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陈星弼

陈星弼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978 更新时间:2024/1/20 7:42:19

陈星弼(1931年1月28日-2019年12月4日),出生于上海,原籍浙江浦江,半导体器件物理学家,微电子学家,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是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星弼1952年毕业于国立同济大学电机系;1953年任教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1959年任教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83年任教于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年12月4日在成都逝世,享年89岁。陈星弼长期致力于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研究。

基本资料

名:陈星弼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31年1月28日

逝世日期:2019年12月4日

毕业院校:同济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籍贯:浙江浦江

人物生平

1931年1月28日,陈星弼出生于上海。

1946年,转读上海敬业中学。

1952年,从同济大学电机系毕业被分配至厦门大学电机系当助教。

1953年,转到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现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任讲师。

1956年,到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进修半导体。

1959年,任教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

1969年,到773厂支援研制氧化铅摄像管。

1980年,到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做访问学者。

1981年,转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新型半导体功率器件的研究。

1983年,任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

1984年6月,任微电子研究所所长。

1993年,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做访问学者。

1994年,到英国斯旺西大学做访问学者。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1年,加入九三学社。

2019年12月4日,在四川成都逝世,享年89岁。

主要成就

陈星弼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陈星弼于20世纪50年代末对漂移晶体管的存贮时间问题在国际上最早作了系统的理论分析。提出新的电荷法基本方程、不均匀介质中镜象电荷方程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事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的理论与结构创新方面的研究。从理论上解决了提高p-n结耐压的平面及非平面工艺的终端技术问题,作出了一些理论分析解。在解决MOS功率管中降低导通电阻与提高耐压之间的矛盾问题上作出了系列贡献。发明了耐压层的三种新结构,提高了功率器件的综合性能优值,其中横耐压层新结构在制备工艺上与常规CMOS和BiCMOS工艺兼容,有利于发展耐高压的功率集成电路。

学术论著

1959年,陈星弼首篇论文《关于半导体漂移三极管在饱和区工作时的储存时间问题》发表于《物理学报》;之后还写出了《论晶体管电荷控制法的基础》《一维不均匀媒质中的镜像法》《表面复合的漂移及扩散运动的影响》《小注入下晶体管I_c-V_(BE)特性的指数因子的研究》等论文;出版了《半导体物理》上下两册,《固体物理》《晶体管原理》《晶体管原理与设计》及《功率MOSFET与高压集成电路》等专著;在《物理学报》《半导体学报》《IEEETrans.onE.D,Solid-StateElectrinics,InternationalJournalofElectronics》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截至2019年12月,在IEEETED、IEEEEDL、SSE等期刊及ISPSD等会议上发表了超过130篇学术论文,著作8部,译著2部及其它文献等;部分论著参考如下:

[1]陈星弼.p-n+结有场板时表面电场分布的简单表示式[J].电子学报,1986(01):36-43.

[2]陈星弼.场限环的简单理论[J].电子学报,1988(03):6-10.

[3]陈星弼.MOS型功率器件[J].电子学报,1990(05):97-105.

[4]张波,陈星弼,肇基.JTE结的二维电场分析[J].半导体学报,1993(10):626-632.

[5]进,陈星弼,杨传仁,新.直接键合硅片的亲水处理及其表征[J].半导体技术,1999(05):23-25+29.DOI:10.13290/j.cnki.bdtjs.1999.05.007.

[6]何进,王新,陈星弼.基于SDB技术的新结构PT型IGBT器件研制[J].半导体学报,2000(09):877-881.

[7]杨洪强,郭丽娜,郭超,韩磊,陈星弼.具有电阻场板的薄膜SOI-LDMOS的精确解析[J].半导体学报,2003(09):977-982.

[8]潘飞蹊,陈星弼.一种Boost型PFC变频控制电路的简单实现方案[J].电力电子技术,2004(01):30-32.

[9]潘飞蹊,陈星弼.高功率因数Boost变换器电流滞环控制的一种简单实现方案[J].电子学报,2004(08):1330-1333.

[10]陈星弼.超结器件[J].电力电子技术,2008,42(12):2-7.

发明专利

截至2019年12月,陈星弼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0项(已授权17项);申请美国发明专利19项(已授权16项,另有两项已通知准备授权);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他提出超结耐压层理论,超结发明专利打破传统“硅极限”,该发明专利实现产业化,超结器件在全球市场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1964年

第二届四川省电子学会年会

1989年

第六届全国半导体集成技术与硅材料学术年会

1991年

第七届全国半导体集成技术与硅材料学术年会

1998年

第二届中国西部地区微电子技术年会

2005年

第十六届全国电源技术年会

科研奖励

截至2019年12月,陈星弼获国家发明奖及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奖励13项,部分获奖如下: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2015年

高压功率MOSFET理论与设计

国际功率半导体先驱奖

陈星弼人才培养

教学获奖

2018年,教学成果“电子信息硬件类创新人才的‘两融合、三互动、四训练’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0年出版教材《功率MOSFET与高压集成电路》获电子部教材一等奖。

