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塞西尔·弗兰克·鲍威尔

塞西尔·弗兰克·鲍威尔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064 更新时间:2024/1/15 17:14:33

塞西尔·弗兰克·鲍威尔(CecilFrankPowell,1903年12月5日—1969年8月9日),因发展了用以研究核过程的照相乳胶记录法并用此方法发现了π介子,获得了195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基本资料

名:塞西尔·弗兰克·鲍威尔

外文名:CecilFrankPowell

国籍:英国

出生日期:1903年8月5日

逝世日期:1969年8月9日

毕业院校:剑桥大学(学士,硕士,博士)

职业:物理学家

主要成就:诺贝尔物理学奖(1950)

简介

塞西尔·弗兰克·鲍威尔,生于英国肯特,卒于意大利考摩湖畔,是一位英国物理学家。因发展了用以研究核过程的照相乳胶记录法并用此方法发现了π介子,获得了195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π介子的发现,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粒子物理学,鲍威尔因此也被誉为粒子物理学之父。

1947年,鲍威尔与朱赛普·欧西里尼、H.Muirhead年轻的巴西物理学家恺撒·拉特斯(CésarLattes)一起发表了关于使用照相技术发现π介子的论文。为此他于1950年被授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来证明π介子是川秀树在1935年在他的核物理理论中预言过的一种亚原子粒子。1955年鲍威尔参加签署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科学研究

当不同能量的带电粒子作用在乳胶底片上时,便在底片上产生了不同的潜影,从而记录下粒子的运行轨迹。根据这些径迹,便可计算得出粒子的质量、能量和粒子的性质。1939-1945年间,鲍威尔发展了用感光照相乳胶来记录宇宙射线径迹的技术,使原子核摄影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以前,由于乳胶的灵敏度不高,只能记录下一些能量较小而电离较大的粒子的轨迹,对于一些能量较大而电离较小的粒子则往往被漏掉,减少了发现新粒子的机会。鲍威尔与其合作者提高了乳胶的灵敏度并增加了乳胶的厚度,使带电粒子通过乳胶时产生电离,乳胶在显影后呈现的黑色晶粒,就是带电粒子通过乳胶时留下的径迹。由于宇宙射线具有很大的能量,当它们进入大气层时,与大气层中的粒子发生碰撞,失去能量并产生次级宇宙射线。因此,他们把装有感光照片的气球放到高空中去记录宇宙射线的径迹。经过多次实验,他们拍摄了大量的宇宙射线在不同高度穿过乳胶的底片,并对底片中粒子留下的轨迹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1947年10月,鲍威尔和他的合作者发表了“关于乳胶照相中慢介子轨迹的观测报告”的论文,全面总结了他们的实验结果,正式表明他们发现了新粒子,并命名其为π介子。同时,他们指出,π介子可以衰变为另一种介子(μ介子)和中微子。经过详细的计算,得知π介子和μ介子的质量分别为电子质量的273倍和207倍。

科学发现

π介子的发现,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粒子物理学,鲍威尔因此也被誉为粒子物理学之父。

更多文章

  • 汤川秀树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汤川秀树

    汤川秀树(1907年1月23日~1981年9月8日),日本著名物理学家,博士学位,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现京都大学)和大阪帝国大学(现大阪大学)。历任京都帝国大学、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教授。1948年,赴美国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49年,因在核力的理论基础上预言了介子的存在,时任京都大学教授的

  • 约瑟夫·罗特布拉特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约瑟夫·罗特布拉特

    罗特布拉特(JosephRotblat,1908年~2005年9月3日),生于波兰华沙,二战前移居英国。1995年,由于在消除世界核武器方面的杰出贡献,罗特布拉特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中文名:约瑟夫·罗特布拉特外文名:JosephRotblat出生地:波兰华沙出生日期:1908年逝世日期:2005年9

  • 古斯塔夫·路德维希·赫兹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斯塔夫·路德维希·赫兹

    古斯塔夫·路德维希·赫兹(GustavLudwigHertz,1887年7月22日德国汉堡—1975年10月30日德国柏林),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先驱,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是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的侄子和卡尔·赫尔穆特·赫兹的父亲。中文名:古斯塔夫·路德维希·赫兹外文名:Gusta

  • 詹姆斯·弗兰克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詹姆斯·弗兰克

    詹姆斯·弗兰克(JamesFranck,1882年8月26日~1964年5月21日),德国著名实验物理学家(后加入美国国籍)、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毕业于柏林大学。弗兰克早期任德国哥廷根大学物理系主任兼物理学教授,从1938年起一直担任世界顶级学府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教授直至去世。美国曼哈顿

  • 曼内·西格巴恩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曼内·西格巴恩

    曼内·西格巴恩(瑞典语:KarlManneGeorgSiegbahn,1886年12月3日-1978年9月26日),瑞典物理学家,1924年,他因为发现X射线的光谱,而获得当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殊荣。中文名:曼内·西格巴恩外文名:KarlManneGeorgSiegbahn国籍:瑞典出生日期:188

  • 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

    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RobertAndrewsMillikan,1868年3月22日—1953年12月19日),美国实验物理学家、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896年-1921年间,密立根担任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教授,并进行了一系列测定电子电荷以及光电效应的工作,包括著名的油滴实验,因而获得

  • 夏尔·爱德华·纪尧姆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夏尔·爱德华·纪尧姆

    查尔斯·爱德华·纪尧姆,(法语:CharlesÉdouardGuillaume,1861年2月15日-1938年6月13日),瑞士物理学家。1920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查尔斯·爱德华·纪尧姆外文名:CharlesÉdouardGuillaume国籍:瑞士出生地:弗勒里耶出生日期:1861年2

  • 约翰尼斯·斯塔克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约翰尼斯·斯塔克

    约翰尼斯·斯塔克(JohannesStark,1874年4月15日-1957年6月21日),男,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毕业于慕尼黑大学,种族主义者,19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斯塔克效应”“斯坦克-爱因斯坦方程”“斯坦克数”的发现者。中文名:约翰尼斯·斯塔克外文名:JohannesStark(德语

  • 马克斯·普朗克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马克斯·普朗克

    马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德语:MaxKarlErnstLudwigPlanck;英文:MaxPlanck;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出生于德国荷尔施泰因,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1874年,普朗克进入慕尼黑大学攻读数学专业,后改读物理学专业。1

  • 查尔斯·格洛弗·巴克拉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查尔斯·格洛弗·巴克拉

    查尔斯·格洛弗·巴克拉(英语:CharlesGloverBarkla,1877年6月7日-1944年10月23日),英国物理学家,任教于剑桥大学以及爱丁堡大学的他,致力于基础物理研究。1917年因发现X射线的散射现象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查尔斯·格洛弗·巴克拉外文名:CharlesG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