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古斯塔夫·路德维希·赫兹

古斯塔夫·路德维希·赫兹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384 更新时间:2024/1/20 14:21:59

古斯塔夫·路德维希·赫兹(GustavLudwigHertz,1887年7月22日德国汉堡—1975年10月30日德国柏林),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先驱,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是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的侄子卡尔·赫尔穆特·赫兹的父亲。

基本资料

名:古斯塔夫·路德维希·赫兹

外文名:GustavLudwigHertz

国籍:德国

出生日期:1887年7月22日

逝世日期:1975年10月30日

出生地:汉堡

人物生平

古斯塔夫·路德维希·赫兹于1887年7月22日出生在汉堡,父亲古斯塔夫·赫兹博士是一位律师,母亲是Auguste,néeArning。赫兹在汉堡完成中学学业后,于1906年在哥廷根大学(1906年—1907年)开始了大学学习,相继又在慕尼黑大学(1907年—1908年)和柏林洪堡大学(1908年—1911年)学习,1911年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是海因里希·鲁本斯(HeinrichRubens,1865年—1922年)。1913年,赫兹被任命为柏林物理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但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在1914年应征入伍,在1915年的一次行动中严重受伤。1917年,赫兹回到柏林担任讲师,1920年至1925年间在埃因霍温飞利浦白炽灯厂的物理实验室工作。

1925年,赫兹被选为哈勒大学物理研究所的教授和主任,1928年再次回到柏林任夏洛特堡工程大学(即柏林工业大学)物理研究所主任,出于政治原因,赫兹在1935年辞去了这个职务,回到工业界,在西门子公司的研究实验室任主任。后来又前往莱比锡的卡尔·马克思大学(即莱比锡大学)的物理研究所任教授和主任,期间的1945年至1954年,他还在苏联的一家研究实验室任主管。赫兹在1961年退休后居住在莱比锡,后来移居柏林。

科学研究

古斯塔夫·赫兹的早期研究,涉及到对二氧化碳的红外吸收与压力和局部压力的关系。1913年,他与詹姆斯·弗兰克合作,开始了对电子研究,在他1913年应征入伍之前,他对各种气体的电离势进行了很多耐心的研究和测量。1912年至1913年间,古斯塔夫·赫兹与同在柏林大学任教的詹姆斯·弗兰克完成了电子碰撞的弗兰克-赫兹实验,赫兹提出了电子在与原子碰撞时,谱线群和能量损失相对于原子静态能量状态的定量关系,这一结果与玻尔关于原子结构的理论完全一致,后来成为了玻尔原子理论和普朗克量子理论正确性的重要证据。古斯塔夫·赫兹和詹姆斯·弗兰克也因此获得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1928年返回柏林后,赫兹的第一项任务是重建物理研究所和学校,通过他的不懈努力,这一目标得以实现。他在柏林物理研究所负责研究一种通过扩散级联方式来分离氖的同位素的方法。

赫兹单独或与詹姆斯·弗兰克及Kloppers合作发表过许多论文,对电子和原子之间的能量交换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对电离势进行了测量。他还写了许多有关分离同位素的论文。

个人荣誉

古斯塔夫·赫兹是德国科学院的院士和哥廷根科学院的院士,他同时还是匈牙利科学院的荣誉院士、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的院士和苏联科学院的外国院士,曾获得德国物理学会的马克斯·普朗克奖章。

家庭背景

古斯塔夫·赫兹于1919年同EllennéeDihlmann结婚,他妻子1941年去世,他们的两个儿子都是物理学家,卡尔·赫尔穆特·赫兹(CarlHellmuthHertz,1920年—1990年)是隆德工程大学的教授,另一个儿子约翰内斯·赫兹(JohannesHertz)则在德国科学院的光谱学研究所工作。

1943年,古斯塔夫·赫兹与他的第二任妻子Charlotte,néeJollasse结婚。

更多文章

  • 詹姆斯·弗兰克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詹姆斯·弗兰克

    詹姆斯·弗兰克(JamesFranck,1882年8月26日~1964年5月21日),德国著名实验物理学家(后加入美国国籍)、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毕业于柏林大学。弗兰克早期任德国哥廷根大学物理系主任兼物理学教授,从1938年起一直担任世界顶级学府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教授直至去世。美国曼哈顿

  • 曼内·西格巴恩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曼内·西格巴恩

    曼内·西格巴恩(瑞典语:KarlManneGeorgSiegbahn,1886年12月3日-1978年9月26日),瑞典物理学家,1924年,他因为发现X射线的光谱,而获得当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殊荣。中文名:曼内·西格巴恩外文名:KarlManneGeorgSiegbahn国籍:瑞典出生日期:188

  • 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

    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RobertAndrewsMillikan,1868年3月22日—1953年12月19日),美国实验物理学家、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896年-1921年间,密立根担任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教授,并进行了一系列测定电子电荷以及光电效应的工作,包括著名的油滴实验,因而获得

  • 夏尔·爱德华·纪尧姆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夏尔·爱德华·纪尧姆

    查尔斯·爱德华·纪尧姆,(法语:CharlesÉdouardGuillaume,1861年2月15日-1938年6月13日),瑞士物理学家。1920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查尔斯·爱德华·纪尧姆外文名:CharlesÉdouardGuillaume国籍:瑞士出生地:弗勒里耶出生日期:1861年2

  • 约翰尼斯·斯塔克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约翰尼斯·斯塔克

    约翰尼斯·斯塔克(JohannesStark,1874年4月15日-1957年6月21日),男,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毕业于慕尼黑大学,种族主义者,19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斯塔克效应”“斯坦克-爱因斯坦方程”“斯坦克数”的发现者。中文名:约翰尼斯·斯塔克外文名:JohannesStark(德语

  • 马克斯·普朗克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马克斯·普朗克

    马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德语:MaxKarlErnstLudwigPlanck;英文:MaxPlanck;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出生于德国荷尔施泰因,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1874年,普朗克进入慕尼黑大学攻读数学专业,后改读物理学专业。1

  • 查尔斯·格洛弗·巴克拉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查尔斯·格洛弗·巴克拉

    查尔斯·格洛弗·巴克拉(英语:CharlesGloverBarkla,1877年6月7日-1944年10月23日),英国物理学家,任教于剑桥大学以及爱丁堡大学的他,致力于基础物理研究。1917年因发现X射线的散射现象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查尔斯·格洛弗·巴克拉外文名:CharlesGlove

  • 威廉·亨利·布拉格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威廉·亨利·布拉格

    威廉·亨利·布拉格(SirWilliamHenryBragg,1862年7月2日-1942年3月10日),英国物理学家,现代固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威廉·亨利·布拉格是威廉·劳伦斯·布拉格的父亲。他早年在剑桥三一学院学习数学,曾任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及英国利兹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教授,1940年出任皇

  •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威廉·劳伦斯·布拉格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WilliamLawrenceBragg,1890年3月31日—1971年7月1日),英国物理学家,是著名物理学家威廉·亨利·布拉格的儿子,25岁时就获得诺贝尔奖,是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威廉·劳伦斯·布拉格是英国很多团体的名誉成员,同时又是美国、法国、瑞典、中国

  • 马克斯·冯·劳厄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马克斯·冯·劳厄

    马克思·冯·劳厄(MaxvonLaue,1879年10月9日—1960年4月24日),德国物理学家,1912年发现了晶体的X射线衍射现象,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固体物理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从此,人们可以通过观察衍射花纹研究晶体的微观结构,并且对生物学、化学、材料科学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