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王赤

王赤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492 更新时间:2024/1/17 23:35:15

赤,1967年2月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主任,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研究。王赤于1990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毕业;1992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硕士学位;1998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博士学位后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6年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

基本资料

名:王赤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南省邵阳市

出生日期:1967年2月

毕业院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探索空间天气的奥秘》

主要成就: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学位/学历:理学博士/博士研究生

人物经历

1967年2月,王赤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毕业于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

1985年9月—1990年6月,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90年9月—1992年6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空间物理专业,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93年9月—1998年2月,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8年2月—1999年12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0年1月—2000年12月,担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科学家。

2000年1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6年,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7年,成为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

2012年,成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2018年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

2019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3年,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

主要成就

王赤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赤在太阳风大尺度结构和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等国际科技前沿领域,做出一系列有原创性和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建立了新的外日球层多元太阳风模型,提出了确定太阳风在外日球空间减速的新方法,给出了星际介质中性原子密度,为美国新一代日球边界层探测器IBEX任务仿真提供了关键参数。揭示了外日球空间太阳风的物理特征,研究成果“太阳风在外日球空间的减速”成为不争事实,被美国空间物理战略规划委员会列为外日球空间六大研究成果之一。揭示了日冕物质抛射事件从太阳到外日球空间的传播规律,理论预言了日球层顶对太阳风扰动的响应过程及不稳定性的新现象,并被观测数据证实,被列为美国行星际探索计划的重大研究成果,被收集在美国宇航局为纪念旅行者飞船发射运行25周年的光盘上。合作建立了三维全球磁层磁流体力学模式,使我国成为国际上少数拥有能自洽描述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系统数值能力的国家之一,发现了地球磁层对行星际扰动的负反应的新现象,揭示了其物理本质,在地球磁层中小尺度物理现象的数值模拟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6月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网站显示,王赤先后发表在《自然》《美国地球物理学报》等国际学术刊物的论文160篇,引用2000余次,代表论文如下:

WangC,WangJ,LopezR,LiH,ZhangJandTangB(2018)DeterminationofPolarCapBoundaryfortheSubstormEventof8March2008.Front.Phys.6:50.

Wang,C.,J.Y.Wang,R.E.Lopez,L.Q.Zhang,B.B.Tang,T.R.Sun,andH.Li(2016),Effectsoftheinterplanetarymagneticfieldonthelocationoftheopen-closedfieldlineboundary,J.Geophys.Res.SpacePhysics,121.

Wang,C.,J.P.Han,H.Li,Z.Peng,J.D.Richardson(2014),Solarwind-magnetosphereenergycouplingfunctionfitting:ResultsfromaglobalMHDsimulation,J.Geophys.Res.SpacePhysics.

Wang,C.,Z.Y.Xia,Z.Peng,andQ.M.Lu(2013),Estimatingtheopenmagneticfluxfromtheinterplanetaryandionosphericconditions,J.Geophys.Res.SpacePhysics,118,1899–1903.

Wang,C.,Q.Zhang,P.J.Chi,andC.Li(2013),Simultaneousobservationsofplasmasphericandionosphericvariationsduringmagneticstormsin2011:FirstresultfromChineseMeridianProject,J.Geophys.Res.,118.

Wang,C,GuoXC,PengZ,etal.(2013),Magnetohydrodynamics(MHD)numericalsimulationsontheinteractionofthesolarwindwiththemagnetosphere:Areview.ScienceChina:EarthSciences,56:1141–1157.

WangC,LiH,GuoXC,etal.(2012)NumericalstudyontheresponseoftheEarth’smagnetosphere-ionospheresystemtoasupersolarstorm.SciChinaEarthSci.

Wang,C.,J.J.Zhang,B.B.Tang,andS.Y.Fu(2011),Comparisonofequivalentcurrentsystemsforthesubstormeventof8March2008derivedfromtheglobalPPMLR-MHDmodelandtheKRMalgorithm,J.Geophys.Res.,116,A07207.

Wang,C.,T.R.Sun,X.C.Guo,andJ.D.Richardson(2010),Casestudyofnightsidemagnetosphericmagneticfieldresponsetointerplanetaryshocks,J.Geophys.Res.,115,A10247.

Wang,C.,H.Li,J.D.Richardson,andJ.R.Kan(2010),Interplanetaryshockcharacteristicsandassociatedgeosynchronousmagneticfieldvariationsestimatedfromsuddenimpulsesobservedontheground,J.Geophys.Res.,115,A09215.

Wang,C.,J.B.Liu,H.Li,Z.H.Huang,J.D.Richardson,andJ.R.Kan(2009),Geospacemagneticfieldresponsestointerplanetaryshocks,J.Geophys.Res.,114,A05211.

