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高伯龙

高伯龙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376 更新时间:2023/12/21 7:04:07

高伯龙(1928年6月29日—2017年12月6日),激光陀螺专家,中国激光陀螺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形激光器研究室主任。1951年高伯龙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工作;1954年被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调到该校物理教研室工作,先后担任主任教员、高校讲师、副教授;1970年在长沙工学院物理教研室、激光教研室工作;1978年调任到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激光研究室、环形激光器研究室工作;1981年担任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环形激光器研究室主任;1982年担任军用光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高伯龙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12月6日高伯龙在长沙逝世,享年89岁。高伯龙率领团队成功研制了第一代环形激光器实验室原理样机和“全内腔绿色氦氖激光器”,高伯龙和他的同事们填补了中国激光领域的7项空白。

基本资料

名:高伯龙

外文名:BolonogGao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西南宁

出生日期:1928年6月29日

逝世日期:2017年12月6日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生平

1928年6月29日,高伯龙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岑溪市。

1940年9月,高伯龙考取汉民中学。入读四年中,数学等理科课程成绩始终出类拔萃。

1944年9月,高伯龙进入高中二年级学习仅两个月后,日军即进犯广西,高伯龙随学校撤退。抗战胜利后,高伯龙立即提出复员,重回学校读书,并进入上海中学学习,在该校仅读了高二一年。

1947年9月,高伯龙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1951年8月,高伯龙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工作(至1954年8月)。

1954年9月,高伯龙被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调到该校物理教研室工作,先后担任主任教员、高校讲师(1956年4月至1962年1月)、副教授(1962年1月至1970年10月)。

1970年10月,高伯龙全家随校南迁长沙,在长沙工学院物理教研室、激光教研室工作(至1978年10月)。

1971年,在钱学森教授建议下,高伯龙调任到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激光研究室、环形激光器研究室工作(至1996年6月)。

1975年,全国高校撤销基础课部,高伯龙从所在物理教研室被分配到承担激光陀螺研制任务的学院三系304教研室工作。

1981年11月,高伯龙担任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环形激光器研究室主任(至1995年6月)。

1982年6月,高伯龙担任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军用光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至1999年6月)。

1995年,67岁的高伯龙因年龄原因,卸任激光陀螺研究室(208室)主任一职。

1997年,高伯龙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精密仪器仪表技术)。

1999年6月,高伯龙担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光电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至2004年7月)。

2004年7月,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高伯龙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年12月6日,高伯龙在长沙逝世,享年89岁。

主要成就

高伯龙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75年起高伯龙从事激光陀螺研制,率先对激光陀螺的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1978年制成第一代实验室原理样机。他主持并研制成功有关激光陀螺原理样机、实验室样机,为当时中国国内领先;已研制出的新的激光器,使中国成为继美、德之后第三个掌握这种最关键技术水平的国家,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解决激光陀螺研制中高精度光学检测问题,研制出一系列精密检测仪器。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7月,高伯龙先后撰写、发表了30篇(部)论文和著作,以十篇(部)论文和专著把中国激光技术的若干理论推到了世界前列,撰有《激光陀螺的物理性能》、《四频差动陀螺的第二类闭锁效应》、《全内腔绿(黄、橙)光He-Ne激光器》等论文。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84.01

《激光陀螺》

高伯龙,树棠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1962

《电动力学讲义初稿》

高伯龙编

哈尔滨军工学院

1962

《统计物理讲义》

高伯龙编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出版社

1960

《理论物理学讲义下》

高伯龙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出版社

1960

《理论物理学讲义上》

高伯龙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出版社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8年7月,高伯龙先后完成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全内腔绿光氦氖激光器”和“环形激光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及军队科技成果奖4项。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0年

激光镀膜检测DF透反仪

湖南省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7年

DF透反仪

国家发明奖四等奖

1987年

激光陀螺实验室样机

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5年

激光陀螺工程样机、全内腔绿(黄、橙)光氦氖激光器

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年

全内腔绿(黄、橙)光氦氖激光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伯龙人才培养

学术态度

高伯龙在学术上极其严谨细致,学生撰写的论文,他往往仔细推敲,提思路、出观点、改论述,却从不在论文上署名。

指导学生

截至2018年7月,高伯龙为中国激光技术领域培养造就了一批高质量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根据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资料显示,高伯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年份

