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徐至展

徐至展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057 更新时间:2024/1/19 3:13:32

至展,1938年12月16日出生于江苏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2年徐至展从复旦大学毕业后考取北京大学研究生;1965年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1967年3月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1987年被聘任为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世界实验室)首届特别成员;1992年至2001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1995年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8年获得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0年被聘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2001年受聘为中山大学教授;2003年创办英版光学期刊《ChineseOpticsLetters》;2004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2年被评为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徐至展主要从事激光物理、现代光学与等离子体物理领域的研究,包括激光产生、加热与压缩等离子体并引发核聚变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徐至展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常州市

出生日期:1938年12月16日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4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38年12月16日,徐至展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

1956年,徐至展中学毕业后,被学校保送到了南京航空学院(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57年,国家发出科学进军的号召,学校允许学生自由选择,留校或参加当年的其它高校招生,徐至展选择参加国家的重新遴选,结果转到复旦大学的物理系就读。

1962年,徐至展从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并考取北京大学研究生,师从物理学家竹溪教授。

1965年,徐至展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

1967年3月,徐至展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

1978年,徐至展作为中国科学院激光核聚变考察组成员,到日本进行一个月的访问与讲学。

1980年,徐至展代表上海光机所激光核聚变研究集体,分别在上海国际激光会议美国波士顿召开的国际量子电子会议上,报告了上海光机所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

1987年,徐至展受政道教授聘任为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世界实验室)首届特别成员。

1992年7月,徐至展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至2001年7月)。

2000年10月,徐至展被聘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并担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激光物理与超快光科学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2001年5月,徐至展受聘为中山大学教授。

2004年,徐至展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徐至展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徐至展自研究生毕业以来一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从事并主持激光物理与现代光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在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高功率激光、X射线激光、激光核聚变、激光等离子体、强场激光物理和超快激光科学等学科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系统创造性成果。

徐至展主要从事光学与光子学、激光科学、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等前沿学科领域的研究,特别致力于开拓发展中国强激光物理与超强超短激光科学及重大应用。他是中国惯性约束激光核聚变领域早期研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长期长期主持上海光机所激光核聚变研究,是各阶段实验装置和物理方案的主要提出者;在实现激光打靶发射中子、微球靶压缩、建立总体计算机编码及建成六路激光打靶装置等项重大成果中均有贡献。在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研究领域,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与全面的开创性研究,特别是在非线性和不稳定过程研究方面,取得系统成果。在X射线激光物理方面,1981年已实现粒子数反转并发现新反转区;首次在国际上用类锂离子和类钠离子方案获得八条新波长X射线激光,最短波长已达46.8埃;发现新的跃迁能级并在泵浦功率很低的水平下实现上述激光。在强场激光物理领域,特别是在超短脉冲强激光与电子、原子、分子、团簇的相互作用,强激光驱动粒子加速物理以及新型超短超强激光等研究方面都取得重要成果。中国超强超短激光科学与强场物理新领域的开拓者与领头人,取得重大突破性成就。特别是开拓与发展新一代超强超短激光取得重大突破。

学术论著

截至2013年1月,徐至展在中国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百篇。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79.12

《激光核聚变译文集》

徐至展等译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6.09

《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

王瑞明,徐至展主编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学术交流

截至2013年1月,徐至展30余次被邀在美、英、德、日、俄、瑞典、加拿大等国举行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作大会主题或特邀报告。先后担任20余次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主席或名誉主席(如1993年世界光学大会主席、1999年国际激光物理与量子光学会议主席、2006年国际超快强激光科学会议名誉主席、2009年环太平洋激光与光电子国际会议主席等)。

承担项目

1997年—2010年,徐至展相继担任国家攀登计划项目、两项国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等。

成果奖励

截至2019年6月,徐至展作为第一研究者完成的十项重大成果先后获得国家或中国科学院奖励,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二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项;中国科学院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一项;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一项等。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78年

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9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1989年

软x光波段粒子数反转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2年

复合泵浦x射线激光研究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93年

小型化脉宽可调的超短脉冲高功率激光系统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5年

线聚焦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1996年

中国强光物理研究获国际首创成果

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

1998年

超短脉冲高功率激光发展中的系列创新技术

中国科学院发明一等奖

1999年

超短脉冲高功率激光系列新技术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01年

复合泵浦X射线激光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4年

小型化OPCPA(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超短超强激光装置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徐至展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徐至展用十六字概括了培养学生的经历和感受:“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为人师表,甘为人梯。”他认为:“培养学生,不仅要教他们学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执著献身,勇攀高峰的精神和意志”。他不仅在学术上指导,还在思想上生活上关心,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以创新为出发点不断提高学生驾御科研工作的能力。研究生撰写的论文,特别是学位论文他总是从各个方面严格把关,决不懈怠。当研究生发表论文时,徐至展总是把学生推上第一作者,而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后面。徐至展还多次把自己出国作学术交流的机会让给研究生,也主动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以拓宽视野。

