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衣宝廉

衣宝廉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052 更新时间:2024/1/17 18:34:01

衣宝廉,1938年5月29日出生于辽宁辽阳,燃料电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2年衣宝廉从吉林大学毕业后考取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生;196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2002年至2006年担任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担任全国燃料电池与液流电池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衣宝廉主要从事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开发。

基本资料

名:衣宝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省辽阳市

出生日期:1938年05月29日

职业: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主要成就: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代表作品:《燃料电池-原理·技术·应用》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8年5月29日,衣宝廉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市。

1957年9月,衣宝廉进入吉林大学化学系学习。

1962年9月,衣宝廉从吉林大学毕业,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师从郭燮院士,学习催化化学。

1966年1月,衣宝廉获得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后留所工作。

2001年4月,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衣宝廉担任公司董事长。

2003年,衣宝廉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2008年,衣宝廉带领团队研制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在北京奥运会的新能源示范汽车上成功应用。

2018年8月31日,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举办期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正式在天津成立,衣宝廉成为首位入驻工作站的院士。

主要成就

衣宝廉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衣宝廉参加并领导了航天碱性燃料电池系统的研究;八十年代将燃料电池技术应用于水溶液电解工业节能电化学传感器;九十年代作为科技部"九五"攻关和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燃料电池技术》的负责人组织领导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推动大连化物所与国内企业联合成立了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批量生产技术并开拓市场;“十五”期间与所燃料电池工程中心和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领导一起,组织进行30~100kW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制。“十一五”期间主要进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电池衰减机理与对策研究。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5月,衣宝廉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4篇,撰写出版了专著《燃料电池-原理·技术·应用》等。

出版日期

作者

出版社

2000.11

《燃料电池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方式》

衣宝廉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08

《燃料电池-原理·技术·应用》

衣宝廉著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8.05

《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车发展历程及技术现状》

衣宝廉编著

西安:三秦出版社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9年5月,衣宝廉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七项,申报专利49件,授权22件。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0年

航天氢氧燃料电池A型、B型

省部级三等奖

1987年

氯酸盐电化生产新工艺

国家级三等奖

2000年

千瓦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省部级一等奖

2003年

千瓦级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省部级二等奖

2003年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

省部级一等奖

2009年

高效灌流储静电池系统

省部级一等奖

衣宝廉人才培养

截至2019年5月,衣宝廉先后培养了博士后、博士和硕士30名。

2019年4月25日,衣宝廉院士与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同合作,结合氢能装备具体的研究项目实施,为氢能领域培养一批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氢能装备专业技术人才。

衣宝廉荣誉表彰

2003年,衣宝廉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3年01月至1997年12月

政协辽宁省

2000年01月至

国家863计划“十五”“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

2002年01月至2006年01月

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8年01月至

全国燃料电池与液流电池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外聘院士

燃料电池国家工程中心总工程师

“十一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体专家组成员

人物评价

在工作中,衣宝廉院士是一位不计得失、潜心科研的时代楷模,坚守对国家发展有用的科研方,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是衣宝廉坚守一生的科研信念。五十年坚守燃料电池研究,衣宝廉院士见证了中国燃料电池研究开拓发展、追赶超越的全过程,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年轻科研人员。(科普中国评)

衣宝廉院士是中国现代燃料电池研究、应用及产业化的主要奠基人,奠定了中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车用动力系统走向应用的基石;他还热衷于中国电化学学科的发展,不仅把自己从事电化学科研的经验总结成著作,还尽可能地参加电化学的各项活动,积极推动电化学各个方面的进步,从争取国家立项论证到电化学界的各种学术会议,燃料电池的未来不停地奔波。(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评)

标签: 衣宝廉

更多文章

  • 于俊崇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于俊崇

    于俊崇,1940年12月5日生于江苏省盐城市,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于俊崇于1965年从南京工学院工业热工专业毕业后进入二机部二院二部工作;1967年至1993年在二机部一院工作;1993年至1999年担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主任;1997年

  • 于润沧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于润沧

    于润沧,男,汉族,1930年3月20日出生于河北张家口,祖籍是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国共产党党员,金属采矿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高级顾问专家、名誉专家委员会主任。1949年,于润沧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班,学习俄语;1950年,进入本科后被分配到土木工程系,后主动要求改学矿床

  • 余贻鑫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余贻鑫

    余贻鑫,1936年11月06日出生于北京市密云县,电力系统分析、规划与仿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余贻鑫于1954年考入天津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58年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至1982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访问学者;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

  • 曾恒一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曾恒一

    曾恒一,1939年9月22日出生于重庆市,海洋石油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工程师,国家能源深水油气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曾恒一于1961年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之后进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8研究所工作,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72年至1994年担任

  • 张信威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张信威

    张信威,1938年1月2日出生于湖南娄底,爆轰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信威于1960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北京第九研究所从事国防科学研究;1983年担任研究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晋升为研究员;1

  • 张勇传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勇传

    张勇传,1935年3月1日出生于河南南阳,中国共产党党员,水利水电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勇传1957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水动专业;1957年9月—1960年9月担任华中工学院室副主任、助教;1960年11月—1978年5月任华中工学院室副主任、讲师

  • 赵文津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赵文津

    赵文津,男,汉族,1931年2月1日出生于天津市,北京市人,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1952年,赵文津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2年—1954年,担任安徽321物探队队长;1956年—1958年,担任地质部西南物探大队副主任工程师;1958年—1972年,担任地质部物探

  • 郑健超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郑健超

    郑健超,男,汉族,1939年10月6日出生于广西南宁,广东中山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电压技术专家,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广核集团科技委名誉主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1963年,郑健超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1963年—1965年,在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学习,毕业

  • 郑绵平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郑绵平

    郑绵平,男,汉族,1934年11月17日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盐湖学和地质矿床学学家,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国土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矿产资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56年,郑绵平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56年至1957年,在化

  • 周邦新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周邦新

    周邦新,1935年12月29日出生于江苏苏州,核材料、核燃料元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学科带头人之一。1956年周邦新从北京钢铁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65年至1966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冶金系、纽卡斯尔大学冶金系进修;1960年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