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在明

张在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796 更新时间:2024/1/17 20:00:46

在明(1942年7月4日—2009年12月4日),河南省济源市人,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岩土工程与工程勘察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勘察大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建设部全国建设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在明1965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建筑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82年至1984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访问学者;1990年至1991年在加拿大Saskatchewan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1965年以来,在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从事工程勘察岩土工程方面的生产和研究工作,曾任该院副院长、总工程师、顾问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在明从事工程勘察和岩土工程专业生产和研究工作,负责重大工程勘察和岩土工程项目的策划、实施与审定。

基本资料

名:张在明

国籍:中国

出生地:云南省昆明市

出生日期:1942年07月04日

逝世日期:2009年12月04日

毕业院校:北京工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河南省济源市

人物生平

1942年7月4日,张在明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

1965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建筑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被分配到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从事工程勘察和岩土工程方面的工作。

1982年至1984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访问学者。

1990年至1991年,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UniversityofSaskatchewan)做高级访问学者。曾与希德(Seed)教授、弗莱德伦德(Fredlund)教授等土力学家进行合作研究多年。

1965年8月至2002年10月,在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从事工程勘察和岩土工程方面的生产和研究工作,曾任该院副院长、总工程师、顾问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5年4月起,兼任北京工业大学双聘教授。

2009年12月4日13时03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

主要成就

张在明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在明的研究领域包括室内外动力、静力试验机理研究及仪器研制、工程评价方法与数值分析、计算机应用研究、地震工程的参数评价与反应分析、地下水饱和-非饱和渗流分析研究,以及国家与地方技术标准制定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承担重大工程勘察和岩土工程项目的领导、策划与审定。负责重大工程在百项以上,包括奥运会场馆、国家大剧院、北京商贸中心CBD区的北京电视台(BTV)和中央电视台(CCTV)及国贸三期等超高层建筑项目及若干重大地下工程。曾受建设部委托主持制定行业科技进步与技术政策要点。

此外,作为建设部技术委员会和北京市的专家,张在明领导和主持了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岩土工程问题的论证和处理工作,领导完成了北京地区地方性规范“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的修订工作。张在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计划支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教委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

20世纪80年代,张在明成功主持开发了《北京地区工程地质信息系统(BEGIS)》。同时,还指导和组织开发了《北京地区浅层地下水信息系统》《工程勘察通用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勘察与计算机辅助系统》。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张在明成功领导研制了《工程勘察与地基评价计算机专家系统(EIFEES)》。

科研成果

据2020年6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张在明获国家级优秀工程4项,优秀软件奖1项,部市级优秀工程奖13项,部市级科技进步奖11项。

获奖时间

获奖项目

奖项名称

奖励等级

2010年

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2010年

国家体育场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及基础设计分析咨询

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

2008年

北京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

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

2002年

北京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岩土工程

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

2001年

建筑场地孔隙水压力测试方法分布规律及其对建筑地基影响研究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2000年

北京长青大厦地下水压力监测与基础设防水位分析

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

1999年

工程勘察与地基评价专家系统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1998年

工程勘察与地基评价专家系统

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

1998年

中国工商银行营业办公楼岩土工程勘察与基础设计分析

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

1997年

北京市区浅层地下水位动态规律研究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1996年

《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奖

1995年

北京市平原区高层建筑沉降计算方法及回弹-再压缩模量的研究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1991年

北京工程地质信息系统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1981年

北京市区小区域地震影响

建设部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1980年

北京地区地震背景与典型结构影响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参考资料来源:

学术论著

据2020年6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张在明出版专著2本和译著2本,在中国国内外发表论文约70篇。

张在明.地下水与建筑基础工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张在明.把勘察当学问做张在明院士纪念专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张在明.非饱和土土力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张在明.地震中的地面运动和土的液化[M].地震出版社,1988.

