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保铮

保铮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547 更新时间:2023/12/7 2:03:22

保铮(1927年12月1日—2020年10月21日),江苏南通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雷达技术领域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学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校长。保铮1948年9月进入南通学院(现公立南通大学)纺织科学习;1953年毕业于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系,同年留校任教,先后任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副院长;1984年至1992年担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20年10月21日在西安逝世。保铮一生致力于雷达与信号处理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

基本资料

名:保铮

外文名:BaoZheng

别名:保宏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苏南通

出生日期:1927年12月1日

逝世日期:2020年10月21日

毕业院校: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数字技术在雷达中的应用》、《脉冲技术基础》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生平

1927年12月1日,保铮出生于江苏南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沦陷区的生活让他萌发了一定要读书救国、科技救国的想法。

1945年后,18岁的保铮先是考上了南通河海专科学校,但由于抗战年代的颠沛流离,他身体很糟,病了几年。

1948年9月,进入南通学院(现南通大学)纺织科学习。

1949年7月,随着上海的解放,清华大学、交通大学等高校纷纷在上海招生,保铮同时考取了多所名校,但他最后选择了大连大学工学院电讯系。

1951年底,大连大学电讯系搬迁到河北省家口市,并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

1953年,毕业于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系,同年留校任教,先后任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副院长。

1984年,成为了博士生指导教师,同时还是雷达信号处理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1984年至1992年,担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20年10月21日,在西安逝世,享年93岁。

主要成就

保铮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保铮长期从事雷达与信号处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20世纪60年代初主持研制成中国国内第一台微波气象雷达。20世纪70年代初发明用以测定埋地电力电缆故障的“冲击闪络法”,解决了供电部门的一大难题。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在数字信号处理、统计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和自适应信号处理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先后研制出0.5μs和0.2μs的雷达动目标显示器、雷达天线自适应旁瓣相消器、雷达动目标检测器、可编程动目标检测器等,并推广应用于有关厂、所和部队,配置于多种雷达。致力于空间信号超分辨、雷达成像和时空二维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较为系统、完整的概念和方法。

保铮带领团队开展的雷达数字动目标显示、机载预警雷达的杂波抑制技术研究取得了国际领先的创新性成果,在雷达成像、目标识别技术以及多输入多输出雷达、外辐射源雷达等新体制雷达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的研究成果。

学术论著

据2021年12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学研究院官网显示,保铮著有《数字技术在雷达中的应用》《脉冲技术基础》等,合著有《非平稳信号分析与处理》(1999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通信信号处理》(2001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雷达成像技术》。

科研成果奖励

据2021年12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学研究院官网显示,保铮的十多项主要科研成果中,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

时间

奖励

1978年

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8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9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保铮人才培养

培养理念

保铮勇于负责,真抓实干,狠抓学科建设,调整和拓宽专业结构,加强高层次办学基础,倡导从细微之处体现精神,提出“管理从严,学术搞活”。同时他强调科研对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性,调整科研体制,建立一系列专职科研机构。他放手让研究生工作,同时又亲自做细致指导和严格要求。他根据雷达信号处理发展的新动,先后选定了一系列新的研究领域。

学生培养

据2021年12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官网和保铮讣告显示,保铮为雷达信号领域培养了100多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他培养的学生中,4位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3位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5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多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等。

教育成果奖励

时间

奖励

1999年

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保铮荣誉表彰

时间

奖项/荣誉

1984年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1985年

电子部优秀教师

1985年

陕西省优秀教师

1988年

五一劳动奖章

1988年

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

1990年

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

1991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2年

光华科技基金特等奖

1999年

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9年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

社会任职

时间

职务

2018-2020年

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七届学术委员会主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组成员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委员会顾问

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顾问

空军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顾问

人物评价

保铮一直从事雷达与信号处理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厚,实践经验与教育经验丰富,是中国该研究领域著名的专家和学者,并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电子科技的管理及决策咨询做了大量工作。保铮非注重信号处理基础理论的发展,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学研究院评)

保铮同志在中国雷达技术发展、装备论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第一部舰载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第一部远程预警雷达、第一部机载预警雷达等战略装备的立项和研制提供了大量的战略咨询和技术支撑,受到了雷达界同行的高度赞誉。

保铮同志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培养的学生中,4位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3位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5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多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等。他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的杰出人才,在国防工业、高等教育等各行各业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严谨务实的精神通过学生得到传承和发扬。

保铮同志在担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期间,始终坚持“严格、严谨、严密”的办学治学理念,积极倡导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发展思路,推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全面转型,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有力推动了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带动了学校快速发展。

保铮同志一生理想信念坚定、爱党爱国、敬业奉献、求真务实、为人师表,用毕生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教育事业和电子信息科技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全社会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永远值得学习和纪念!(保铮讣告)

标签: 保铮

更多文章

  • 张俐娜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俐娜

    张俐娜(1940年8月14日-2020年10月17日),籍贯江西萍乡,出生于福建省光泽县,高分子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俐娜长期致力于高分子物理与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涉及高分子物化、农业化学、环境材料和生物学交叉学科。1963年毕业于武汉

  • 刘若庄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若庄

    刘若庄(1925年5月25日-2020年10月8日),出生于北京,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计算化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50年北京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79年7月晋升为教

  • 戴元本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戴元本

    戴元本(1928年7月31日—2020年9月26日),出生于江苏南京,湖南常德人,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戴元本于1947年7月被中央大学附属中学保送至中央大学,并选择了物理系;1952年8月从南京大学毕业,被分配至南京工学院工作,先后担任

  • 张新时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新时

    张新时(1934年6月30日-2020年9月24日),男,1934年6月出生于河南开封,1955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系,获得学士学位。中国著名植物生态学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优秀代表,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北京师范大

  • 陈定昌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陈定昌

    陈定昌(1937年1月30日—2020年9月7日),男,生于上海,籍贯江苏省镇江市。中国武器系统总体、防空反导及制导雷达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863计划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研究员,中央直接联系专家,国家某重大专项总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原高级顾问。陈定昌于1957

  • 曹楚南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楚南

    曹楚南(193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7日),出生于江苏常熟,腐蚀科学与电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年曹楚南毕业于同济大学化学系,分配至中国科学院;1982年任研究员;1985年兼任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87年调入中国科学院金属

  • 李吉均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吉均

    李吉均(1933年10月9日—2020年7月21日),出生于四川彭县,地理与地貌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院长,干旱环境与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1952年李吉均考入四川大学地理系,一年后随专业调整至南

  • 童秉纲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童秉纲

    童秉纲(1927年9月28日-2020年7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张家港市,流体力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1950年童秉纲从南京大学机械工程系本科毕业;1953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及理论力学教研室主任;1961年调到中国科学技术

  • 万卫星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万卫星

    万卫星(1958年7月1日-2020年5月20日),出生于湖北天门,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地磁与空间物理研究室主任。曾任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万卫星于1982年从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毕业;1984年、1989年先后获得中国科学

  • 张乾二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乾二

    张乾二(1928年8月15日-2020年5月3日),男,出生于福建惠安,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1947年张乾二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1954年从厦门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厦门大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