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索利斯(DavidJ.Thouless),1934年9月21日出生于苏格兰东邓巴顿郡的贝尔斯登,1952年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TrinityHall攻读物理学,1958年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是著名物理学家、196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斯·贝特(HansBethe)。戴维·索利斯曾为伯明翰大学物理数学系教授,是美国华盛顿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理论凝聚态物理学家,因K-T相变而著称。1990年获得沃尔夫奖,1993年获得PaulDiracMedal狄拉克奖章,2000年获得LarsOnsagerPrize拉斯·昂萨格奖。2016年10月4日,获得了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19年4月6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发布了戴维·索利斯的讣告。
基本资料
中文名:戴维·索利斯
外文名:DavidJ.Thouless
国籍:英国
出生地:苏格兰
出生日期:1934年9月21日
逝世日期:2019年4月
毕业院校:康奈尔大学、剑桥大学
职业:物理学家
主要成就:理论上发现了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
奖项: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物理学奖
研究成果
戴维·索利斯专注于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
DavidJ.Thouless,F.DuncanM.Haldane,J.MichaelKosterlitz这三位科学家大胆地将拓扑学概念应用到物理学,给他们后来的发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拓扑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通常用来描述一些逐步变化的性质。三位科学家采用拓扑学作为研究工具,这一举动在当时让同行感到吃惊。
在上世纪70年代早期,当时的理论认为超导现象和超流体现象不可能在薄层中产生,而MichaelKosterlitz和DavidThouless推翻了这一理论。他们证明了超导现象能够在低温下产生,并阐释了超导现象在较高温度下也能产生的机制——相变。
索利斯DavidJ.Thouless和科斯特利茨J.MichaelKosterlitz两位科学家,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最早从事拓扑相变研究,在经典系统中发现所谓的拓扑相变。在伯明翰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科斯特利茨就曾与索里斯合作。两人合作的关于2维XY模型相变问题研究的发现,即一种自高温无序相向低温准有序相的无穷阶相变,后来被命名为Kosterlitz-Thouless相变。
获奖记录
2016年10月4日,获得了2016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在理论上发现了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获奖理由是“理论发现拓扑相变和拓扑相物质”。其中,DavidJ.Thouless独享一半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