍光提出治国良策,议

  • 于定国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于定国

    于定国(?—前40年),字曼倩,东海郡郯县人。西汉时期官员。汉宣帝刘询即位,于定国上书分条奏请皇上,凡是当时曾规谏过刘贺的大臣都破格升官。于定国因此而升任光禄大夫,平尚书事。几年后,又改任水衡都尉,被破格提升为廷尉。甘露年间,于定国取代黄霸任丞相,被封为西平侯。于定国七十多岁时逝世,谥号安侯。本名:

  • 陈万年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陈万年

    陈万年(?—公元前44年),字幼公,汉代相(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官至右扶风,迁太仆。汉宣帝时任御史大夫。陈万年为御史大夫,与于定国并位八年。陈万年虽为朝中的重臣,且做起工作很认真,但却是一个善于奉承巴结、投机钻营的人,成了后世做人成事的反面教材。本名:陈万年出生地:今安徽濉溪县西北出生日期:未知逝

  • 贡禹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贡禹

    贡禹(前124年—前44年),字少翁,琅邪(今山东诸城)人,“以明经洁行著闻”(《汉书·贡禹传》。本辞条以下引文,均见此篇)于世。主张选贤能,诛奸臣,罢倡乐,修节俭。官拜凉州刺史,后世尊为“贡公”。本名:贡禹别名:贡公字:少翁所处时代:西汉民族族群:汉族出生日期:公元前124年逝世日期:公元前44年

  • 薛广德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薛广德

    薛广德(?—?),字长卿,沛郡相(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北)人,是被汉高祖刘邦封为千户侯的薛鉴的第五代子孙,历史上著名的经学家。曾任博士、谏大夫、谏议大夫、淮阳太守、长信少府等职。后来又继贡禹之后任御史大夫,位及三公。本名:薛广德字:长卿出生地:西汉沛郡相(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北)国籍:中国职业:经学家所处朝

  • 韦玄成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韦玄成

    韦玄成(?~前36年8月5日),字少翁,鲁国邹县(今山东省邹城市)人。西汉时期丞相、文学家,西汉丞相韦贤之子。年少好学,谦逊侠士,门荫入仕,起家郎官,历任常侍骑、谏大夫、大河都尉。袭封父爵,拜河南太守。入为未央宫卫尉、太常,坐罪免官。因骑马参加陪祀汉惠帝祠庙而降封关内侯,后出任淮阳国中尉。甘露三年(

  • 郑弘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郑弘

    郑弘(?—86年),字巨君。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西域都护郑吉从孙。东汉大臣,官至太尉。初为山阴灵文乡啬夫。乡民有弟欠兄钱无力偿还,其嫂诉之于郑弘。郑弘卖内衣为其还钱。其兄闻之,深感惭愧,自系于狱,遣其妻还钱给郑弘,郑弘却不肯受。太守第五伦下乡劝农,看到他后深以为奇,就命令督邮把他任命为孝廉。郑

  • 王音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音

    王音(生年不详-前15年),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人,西汉外戚、大臣。孝元皇后王政君从弟,汉成帝从舅,父为王弘。本名:王音所处时代:西汉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逝世日期:公元前15年主要成就:辅政八年父亲:王弘爵位:安阳侯王音任侍中时,京兆尹王章曾被王音的堂兄王凤举荐,但是王章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