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王成善

王成善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865 更新时间:2024/1/25 23:31:37

成善,1951年11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籍贯山东平度,地质学家,沉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王成善于1977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找矿系;1981年获得成都地质学院地质学硕士学位;1987年9月任成都地质学院沉积地质研究所所长;1991年4月—2001年9月任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2001年9月任成都理工大学校长;2003年—2004年任教于西南科技大学;2005年起任教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成善主要从事沉积学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基本资料

名:王成善

外文名:WangChengshan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出生日期:1951年11月2日

毕业院校:成都地质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籍贯:山东平度

人物经历

1951年11月2日,王成善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974年—1977年,就读于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找矿系。

1977年—1978年,任西藏昌都工业局地质组技术员。

1978年—1981年,就读于成都地质学院地质系,毕业后获得地质学硕士学位。

1987年9月,任成都地质学院沉积地质研究所所长。

1981年—2003年,任教于成都理工大学。

1991年4月—2001年9月,任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

1993年—1994年,任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访问学者。

199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0年,被评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2001年9月,任成都理工大学校长。

2003年—2004年,任教于西南科技大学。

2005年起,任教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2年9月,出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2—2023学年开学典礼暨教师节表彰大会。

主要成就

王成善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成善主要从事沉积学与大地构造研究,研究方为沉积盆地分析、高原隆升机制以及大陆古海洋学,重点研究地域为中国地学领域得天独厚的青藏高原。多年来在青藏高原隆升与演化机制、高原油气资源研究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独到的见解和成果;进行大陆古海洋学研究,领导国际地质对比计划项目(IGCP463),开展白垩纪大洋富氧问题研究,拓展了白垩纪研究的新领域,成果将增加对白垩纪古海洋、古气候方面的认识。

学术论著

据2022年10月紧缺矿产资源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官网显示,王成善已在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7篇(SCI收录14篇,EI收录13篇、ISTP收录1篇,GEOREF收录58篇),出版中英文专著18部。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2000年4月

第十五届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5年6月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

长春

2016年7月

中国东部多井深部地下实验室国际学术研讨会

长春

2016年11月

全国铀成矿理论与攻深找盲技术方法学术年会

贵阳

2019年

第34届国际沉积学会议

意大利

2019年10月

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

北京

2022年7月

规油气地质国际学术会议

北京

2022年8月

第21届国际沉积学大会

(线上)

承担项目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1987年

西藏南部白垩纪黑色页岩与大洋缺氧事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006年

白垩纪地球表层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

国家“973”计划项目

2006年

松科一井

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

2007年

青藏高原古地磁测量与古大陆再造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专项项目

2009年

连续高温分辨率陆相沉积记录与温室气候变化

白垩纪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项目

2009年

青藏高原羌塘以外海陆相油气资源远景与战略选区

国家财政部专项

2011年

晚中生代温室地球气候—环境演变

国家“973”计划项目

科研奖励

据2022年10月紧缺矿产资源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官网显示,王成善已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1项(7项排名第一,2项第二)等奖项。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2004年

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中-新生代沉积地质与大陆古海洋学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5年

青藏高原生长的深部过程、岩石圈结构与地表隆升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22年

白垩纪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

教育部202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王成善人才培养

寄语学生

王成善寄语青年科研人员:“希望你们能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的研究。”

编著教材

2001年9月,王成善主编的《沉积盆地分析原理与方法》被国务院学位办推荐为中国百部研究生教材之一。

讲授课程

王成善承担着《沉积环境与岩相古地理》《沉积盆地分析》《地球科学进展》等多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教学任务。

执教特点

“严”与“宽”是王成善执教的两个主特点。“严”指的是他对硕士、博士的遴选和培养极为严格。他年年招研究生,从未间断,但把关极严,优中选优。他对人才培养的过程更是一丝不苟;王成善对学生的“宽”更令人羡慕。他坚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坚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研究氛围,坚持引导学生不断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他经常用自己的科研经费资助学生参加重要学术会议。

培养成果

截至2020年6月,王成善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00人,他的学生中陆续涌现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省部级领导和国际学术组织负责人等人才,如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修棉,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刘志飞等都是他的学生。

