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徐红星

徐红星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246 更新时间:2023/12/29 3:24:25

红星,1969年5月出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院长,河南省科学院院长,武创院医疗与物理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所长。1992年徐红星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1996年前往瑞典留学及工作,先后获得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2002年博士毕业后在瑞典隆德大学物理系任助理教授;200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回国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2009年至201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纳米物理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2年进入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担任教授、纳米科学与技术中心主任;2016年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徐红星主要从事等离激元光子学、分子光谱纳米光学的研究。主要包括:单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单分子操控及器件的研究;表面增强光谱;复杂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体学;表面等离子体光学传感器;近场光学的理论模拟与计算。

基本资料

名:徐红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

出生日期:1969年5月26日

毕业院校: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8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单分子表面增强光谱领域开创者之一

学历:研究生

学位:博士

人物经历

1988年7月,徐红星从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

1992年7月,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96年,前往瑞典留学及工作,先后获得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硕士学位(1998年)、博士学位(2002年3月)。

2002年8月,博士毕业后在瑞典隆德大学物理系任助理教授(至2004年12月)。

2005年1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从瑞典回到中国,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200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至2008年)。

2008年,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200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纳米物理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主任(至2014年)。

201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12年9月,进入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担任教授、纳米科学与技术中心主任。

2014年,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2015年7月,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2016年,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7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8年,入选中国光学学会会士;同年11月,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22年11月,担任武创院医疗与物理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所长。

2022年12月28日,担任河南省科学院院长。

主要成就

徐红星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徐红星发现成对金属纳米颗粒在光场作用下能够在其纳米间隙中产生巨大的电磁场增强效应,是单分子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原因,也是其它基于纳米间隙效应研究的物理基础;提出了等离激元光学力和单分子捕获、表面增强拉曼与表面增强荧光统一的理论,发现表面增强光谱的纳米天线效应,研发了针尖增强拉曼光谱系统,实现等离激元催化反应。发现纳米波导等离激元的激发、传播、发射、与激子相互作用的物理机理和调控机制;在纳米波导网络中实现光子路由器、完备的光逻辑、半加器和光逻辑的级联。

徐红星发现了金属纳米波导中表面等离激元的手性传播;发现金属纳米线等离激元的近场分布强烈依赖于纳米线周围的介电环境,并利用该特性实现了对等离激元传播的调控;实现了纳米尺度的光路由器;首次通过金属纳米波导构建了完备的纳米全光逻辑器件,实现了两个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首次演示了等离激元逻辑的可扩展性,通过或门和非门的级联实现了或非运算;在室温下实现了对等离激元传播损耗的补偿;系统地研究了金属纳米线的表面等离激元性质,如等离激元的发射方、偏特性、分光特性、衬底效应、传播损耗、干涉特性、模式转换等;利用金属纳米线表面等离激元的传播实现了单分子水平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远程激发;利用自主研发的高真空针尖增强拉曼光谱系统发现了等离激元辅助的分子化学反应;首次合成了具有均一米状形貌的银纳米颗粒,并研究了该结构中的高阶等离激元共振;发现了等离激元和激子相互激发和相互转化的双向过程;首次在实验上实现了对金属纳米线上两个量子点产生的表面等离激元的分辨;研发出大面积自支撑高深宽比5000线/毫米的软X射线金透射光栅。在等离激元纳米波导与集成光芯片、表面/针尖增强光谱和金属纳米结构的等离激元光子学特性的研究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10月,徐红星在包括NatureCommunications,PRL,NanoLett.,PNAS,JACS,Adv.Mater.等的国际科学杂志发表论文100篇,其中影响因子>7的有33篇(其中21篇为通讯作者),被邀请撰写综述性论文10篇。

学术交流

截至2018年10月,徐红星在重要国际会议上作主旨报告(keynotetalk)、邀请报告(invitedtalk)近40次,作为会议主席或国际指导委员会/程序委员会委员组织国际学术会议20次。

时间

名誉名称

担任职务

2009年、2011年和2013年

亚洲光谱会议(AsianSpectroscopyConference)

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

2011年、2013年和2015年

等离激元光子学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urfacePlasmonPhotonics)

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

2012年、2013年和2014年

SPIE会议的等离激元光子学分会(Plasmonics:MetallicNanostructuresandTheirOpticalProperties分会)

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

2012年

第十二届国际近场光学会议(The12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NearFieldOptics,NanophotonicsandRelatedTechniques)

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

2009年

第九届国际量子结构中心年会

学术会议主席

2009年和2011年

ChinaNANO会议的纳米光学和等离激元光子学分会

学术会议主席

2010年、2012年和2014年

等离激元光子学前沿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FrontiersofPlasmonics)

学术会议主席

2010年

中韩Photonics和Plasmonics研讨会(Sino-KoreanWorkshoponPhotonicsandPlasmonics)

