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童志鹏

童志鹏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624 更新时间:2023/12/15 7:49:51

童志鹏(1924年8月12日—2017年12月19日),男,浙江慈溪人,电子信息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6年,童志鹏毕业于交通大学;1950年,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博士学位;1950年—1957年,担任国家电信工业局总工程师;1957年—1976年,担任十院第十研究所副所长;1976年—1986年,在十院总体部工作;1986年—2017年,担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电子科学研究院院长;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7年12月19日,因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童志鹏长期致力于电子信息领域的科研与工程实现。

基本资料

名:童志鹏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县童家村

出生日期:1924年8月12日

逝世日期:2017年12月19日

毕业院校:美国威斯康辛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

性别:男

人物生平

1924年8月12日,童志鹏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县童家村。

1942年9月—1946年7月,在交通大学电信专业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48年1月—1950年7月,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电机系研究生院学习,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

1950年9月—1957年9月,担任国家电信工业局总工程师。

1957年9月—1976年3月,担任十院第十研究所副所长。

1976年3月—1986年3月,在十院总体部工作。

1986年3月—2017年12月,担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电子科学研究院院长。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2017年12月19日12时45分,因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

主要成就

童志鹏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童志鹏主持多种通信电台、接力机机载雷达的研制以及新一代卫星无线电测控系统、数据交换网等研究工作。

1955年,童志鹏参与了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电子技术研究所——十所筹建工作。

1956年,童志鹏参与了“十二年科学规划”的制定,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代微波中继通信接力机和中国第一代机载火控雷达。

从1957年到1965年,童志鹏主持完成了新一代军用电台、航空专用电台、航空雷达、地面微波接力通信设备等众多电子设备与系统的设计、生产工作,主持研制成功的地面微波脉冲接力机、中国第一代机载雷达等电子设备与系统,后来成为“两弹一星”电子系统的核心装备。

1972年,童志鹏被派往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按照中央要求,完成了有关电子测控系统调试任务。

1974年,童志鹏担任卫星通信工程测控系统总体任务负责人,期间主持研制的测控系统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

20世纪80年代,童志鹏作为电子部的副总工程师担任集团军电子系统(四号工程)研制的总指挥,为了把众多分系统联成为能互通互操作的一体化系统,提出研制集团军指挥控制分系统的建议,以便通过他使其他分系统构成一个功能互补、效能倍增的大系统。

20世纪90年代,童志鹏担任中国第一个陆军指挥自动化信息系统工程行政总指挥,领导研制了该工程“神经中枢”系统,对中国陆军大型C3I系统建设具有开拓性意义,海湾战争后,童志鹏同志牵头组织对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中国国内率先提出“综合电子信息系统”这一概念,并进一步提出中国必须发展跨军兵种的全军一体化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建议,对综合电子信息系统重大项目的立项与实施起到了推动作用。

21世纪初,童志鹏敏锐察觉到未来战争的新特点与技术发展趋势,率先确立和引导了平流层飞艇信息系统和信息栅格技术的重大研究方

科研获奖

获奖年份

奖项名称

获奖项目名称

2007年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5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现代武器装备知识丛书

2003年

国防科技重大成果一等奖

2003年

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

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学术专著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08年1月

《光电子技术》

童志鹏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年2月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现代战争的擎天柱(平装)》

童志鹏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年7月

《现代武器装备知识丛书.海军武器装备》

童志鹏

原子能出版社

童志鹏人才培养

讲座报告

2009年4月24日下午,童志鹏在宁波财经学院图书馆六楼报告厅为该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平流层平台信息系统》的学术报告。

2011年9月24日,童志鹏在扬州中学综合楼报告厅为高二学生做了一场报告。

教育理念

童志鹏认为,面对困难,首先要有精神准备——困难不可避免,困难意味着你在进步,只要把基础打好,不断丰富知识,就会克服困难,不断前进。

童志鹏认为,每个人爱好不同,面临的机遇不同,人生方向也就不同,但是只要我们学好基础知识,并有自我教育的意识,不管选择什么方向,不断知识更新多么快,都能够用基础知识这把钥匙成功开新知识的大门。