Richardson,J.D.,J.C.Kasper,C.Wang,J.W.Belcher,andA.J.Lazarus(2008),Coolheliosheathplasmaanddecelerationoftheupstreamsolarwindattheterminationshock,Nature,454.

Wang,C.,J.B.Liu,Z.H.Huang,andJ.D.Richardson(2007),Responseofthemagneticfieldinthegeosynchronousorbittosolarwinddynamicpressurepulses,J.Geophys.Res.,112,A12210.

WangC.,C.X.Li,Z.H.Huang,andJ.D.Richardson(2006),Theeffectofinterplanetaryshockstrengthsandorientationsonstormsuddencommencementrisetimes,Geophys.Res.Lett,33,L14104.

WangC.,D.Du,J.D.Richardson(2005),Characteristicsoftheinterplanetarycoronalmassejectionsintheheliospherebetween0.3and5.4AU,J.Geophys.Res.,110,A10107.

WangC.andJ.D.Richardson(2004),InterplanetarycoronalmassejectionsobservedbyVoyager2between1and30AU,J.Geophys.Res.

Wang,C.,J.D.Richardson,L.F.Burlaga,andN.F.Ness(2003),Ontheradialheliosphericmagneticfields:Voyager2observationandmodel,J.Geophys.Res.,108,1205.

Wang,C.andJ.D.Richardson(2003),Determinationofthesolarwindslowdownnearsolarmaximum,J.Geophys.Res.,108(A2),1058.

Wang,C.andJ.D.Richardson(2002),Developmentofastrongshockinthedistantheliosphere,Geophys.Res.Lett..,Vol.29,No.8.

WangC.andJ.D.Richardson(2001),Energypartitionbetweenthesolarwindprotonsandpickupionsinthedistantheliosphere:AThree-fluidapproach,J.Geophys.Res.,106,29401.

Wang,C.J.D.Richardson,andL.F.Burlaga,PropagationoftheBastilleDay2000CMEShockintheOuterHeliosphere,SolarPhysics,204,413,2001.

Wang,C.,J.D.Richardson,andK.I.Paularena.PredictedVoyagerobservationsoftheBastilleDay2000coronalmassejection,J.Geophys.Res.,106,13,007,2001.

Wang,C.andJ.D.Richardson,Voyager2observationsofheliumabundanceenhancementsfrom1-60AU,J.Geophys.Res.,106,5683,2001.

Wang,C.,J.D.RichardsonandJ.T.Gosling,Slowdownofthesolarwindintheouterheliosphereandtheinterstellarneutraldensity,Geophys.Res.Lett.,16,2429,2000.

Wang,C.,J.D.RichardsonandJ.T.Gosling,AnumericalstudyofsolarwindfromUlyssestoVoyager2,J.Geophys.Res.,105,2337,2000.

Wang,C.andJ.W.Belcher,Theheliosphericboundaryresponsetolargescalesolarwindfluctuations:Agasdynamicmodelwithpickupions,J.Geophys.Res.,104,549,1999.

Wang,C.andJ.W.Belcher,Numericalinvestigationofhydrodynamicinstabilitiesoftheheliopause,J.Geophys.Res.,103,247,1998.

科研项目

根据2021年6月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网站显示,王赤先后主持的科研项目主要有美国宇航局(NASA)客座课题,创新团队和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重点项目和科技部973项目等。

项目时间

项目名称

备注

2010年01月—2022年12月

子午工程运行费

主持,国家级

2012年01月—2016年08月

基于子午工程和双星计划的地球空间天气数值预报建模研究

主持,国家级

2012年01月—2017年08月

太阳风—磁层耦合物理过程与建模研究

主持,国家级

2013年01月—2017年12月

空间天气模式

主持,市地级

2013年01月—2018年12月

太阳风—磁层—电离层系统时变过程的全球数值模拟研究

主持,国家级

2014年04月—2017年03月

国际子午圈计划(一期)

主持,国家级

2014年04月—2023年12月

中国科学院南美空间天气实验室

主持,研究所(学校)

2014年01月—2018年12月

中国科学院南美空间中心天气实验室

主持,部委级

2016年01月—2017年06月

空间科学预先研究项目(第三批)间接费

主持,部委级

2016年01月—2017年06月

空间科学预先研究项目(第三批)

主持,部委级

2016年01月—2019年12月

磁通量传输事件的三维全球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研究

主持,国家级

2017年01月—2017年12月

空间天气过程的能量问题研究(II)

