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伯龙(1928年6月29日—2017年12月6日),激光陀螺专家,中国激光陀螺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形激光器研究室主任。1951年高伯龙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工作;1954年被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调到该校物理教研室工作,先后担任主任教员、高校讲师、副教授;1970年在长沙工学院物理教研室、激光教研室工作;1978年调任到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激光研究室、环形激光器研究室工作;1981年担任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环形激光器研究室主任;1982年担任军用光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高伯龙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12月6日高伯龙在长沙逝世,享年89岁。高伯龙率领团队成功研制了第一代环形激光器实验室原理样机和“全内腔绿色氦氖激光器”,高伯龙和他的同事们填补了中国激光领域的7项空白。
基本资料
中文名:高伯龙
外文名:BolonogGao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西南宁
出生日期:1928年6月29日
逝世日期:2017年12月6日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生平
1928年6月29日,高伯龙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岑溪市。
1940年9月,高伯龙考取汉民中学。入读四年中,数学等理科课程成绩始终出类拔萃。
1944年9月,高伯龙进入高中二年级学习仅两个月后,日军即进犯广西,高伯龙随学校撤退。抗战胜利后,高伯龙立即提出复员,重回学校读书,并进入上海中学学习,在该校仅读了高二一年。
1947年9月,高伯龙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1951年8月,高伯龙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工作(至1954年8月)。
1954年9月,高伯龙被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调到该校物理教研室工作,先后担任主任教员、高校讲师(1956年4月至1962年1月)、副教授(1962年1月至1970年10月)。
1970年10月,高伯龙全家随校南迁长沙,在长沙工学院物理教研室、激光教研室工作(至1978年10月)。
1971年,在钱学森教授建议下,高伯龙调任到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激光研究室、环形激光器研究室工作(至1996年6月)。
1975年,全国高校撤销基础课部,高伯龙从所在物理教研室被分配到承担激光陀螺研制任务的学院三系304教研室工作。
1981年11月,高伯龙担任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环形激光器研究室主任(至1995年6月)。
1982年6月,高伯龙担任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军用光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至1999年6月)。
1995年,67岁的高伯龙因年龄原因,卸任激光陀螺研究室(208室)主任一职。
1997年,高伯龙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精密仪器仪表技术)。
1999年6月,高伯龙担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光电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至2004年7月)。
2004年7月,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高伯龙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年12月6日,高伯龙在长沙逝世,享年89岁。
主要成就
高伯龙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75年起高伯龙从事激光陀螺研制,率先对激光陀螺的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1978年制成第一代实验室原理样机。他主持并研制成功有关激光陀螺原理样机、实验室样机,为当时中国国内领先;已研制出的新的激光器,使中国成为继美、德之后第三个掌握这种最关键技术水平的国家,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解决激光陀螺研制中高精度光学检测问题,研制出一系列精密检测仪器。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7月,高伯龙先后撰写、发表了30篇(部)论文和著作,以十余篇(部)论文和专著把中国激光技术的若干理论推到了世界前列,撰有《激光陀螺的物理性能》、《四频差动陀螺的第二类闭锁效应》、《全内腔绿(黄、橙)光He-Ne激光器》等论文。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8年7月,高伯龙先后完成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全内腔绿光氦氖激光器”和“环形激光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及军队科技成果奖4项。
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1980年 | 激光镀膜检测DF透反仪 | 湖南省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 |
1987年 | DF透反仪 | 国家发明奖四等奖 |
1987年 | 激光陀螺实验室样机 | 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1995年 | 激光陀螺工程样机、全内腔绿(黄、橙)光氦氖激光器 | 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
1996年 | 全内腔绿(黄、橙)光氦氖激光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高伯龙人才培养
学术态度
高伯龙在学术上极其严谨细致,学生撰写的论文,他往往仔细推敲,提思路、出观点、改论述,却从不在论文上署名。
指导学生
截至2018年7月,高伯龙为中国激光技术领域培养造就了一批高质量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根据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资料显示,高伯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高伯龙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高伯龙既关心国家大事,又关爱同事家人,工作起来严肃认真,生活中却和蔼幽默。除了醉心于激光研究,高伯龙还喜欢阅读文学和历史方面的书籍。年轻时读过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书中典故能信手拈来,对鲁迅先生的作品也很熟悉。高伯龙每天坚持读报纸、看电视,关注国家大事,而且喜欢与当过教师的老伴讨论,写时评。他的象棋下得好,经常与家人、朋友对弈。
人物评价
高伯龙毕生兢兢业业,严谨求实,教书育人治学。科研上硕果累累,著作等身,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教学上传道授业,蜡炬成灰,为国家和军队培养了无数人才。(澎湃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