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徐世烺

徐世烺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046 更新时间:2024/1/23 3:07:09

世烺,1953年出生,商洛市柞水县凤凰镇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高性能建筑结构与材料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徐世烺于1977年8月本科毕业于西北农学院水利系;1979年开始师从赵国藩攻读硕士学位;1982年毕业后在大连工学院留校任教;1983年晋升讲师;1984年开始攻读博士学位;1988年获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1990年晋升副教授;1992年3月赴英国威尔斯大学卡迪夫分校做高级访问学者访问教授;1992年10月转赴德国作洪堡基金博士后研究员,接着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结构材料研究所担任研究工程师和客座教授;2004年2月底全职归国;2005年至2009年大连理工大学特聘教授;2009年调任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2010年创建了浙江大学高性能建筑结构与材料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2009年起任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世烺在国际上建立了以“双K断裂理论”为核心的断裂力学理论,形成了从基本准则、理论框架到国际标准以及方法学的系统工具和方法,以此为理论基础研发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基本资料

名:徐世烺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商洛市柞水县

出生日期:1953年

毕业院校:大连理工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53年,徐世烺出生于商洛市柞水县凤凰镇。

1974年10月至1977年8月,在西北农学院水利系就读本科。

1979年,开始师从赵国藩攻读硕士学位。

1982年6月,获大连工学院硕士学位,在大连工学院留校任教。

1983年,晋升讲师。

1984年,开始攻读博士学位。

1988年,获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

1990年,晋升副教授。

1991年,被教育部列为优秀青年教师重点跟踪支持对象。

1992年3月,赴英国威尔斯大学卡迪夫分校做高级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

1992年10月,转赴德国作洪堡基金博士后研究员,接着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结构材料研究所担任研究工程师和客座教授。

1995年,晋升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199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4年2月底,全职归国。

2005年至2009年,任大连理工大学特聘教授。

2007年,晋升为国家专业技术二级教授。

2009年,调任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

2010年,创建了浙江大学高性能建筑结构与材料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

2014年,卸任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

2021年11月18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徐世烺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徐世烺历经多年的探索,建立了完整的混凝土结构裂缝完整性安全分析理论和测试技术体系。研发了可开展不同尺度混凝土断裂力学实验研究的实验装备,首次发现了混凝土裂缝扩展存在着初始起裂、稳定扩展与失稳破坏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揭示了初始裂缝尖端应力奇异性是混凝土裂缝扩展内在驱动力,证实了断裂力学可以用于混凝土结构完整性分析。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混凝土起裂韧度这一新参数,建立了以应力场强度因子为表征的双K断裂准则,可以描述混凝土裂缝从起裂、稳定扩展到失稳破坏的特征规律;采用格林积分方程给出了裂缝扩展过程粘聚韧度增值的精确计算方法,发现了双K断裂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发展了双K断裂准则的能量释放率表达方法。从理论层面解决混凝土结构裂缝安全评价问题后,徐世烺在重要工程结构控裂、提升结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基于双K理论混凝土裂缝稳定扩展可导致韧性增值的原理,建立了基体缺陷尺寸和纤维随机分布的统计微观力学模型;采用超细骨料与纳米材料改善微观结构,消除了界面过渡区宏观缺陷影响,发明制备出高韧性混凝土。高韧性混凝土不仅适用于新建结构关键部位,还可用于旧有结构加固与修复。研究出高韧性混凝土控裂复合梁制备方法,建立了控裂复合梁设计理论,可使裂缝宽度控制在0.1毫米内,满足严酷环境要求,实现抗裂和耐久性能大幅提升。研究成果在乌江东风拱坝、长江三峡大坝二期和三期工程、南水北调丹江口大坝等水工大坝的裂缝安全评估和控制中,以及上海吴淞军港修复加固、舟山鱼山跨海大桥和杭州秋石高架桥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专利

据2021年11月浙江大学网站显示,徐世烺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8项。

学术论著

据2021年11月浙江大学网站显示,徐世烺发表论文400篇,在国际期刊和中国国内一级学会期刊发表论文22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EI论文2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论著他引4000余次。

时间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91年

混凝土断裂力学研究

徐世烺、赵国藩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1年

岩石和混凝土断裂力学

于骁中等(徐世烺为合著者之一)

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0年

混凝土断裂试验和断裂韧度测定的标准方法

徐世烺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年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在高性能建筑结构中的基本应用

徐世烺庆华

科学出版社

2011年

混凝土断裂力学

徐世烺

科学出版社

承担项目

据2021年11月浙江大学网站显示,徐世烺先后主持和负责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南水北调重大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项目、德国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共30余项。

