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钱鸣高

钱鸣高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527 更新时间:2023/12/20 8:38:57

钱鸣高(1932年12月11日-2022年9月23日),男,汉族,出生于江苏无锡,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采矿工程专家,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钱鸣高是中国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学科主要奠基人之一,主要从事采矿工程科技研究与实践工作。1954年,钱鸣高毕业于东北工学院;1954年至1957年,获得北京矿业学院硕士学位;1957年至1970年,担任北京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矿山压力试验室主任、助教;1970年至1980年,担任四川矿业学院矿山压力研究室主任;1980年至1984年,担任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副教授;1983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84年,担任煤炭工业部矿山压力中心站站长、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教授兼博士生导师;1987年至1991年,担任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系主任;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2年9月23日,钱鸣高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基本资料

名:钱鸣高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无锡

出生日期:1932年12月11日

逝世日期:2022年9月23日

毕业院校:北京矿业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生平

1932年12月11日,钱鸣高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新渎桥镇。

1950年至1954年,在东北工学院采矿工程系学习,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54年至1957年,在北京矿业学院采煤专业学习,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57年1月至1970年1月,担任北京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矿山压力试验室主任、助教。

1970年1月至1980年1月,担任四川矿业学院矿山压力研究室主任。

1980年1月至1984年1月,担任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副教授。

1983年1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84年1月,担任煤炭工业部矿山压力中心站站长、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教授兼博士生导师。

1987年1月至1991年1月,担任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系主任。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2022年9月23日,钱鸣高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主要成就

钱鸣高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钱鸣高创立了以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支架-围岩系统控制为一体的实用工程理论体系,解决了中国许多矿区工作面低产和安全(防止冒顶)的关键采矿工程难题。

1962年,钱鸣高研究提出的“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通过十多年在煤矿的实测检验与验证,最终证实采场上覆岩层在受开采影响而破断成为岩块后形成的结构模式——“砌体梁”力学模型,其后又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描绘整体岩层移动的“关键层”理论。

21世纪初,钱鸣高建立“矿山压力预测、控制和监测”等实用工程技术,而后结合煤炭安全生产和高产高效开采需求,于2003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绿色开采”体系,他领导团队研究提出“采动岩体力学”概念和以控制“关键层”为基础的煤矿“绿色开采”技术体系,涵盖煤与瓦斯共采、保水开采、控制地表沉陷、矸石减排等方面。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11月,钱鸣高编写了《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著作10本,发表论文140篇。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03年

《中国采煤学》

钱鸣高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0年1月

《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

钱鸣高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1年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钱鸣高

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9年

《煤矿总工程师指南上册第八章矿山压力》

钱鸣高

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9年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安全手册》

钱鸣高

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3年

《采场矿山压力与控制》

钱鸣高

煤炭工业出版社

学术交流

1989年至1997年间,钱鸣高出访过俄罗斯、美国、西班牙、比利时、荷兰、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在这些国家讲学、作报告或宣读论文。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7年11月,钱鸣高获得了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7项省部级奖,《中国煤矿采场围岩控制》获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2002年

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

1998年

中国煤矿采场围岩控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7年

缓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顶底板分类研究及其应用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1996年

综采工作面顶板与支护质量监控系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2年

东庞煤矿大采高综采面顶板动态与支架工况监控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89年

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钱鸣高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钱鸣高认为,优秀的学术带头人,本身应该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做研究要有思路,能找准方,明确研究重点;学科带头人既要有由于学术成就和学科地位形成的“霸气”,又要不断地学习,对于自己及团队的研究能够有足够的自信;做人要大气,做事帅气洒脱,能够很好地团结更多的优秀人才,形成氛围良好的学术团队,能够站在学科的制高点自信流畅地表达研究的重点和意义。优秀的学术带头人不仅仅要会研究,更要能甘于寂寞,真正把做好学问、在科学领域中创新作为自己的第一快乐。

钱鸣高认为,学校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对于具有特色的研究型大学的首要重点是培养优秀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学校领导,尤其是基层领导要更多地关注关心“千里马”,使他们成为学术带头人而加以培养,尽可能地为其创造有利的条件。学校领导对于学术发展要有敏感性,了解学术研究的重点领域,同时也要有方向感,把握好学校发展的整体方向。基层单位的行政领导更应该有三顾茅庐、求若渴的精神,大力做好辅助学科带头人的工作,确保踏踏实实地做学问、出成果。基层行政领导应该以培养好杰出的学科带头人作为主要考核业绩。

钱鸣高认为,科学研究是一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完整过程。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勤奋,即要“勤于实践;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总结”,四方面缺一不可。另外在研究过程中要不断注意“整体-局部”、“森林-树木”、“现象-本质”的关系,可以少走弯路,避免钻牛角尖。一个人的思维往往是不完整的,而集体的讨论能弥补不足,因此学术争论是形成完整学术观点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指导学生