童志鹏认为,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除了社会学校想办法外,学生们自身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童志鹏认为,从事科学研究,首先要心中有正义,要看待事物的积极方面,不要悲观,要相信我们有能力解决问题。做人要乐观,要不断提升个人精神境界,要把握对立统一规律、全面看待问题;做事要将自己的事业跟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要注意知识与广度与精度的统一。

童志鹏荣誉表彰

年份

荣誉称号

2017年3月

首届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CICC)终身成就奖

1997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社会任职

童志鹏兼任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委顾问,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总参谋部第二部信息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原电子工业部科技委务副主任,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人物评价

童志鹏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自强不息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科技兴军的一生,是创新报国的一生。(《科技日报》评)

作为中国综合性电子信息系统研制的带头人和国家级重点工程的开拓者之一,童志鹏为促进电子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稳定和培育科研队伍作出重要贡献,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造诣很高、卓有建树的科学家,是中国综合电子信息系统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热爱祖国,敬业奉献,治学严谨,谦虚谨慎,品德高尚,具有崇高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中国工程院三局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办公室评)

童志鹏的逝世,是中国电科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界的重大损失。他为中国科技事业、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丰功伟绩必将青史永存。(光明网评)

童志鹏以满腔热血报效祖国,将毕生心血献给了祖国的电机电信事业,他深沉无私的家国情怀,毕生不倦的学术探究精神,令人景仰。他是效实中学的骄傲,是效实学子学习的伟岸榜样。(宁波效实中学评)

标签: 童志鹏

更多文章

  • 高伯龙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高伯龙

    高伯龙(1928年6月29日—2017年12月6日),激光陀螺专家,中国激光陀螺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形激光器研究室主任。1951年高伯龙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工作;1954年被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调到该校物理教研室工作,先后担任主

  • 陈吉余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吉余

    陈吉余(1921.9.17-2017.11.28),男,河口海岸学家。江苏省灌云县人。1947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吉余主要从事与水利交通等工程建设有关的地学研究工作,2017年11

  • 陆钟武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陆钟武

    陆钟武(1929年10月2日—2017年11月27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冶金热能工程学科创始人、工业生态学开拓者、冶金热能工程和工业生态学专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陆钟武于1946年从重庆南开中学考入南京中央大学;1950年从大同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53年从东北

  • 曹楚生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楚生

    曹楚生(1926年6月2日—2017年11月19日),江苏省无锡人,水工结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曹楚生于1948年从交通大学土木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51年响应中央号召,自愿率领学生投身治淮,历任水电部西北、天津等设计院正副总工程师等职;1956年

  • 李正邦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正邦

    李正邦(1933.05.07-2017.10.24),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钢铁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1952年李正邦从南京金陵中学毕业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1957年提前毕业调入师资研究生班;1958年分配到冶金建筑研究院冶金装备所;1963年末调入钢铁研究总院,担任

  • 朱英国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英国

    朱英国(1939年11月1日—2017年8月10日),出生于湖北省罗田县,植物遗传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英国于1964年从武汉大学生物系毕业,之后进入湖北孝感县白沙公社工作;1967年进入武汉大学工作;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至1978年在湖北省

  • 阮可强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阮可强

    阮可强(1932年12月19日-2017年4月29日),男,浙江宁波人,反应堆物理、核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阮可强于1950年至1951年在清华大学学习;1956年获苏联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化工机械系学士学位;1958年获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核能动力副博士学位;1963年

  • 赵国藩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国藩

    赵国藩(1924.12.29-2017.2.1),出生于山西汾阳,土木建筑结构工程学家。1949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土木系结构工程专业,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赵国藩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混凝土断裂力学、结构可靠度理论、高强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等方面进行过系

  • 崔国良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崔国良

    崔国良(1931年7月7日—2017年1月18日),出生于察哈尔省阳原县,固体火箭推进剂与发动机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常委、科技委副主任。崔国良于1956年从华北大学工学院毕业;1961年获得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副博士学位;1961年回国后担任三机部第

  • 雷志栋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雷志栋

    雷志栋(1938年1月4日—2015年1月26日),湖南省澧县人,农田水利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雷志栋于196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1965年从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清华大学水利系助教;1979年担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教研组副主任;1985年担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