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温诗铸

温诗铸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278 更新时间:2023/12/25 21:49:21

温诗铸,1932年11月2日出生于江西丰城,机械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名誉主任。1955年温诗铸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清华大学机械设计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73年调到清华大学燃气轮机教研室;1976年在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先后历任机械设计教研组主任,摩擦学研究室主任;1979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1981年回国后担任清华大学摩擦学研究室主任,同年晋升为教授博士后导师。1988年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建成后,温诗铸被任命为实验室主任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2年获得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5年获得年度国际摩擦学金奖。温诗铸的研究领域为:润滑理论;摩擦磨损机理与控制;纳米摩擦学及微机械学。

基本资料

名:温诗铸

外文名:ShizhuWen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西省丰城县(今丰城市)

出生日期:1932年11月2日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摩擦学原理》、《耐磨损设计》、《纳米摩擦学》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48年春季,温诗铸作为插班生进入重庆南开中学高一三组,半年后升入高二四组。

1950年,温诗铸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

1951年9月,温诗铸以湖北省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1955年7月,温诗铸从清华大学本科,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并获得优秀毕业生金质奖章,之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清华大学机械设计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主讲《机械设计》课程,并进行高速轴承研究。

1956年,温诗铸参与国家科学规划制定。

1973年,温诗铸调到清华大学燃气轮机教研室,从事叶轮超速预应力处理技术和装置研究(至1976年)。

1976年,温诗铸在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先后历任机械设计教研组主任,摩擦学研究室主任(至1988年)。

1979年,温诗铸作为访问学者,前往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从事摩擦学研究(至1981年)。

1981年,温诗铸回国后担任清华大学摩擦学研究室主任,主持摩擦学学科建设。同年晋升为教授和博士后导师。

1985年,温诗铸负责筹建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988年,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建成后,温诗铸被任命为实验室主任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之后担任名誉主任。

1998年,温诗铸主持召开第一届亚洲摩擦学国际会议。

1999年,温诗铸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3年4月1日,温诗铸受聘为河南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2015年,温诗铸获得年度国际摩擦学金奖。

主要成就

温诗铸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温诗铸长期从事润滑理论、摩擦磨损机理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以完备数值解为基础的弹流润滑理论,建立了工程中有关弹流润滑问题的设计方法,导出了普适性最高的润滑方程。提出以纳米膜厚为特征的薄膜润滑状态,从理论与实验上论证了纳米润滑状态的形成机理与形特征,提出了弹流润滑、薄膜润滑、边界润滑三者转化的关系及状态判别准则,并在纳米尺度上揭示出材料的微摩擦磨损特性。在粘塑性和粘弹性流变润滑理论、润滑膜失效及屈服机理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他还从事陶瓷涂层磨损机理研究与应用研究。

学术贡献

温诗铸教授在润滑理论、摩擦磨损机理与控制等领域进行了系统性研究:

建立工程模型弹流润滑理论,奠定现代润滑设计的基础

温诗铸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以完备数值解为基础的考虑热效应的热弹流、考虑动态效应的非稳态弹流、考虑润滑剂非牛顿性的流变弹流以及分析粗糙表面的微观弹流等润滑理论,系统地建立了工程中各类弹流润滑问题的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导出当今普适性最高的润滑方程,并对数值分析技术做出重大改进,首次将上述各种实际因素全部纳入分析,建立了工程模型的弹流润滑理论,为现代润滑设计奠定基础。为了验证所提出的理论,开发出一系列润滑膜性能微观i贝0量技术,利用光干涉、红外辐射、高速摄影、微传感器等测量点接触区油膜厚度、压力分布和温度场的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所建立的理论应用于工程实际也取得一系列成果。例如对铁路车辆重载滚子轴承润滑优化设计,可大幅度提高轴承承载能力以避免重大事故;揭示出卫星轴承微循环润滑机制,从而建立了润滑失效寿命的预测方法。汇集该项研究成果而成的专著《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该书由日本摩擦学会会刊评为摩擦学必读书籍。

