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阿瑟·麦克唐纳

阿瑟·麦克唐纳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007 更新时间:2024/1/8 8:07:44

瑟·布鲁斯·麦克唐纳(英语:ArthurBruceMcDonald,1943年8月29日-),加拿大物理学家、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站研究所主任,皇后大学的戈登派翠西亚·葛雷粒子天体物理主席。2015年,由于“发现中微子震荡,并且因此证明中微子具有质量”,麦克唐纳与梶田隆章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基本资料

名:阿瑟·麦克唐纳

外文名:ArthurB.McDonald

国籍:加拿大

出生地:悉尼

毕业院校:达尔豪斯大学

主要成就:发现中微子震荡,并且因此证明中微子具有质量

早期生涯

麦克唐纳于1943年8月29日出生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悉尼,1964年在达尔豪西大学获物理学士、1965年获硕士学位。1969年,他在加州理工学院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职业生涯

1970至1982年,麦克唐纳任职于位于渥太华的西北方的乔克河核子实验室研究员。1982年至1989年,他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后来,他加入皇后大学,是皇后大学的大学研究主席。他是普里美特理论物理研究所的董事会成员。

学术研究

探索中微子是否带有质量是粒子物理学的热门论题。自1960年代后期开始,就已有物理实验观测到中微子带有质量的迹象。在地球的中微子探测器曾多次显示,探测到的电中微子数量低于理论模型的预言。中微子有三种存在的类型(电中微子、μ中微子与涛中微子),很多学者们认为,那些不见了的电中微子已震荡成为其它种类型,探测器无法或很难探测到它们。假若中微子会发生荡,则按照量子力学定律,中微子必须带有质量。

2001年8月,在麦克唐纳的领导下,依据安大略省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站地下2100米的检测设施的观测结果,可推论出来自太阳的电中微子会因为中微子振荡机制变型为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站研究团队于发表论文于《物理评论快报》。学术界公认这是非重要结果。

麦克唐纳和戸冢洋二被授2007年富兰克林奖章。

2014年,美国《今日物理》杂志(PhysicsToday)预测,麦克唐纳可望与梶田隆章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预言在2015年实现。

2015年,因为“发现中微子震荡,并且因此证明中微子具有质量”麦克唐纳与梶田隆章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荣誉与奖章

2006年,获颁加拿大勋章。

2007年,与戸冢洋二共同荣获物理学的富兰克林奖章。

2009年,膺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2011年,获颁加拿大皇家学会的亨利·马歇尔·特洛伊奖章。

2015年,由于“发现中微子震荡,并且因此证明中微子具有质量”,麦克唐纳与梶田隆章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其后又分享了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参见

户冢洋二

梶田隆章

铃木厚人

标签: 阿瑟·麦克唐纳

更多文章

  • 梶田隆章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梶田隆章

    梶田隆章(日语:梶田隆章/かじたたかあき,1959年3月9日-),日本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现任东京大学宇宙射线研究所所长、同研究所附属宇宙中微子观测信息融合中心(ResearchCenterforCosmicNeutrino)负责人、东京大学特别荣誉教授、东大卓越教授,中国四川师范大学荣誉教授,荣获

  • 中村修二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村修二

    中村修二(ShujiNakamura),1954年5月22日出生于日本爱媛县伊方町,毕业于日本德岛大学,日裔美籍电子工程学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工程学院材料系教授。中村修二于1993年在日本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NichiaCorporation)就职期间,基于GaN开发了高亮度蓝色L

  • 赤崎勇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赤崎勇

    赤崎勇(1929年1月30日-2021年4月1日),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县知览町,博士学位,毕业于京都大学和名古屋大学,日本已故著名半导体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59—1992年,任教于名古屋大学。退休后,担任名古屋大学特聘教授、名城大学教授。2021年4月1日上午,赤崎勇因肺炎在名古屋市的医院

  • 弗朗索瓦·恩格勒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弗朗索瓦·恩格勒

    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çoisEnglert,1932年11月06日—)是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统计力学、粒子物理学、宇宙学。在粒子物理学做出重要贡献。2013年10月8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弗朗索瓦·恩格勒外文名:FrançoisEnglert国籍:比利时民族:犹太族出生日

  • 彼得·希格斯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彼得·希格斯

    彼得·希格斯(PeterHiggs、1929年5月29日-)是一位英国物理学家,出生在英格兰泰恩河畔纽卡斯尔(NewcastleuponTyne),以希格斯机制与希格斯粒子而闻名于世。彼得·希格斯于1950年毕业于伦敦国王学院。1980年到1996年期间曾任爱丁堡大学教授。彼得·希格斯于2004年获

  • 大卫·维因兰德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卫·维因兰德

    大卫·维因兰德(DavidWineland),1944年2月24日出生,美国俄勒冈大学教授,是在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的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局(NIST)物理实验室与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研究的物理学家。他的工作主要在光学领域,特别是用激光来冷却在保罗阱(Paultrap)的离子、用陷俘离子(trapped

  • 塞尔日·阿罗什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塞尔日·阿罗什

    塞尔日·阿罗什(SergeHaroche)是一名法国物理学家。1944年9月11日出生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法国公民,已婚,有两个孩子。1971年从巴黎第六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法兰西大学教授,研究轻粒子和光子。是欧洲物理学会和美国物理学会会员。2012年与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共同获得2012年诺贝

  • 索尔·珀尔马特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索尔·珀尔马特

    索尔·珀尔马特(SaulPerlmutter,1959年-)是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天体物理学家、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3年获选为美国科学进步协会会员。2011年,珀尔马特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奖项,另一半奖项由布莱恩·P·施密特与亚当·里斯共同获得,以表扬他们透过观测遥远超新

  • 亚当·里斯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亚当·里斯

    亚当·里斯是任职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一位天体物理学家,2007年麻省理工学院年度杰出校友,以用超新星作宇宙探测而知名。2006年,里斯与布莱恩·施密特、索尔·珀尔马特共同获得邵逸夫天文奖。2011年,里斯与布莱恩·施密特平分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奖金,另一半奖金由索尔·珀尔马特获

  • 布莱恩·施密特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布莱恩·施密特

    布莱恩·保罗·施密特(BrianPaulSchmidt),1967年2月出生于美国,27岁移民至澳大利亚,拥有澳、美双重国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邵逸夫天文学奖得主。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校长,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斯特罗姆勒山天文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