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孟兆祯

孟兆祯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835 更新时间:2024/1/8 10:48:10

孟兆祯(1932年9月13日-2022年7月15日),出生于湖北武汉,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孟兆祯于1956年从北京农业大学造园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因院系调整,并入北京林学院从事园林教学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风景园林系主任;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获得首届林业科技贡献奖;2011年获得首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终身成就奖。孟兆祯长期从事园林艺术、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冶例释等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022年7月15日23时12分,孟兆祯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基本资料

名:孟兆祯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省武汉市

出生日期:1932年09月13日

逝世日期:2022年7月15日

毕业院校:北京农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园衍》《风景园林工程》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生平

1932年9月13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

1952年,从重庆南开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农业大学造园专业。

1956年2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8月从北京农业大学造园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因院系调整,并入北京林学院从事园林教学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0年12月晋升)、博士生导师(1985年7月受聘)和风景园林系主任。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4年6月7日,为期两天的“中国风景园林传承与创新之路暨孟兆祯院士学术思想论坛”在深圳举办。

孟兆祯先后培养硕士生11名、博士生44名、博士后1名,率先将IFLA大会大学生设计竞赛引入中国,指导研究生于1990年获得中国首个IFLA学生竞赛第一名。

2022年7月15日23时12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著名风景园林学家、风景园林教育家,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孟兆祯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遵照孟兆祯本人及家属意愿,丧事一切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不举行追悼会。北京林业大学将在线上组织开展系列追思活动。

主要成就

孟兆祯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孟兆祯主要研究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系统理论,并将学习传统文化理论和风景园林实地踏察、设计实践相结合,测绘、绘图、摄影,以现代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来认识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艺术。

孟兆祯主持设计的风景园林,必亲自定园名、景名,构思立意,绘制总平面图、效果草稿和编写说明书。他在甘肃敦煌月牙泉的总体设计中实地踏察和访问村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文脉,提出“建屋驱沙,掘淤通泉”的设计原则,有效防止了沙漠北移动的危险和充分利用了党河地下水资源。他在为深圳植物园的设计中,截山溪汇水成“仙湖”,湖中筑人工岛药洲。他以水为心,因地制宜地开辟了竹苇深处、山塘仙渡、芦汀乡渡、盎然清趣、曲港汇芳、山塘野航、雨林垂葛、梧桐别院和听涛挹爽阁等景点。他巧于因借、布局有章、理微有术,把植物科学的内容、中国传统写意自然山水园的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现代社会生活内容溶为一体,创造了新园林的特色。他在假山设计中创造了烫制聚苯乙烯脂作假山模型的技艺,重量轻且逼真。他与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心共同完成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林泉高致假山设计。

学术论著

根据2020年7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孟兆祯先后发表论著数十篇,《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掇山》《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理法赞》《园林工程》《园林是城市发展的生理基础》《展望21世纪的北京园林》为有影响的代表作;他还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建筑、规划、园林》卷副主编,主持园林编辑工作。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64

《北京市园林绿化学会成立大会论文山石小品艺术初探》

孟兆祯

北京市园林绿化学会

1981

《园林工程》

孟兆祯等编著

北京:北京林学院

1985.04

《避暑山庄园林艺术》

孟兆祯著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1996

《全国高等林业院校试用园林工程》

孟兆祯,等编著

1996.01

《园林工程》

孟兆祯等编著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0.05

《中国风景园林名家》

孟兆祯,陈晓丽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05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上下》

孟兆祯,陈晓丽主编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01

《孟兆祯文集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

孟兆祯著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2.03

《风景园林工程》

孟兆祯主编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2.10

《园衍》

孟兆祯编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02

《城市交通与道路》

孟兆祯主编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08

《园衍珍藏版》

孟兆祯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8.02

《“园冶例释”课程习题学生作品集》

孟兆祯,曾洪立,孟凡编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学术交流

根据2020年7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孟兆祯先后赴英、法、美、日、韩、香港讲学,主持中韩园林学术交流会,在2005年中外风景园林专家学术报告会发表《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理法》。他还应韩国庆熙大学邀请,完成了中、日、韩三国园林交流之中国园设计方案。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0年7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孟兆祯先后主持36项设计,获林业部设计一等奖和深圳市设计一等奖。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5年

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理法赞

林业部科技成果奖

1993年

深圳仙湖植物园设计

广东省深圳市设计奖

1993年

深圳仙湖植物园设计

建设部优秀设计奖

1993年

北京花园别墅园林环境设计

林业部工程设计奖

1995年

三亚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建设部优秀设计奖

《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理法赞》

林业部二等奖

孟兆祯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孟兆祯先后担任画法几、园林史、园林工程、园林艺术、园林设计、《园冶》例释等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其中后4门均为开课主讲教师。他策划了主要专业课程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教学法;指导教学实习、毕业设计和论文;根据学科实际需要开设新课。在硕士、博士研究生中开设《园冶》例释课,化逻辑思维为形象思维,指导设计实践。