指导学生

截至2013年1月,徐至展先后培养了一大批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其中有几十名研究生获得国务院授予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优秀奖、大恒光学特别奖、中国饶毓泰基础光学奖等奖项。还有三位博士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五位博士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最高奖项即院长特别奖,八名博士相继获得德国洪堡基金的资助,赴德国从事访问研究。

成果奖励

截至2013年1月,徐至展先后十次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生导师。

徐至展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89年

上海市劳动模范

1990年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家

国家人事部

1991年

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1993年

上海市劳动模范

1993年

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

1995年

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国务院

1996年

上海市科技功臣奖

1998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会

2004年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6年

“激光科学杰出贡献”金牌奖(与美国P.Agostini教授)

国际超快强激光科学学术会议

2012年

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16年

科学中国人(2015)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

《科学中国人》杂志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0年—1985年

国家科委受控核聚变专业组成员

1987年—1988年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世界实验室)首届特别成员

1993年—1998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3年—1998年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科专家委员会主任

1993年—2012年

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

1997年—2008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1997年

美国光学学会成员(Fellow)

1998年—2008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98年—2007年

《光学学报》主编

1999年—2002年

《ChineseJournalofLasersB》主编

2000年—2006年

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常务委员

2000年

国际量子电子学理事会理事

2003年—

《ChineseOpticsLetters》主编

2008年—2016年

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常务委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全国博士后流动站的学科评议组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山东师范大学双聘院士

江苏师范大学双聘院士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ChinesePhysics》等编委

个人生活

徐至展出生在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家里人口多,有七个兄弟姐妹。父亲收入低,家境清贫。解放以后,徐至展靠着国家颁发的助学金,读完了小学、中学、大学,直至研究生毕业。

人物评价

徐至展长期主持激光核聚变研究,作出开拓性突出贡献。在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领域,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研究,取得系列开创性重要成就。首次在国际上用类锂和类钠离子方案获得8条新波长的X射线激光。在开拓与发展新型超短超强激光及强场超快物理等方面取得重大创新成果。(中国科学院评)

徐至展为中国强激光物理与超强超短激光科学领域国家级研究基地的创建与发展,并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也作出杰出贡献。(山东师范大学评)

标签: 徐至展

更多文章

  • 严加安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严加安

    严加安,1941年12月6日出生于江苏邗江,数学家、概率论与随机分析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严加安于1964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数学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73年至1975年在法

  • 杨国桢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杨国桢

    杨国桢,1938年3月出生于湖南湘潭,籍贯江苏无锡,光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所长。杨国桢于1962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65年从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196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78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85年至

  • 杨应昌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杨应昌

    杨应昌,1934年5月17日出生于北京,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凝聚态物理博士生导师。杨应昌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同年任教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77年—1984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磁学教研室主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杨应昌主要从事物

  • 杨振宁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杨振宁

    杨振宁,男,1922年10月1日(护照上为9月22日)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

  • 叶叔华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叶叔华

    叶叔华,女,汉族,广东顺德人,1927年6月21日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所长。1949年叶叔华从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毕业;1951年进入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工作;1958年受命负责建立中国世界时综合系统;197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

  • 叶向东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叶向东

    叶向东,1963年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市,动力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向东于1979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6年前往前苏联莫斯科大学数学和力学系学习;1991年获得前苏联副博士学位,之后在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19

  • 于渌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于渌

    于渌,1937年8月22日出生于江苏镇江,理论物理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于渌于1961年从前苏联国立哈尔科夫大学毕业后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86年受聘于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任凝聚态理论部主任;2002年全时回国工作,任中

  • 袁亚湘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袁亚湘

    袁亚湘,男,1960年出生于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会士、美国数学学会首届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袁亚湘1982年本

  • 詹文龙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詹文龙

    詹文龙,1955年10月生于福建省厦门市,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第28届IUPAP执行委员会副主席。詹文龙于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所长,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副主任。2005年当选中国

  • 张恭庆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恭庆

    张恭庆,1936年5月29日生于上海,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研究与高等人才培养中心主任。张恭庆于1954年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毕业进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学习;1959年至1978年,任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助理教授;1978年至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