截至2017年7月,钱鸣高于1962年培养出中国煤炭系统第一位采矿工程研究生,1987年培养出煤炭系统第一位采矿工程博士,共培养了17名博士和22名硕士。

教材获奖

钱鸣高编写的《矿山压力及其控制》与《采煤学》获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钱鸣高荣誉表彰

年份

荣誉表彰

1984年

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1989年

江苏省优秀研究生教师

1990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1年

江苏省劳动模范

1994年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能源大奖”

1995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6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0年

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4年1月

中国煤炭学会理事、务理事、副理事长

1984年1月至2001年1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矿业学科召集人

1984年1月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及国际岩层力学局成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杂志》编委会主任委员

第11届岩层控制国际会议组织委员和执行主席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成员

《煤炭学报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

《InternationalJ.ofGeotechnicalandGeologicalEngineering》国际编委

西安科技大学双聘院士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钱鸣高的父亲是锡澄长途汽车公司的职员,全家仅靠此维持生计。

健康状况

1956年初,经医院检查,钱鸣高患了空洞型肺结核。这种病在过去是很难治愈的,即使在20世纪50年代初也仍然是一种顽症。几经周折,学校送他到北京的“亚非学生疗养院”治疗(这所疗养院当时主要为印度、伊拉克、越南、朝鲜等外国学生治病疗养)。经过近半年的疗养与治疗,他的病情得到缓解。

人物评价

钱鸣高为中国矿山压力及其控制学科作了大量的开拓与奠基工作。(中国工程院评)

钱鸣高是中国矿山压力及其控制学科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在采矿工程学科建设及矿山压力理论和实践中作出了系统、全面而具有创造性的成果和重要贡献。(《中国煤炭》评)

钱鸣高院士在采矿工程学科建设及矿山压力理论和实践中所作出的这些系统、全面而具有开创性的成果,推动了中国煤炭科技产业的发展和进步,为保障煤矿在复杂困难生产地质条件下正常生产,为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和高产高效工作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钱院士八十寿辰时谢和平院士的祝辞)

钱鸣高教书育人,始终坚持言传身教、甘为人梯,在为师为范的道路上,他始终坚持包容并蓄、宽厚待人、淡薄名利,对青年教师更是倾力相助、大力提携,他不仅仅是为学生们“注满了一桶水”,更为他们在煤炭科学前行的道路上“点燃了一把火”。(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评)

标签: 钱鸣高

更多文章

  • 李德群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德群

    李德群(1945年8月7日-2022年9月5日),男,汉族,江苏泰县人,材料成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德群长期从事塑料注射过程计算机模拟和模具CAD/CAE/CAM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李德群1968年大学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冶金系;1981年获华中工学院

  • 朱英浩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朱英浩

    朱英浩(1929年5月24日——2022年9月1日),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宁波,变压器制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英浩于1952年从交通大学毕业后进入沈阳变压器厂工作,先后担任设计员、设计科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1990年至2008年担任沈阳变压电研究

  • 王威琪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威琪

    王威琪(1939年5月30日-2022年8月26日),男,汉族,生于上海,祖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中国共产党党员,生物医学工程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站长、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王威琪长期从事医学电子学领域的研究工作。王威琪于195

  • 孟兆祯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孟兆祯

    孟兆祯(1932年9月13日-2022年7月15日),出生于湖北武汉,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孟兆祯于1956年从北京农业大学造园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因院系调整,并入北京林学院从事园林教学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和风景园林系

  • 梁骏吾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梁骏吾

    梁骏吾(1933年9月18日~2022年6月23日),1933年9月18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半导体材料学家、我国早期半导体硅材料的奠基人。1955年从武汉大学物理专业毕业;1956年至1960年就读于前苏联科学院莫斯科巴依可夫冶金研

  • 周勤之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勤之

    周勤之(1927年11月23日-2022年6月7日),男,汉族,出生于上海,浙江上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机床厂高级工程师。1950年,周勤之毕业于中华工商专科学校;1950年至2004年,在上海机床厂工作,担任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

  • 王哲荣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哲荣

    王哲荣(1935年10月5日-2022年5月31日),男,汉族,河北省高阳县人,坦克车辆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双聘院士、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所在学科为军用车辆工程。1962年,王哲荣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62年—1969年,在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院工

  • 黄文虎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黄文虎

    黄文虎(1926年7月22日-2022年5月19日),机械动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永康市。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1949年,黄文虎在浙江大学电机系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1949年—1950年,先后在杭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财经部、天津中

  • 李三立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三立

    李三立(1935年8月24日-2022年4月23日),出生于上海,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首位院长及名誉院长。李三立于1955年从清华大学毕业;1960年获得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学位,之后回到清华大学自动控

  • 张子仪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子仪

    张子仪(1925年3月4日-2022年3月23日),男,汉族,山西省临猗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畜牧学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43年—1945年,张子仪在日本北海道大学学习;1948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1952年,获得日本京都大学动物营养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