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布鲁斯·麦克唐纳(英语:ArthurBruceMcDonald,1943年8月29日-),加拿大物理学家、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站研究所主任,皇后大学的戈登和派翠西亚·葛雷粒子天体物理主席。2015年,由于“发现中微子震荡,并且因此证明中微子具有质量”,麦克唐纳与梶田隆章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基本资料
中文名:阿瑟·麦克唐纳
外文名:ArthurB.McDonald
国籍:加拿大
出生地:悉尼
毕业院校:达尔豪斯大学
主要成就:发现中微子震荡,并且因此证明中微子具有质量
早期生涯
麦克唐纳于1943年8月29日出生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悉尼,1964年在达尔豪西大学获物理学士、1965年获硕士学位。1969年,他在加州理工学院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职业生涯
1970至1982年,麦克唐纳任职于位于渥太华的西北方的乔克河核子实验室研究员。1982年至1989年,他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后来,他加入皇后大学,是皇后大学的大学研究主席。他是普里美特理论物理研究所的董事会成员。
学术研究
探索中微子是否带有质量是粒子物理学的热门论题。自1960年代后期开始,就已有物理实验观测到中微子带有质量的迹象。在地球的中微子探测器曾多次显示,探测到的电中微子数量低于理论模型的预言。中微子有三种存在的类型(电中微子、μ中微子与涛中微子),很多学者们认为,那些不见了的电中微子已震荡成为其它种类型,探测器无法或很难探测到它们。假若中微子会发生振荡,则按照量子力学定律,中微子必须带有质量。
2001年8月,在麦克唐纳的领导下,依据安大略省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站地下2100米的检测设施的观测结果,可推论出来自太阳的电中微子会因为中微子振荡机制变型为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站研究团队于发表论文于《物理评论快报》。学术界公认这是非常重要结果。
麦克唐纳和戸冢洋二被授予2007年富兰克林奖章。
2014年,美国《今日物理》杂志(PhysicsToday)预测,麦克唐纳可望与梶田隆章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预言在2015年实现。
2015年,因为“发现中微子震荡,并且因此证明中微子具有质量”麦克唐纳与梶田隆章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荣誉与奖章
2006年,获颁加拿大勋章。
2007年,与戸冢洋二共同荣获物理学的富兰克林奖章。
2009年,膺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2011年,获颁加拿大皇家学会的亨利·马歇尔·特洛伊奖章。
2015年,由于“发现中微子震荡,并且因此证明中微子具有质量”,麦克唐纳与梶田隆章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其后又分享了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参见
户冢洋二
梶田隆章
铃木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