主持,国家级

2017年01月—2017年12月

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7年开放课题专经费

主持,国家级

2017年01月—2017年12月

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7年运行专向经费

主持,国家级

2017年01月—2022年12月

SMILE卫星工程间接费

主持,部委级

2017年03月—2023年12月

SMILE卫星工程

主持,部委级

2018年01月—2022年12月

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预先科学研究

主持,国家级

科研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2014年

子午工程建设成果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王赤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2014年,王赤开始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为研究生讲授《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学》专业课。

教育谏言

2021年4月27日,在琼举办的第十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研讨会上,王赤强调,空间科学人才培养应面向国家发展需求,空间科学研究成果将在未来国家空间资产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国家需求积极储备空间科学战略力量是发展要务。因此,首先,需要大力发展空间科学事业,使青年人有事可干,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其次,扭转“唯帽子论”,更多关注个人贡献和创新成果,打通人才成长的通道,完善人才评价体制。另外,在本科教育阶段,高校应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数理基础。在采访中,王赤还寄语青少年要热爱科学,树立梦想,保持好奇心,为梦想的实现不断努力奋斗。

教育成果奖励

王赤获得2017年度中国科学院朱月华优秀教师奖。

王赤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0年

郭沫若奖学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3年

赵九章优秀中青年奖

2003年

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等

2005年

对Cluster卫星贡献奖

欧洲航天局

2006年3月

2005年度纪念成中杰奖

中国天文学会

2006年

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中央组织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12年

国际日球物理年(IHY)杰出贡献证奖

2019年11月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21年4月

钱学森杰出贡献奖

中国航天基金会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7年7月—2011年7月

国际地磁与高空大气物理学会(IAGA)执委

2007年8月—2016年4月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

2009年1月

《空间科学学报》副主编

2010年2月

联合国外空委“国际空间天气倡议(ISWI)”执委

2011年8月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2012年7月

国际地球环境模拟计划(GEM)执委

2014年10月

国际日地物理科学委员会(SCOSTEP)执委

2014年11月

《深空探测学报》编委会副主任

2016年4月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务理事

2018年7月

国际空间研究协会(COSPAR)执委

2023年2月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2023年3月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

国际与太阳同在(ILWS)执委

人物评价

王赤作为“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子午工程的总师,为建设国际先进的地基空间环境综合监测系统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评)

王赤履新中科院空间中心主任,肩负了更多科研管理责任。尽管他内心更钟情于科研工作,但在其位便要谋其政,就要为推动中国空间科学事业和空间中心的发展尽心尽力。(《科技日报》评)

人物影响

王赤的部分研究成果被美国宇航局收录在他们为纪念旅行者飞船而制作的CD光盘上,作为旅行者飞船二十五年来的重大科学发现之一。

标签: 王赤

更多文章

  • 王成善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成善

    王成善,1951年11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籍贯山东平度,地质学家,沉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王成善于1977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找矿系;1981年获得成都地质学院地质学硕士学位;1987年9月任成都地质学院沉积地质研究所所长;1991年4月—20

  • 王德滋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德滋

    王德滋,1927年6月27日出生于江苏泰兴,岩石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46年王德滋考取了国立中央大学地质系;194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留校担任教师,并担任地质系党支部书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关进牛棚写检查,后来

  • 王会军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会军

    王会军,1964年1月4日出生于黑龙江省桦川县,大气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二级)、博士生导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1986年王会军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9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后留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

  • 王水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水

    王水,1942年4月12日出生于江苏南京,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王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后分配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第二任院长;1980年参加了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的发起和筹建工作,并被选为常

  • 王铁冠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铁冠

    王铁冠,1937年12月4日出生于上海市,分子有机地球化学家与石油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铁冠于1956年从北京石油地质学校毕业,并进入江汉石油地质学校任教;1965年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1983年至1984年在美国特拉华大学做研究学者;1984

  • 王焰新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焰新

    王焰新,1963年11月出生于湖北宜昌,籍贯山西原平,水文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校长。王焰新于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学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1987年获得武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水文地质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水文地质专业工

  • 魏奉思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魏奉思

    魏奉思,1941年11月24日出生于四川绵阳,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魏奉思于1963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工作;1980年至1981年在美国华盛顿天主教大学做访问学者;1988年晋升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

  • 吴福元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吴福元

    吴福元,1962年8月出生于安徽庐江,岩石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院长。吴福元于1980年进入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学习,先后获得该校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5年至1996年在法国雷恩

  • 吴国雄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吴国雄

    吴国雄,1943年3月20日出生于广东省潮阳县,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6年吴国雄从南京气象学院毕业;1967年进入甘肃省气象局工作,担任天气预报工程师;1978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学习;1980年进入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

  • 吴立新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吴立新

    吴立新,1966年9月17日出生于安徽桐城,物理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副校长,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吴立新于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1年获得北京大学力学系流体力学专业硕士学位;1994年获得北京大学力学系流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