讲授课程

陈星弼从教以来曾讲授过十门以上不同课程,在校期间,负责筹建了相应的学科梯队和实验室,参与申报硕士、博士点,并为半导体所的研究生、本科生讲解《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工艺》等课程。讲授量子力学,还开设了《半导体器件物理》《半导体器件的数值计算方法》《功率MOS》等新课。

素质教育

陈星弼重视对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经常节选古文让学生诵读,语言文学能促进思维,增强表达,对科研及思维的开拓有用。陈星弼希望学生对专业以外的知识兼收并蓄,全面发展。

陈星弼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91年

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7年

电子工业部优秀教师奖

1998年

全国优秀教师

1998年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1998年

成都市劳动模范

1999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

国际功率半导体先驱奖

2018年

首届IEEEISPSD(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名人堂

2018年

立德树人成就奖

2019年

美国IEEE(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高级终身会员

2021年

四川百年百杰科学家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2年—1994年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客座教授

1994年—1995年

英国威尔斯大学天鹅海分校电子工程系客座教授

2009年

第六届四川省科学技术顾问团顾问

电子工业部第十三所专用集成电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员

美国纽约科学院半导体学报编委

中国电子学会半导体与集成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子学会四川省分会理事兼半导体与集成技术分会主任委员

国际SSICT程序委员及分会主席及一届中德友好电子周分会主席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陈星弼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曾为清朝武举人,父亲陈德徵就读于杭州之江大学化学系,母亲徐呵梅是浙江余姚人,在上海大学读文学。

婚姻家庭

陈星弼妻子唐俊奇,为成电一系教师。两人育有一子,在美国从事科研工作。

人物评价

“陈院士(陈星弼)的发明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瑰宝,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智慧财产,该专利发明标志着半导体功率器件发展进入了一个叫作‘超级结’功率器件的新时代。”(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电子工程系终身正教授周电评)

“在功率器件领域,他(陈星弼)曾通过出色的研究工作单枪匹马让中国的研究进入国际学术舞台。与我们现在的科研条件相比,他是在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实现这一巨大成就的。”(加拿大科学院院士、前院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Jamal评)

人物影响

教育发展基金

2020年7月16日,陈星弼·科道芯国教育发展基金在电子科技大学成立,成立该基金是向陈星弼表达景仰和缅怀之情,鼓励科研人员在微电子领域努力耕耘、认真实践,做出更大的贡献。

标签: 陈星弼

更多文章

  • 曾融生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曾融生

    曾融生(1924年8月16日-2019年10月22日),男,祖籍福建平潭,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县,固体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理系。1958年开始在青海、甘肃首先发现地震记录图中大角度反射地震波,并应用面波相速度来研究地壳构造,提出了地壳的

  • 张嗣瀛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嗣瀛

    张嗣瀛,(1925年4月5日-2019年10月4日),出生于山东章丘,自动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8年张嗣瀛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1949年到东北工学院当讲师,历任东北工学院教授、工程力学系主任、自动化研究所所长;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至1959年在前

  • 王补宣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王补宣

    王补宣(1922年2月5日-2019年8月3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热工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开拓者与传热学带头人。1943年王补宣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机械工程系;1947年7月赴美留学,1949年获得美国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系硕士学位;1950年回到中国后担任北

  • 章综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章综

    章综(1929年5月16日—2019年8月27日),出生于宜兴宜城镇,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章综于1952年从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至1962年在苏联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铁氧体、铁电体实验室进修;

  • 陈家镛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陈家镛

    陈家镛(1922年2月17日—2019年8月26日),出生于四川省金堂县,湿法冶金学家、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家镛于1943年从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47年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留学,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5

  • 卓仁禧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卓仁禧

    卓仁禧(1931年2月12日-2019年8月6日),男,福建厦门市人。高分子化学家。著名化学家、中国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历任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生物医学高分子材料开放实验室主任、科技委员会委员、应用化学研究所副所长。并先后担任中国化学学会

  • 李济生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济生

    李济生(1943年5月31日—2019年7月28日),山东济南人,人造卫星轨道动力学和卫星测控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技术部总工程师、研究员。1966年李济生从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毕业后一直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从事卫星轨道动力学研究和卫星测控工作;1985年当选为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1

  • 孔祥复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孔祥复

    孔祥复(1942年9月4日—2019年6月17日),出生于四川重庆,原籍湖北阳新,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教授。孔祥复1969年毕业于范德堡大学医学院;1971年—1986年任罗氏公司分子生物研究所生化部高级研究员、研究主任;1986年—1998年任美国国立卫生

  • 汤定元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汤定元

    汤定元(1920年5月12日—2019年6月3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物理学家,中国半导体学科和红外学科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42年汤定元从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48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物理系学习,同年转入芝加哥大学物

  • 沈自尹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沈自尹

    沈自尹(1928年3月22日—2019年3月7日),男,浙江宁波人,中西医结合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华山医院中医脏象研究室、中医科、中医教研室主任和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沈自尹于1952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医学系;同年分配至广州岭南医学院工作;1953年8月进入华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