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大年,男,汉族,1939年7月21日生于香港,籍贯广东鹤山,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矿物学家、人文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委员会副主委。叶大年于1962年获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岩石与矿物专业学士学;1966年9月,获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硕士学位;1966年9月起,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2001年9月,被聘为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叶大年主要从事矿物学、晶体化学和矿物材料等方面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叶大年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香港
出生日期:1939年7月21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北京地质学院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
代表作品:《铸石研究》
性别:男
祖籍:广东省鹤山市仁和乡围墩村
人物经历
1939年7月21日,叶大年生于香港。
1946年,叶大年一家在贵阳安顿下来,就读于贵阳实验小学(现贵阳南明小学)。
1954年,贵州省新建了一所完全中学——贵阳第六中学,叶大年如愿考上了贵阳六中(第一届高中毕业生)。
1958年高考,叶大年报了北京大学数学系,结果被录取到北京地质勘探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普查系。
1962年,叶大年获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岩石与矿物专业学士学位,
1966年9月,叶大年获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硕士学位。
1966年9月起,叶大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
1978年开始,叶大年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主任。
1987年,叶大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1年,叶大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
2001年9月,叶大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
社会任职
时间 | 兼任职务 |
1978年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学位委员会主任 |
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
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
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常委 | |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 | |
山东城镇治理与规划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 | |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第一届、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 |
个人生活
叶大年的父亲是叶勉之,叶勉之毕业于中山大学土木工程系。
人物评价
叶大年积极为中国地球科学建言献策,他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评)
叶大年院士善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山东城镇治理与规划协同创新中心执行副主任王洪军评)
叶大年教授是中国著名人文地理学家,作为资深院士和人文地理学术权威,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山东大学评)
叶大年是为人师表、品德高尚、学术造诣深厚、轻车简从、有爱国情怀的老一辈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所长吴福元院士评)
叶大年求真务实、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正直笃信、爱岗敬业的学者风范;躬耕不止、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胸怀家国情怀的社会担当,始终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典范。(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