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世钊,1933年12月18日出生于浙江嘉兴,结构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沈世钊于1953年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系本科毕业;1956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等高校任教;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至1994年担任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1994年至1995年担任哈尔滨建筑大学校长;1999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7年获得中国钢结构协会最高成就奖。沈世钊长期致力于大跨空间结构新兴学科的开拓。
基本资料
中文名:沈世钊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嘉兴
出生日期:1933年12月18日
毕业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9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33年12月18日,沈世钊出生于浙江嘉兴。
1950年09月至1953年07月,就读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系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53年09月至1956年12月,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56年12月至1959年05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作。
1959年05月至1985年12月,在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工作。
1979年10月至1981年10月,在美国Lehigh大学进修。
1983年01月至1986年02月,担任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工系主任。
1985年12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86年02月至1990年01月,担任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
1990年01月至1994年01月,担任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
1994年01月至1995年09月,担任哈尔滨建筑大学校长。
1995年09月,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沈世钊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沈世钊在“悬索结构解析理论”、“网壳结构非线性稳定”、“大跨屋盖风荷载及风效应”、“网壳结构动力稳定性及在强震下的失效机理”等前沿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并创造性地设计了多项具有典型意义的新型空间结构。
学术论著
根据2020年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沈世钊先后发表论文200篇,出版《网壳结构稳定性》《悬索结构设计》《钢结构构件稳定理论》等著作。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0年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沈世钊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詹天佑奖等20余项奖励。
沈世钊人才培养
学术思想
沈世钊说,搞工程的,不是搞个理论出来发表文章就完了,最后得为实际工程服务,要让工程用得上。沈世钊认为是哈工大的老前辈们的身体力行影响着他这一生要爱国奋斗、敬业实干。他也把这种精神传承给他的弟子们。既要重视科技,也要重视人文,把做学问和做人结合起来,这是他毕生所追求的思想境界。
指导学生
根据2020年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沈世钊先后培养硕士、博士生100余人。
沈世钊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沈世钊为中国该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沈世钊创造了多项具有典型意义的新型空间结构,为中国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嘉兴学院评)
搞教学他(沈世钊)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课,搞科研他同样脚踏实地,解决国家发展需要的实际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