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法,1960年8月1日出生,男,山东文登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煤炭开采技术与装备专家;现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首席科学家。王国法1978年3月至1981年12月在山东大学(山东工学院)机械系学习。1983年9月至1985年11月在东北大学(东北工学院)机械系攻读硕士学位。1996年1月至2007年2月任开采所液压支架室研究员/副主任、主任。2000年起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2007年3月任开采设计研究分院开采装备研究所所长。2020年11月,受聘中国矿业大学特聘教授。王国法长期从事煤炭高效综采理论、技术与装备体系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国法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文登
出生日期:1960年8月1日
毕业院校: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2017年当选)
人物经历
1960年8月1日,王国法出生于山东文登。
1982年1月,参加工作。
1983年8月,任山东省第二轻工业学校教师。
199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8年3月至1981年12月,在山东大学(山东工学院)机械系学习。
1983年9月至1985年11月,在东北大学(东北工学院)机械系攻读硕士学位。
1985年12月至1986年10月,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开采所矿压室工作。
1986年11月至2007年2月,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开采所液压支架室工作。
1991年,首批破格晋升高级工程师。
1995年,破格晋升煤炭工业部首批研究员。
1996年1月至2007年2月,任开采所液压支架室研究员/副主任、主任。
2000年起,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
2007年3月,任开采设计研究分院开采装备研究所所长。
2020年11月,受聘中国矿业大学特聘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80年代中期,王国法开始参与了中国煤炭综采技术和装备引进、消化、国产化研制和试验的全过程。20世纪90年代初,主持创新研发了新型高效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和系列高效综采关键技术装备;首次提出了液压支架与围岩“强度耦合、刚度耦合、稳定性耦合”的“三耦合”原理和设计方法;主持设计研发了世界最大采高的8.2m超大采高综采和20m特厚煤层综放、世界最小采高的0.6~1.3m薄煤层智能化综采和最大倾角的55°大倾角综采等系列技术与装备;主持的黄陵一矿智能化开采总体设计项目,首次实现常态化工作面有人巡视、无人操作的智能化采煤;主持建立了中国综采和液压支架技术标准体系,实现成套技术完全国产化,研发的产品出口到世界主要产煤国家,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承担项目
截至2018年4月,王国法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包括国家973、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项目等共计60余项。
科研获奖
截至2018年4月,王国法有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30余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
学术著作
截至2018年4月,王国法出版专著6部。
王国法等.液压支架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
王国法等.高效综合机械化采煤成套装备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王国法等.放顶煤液压支架与综采放顶煤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王国法等.液压支架控制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王国法等.高度液压支架及其先进制造煤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王国法等.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系统集成[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6.
发表论文
截至2018年4月,王国法发表论文110余篇。
王国法,庞义辉.基于支架与围岩耦合关系的支架适应性评价方法[J].煤炭学报,2016,41(6):1348-1353.
徐亚军,王国法,任怀伟.液压支架与围岩刚度耦合理论与应用[J].煤炭学报,2015(11):2528-2533.
王国法,庞义辉.液压支架与围岩耦合关系及应用[J].煤炭学报,2015(01):30-34.
王国法.工作面支护与液压支架技术理论体系[J].煤炭学报,2014(08):1593-1601.
专利成果
截至2018年4月,王国法已第一发明人发明专利20余项。
一种放顶煤液压支架智能控制放煤方法,2016年,专利类型: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310176891.1
地下开采液压支护系统的群组自组织协同控制方法,2015年,专利类型: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310512257.0
液压支架围岩耦合三维动态设计方法,2012年,专利类型: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010231729.1
超大伸缩比薄煤层液压支架,2011年,专利类型: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9101242710.4
厚煤层阶梯式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2011年,专利类型: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810105602.8
一种超大采高液压支架,2010年,专利类型: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810106373.1
人才培养
培养理念
在2019年6月第五期MSTA大家系列科技讲座上,王国法表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素。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希望之星。王国法勉励现场青年人才,“在创新中成长,养成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善于长信时间是成功的内在要素”。他指出:“目前中国教育体系不适应创新人才培养需求,缺乏崇尚创新精神的文化环境,体制机制制约创新。导致中国关键装备、关键部件、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基础理论、基础研究、基础材料等基础保障力不强。”王国法建议,仍要努力优化创新环境,崇尚创新精神。“要培养想象力和创新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有想象力的人才能提出高质量科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力的核心,是创新人才的根本价值。理想志向是创新人才成长的主动力,是创新之魂。”
王国法表示,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生,具备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在当下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历史交汇期,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滚滚,青年人是可以在建设绿色+智慧矿业的道路上,发挥创造力、建功立业的。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1)煤炭工业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支护设备分会副主任委员;
(2)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支护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采场支护专家组长;
(3)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委员;
(4)国家安全生产专家委员会成员;
(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创新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
个人生活
恢复高考,重燃信心
1973年至1975年,王国法上初中,赶上了小平同志二次“出山”,主持国务院工作,恢复了较正常的教育秩序,即史称“教育回潮”,虽然当时也还有“文革”的影响,但还是给王国法打下了一些比较好的文化课基础。1975年王国法升入高中后,又开始了“批林批孔”和“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农村中学教学又完全被打乱,王国法的大部分时间不是学习大批判文件、写大字报,就是参加农村人民公社的“学大寨、战山河”农业劳动,高中的文化课基本没学多少。王国法虽然是学校的“头等高才生”,但对于高考也是茫然无知,完全没有想到还能有上大学的那一天。
生活勤俭,学习刻苦
在王国法所在的农村中学,当时各方面条件都很差,同学们睡的是大通铺,吃的是自己从家里带来并交到中学食堂的玉米、地瓜干等粗粮,一个萝卜丝菜汤2分钱,还有很多同学都舍不得吃。这种艰苦生活也练就了王国法吃苦耐劳、勤俭朴素的品格。到了大学,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学生宿舍八个人一个房间,分上下床,每人有一个小桌子。经济上有了国家的助学金,吃上了商品粮,有了较好的伙食。这对于王国法这样的农村孩子来说,能有机会考上大学,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他们从内心对党和国家充满着感激、感恩之情,所以在生活上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感恩母校,克服困难
上大学一年后,因为院系调整,山东工学院的冶金系被调整迁到青岛,而冶金系原来的学生就在学校内调整。王国法被分配到一机系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学习。这是山东工学院实力很强的一个专业,有艾兴、马福昌等一批国内机制专业的名师大家任教。虽然经历了“文革”十年的动乱,但这一批老教师还在,保证了专业的高水平师资力量。他们不仅教给王国法专业知识,也教给王国法为人、治学之道,创新之思维、方法。
尽管王国法离开母校多年,但对老师们的教诲仍记忆犹新,并受益一生。他说:感恩母校!感恩老师!感谢母校给了我搭乘时代快车的“通行证”,感谢老师给了我克服困难向理想目标攀登的“锦囊”。
人物评价
作为中国煤炭高效综采技术与装备体系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和煤矿智能化的科技领军者,王国法为中国煤炭工业机械化、智能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科学网评)
王国法是中国煤炭高效综采技术与装备体系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建立了煤炭高效综采的主体技术理论和标准体系,为提高中国的煤矿机械化、智能化技术与装备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网易科技《科学大师》栏目评)
王国法是煤矿开采领域综采技术与装备方面的科技领军者;他对提高中国煤矿综采技术与装备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山东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