开拓纳米摩擦学研究,为超精密和微型机械设计提供依据

温诗铸提出存在一种润滑膜处于纳米量级的薄膜润滑状态的观点。从理论和实验上论证了纳米薄膜润滑状态的特征和形成机理有别于黏性流体膜和吸附边界膜,从而填补了润滑理论体系中弹流润滑与边界润滑之间的空白区;提出了薄膜润滑与弹流润滑和边界润滑的转化关系和润滑状态判别的新准则;并建立物理模型等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根据光干涉相对光强,研制成功纳米级润滑膜厚测量仪,为分子膜润滑提供研究手段。他领导的研究组研制成功激光检测扫描探针原子力与摩擦力两用显微镜和点接触微摩擦磨损实验机,并应用于磁盘和光盘表面、纳米涂层、自组装膜和IJ3膜等微摩擦磨损研究,揭示出微观摩擦学的一系列形态特征。温诗铸在纳米摩擦学的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专家的充分肯定。

发展黏塑性、黏弹性流变润滑理论,揭示出润滑膜屈服与失效机理

全膜润滑的失效机理和磨损形成的原因是流体润滑研究中长期存在的疑难问题。温诗铸从实验考察润滑油非牛顿特性出发,根据黏塑性模型分析了极限剪应力对于润滑膜的作用,揭示出高剪切率下由于润滑膜屈服而失效的机理,对于高速重载机械润滑的安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还建立了黏弹性流体润滑模型,根据固体材料变形时间分析表面出现磨损的条件,论证了全膜润滑下磨损发生的机理。此外,在陶瓷涂层高温摩擦学研究中,系统地揭示陶瓷涂层磨损机理及其与涂层结构性能的相关性;提出通过润滑剂自身裂解,生成固体边界膜实现高温润滑的措施。针对泥浆泵缸套和模具等严重磨损的应用背景,研究出真空熔烧技术制备金属陶瓷复合厚涂层,系统地揭示涂层组织结构对磨损性能的影响,为涂层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学术论著

截至2015年12月,温诗铸出版学术著作《摩擦学原理》(共三版)、《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抗磨损设计》和《纳米摩擦学》,共计240万字。与研究团队共同发表学术论文500篇。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18.05

《摩擦学原理第5版》

温诗铸,黄平,等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10

《摩擦学原理第2版》

温诗铸,黄平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12

《气体热动力润滑与密封》

白少先,温诗铸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01

《纳米科学与技术纳米摩擦学》

钱林茂,田煜,温诗铸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11

《界面力学》

黄平,郭丹,温诗铸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10

《摩擦学原理》

温诗铸,黄平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03

《界面科学与技术》

温诗铸,黄平,刘莹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09

《摩擦学原理》

温诗铸,黄平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01

《机械学发展战略研究》

温诗铸,黎明主编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11

《摩擦学原理第2版》

温诗铸,黄平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04

《纳米摩擦学》

温诗铸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纳米摩擦学进展95’纳米摩擦学研讨会论文集》

温诗铸主编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2.09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清华大学学术专著》

温诗铸,沛然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0.01

《摩擦学原理》

温诗铸编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7.08

《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四届1987》

温诗铸主编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62

《静压空气轴承性能的试验分析》

温诗铸等著

机械工程学报社

承担项目

截至2015年12月,温诗铸先后主持国家科委“六五”基础研究项目“摩擦学机理研究”,“七五”部委攻关项目中有关课题,包括:卫星轴承润滑与寿命预测、铁路车辆轴承润滑设计与结构优化、电流变和磁流变流体研究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典型机械摩擦学设计”,“九五”重点项目“纳米摩擦学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十五”重点项目“微机电系统关键机械学问题研究”,“十一五”重点项目“纳米器件界面行为与控制研究”以及其他基金、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20余项。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5年12月,温诗铸主持的研究获得科技奖励共23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3项。

温诗铸人才培养

教学思想

温诗铸在谈到科学家素质时,对年轻学子寄语:“科学工作者要有坚定的信念,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要敢于说真话。在坎坷和磨难面前要乐观,要笑对人生。人生不是平坦的,想要做出成绩,就要先通过信心和信念的考验这一关。”