学术报告

2020年10月31日,徐世烺在西安科技大学雁塔校区教学主楼二层报告厅举办“从混凝土的断裂韧性到韧性断裂的混凝土”专题讲座。

科研成果奖励

据2021年11月浙江大学网站显示,徐世烺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基础理论类)一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科技部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1项,以第二获奖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此外从1987年起还分别以第一、第二获奖人获得国家教委、辽宁省、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7年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1992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2年

能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年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

2006年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6年

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7年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2年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2年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基础理论类)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4年

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4年

科技部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第一完成人)

2016年1月8日

混凝土结构裂缝扩展过程双K断裂理论及控裂性能提升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9年1月8日

重大工程结构安全服役的高韧性纤维混凝土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徐世烺人才培养

培养理念

徐世烺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热爱学术,有成为“大家”的理想抱负。本科生是学习知识,博士生是创造知识,而研究生就是两个中间的位置,既要学习知识又要创造知识,所以还是辛苦的。本科阶段,可能是个通才,但是研究生阶段就要钻研进某一领域了。他希望浙江大学的研究生们都能沉下心来,有耐心有毅力攻坚克难。不要因为专业或者研究方有热度而盲从,要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记住一点,只要用心地去做,肯定会有成果,学位文凭、荣誉奖励等等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讲授课程

据2021年11月浙江大学网站显示,徐世烺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新材料结构》《土木工程概论》《混凝土断裂力学》等课程。

培养学生

据2021年11月浙江大学网站显示,徐世烺在研究过程中培养已毕业的博士27名、硕士41名,出站博士后10名。研究生中有三人获得美国百人会青年英才奖。

徐世烺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奖励

单位

1990年

第二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

1991年

中国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1992年

德国洪堡奖励基金

2006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国务院

2019年1月17日

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

爱思唯尔(Elsevier)

2019年9月27日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2021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

社会任职

时间

职务

2011年12月

浙江省第十届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国际混凝土断裂力学和混凝土结构学术大会国际科学委员会委员

国际“结构材料新进展学术会议”科学委员会委员

第六届国际高性能混凝土学术大会国际科学委员会委员

第十二届国际脆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学术大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员

德国工程师学会会员

美国混凝土学会会员

美国纳米学会会员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岩石混凝土断裂分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水利学会岩石混凝土断裂分委员会主任委员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编委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编委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编委

《FrontiersofArchitectureandCivilEngineeringinChina》编委

TDK技术委员会主席

人物评价

徐世烺为基础设施长期安全服役的国家重大需求贡献出浙大贡献。(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评)

徐世烺是中国混凝土断裂力学带头人和混凝土高韧化技术领域的开拓者。(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及学科办公室主任田楠评)

标签: 徐世烺

更多文章

  • 宣益民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宣益民

    宣益民,1956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宣益民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核动力装置专业,获学士学位,1984年获得南京工学院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学位,随后分配到华东工学院工作;1989年经国家公派赴德国汉堡国防大学热力学研究所

  • 薛其坤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薛其坤

    薛其坤,汉族,1962年12月生,山东蒙阴人,1984年9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材料物理学家,理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安徽省院士专家联谊会顾问

  • 闫楚良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闫楚良

    闫楚良,1947年8月出生于内蒙古通辽市,机结构可靠性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发明协会会士,北京飞机强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信阳航空职业学院特聘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双聘院士。1975年闫楚良从吉林大学毕业于后进入北京飞机强度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员、研究室主任、总

  • 严陆光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严陆光

    严陆光,1935年7月6日出生于北京,浙江东阳人,电工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乌克兰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9年严陆光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电力系,之后回国后进入北京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电感储能课题组、聚变电

  • 杨孟飞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孟飞

    杨孟飞,1962年10月出生在湖南湘阴,空间技术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五号”探月工程三期探测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杨孟飞于1982年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毕业;1985年获得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控制工

  • 杨伟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伟

    杨伟,1963年5月出生于北京,籍贯四川资中,飞机器设计与飞行控制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航空工业科技委副主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研究员。杨伟于1985年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力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之后进入航空工业成都所工

  • 杨卫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杨卫

    杨卫,1954年2月16日出生于北京,固体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主席,前校长。1969年1月杨卫参加工作。1976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锻压专业。1981年获得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工学硕士。1984年获得

  • 杨槱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杨槱

    杨槱,1917年10月17日生于北京,籍贯江苏省句容市,船舶设计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槱于1940年3月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获得一等荣誉学士学位;1941年10月在重庆商船学校造船科任教;1943年任国立交通大学造船系教授;1952年1月任中苏

  • 姚熹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姚熹

    姚熹,1935年9月28日出生于江苏武进,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功能材料研究所所长,西安交通大学国际电介质研究中心主任。1957年姚熹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后留校任教,并随校迁往西安,历任西安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 叶恒强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叶恒强

    叶恒强,1940年7月出生于香港,原籍广东番禺,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兼职教授、专家小组组长,以及学术委员会主任。1964年叶恒强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物理化学系物理专业,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就读研究生;196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