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镕时(1927年10月18日—2021年2月7日),江苏宜兴人,高分子物理及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南京大学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程镕时于1949年从金陵大学化学系毕业;1951年从北京大学化学研究部毕业;195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物理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之后随所迁并至长春,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63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82年晋升为研究员;1983年调到南京大学工作,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5年兼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2021年2月7日在广州逝世,享年93岁。程镕时早年参加高分子分子表征的研究工作,长期致力于高分子溶液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程镕时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宜兴
出生日期:1927年10月18日
逝世日期:2021年2月7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化学研究部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性别:男
人物生平
1927年10月18日,程镕时出生于江苏宜兴。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小学还没毕业的程镕时就跟随家人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一家人乘坐一条小船,风雨飘摇逃到安徽芜湖,再周转汉口、长沙、零陵、沅陵,直到四川。
1941年,考入中央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
1944年,被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录取,却因为日军的侵袭,再加上突然患病,没能入读。
1945年—1949年,就读于金陵大学化学系,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49年—195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研究部,并毕业。
1952年5月,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物理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2月随所迁并至长春,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63年,晋升为副研究员。
1982年,晋升为研究员。
1983年,调到南京大学工作,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21年2月7日,在广州逝世,享年93岁。
主要成就
程镕时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程镕时早年从事高分子分子表征和溶液粘度的研究,提出一系列应用广泛的公式和团簇理论。对凝胶色谱的研究阐明了多孔填料的成孔机理并提出凝胶色谱扩展效应和分离效应的统一理论及绝对定量化原则,以及一种研究分子水平上吸附作用和分子间配合作用的有效而直接的定量方法,拓展了凝胶色谱的应用范围。在高分子溶液凝聚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一定进展。
学术论著
截至2021年2月,程镕时先后发表论文300余篇。
程镕时,秦汶避免电动搅拌器马达温度升高的简便方法化学通报(9),568,1953
程镕时钱人元支化高分子的溶液性质高分子通讯1,130,1957
程镕时贺智端武义森低温丁苯橡胶的分子量分布高分子通讯1,236,1957
程镕时邓沣儒冰水的循环高分子通讯1,239,1957
程镕时阮梅娜钱人元丁苯橡胶的分子量Ⅱ低温聚合的丁苯橡胶化学学报24,217,1958
程镕时贺智端气体中氧的除去和微量氧的分析高分子通讯3,84,1959
程镕时邓沣儒云杉亚硫酸纸浆硝化纤维素的分子量高分子通讯3,133,1959
程镕时邓沣儒高聚物的柱上溶解分级高分子通讯3,295,1959
程镕时,戴裕昆阮梅娜丁吡橡胶的特性粘数分子量关系高分子通讯4,85,1960
程镕时粘度数据的外推和从一个浓度的溶液粘度计算特性粘数高分子通讯4,159,1960
程镕时钱人元高分子通过半透膜对溶液渗透压测定的影响化学学报27,41,1961
程镕时秦汶钱人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混合溶剂体系Ⅳ交联聚合物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胀化学学报27,214,1961
程镕时金丽铉一种简易渗透计第三次高分子会议会刊435,1961
程镕时秦汶周风柱聚2--甲基-5-乙烯基吡啶的溶液性质第三次高分子会议会刊412,1961
程镕时高聚物的内聚能密度与沉淀点第三次高分子会议会刊429,1961
程镕时阮梅娜以钴盐为催化剂的顺式聚丁二烯在溶液中的降解第三次高分子会议会刊362,1961
程镕时王国光水蒸气和液体水在高聚物薄膜中的透过性高分子通讯5,91,1962
程镕时胡慧珍甲酸-水体系的粘度化学学报30,584,1964
程镕时缩聚高分子的分子量分布宽度高分子通讯7,216,1965
程镕时多孔色谱载体的物性检定上海GPC短训班资料1975
程镕时简易凝胶色谱方法长春GPC学班讲义1976
程镕时凝胶色谱的扩展效应高分子通讯(2),123,1981
Cheng,Rong-Shi,Instrumentalspreadingingelchromatography,Proc.China-U.S.BilateralSymp.Polym.Chem.Phys.(1981),MeetingDate1979,43-50
ChengR.S.H.Z.Hu,X.B.WangGPCdeterminationofthemolecularweightandidentificationofthestyrene-butadieneblockcopolymer(PreprintsofJapan-Chinabilaandtechnology)teralsymposiumonpolymerscience163,1981
程镕时凝胶色谱的扩展效应高分子通讯2,123,1981
R.S.Chen,S.Q.BosimultaneouscalibrationofmolecularweightseparationandcolumndispersionofSECwithcharacterizedpolymerstandards(PolymerCommunication,2,125,1983)ACSsymposiumseries,245,125,1984
程镕时薄淑琴用多分散高聚物标样作凝胶色谱的分子量分离和扩展效应同时校准高分子通讯(2),93,1985
ChengR.S.,WangZ.L.Simultaneousdeterminationofthecompositionandmolecularweightofblockcop-olymerbySECwithsingledetectoronmacromolecules30thIUPACinternationalsymposium56,1985
ChengR.S.,BoS.Q.ThemolecularweightdependenceofthespeadingfactorofSECcolumnsandthesurfacestructureoftheporeofpackingsChineseJ.Polym.Sci.4,119,1986
程镕时薄淑琴尺寸排除色谱扩展因子的分子量依赖性与填料的空洞表面结构高分子通讯5,365,1986