指导学生

2003年,温诗铸指导博士生丁建宁的毕业论文《多晶硅微机械构件材料力学行为及微机械粘附问题研究》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温诗铸指导博士生田煜的毕业论文《电流变机理及应用研究》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温诗铸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99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2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9年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最高成就奖

2013年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2015年

WorldTribologyCouncil颁发的The2015TribologyGoldMedal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3年4月1日

河南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2006年—2013年

《润滑与密封》编委会主任(第一届、第二届)

南昌工程学院客座教授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学术咨询指导委员会主任

《机械强度》编委会副主任

《中国机械工程》第三届编委会委员

《摩擦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顾问

《TribologyInternational》、《Tribotest》等学术期刊编委

人物评价

温诗铸是个勤奋工作、学风严谨的人,在学术上有着很强的敏锐性,善于抓住超前发展趋势,从不满足现状。在润滑理论与磨损控制领域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重大贡献。(清华大学评)

人物影响

温诗铸奖励基金

2011年11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温诗铸教授与学生以及有关机构共同出资50万元人民币,发起成立“温诗铸奖励基金”。该基金由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和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管理,并将设立“温诗铸枫叶奖”,用于表彰和奖励在摩擦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摩擦学科技工作者。

温诗铸枫叶奖-优秀青年学者奖

“温诗铸枫叶奖-优秀青年学者奖”由清华大学温诗铸院士捐资设立,用以奖励在摩擦学及相关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学者。“温诗铸枫叶奖-优秀青年学者奖”每年评审1次,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科学二处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评审,每次评选0~2名,2016年度奖金为人民币壹万元/人(税前)。

标签: 温诗铸

更多文章

  • 闻邦椿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闻邦椿

    闻邦椿,1930年9月29日出生于浙江杭州,浙江温岭人,机械动力学和工程机械专家、力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振动利用工程”学科的开拓者。历任东北工学院机械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东北大学工程机械研究所所长。1955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机电系,1957年毕业于该院机械系研究生班。1

  • 吴良镛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吴良镛

    吴良镛,男,汉族,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民盟盟员,1922年5月出生,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其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奖”以及美、法、俄等国

  • 吴硕贤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吴硕贤

    吴硕贤,男,1947年5月生于福建泉州,中国建筑界与声学界培养的第一位博士,建筑技术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部副主任,是国际刊物编委和多家重要国际刊物审稿人。中文名:吴硕

  • 伍小平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伍小平

    伍小平,1938年2月17日出生于天津,原籍江苏武进,实验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伍小平1956年—196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60年起任教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历任教授、应用力学所所长、工程科学学院院长;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伍小平长期从事实验力学研究工作。

  • 吴宜灿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吴宜灿

    吴宜灿,1964年出生于安徽省宿松县,核能与核安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首席科学顾问,浙江大学求是讲座教授。吴宜灿于1985年从西安交通大学核反应堆工程专业本科毕业;1988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反应堆工程和安全专业硕士学位;199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等离子

  • 邢球痕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邢球痕

    邢球痕,1930年9月3日出生于浙江嵊州,固体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研究员。邢球痕1957年8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1958年4月—1958年8月任国防部五院火箭发动机研究室技术员;1962年7月—1963年8月任国防部五院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所组长;

  • 熊有伦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熊有伦

    熊有伦,1939年4月20日出生于湖北枣阳,机器人、机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信息和智能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1966年熊有伦从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华中工学院机一系任教,历任助教、副教授、教授;1980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英

  • 徐建中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徐建中

    徐建中,1940年3月3日出生于江西吉安,工程热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能源风电叶片研发(实验)中心主任。徐建中于1963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1967年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198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

  • 徐世烺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徐世烺

    徐世烺,1953年出生,商洛市柞水县凤凰镇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高性能建筑结构与材料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徐世烺于1977年8月本科毕业于西北农学院水利系;1979年开始师从赵国藩攻读硕士学位;1982年毕业后在大连工学院留校任教;1983年晋

  • 宣益民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宣益民

    宣益民,1956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宣益民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核动力装置专业,获学士学位,1984年获得南京工学院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学位,随后分配到华东工学院工作;1989年经国家公派赴德国汉堡国防大学热力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