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武帝为什么要笔王恢自杀?他的自杀有什么意义?

汉武帝为什么要笔王恢自杀?他的自杀有什么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39 更新时间:2023/12/26 22:57:21

王恢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马邑之围”是汉匈之间的一场重要的战争,也是汉匈战争策略的重要转折点。而汉武帝杀掉王恢(逼迫王恢自杀),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这么说呢?

事实上,汉武帝之前,汉朝对匈奴,一直采用的是和亲的政策。能够安抚匈奴,就尽量安抚,绝对不会和匈奴硬碰。有时候受了匈奴的气,也常常选择忍气吞声。

比较有名的,就是匈奴冒顿单于向吕后求婚。这显然对吕后是一个极大的侮辱。但是吕后依然只能忍气吞声,好言相劝,声音还不敢说得太大。汉景帝的时候,有五个匈奴人投降了汉朝,汉景帝立刻就对他们大加赞赏,把他们封侯。汉景帝这样做,明显包含着因为打不赢因此选择讨好的意味。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随着汉朝国力的增强,同时因为汉武帝性格上比较强势,因此,对于匈奴就渐渐从和亲政策,改为了硬打的政策。

不过,这个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汉武帝君臣多次探讨,反复试验的结果。而马邑之围就集中体现了汉武帝政策的变迁。

在马邑之围前,匈奴派使者来汉朝,向汉朝提出了和亲的想法。也就在这时候,朝廷开始了大讨论。朝廷中大臣的意见分成了两派:一派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主,主张与匈奴和亲。一派以太行令王恢为主,主张坚决打击匈奴。

实际上这两个人的主张是有一些不太协调的。为什么说不太协调呢?因为韩安国是御史大夫,他应该是鹰派才对。而王恢是太行令,相当于外交官。外交官的手段都会柔和一些,一般都不会是鹰派,而是鸽派。但这两个人刚好相反。

当然了,我们在这里不是讨论鹰派和鸽派的问题,总之,最终汉武帝听从了王恢的话,主张与匈奴作战,而不是与他们和亲。于是汉武帝派出三十万大军,准备和匈奴大战一场。

汉武帝利用匈奴想和亲这一点,在马邑这个地方设下埋伏,然后派人假装成奸细,把匈奴人引诱进马邑城,想借此对匈奴来一个瓮中捉鳖。

汉武帝之所以这么打,是因为匈奴作为马上游牧民族,想要和他们打仗,实际上是很难的。匈奴一般采用的策略,就是偷偷地到汉地来抄掠。抄掠到一定的物品后,就赶紧逃走。你要是派军队来打他,也打不着。因为他跑得很快,你根本就找不到他的踪影。事实上,无论是后来的卫青还是霍去病,在和匈奴打的时候,都多次扑空。所以汉武帝才会采用诱使匈奴到马邑城来围打的方式。

当时,匈奴确实信以为真,他们带着十万人马前往马邑。可惜的是,半途他们就得到了消息,知道马邑有汉朝的埋伏。所以赶紧就跑了。

匈奴跑了以后,王恢并没有前往追赶。王恢之所以不追赶,是害怕如果追赶的话,很可能反入匈奴的包围圈,那样就会损兵折将。当然了,这是后来汉武帝在处理王恢的时候,王恢讲出的一个理由。究竟王恢当时没有追赶,是不是出于这个想法,已经不得而知。

但就算是出于这个想法,汉武帝也是不能原谅他的。因为他就算不攻打匈奴的主力部队,至少也应该攻打匈奴的后勤部队。因为后勤部队跑得肯定没有主力部队快,而且后勤部队有很多的物资,获得这些物资,实际上也是一个不错的收获。但王恢什么也没有做。

让汉武帝生气的还不仅仅是这一点,而是这场仗,本来就是王恢主张打起来的。他不是一个主战派吗?不是一个鹰派吗?既然是一个主战派,在打仗上就应该有坚决的态度,要有一种一定要打胜的态度。如果带着三十万人出征,花费了太多的钱粮,最终却无功而返,那么,也就证明了主战是不对的,是劳民伤财的。以后主和派就会占据上风。那么,汉武帝再想组织大型的战斗,恐怕遭到的阻碍就会更大了。

还有一点,汉武帝既然决定要匈奴血战到底,那么,就要让将领在打仗的时候有血性。有血性才会不顾一切地打。后来汉武帝在派人率军打击匈奴的时候,他曾多次使用年轻将领(霍去病才17岁,他就让他担任主将。可见他多么大胆地用年轻将领。)汉武帝为什么喜欢启用年轻将领呢?就是他知道,年轻将领有血性,有一鼓作气打到底的作风。

由此可见,汉武帝逼迫王恢自杀,就是想表明他对匈奴的态度,已经从主和,改为了主战,而且是坚决抗战。

标签: 王恢西汉

更多文章

  • 夏侯惇:祖先是夏侯婴,成曹军阵营中的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夏侯惇,三国,曹魏