ChengR.S.,HuH.Z.,JiangL.S.Thebimodalmolecularweightdistributionofcis-polybutadienepolymerizedbylanthanidecomplexcatalystsChineseJ.Polym.Sci.,5,101,1987
Cheng,Rongshi;Wang,Zhiliu;Zhao,YangDependenceofspreadingfactorontheretentionvolumeofsizeexclusionchromatographyACSSymposiumSeries352,1987
程镕时胡慧珍姜连升稀土络合催化聚合的聚顺丁二烯的双峰分子量分布高分子学报(6),436,1987
程镕时胡慧珍姜连升稀土络络催化聚合的聚顺丁二烯的双峰分子量分布高分子学报(6),436,1987
程镕时严晓虎聚苯乙烯齐聚物的高效尺寸排除色谱的研究Ⅱ折光指数增量的分子量依赖性高分子学报(6),647,1989
程镕时王治流赵阳尺寸排除色谱扩展因子的保留体积依赖性高分子学报(2),177,1989
程镕时赵时林过渡金属乙酰丙酮螯合物的体积排除色谱研究无机化学学报6(2),21,51990
ChengR.S.,YanX.H.SizeexclusionchromatographicevidencefortheexistenceofcriticalconcentrationforcoilshrinkinginpolymersolutionISPAC,Brno69,1990
ChengR.S.,YanX.H.J.Appl.Polym.Sci.Appl.polym.Sym.48,123,1991
ChengR.S.,YanX.H.AgeneralizedintrinsicviscosityequationcoveringtheentiremolecularweightrangeofpolymerISPAC,Brno2611990
ChengR.S.,ZhangY.D.Thescalinglawoffreezingpointdepressionofpolymersolutionandswellingnetworks,PreprintsChina-Japanbilateralsymposiumonpolymerscienceandmaterials.481,1990
ChengR.S.ZhangY.D.Effectofcoilshapeontheoverlapconcentrationofpolymersolution,PreprintsChina-Japanbilateralsymposiumonpolymerscienceandmaterials.304,1990
程镕时王治流赵阳用单一检测器的凝胶色谱同时测量嵌段共聚物的组成和分子量高分子学报(5),560,1991
ChengRongshiInstrumentalspreadingingelchromatography(ProceedingsofChina-U.S.bilateralsymposiumonpolymerchemistryandphysics)1991
程镕时赵石林共聚产物的体积排除色谱定量组成分析色谱9(6),346,1991
程镕时赵石林单检测器体积排除色谱测定共聚物的组成分布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5),64,1991
程镕时赵石林过渡金属乙酰丙酮螯合物的体积排除色谱研究无机化学学报8(2),110,1992
Cheng,RongShi;Yan,XiaoHu,Size-exclusionchromatographicevidencefortheexistenceofacriticalconcentrationforcoilshrinkinginpolymersolutions,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AppliedPolymerSymposium(1991),48(Polym.Anal.Charact.3),123-32.
ChengRongshiandZhaoShilinSpecificRefractiveIndexIncrementsDeterminedbyQuantitativeSize-ExclusionChromatography.ACSSymposiumSeries521,ChromatographyofPolymers,CharacterizationbySEC113,1992
Cheng,RongShi,Ontheconcentrationregimesofaflexible-chainpolymersolution,MacromolecularSymposia(1997),124,27-34.
Cheng,RS,Shao,YF,Liu,MZ,Qian,RYEffectofadsorptionontheviscosityofdilutepolymersolution,Eur.Polym.J.34(11),1613,1998
Cheng,RS,Yang,Y,Yan,XHThewalleffectonviscositymeasurementofdiluteaqueoussolutionofPEOandPVAusingaparaffin-coatedcapillaryviscosity,Polymer,40(13),3773,1999
Cheng,RS,Shao,YF,Liu,MZ,Lu,RQEffectofadsorptionontheviscosityofdilutepolymersolutionChin.J.Polym.Sci.17(1),27,1999
Cheng,RS,Yang,H,Yan,XH,Wang,ZL,Li,LThesolvationanddesolvationprocessinthecourseofcoil-globuletransitionofaqueouspoly(N-isopropylacrylamide)solution,GaodengXuexiaoHuaxueXuebao,22(7),1262,2001
RongshiCheng,HuYang,Applicationoftime-temperaturesuperpositionprincipletopolymertransitionkinetics,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Volume99,Issue4,Date:15February2006,Pages:1767-1772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21年2月,程镕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程镕时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程镕时认为:做科研要提倡大胆突破、勇于创新,他一直教导学生:“如果老是去研究人家已经研究过的东西,永远都达不到学科前沿和科学顶峰”。
开设课程
程镕时举办过凝胶色谱培训班,为高分子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高分子物理》等课程。
程镕时荣誉表彰
1991年,程镕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程镕时艰难求学、勇攀科研高峰,他的一生,孜孜不倦,潜心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创新之心不止。(江苏新闻广播评)
程镕时在高分子研究领域,是海内外知名的专家。他从1952年起就与高分子物理化学打交道,一生都与高分子“链接”在一起,在高分子物理化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南方日报》评)
程镕时是中国高分子物理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为中国高分子物理学科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也是中国著的化学教育家。他学术思想活跃,学风严谨求实,热心于教育事业,他授课深入浅出,注重师生互动和教学效果的关系,深受学生尊重和爱戴,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他热爱祖国,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崇尚科学,坚持真理,淳朴善良。他淡泊名利,默默耕耘,将毕生心血奉献给了化学教育与研究事业。(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