张在明人才培养

个人名言

张在明院士有一句名言——“把勘察当学问做”。

工作格言

“历史的考验是对工程技术成果的最后评分。”

学生培养

据2020年6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网站显示,张在明培养博士生1名,硕士生5名及博士后1名。

张在明荣誉表彰

张在明是中国勘察大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国内一流专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ley)、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社会任职

张在明院士历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第五、六届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咨询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务理事,中国动学会土动力学会副理事长,建设部全国建筑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学会土动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工程界》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土木工程学报》编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编委,《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黄文熙讲座撰稿人,北京市地方标准《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副主编,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协会非饱和土委员会TC6委员,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全国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全国注册地震评估师。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张在明院士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曾是设计院的总工程师。

人物评价

张在明热心学会工作,热忱关注青年岩土工作者的成长,积极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在他主持下,学会秉承脚踏实地的奉献精神和包容、和谐的团队精神,积极参与学科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评)

张在明院士非常注重理论研究,对中国以及北京市工程勘察和岩土工程事业有特殊贡献。(北京工业大学评)

40多年来,张在明在工程勘察和岩土工程专业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方面做出显著的、创造性的贡献。张在明院士英语的听说和书写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张在明,作为总工程师尽职尽责地体现了他的智慧、付出了辛勤劳动,带给北勘院的是在岩土工程评价的深度和广度上、在工程质量与先进技术应用上处于中国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张在明院士对勘察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同样做出了贡献。张在明院士作为国内岩土工程界的资深专家,凡与之接触过的人,无不敬佩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广博的学识。(中国建设职工政研会评)

张在明“几乎是合作过的最优秀的访问学者”。(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TC6委员会主席D.G.Fredlund教授书面鉴定评价)

标签: 张在明

更多文章

  • 陈先霖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陈先霖

    陈先霖(1928年9月27日—2009年1月31日),四川省遂宁县人,冶金机械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先霖于1949年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之后进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工作;1954年进入北京钢铁学院任教,历任机械系冶金机械教研室主任、机械系副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

  • 陈明致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陈明致

    陈明致(1929年11月28日—2008年10月10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水利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明致于1950年从交通大学毕业,之后到东北人民政府水利总局工作,历任水电部东北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副院长、院长;1983年进入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工作

  • 关君蔚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关君蔚

    关君蔚(1917年5月23日—2007年12月29日),出生于奉天省沈阳市,水土保持和生态控制系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关君蔚于1941年从日本东京高等农林学校林学科毕业,之后回国;1942年至1947年担任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副教授;1947年担任国民党辽宁省政府

  • 丁伯南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丁伯南

    丁伯南(1945年3月19日—2007年12月13日),江苏武进人,加速器物理及应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生前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丁伯南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核爆测试专业;1967年—1968年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助教;1970年—1982年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理研究

  • 李振岐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振岐

    李振岐(1922年10月4日—2007年9月23日),字兴周,出生于河北省遵化市,植物病理学家和小麦锈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9年李振岐从西北农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西北农学院植保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57年前往苏联季米里亚节夫农学院进修2年;

  • 徐秉汉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徐秉汉

    徐秉汉(1933年8月21日-2007年6月14日),男,浙江宁波人,船舶结构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副总工程师、副所长。徐秉汉于195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1961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学院获副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

  • 林鹏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林鹏

    林鹏(1931年12月18日—2007年5月12日),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原籍福建省龙岩县,植物生态学、红树林湿地生态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鹏于1955年从厦门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担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助教;1961年担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讲师;1981年担任厦

  • 张高勇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高勇

    张高勇(1942年4月13日—2007年3月16日),出生于湖北省咸宁市,表面活性剂与日用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轻工集团总工程师、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高勇于1961年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1965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工作,先后担任高级工

  • 汤德全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汤德全

    汤德全(1915年12月14日—2006年8月19日),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镇海县,动力机械工程、矿山机电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汤德全于1942年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动力机械专业毕业,并获得瑞士联邦动力机械专业学位工程师学位;1942年至1946年担任瑞士卜郎

  • 徐端夫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徐端夫

    徐端夫(1934年4月10日—2006年4月5日),浙江省杭州市人,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材料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徐端夫于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同年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实习员;1962年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78年1月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