编写教材

孟兆祯主编获校颁一等奖的《园林工程》教材,奠定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和设计课的内容。

教育思想

孟兆祯强调,归根到底,风景园林是供民众休闲游览的。风景园林师的使命让其有明确的价值观。这就是要为人民的长远、根本利益服务。作为风景园林设计师,要敢于提反对意见。不符合客观规律和人民利益的事坚决不做,以免给人民造成重大的损失。

指导学生

根据2020年7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孟兆祯先后培养硕士十名,博士五名、博士后一名,指导三名学生四次获国际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大奖。

孟兆祯荣誉表彰

2021年12月,入选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候选人中国科协拟推荐人选名单。

获奖时间

荣誉表彰

单位

1999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4年

首届林业科技贡献奖

2011年

首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终身成就奖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师德标兵称号

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广东省深圳市城市建设一等奖

建设部优秀设计奖

参考资料: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5年1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2005年1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

2008年1月

北京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

2008年1月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

2009年1月

《中国园林》杂志社顾问

2010年1月

北方工业大学荣誉教授

2019年1月14日

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人民政府园林绿化顾问组组长

上海市绿化局顾问组组长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

韩国庆熙大学设计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风景园林》杂志名誉主编

复旦大学和上海市卫生局专科学术委员

人物评价

孟兆祯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尊师重道、教书育人。他在争取不到科研项目的困难条件下,基于深感数千年文化积淀之宝贵,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博采众专、刻苦钻研,取得了初步可喜的成果,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理论和手法归纳为明旨、问名、相地、借景、立意、布局、理微和余韵,得到前辈专家的肯定和鼓励。(北京林业大学评)

孟兆祯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园林教育家、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对中国传统风景园林艺术融会通,并因地、因时巧妙地与当今中国风景园林行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相结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是中国风景园林界公认的大师级人物。正因为他本人行程数十万里的亲身实践和研究,其许多真知灼见不仅接地气,更接人气,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借古开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孟兆祯风景园林学术思想体系,这对指导中国风景园林行业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评)

孟兆祯做为当今中国风景园林界唯一的工程院院士,六十年来坚守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共荣、与天同调”的思想,并将此融合到园林研究与具体实践中。不仅集大成总结了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内容与思想精髓,促进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传承,更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精髓融入到现代园林建设与城市的发展当中。(中国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评)

标签: 孟兆祯

更多文章

  • 梁骏吾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梁骏吾

    梁骏吾(1933年9月18日~2022年6月23日),1933年9月18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半导体材料学家、我国早期半导体硅材料的奠基人。1955年从武汉大学物理专业毕业;1956年至1960年就读于前苏联科学院莫斯科巴依可夫冶金研

  • 周勤之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勤之

    周勤之(1927年11月23日-2022年6月7日),男,汉族,出生于上海,浙江上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机床厂高级工程师。1950年,周勤之毕业于中华工商专科学校;1950年至2004年,在上海机床厂工作,担任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

  • 王哲荣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哲荣

    王哲荣(1935年10月5日-2022年5月31日),男,汉族,河北省高阳县人,坦克车辆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双聘院士、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所在学科为军用车辆工程。1962年,王哲荣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62年—1969年,在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院工

  • 黄文虎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黄文虎

    黄文虎(1926年7月22日-2022年5月19日),机械动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永康市。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1949年,黄文虎在浙江大学电机系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1949年—1950年,先后在杭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财经部、天津中

  • 李三立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三立

    李三立(1935年8月24日-2022年4月23日),出生于上海,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首位院长及名誉院长。李三立于1955年从清华大学毕业;1960年获得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学位,之后回到清华大学自动控

  • 张子仪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子仪

    张子仪(1925年3月4日-2022年3月23日),男,汉族,山西省临猗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畜牧学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43年—1945年,张子仪在日本北海道大学学习;1948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1952年,获得日本京都大学动物营养学博士

  • 陈敬熊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陈敬熊

    陈敬熊(1921年10月16日-2022年3月16日),男,汉族,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中国工程院院士,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家,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第一代航天人。1947年,陈敬熊本科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50年,获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1950年—1952年,在北京邮电部研究所工作;1

  • 毛用泽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毛用泽

    毛用泽(1930年9月1日—2022年3月6日),出生于浙江宁波,核技术应用专家,少将军衔,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防化研究院研究员。1949年就读于交通大学化工系,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进修核物理,1954年结业;1955年进入防化研究所工作,先

  • 戴永年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戴永年

    戴永年(1929年2月9日-2022年1月27日),男,汉族,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云南省通海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有色金属真空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1948年,戴永年加入“云南民主青年同盟”;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云南大

  • 潘自强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潘自强

    潘自强(1936年6月1日-2022年1月19日),湖南益阳人,北京大学毕业,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家,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潘自强于1957年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后进入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工作;1997年当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