学术会议主席

2010年

第13届中美Kavli科学前沿论坛(Chinese-AmericanKavliFrontiersofScienceSymposium)

学术会议主席

2013年

等离激元光子学前沿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WorkshopofFrontiersofPlasmonics)

学术会议主席

2013年

纳米等离激元光子学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SymposiumonNanoPlasmonics)

学术会议主席

2014年

纳米材料与纳米器件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WorkshoponNanomaterialsandNanodevices)

学术会议主席

2010年

The11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NearFieldOptics,NanophotonicsandRelatedTechniques

当地程序委员会主席

2011年

ChinaNANO会议

当地程序委员会成员

2013年

国际量子结构中心年会

组织委员会主席

承担项目

截至2018年10月,徐红星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973)、基金委重点项目等。

徐红星人才培养

讲座报告

2018年6月6日,徐红星受邀为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师生做了题为《等离激元光子学和纳米光学:超灵敏传感和纳米光波导研究》的学术报告。

2018年9月21日,徐红星应邀访问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并为理学院师生做了题为《纳米等离激元光子学中的超灵敏传感和光子回路研究》的学术讲座。

2018年12月28日,徐红星应邀参加在长安校区举行的西北大学2019院士新年论坛暨钟健学术讲座第一百三十七讲,为师生作了题为《等离激元光子学和纳米光学基本问题研究》的报告。

2019年1月18日,徐红星应邀为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师生带来了题目为《等离激元光子学和纳米光学基本问题研究》的南强学术讲座。

团队建设

徐红星在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各种会上强调,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中华民族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才能真正强大起来,科学研究要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提供有力的支撑。创新是学院目前的重点。”

徐红星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2010年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

2010年

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11年

中国科学院朱月华优秀教师奖

2013年

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国际合作奖

2013年

中国物理学会饶毓泰物理奖

2013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7年11月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8年4月25日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8年11月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20年11月

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2021年6月

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18年6月6日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第一届学术咨询委员会成员

2018年9月21日

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纳米材料与器件分会理事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第十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学术委员会务委员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3CB922400)专家组成员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1YQ030124)技术专家组专家

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兼职教授

《OpticsExpress》《Nanoscale》副主编

《ScientificReports》《Nanophotonics》《FrontiersofPhysics》

《ChineseScienceBulletin》编委

人物评价

徐红星长期从事表面增强光谱和等离激元光子学(plasmonics)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单分子表面增强光谱和纳米全光网络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和系统性的工作。(北京大学评)

徐红星主要从事等离激元光子学、分子光谱和纳米光学研究,是表面增强光谱和等离激元光子学领域的国际著名科学家,在相关方向做出重要原创性成果。(武汉大学评)

徐红星学术水平高,是纳米光学领域的国内顶级学者,在国际上也很有影响。加上他为人谦逊、善于合作,对高端人才很有吸引力。他作为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合理规划学科布局,打造国际一流学科。引领了纳米光学和等离激元光子学的学科发展,提升了学校和学院的国际影响力。(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刘昌教授)

标签: 徐红星

更多文章

  • 徐至展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徐至展

    徐至展,1938年12月16日出生于江苏常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2年徐至展从复旦大学毕业后考取北京大学研究生;1965年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1967年3月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19

  • 严加安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严加安

    严加安,1941年12月6日出生于江苏邗江,数学家、概率论与随机分析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严加安于1964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数学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73年至1975年在法

  • 杨国桢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杨国桢

    杨国桢,1938年3月出生于湖南湘潭,籍贯江苏无锡,光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所长。杨国桢于1962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65年从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196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78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85年至

  • 杨应昌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杨应昌

    杨应昌,1934年5月17日出生于北京,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凝聚态物理博士生导师。杨应昌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同年任教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77年—1984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磁学教研室主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杨应昌主要从事物

  • 杨振宁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杨振宁

    杨振宁,男,1922年10月1日(护照上为9月22日)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

  • 叶叔华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叶叔华

    叶叔华,女,汉族,广东顺德人,1927年6月21日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所长。1949年叶叔华从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毕业;1951年进入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工作;1958年受命负责建立中国世界时综合系统;197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

  • 叶向东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叶向东

    叶向东,1963年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市,动力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向东于1979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6年前往前苏联莫斯科大学数学和力学系学习;1991年获得前苏联副博士学位,之后在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19

  • 于渌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于渌

    于渌,1937年8月22日出生于江苏镇江,理论物理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于渌于1961年从前苏联国立哈尔科夫大学毕业后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86年受聘于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任凝聚态理论部主任;2002年全时回国工作,任中

  • 袁亚湘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袁亚湘

    袁亚湘,男,1960年出生于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会士、美国数学学会首届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袁亚湘1982年本

  • 詹文龙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詹文龙

    詹文龙,1955年10月生于福建省厦门市,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第28届IUPAP执行委员会副主席。詹文龙于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所长,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副主任。2005年当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