王成善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1年

中国青年科技奖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03年

四光地质科学奖(科技奖)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

2006年

北京市优秀教师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教育工会

2007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中华全国总工会

2007年

全国优秀教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7年

首都劳动奖章

北京市总工会

2010年

全国先进工作者

中共中央、国务院

2012年

美国地质学会会士

美国地质学会

2013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务院

2022年

“十三五”科技杰出贡献奖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1年—1993年

国际地科联联合古陆指导委员会委员

1994年8月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1995年4月

中国石油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1999年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第四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地学部委员

1999年6月

中国石油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

2002年

《亚洲地球科学杂志(JournalofAsianEarthScience)》客座主编

2002年—2006年

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463项目主席

2003年9月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

2006年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中国委员会(ICDP-CHINA)副主席

2007年—2010年

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555项目主席

2009年

《SEPMSpecialpublication》客座主编

2009年

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009年

中国大陆地壳和地幔研究分会副主任

2009年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009年4月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

2010年—2013年

国际地球科学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2012年

《GondwanaResearch》客座主编

2013年

《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客座主编

2019年

“珠峰科学研究计划”咨询委员会主任

2021年—2025年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理事会顾问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第六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地学部委员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顾问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

《地质学报(ACTAGEOLOGICALSINICA)》编委

《地球科学前沿(GeoscienceFrontiers)》编委

《地学前缘》副主编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第二届编委会委员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第三届编委会委员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第五届编委会委员

《现代地质》编委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编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七届地学与资源环境学部副主任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中国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会长

国际沉积学家协会(IAS)副主席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地学部副主任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第十六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人物评价

“王成善为推动羌塘盆地成为中国油气勘探新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吉林大学评)

“王成善是中国地学教育家和地质学家,他勇于创新和探索,为中国地球科学发展、地质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杰出贡献,在社会和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地质大学评)

“王成善是优秀的地学家,也是中国地学教育名师。”(《科学时报》评)

标签: 王成善

更多文章

  • 王德滋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德滋

    王德滋,1927年6月27日出生于江苏泰兴,岩石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46年王德滋考取了国立中央大学地质系;194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留校担任教师,并担任地质系党支部书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关进牛棚写检查,后来

  • 王会军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会军

    王会军,1964年1月4日出生于黑龙江省桦川县,大气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二级)、博士生导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1986年王会军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9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后留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

  • 王水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水

    王水,1942年4月12日出生于江苏南京,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王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后分配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第二任院长;1980年参加了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的发起和筹建工作,并被选为常

  • 王铁冠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铁冠

    王铁冠,1937年12月4日出生于上海市,分子有机地球化学家与石油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铁冠于1956年从北京石油地质学校毕业,并进入江汉石油地质学校任教;1965年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1983年至1984年在美国特拉华大学做研究学者;1984

  • 王焰新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焰新

    王焰新,1963年11月出生于湖北宜昌,籍贯山西原平,水文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校长。王焰新于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学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1987年获得武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水文地质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水文地质专业工

  • 魏奉思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魏奉思

    魏奉思,1941年11月24日出生于四川绵阳,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魏奉思于1963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工作;1980年至1981年在美国华盛顿天主教大学做访问学者;1988年晋升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

  • 吴福元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吴福元

    吴福元,1962年8月出生于安徽庐江,岩石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院长。吴福元于1980年进入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学习,先后获得该校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5年至1996年在法国雷恩

  • 吴国雄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吴国雄

    吴国雄,1943年3月20日出生于广东省潮阳县,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6年吴国雄从南京气象学院毕业;1967年进入甘肃省气象局工作,担任天气预报工程师;1978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学习;1980年进入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

  • 吴立新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吴立新

    吴立新,1966年9月17日出生于安徽桐城,物理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副校长,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吴立新于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1年获得北京大学力学系流体力学专业硕士学位;1994年获得北京大学力学系流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19

  • 伍荣生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伍荣生

    伍荣生,1934年1月17日出生于浙江瑞安,大气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伍荣生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毕业;1984年至1993年担任南京大气科学系主任;1986年被聘为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1989年担任南京大学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