    说到夏侯惇,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三国时期,曹操家族有一个铁杆粉丝家族,那就是夏侯家族,夏侯家族对曹操家族非常的忠心的,在曹操起兵的时候就有夏侯渊和夏侯惇两个大将,那都是名将,为曹操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讽刺的是夏侯渊和夏侯惇的祖先是夏侯婴,夏侯

  • 替皇帝赶车的马夫,揭秘夏侯婴是如何出名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夏侯婴,西汉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夏侯婴,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中国历史上有些人,看着职位不高,但实际上权力大,也很有话语权。比如八府巡按,这是明朝时期的一个官职,光听名字感觉很牛,八府,但事实上只是个正七品的小官,不过千万不能小看这个小官,就是这个小官,可以直接把省长拉下马。主要

  • 萧望之是元帝的老师,为何会因为一次陷害就饮鸩自杀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汉朝,萧望之

    汉元帝身边有两个红人弘恭和石显,他们投诉元帝的老师,也是他们的政敌萧望之,建议元帝把他“召致廷尉”。元帝不知道“召致廷尉”是什么意思,就稀里糊涂地答应了。过了两天,元帝要找老师开会,下面回话:他来不了了。为什么?关监狱里了!元帝这才知道,“召致廷尉”就等于下大狱,于是赶紧下旨把老师给放了,只稍微惩罚

  • 萧何七世孙萧望之生平简介 曾历任大鸿胪、太傅等官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萧望之,生平

    萧望之(约前114年—前47年),字长倩,萧何七世孙,东海兰陵(今山东省兰陵县兰陵镇)人,徙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历任大鸿胪、太傅等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宣帝时,曾被丙吉推荐给大将军霍光,但由于看不惯霍光的倨傲而得不到霍光的重用。以儒家经典教授太子(汉元

  • 许广汉差点就被处死,为什么最后却成了国舅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许广汉,汉朝

    此人连连获罪,差点就被处死,最后却阴差阳错成了国舅爷,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许广汉是昌邑(山东巨野)人,他小有才华,得到了给昌邑王刘髆(汉武帝第五子)做侍从官的工作。虽然不能入职高大上的朝廷,但好歹也是封地上的干部。因此,许广汉工作很认真,再加上他为人忠实正直,刘髆对他印象

  • 许广汉为什么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有罪的刘病已?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许广汉,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皇曾孙流落民间,牢头许广汉把女儿嫁给他,没想到日后却成为皇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汉宣帝刘病已是废太子刘据唯一的孙子,属于汉武帝的嫡系血脉,但是由于巫蛊之祸的牵连,襁褓之中的刘病已受尽各种苦楚,流落民间,他在丙吉和掖庭令张贺的帮助下勉强过的去生活了,张

  • 许广汉的女儿为什么会成为皇后?有何内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许广汉,汉朝

    还不知道中兴之主为何要立平民之女为皇后,有何内幕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宣帝是西汉第十位皇帝,西汉武帝的玄孙,是刘彻和卫子夫的后人。他的爷爷就是大名鼎鼎的刘据,曾经被汉武帝立过太子,受宠过一阶段,后来却因为巫蛊事件,遭到连累,被害。一同遇害的还有他的儿子,

  • 光武帝刘秀的妃子许美人:生了第一个信佛的国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光武帝刘秀,许美人,汉朝妃子

    许氏,她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妃嫔,因为地位较低并不受宠爱,生有一子刘英,建成十五年封为楚公,十七年进爵为楚王,二十八年就国,建都彭城,封国就在汉高祖刘邦的汉室龙兴之地-今江苏徐州地区。虽然许美人不受武帝宠爱,史册记载她的内容少之又少,但她所生的儿子刘英却是诸侯国里第一个信佛的国王。公元65年,汉明帝(东

  •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胭脂怎么当上许美人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秀丽江山之长歌行,历史剧

    原著里是因为许胭脂被丽华扔在了乱军之中,然后郭家人找到了她为了设计阴丽华,让她和刘秀上了床。郭圣通找到许胭脂,剧中胭脂给刘秀下迷香生刘英。而邓婵则是刘邓两家起事,李家被朝廷发现,公孙家怕连累,休了邓婵,公孙家想娶邓婵看重的是邓家的势力,但现在邓家出事了,公孙石纳两妾赶走怀孕邓婵,邓婵就难产死了。所以

  • 西汉辞赋家扬雄:《长杨赋》作品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扬雄,《长杨赋》

    《长杨赋》是西汉辞赋家扬雄创作的一篇赋。此赋先以序文略叙长杨之猎,而在赋辞之中就完全脱离长杨之猎而议论,以汉高祖的为民请命、汉文帝的节俭守成、汉武帝的解除边患来显示出汉成帝的背离祖宗和不顾养民之道。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全赋仿效司马相如的《难蜀父老》,在结构和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