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山,1962年11月15日出生于天津市宝坻区,电力系统配电网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成山于1979年考入天津大学电力及自动化系,先后获得理学学士、理学硕士学位;1985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天津大学电力及自动化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获得天津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至1996年担任美国康奈尔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97年至2002年担任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副院长;2001年至2002年担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访问教授;2002年担任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2004年担任电力系统仿真控制教育部天津市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主任;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成山长期从事电力系统配电网技术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成山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62年11月5日
毕业院校:天津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配电系统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
主要成就: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天津市宝坻区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62年11月15日,王成山出生于天津市宝坻区。
1979年9月—1983年7月,就读于天津大学电力及自动化系,毕业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83年9月—1985年7月,就读于天津大学电力及自动化系,毕业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1985年12月—1987年6月,担任天津大学电力及自动化系助教。
1987年7月—1992年6月,担任天津大学电力及自动化系讲师。
1987年9月—1991年3月,就读于天津大学电力及自动化系,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2年6月—1996年11月,担任天津大学电力及自动化系副教授。
1994年9月—1996年9月,担任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University)高级访问学者。
1996年11月—1997年12月,担任天津大学电力及自动化系教授。
1997年6月—2002年3月,担任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副院长。
1997年12月,担任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1年9月—2002年2月,担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MellonUniversity)访问教授。
2002年4月—2010年3月,担任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
2004年1月,担任电力系统仿真控制教育部天津市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5年,被教育部聘为高端人才特聘教授。
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4年5月,担任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
2015年,入选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增选的有效候选人,且进入第二轮评选。
2021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成山在城市电网结构优化理论和方法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在中国大规模城市电网建设改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发明大型城网运行调控新技术,解决了安全域分析与复杂城网运行调控关键技术难题;研发了微电网成套系统与装备,创新了微电网技术应用模式,为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学术论著
根据2022年7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王成山先后出版中、英文著作5部,发表论文170余篇,连续6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2年7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王成山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45件。
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王成山在天津大学为本科生讲授课程《配电系统自动化》。为了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微电网相关理论、技术与方法,将他作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与教学工作相结合,牵头负责《分布式发电与智能微电网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研发。
学科建设
王成山以智能电网为行业背景,依托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的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创建“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并联合天津大学相关优势学科,共同建立“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
指导学生
截至2021年7月,王成山先后培养了硕士生120余名,博士生60余名。
团队建设
王成山所领导的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王成山为中国城市电网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工程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