论文名称

作者

学位名称

2012年

无辅助的GNSS信号检测技术研究

张文

博士

2011年

激光陀螺的漂移结构及角随机游走研究

张梅

博士

2010年

GPS和捷联惯导组合导航新方法及系统误差补偿方案研究

韩松来

博士

2010年

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相关技术研究

建强

博士

2007年

四频激光陀螺旋转式惯导系统研究

袁保伦

博士

2005年

极高反射率测量仪工程化研究探讨

张雪飞

硕士

1998年

铌酸锂光波导和光波导偏器的研究

冯莹

博士

1996年

无源谐振腔激光陀螺的研究

肖贵遐

博士

高伯龙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96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1997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3年03月至1988年02月

政协湖南省委员会务委员

1985年02月至1996年12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二届和第三届成员

1987年05月至1991年01月

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第一届理事,名誉理事

1987年06月至1991年10月

国家高技术863-409-3专题专家组成员

1988年04月至1993年0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3年03月至1998年0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8年03月至2003年0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个人生活

高伯龙既关心国家大事,又关爱同事家人,工作起来严肃认真,生活中却和蔼幽默。除了醉心于激光研究,高伯龙还喜欢阅读文学和历史方面的书籍。年轻时读过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书中典故能信手拈来,对鲁迅先生的作品也很熟悉。高伯龙每天坚持读报纸、看电视,关注国家大事,而且喜欢与当过教师的老伴讨论,写时评。他的象棋下得好,经常与家人、朋友对弈。

人物评价

高伯龙毕生兢兢业业,严谨求实,教书育人治学。科研上硕果累累,著作等身,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教学上传道授业,蜡炬成灰,为国家和军队培养了无数人才。(澎湃网评)

标签: 高伯龙

更多文章

  • 陈吉余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吉余

    陈吉余(1921.9.17-2017.11.28),男,河口海岸学家。江苏省灌云县人。1947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吉余主要从事与水利交通等工程建设有关的地学研究工作,2017年11

  • 陆钟武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陆钟武

    陆钟武(1929年10月2日—2017年11月27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冶金热能工程学科创始人、工业生态学开拓者、冶金热能工程和工业生态学专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陆钟武于1946年从重庆南开中学考入南京中央大学;1950年从大同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53年从东北

  • 曹楚生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楚生

    曹楚生(1926年6月2日—2017年11月19日),江苏省无锡人,水工结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曹楚生于1948年从交通大学土木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51年响应中央号召,自愿率领学生投身治淮,历任水电部西北、天津等设计院正副总工程师等职;1956年

  • 李正邦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正邦

    李正邦(1933.05.07-2017.10.24),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钢铁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1952年李正邦从南京金陵中学毕业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1957年提前毕业调入师资研究生班;1958年分配到冶金建筑研究院冶金装备所;1963年末调入钢铁研究总院,担任

  • 朱英国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英国

    朱英国(1939年11月1日—2017年8月10日),出生于湖北省罗田县,植物遗传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英国于1964年从武汉大学生物系毕业,之后进入湖北孝感县白沙公社工作;1967年进入武汉大学工作;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至1978年在湖北省

  • 阮可强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阮可强

    阮可强(1932年12月19日-2017年4月29日),男,浙江宁波人,反应堆物理、核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阮可强于1950年至1951年在清华大学学习;1956年获苏联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化工机械系学士学位;1958年获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核能动力副博士学位;1963年

  • 赵国藩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国藩

    赵国藩(1924.12.29-2017.2.1),出生于山西汾阳,土木建筑结构工程学家。1949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土木系结构工程专业,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赵国藩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混凝土断裂力学、结构可靠度理论、高强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等方面进行过系

  • 崔国良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崔国良

    崔国良(1931年7月7日—2017年1月18日),出生于察哈尔省阳原县,固体火箭推进剂与发动机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常委、科技委副主任。崔国良于1956年从华北大学工学院毕业;1961年获得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副博士学位;1961年回国后担任三机部第

  • 雷志栋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雷志栋

    雷志栋(1938年1月4日—2015年1月26日),湖南省澧县人,农田水利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雷志栋于196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1965年从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清华大学水利系助教;1979年担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教研组副主任;1985年担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水资源

  • 曾士迈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曾士迈

    曾士迈(1926年4月8日—2014年12月31日),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士迈于1948年从北京大学农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教授、植物保护系主任;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至1966年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