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秦始皇嬴政为什么一定要灭六国统一天下

揭秘秦始皇嬴政为什么一定要灭六国统一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126 更新时间:2024/1/23 1:46:20

消灭东方六国、统一天下,可能是战国后期秦国百年来的基本国策,但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一直进展缓慢。为什么这个看起来难度逆天的目标,却在秦始皇的手里以十年时间就实现了?除了秦国几代人前期的经营,以及有利的历史条件,从秦始皇本人来说,他为什么要如此急切地想要统一天下?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可能和秦始皇的身世有某种联系。

关于秦始皇的身世,有一个流传千年的谜题,即: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对于这个问题,历来是有人相信也有人不信,各有各的道理,谁也无法说服谁。但近现代以来的历史学界,大概是更倾向于认为,秦始皇不是吕不韦的儿子,他就是秦庄襄王即公子异人的儿子。最主要的根据,就是《史记》记载的“至大期时,生子政”,也就是赵姬嫁给异人十二个月后,才生下的秦始皇。

网络配图

不管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这个传言却是一直都存在的,不仅仅是司马迁的时代有人这样认为,在秦始皇的生活的时代,应该也早就有这样的流言了。那么,这样的传言,秦始皇本人肯定会是经常听到的,不管他信不信,听得次数多了,难免不会引起某种怀疑。问题在于,这个传言不仅秦始皇本人听到过,他身边的人也肯定都听到过,听到过就难免窃窃私语。这还不要紧,秦国的王室和贵族们,肯定也对这种说法有所怀疑。这样的大环境,肯定会对秦始皇的心理产生某种影响。

秦始皇小时候在邯郸时,周围的人肯定经常就这个话题议论他,他肯定会怀疑自己就是吕不韦的儿子。那么,这种心理,跟他急切地要统一天下有什么关系吗?当然有了。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秦始皇的心理。好不容易坐到秦王位子上的少年赵政,其实是有些心虚的,因为他怀疑自己可能不是正宗的秦国王室血统,而且也难免会觉得秦国王室贵族乃至天下人都是在用这样的眼光看他的。总觉得有点名不正言不顺,那么,他就急切地需要做一些让所有人都震惊的事情,表明自己是最有资格坐在秦王之位上的。那么,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呢?就是做出前无古人的业绩——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成为千古一帝。

网络配图

我们知道,生长环境优裕、缺乏危机感的领导人,往往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抱负和野心的。相反,那些经历坎坷,缺乏自信,背负沉重心理包袱的统治者,往往会有极强的权力欲和雄心壮志,更想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证明自己。对自己身世有所怀疑的秦始皇如此,背负杀兄逼父的心理负担的李世民也是如此。

秦始皇的内心是非常敏感的,他十分在乎关于他的一切流言,这一点,到他已经完成了前无古人的统一大业之后,仍然如此。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有人在陨石上刻字,说他快要完蛋了,没有找到是谁干的,但从那次开始,秦始皇的心理世界就已经崩溃了。那么,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他为什么要急切地统一天下了。因为他太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了,一定要做些事证明给他们看。

网络配图

其实,秦始皇是个孤独的人,人们只是在赞叹他的功绩,以及咒骂他的暴政,但从来没有人关心过他内心的痛苦。

标签: 秦始皇

更多文章

  • 雍正继位遭人质疑,他真的篡改遗诏登基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雍正

    康熙十一年的一个寒冬之夜,一代明君康熙驾崩。对于谁继位,他生前并没有明示,遗诏公开之后,四皇子胤禛继位。满朝文武都觉不可思议。不久民间就有传言,四皇子胤禛更改遗照谋朝篡位。其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也是目前很多电视剧中所播的那样:遗诏本来写的是“传位十四皇子”,但是雍正通过买通康熙近臣,在遗诏上偷偷更

  • 康熙帝一生封了四个皇后 最爱的皇后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康熙

    赫舍里氏皇后去世3年多之后的1677年秋,康熙皇帝就把这空缺出来的位置赏赐给了钮祜禄氏--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儿孝昭仁皇后。这个钮祜禄氏皇后就成为康熙皇帝的第二个皇后。钮祜禄氏皇后刚刚入宫的时候仅仅是个很普通的妃子,好不容易她才等到了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转正的机会,可惜的是,这个钮祜禄氏皇后却没有福气,

  • 从敢死队长到五子良将 他一生竟然毫无败绩!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郃

    提到三国的五子良将,张辽大名已经远超其他四子,合肥之战,八百破十万,杀的孙权差点嗝屁,得亏了那匹宝马。张郃虽然前期不行,但后期已经是诸葛亮劲敌,魏国的顶梁柱;徐晃长驱直入解樊城,有周亚夫之风;于禁晚节不保,羞愤而死,唯有乐进,几乎没有存在感。网络配图但是能成为时之良将,必有其过人之处,我们来看看三国

  • 前秦的崛起:揭苻坚是如何成就一代大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苻坚

    苻坚也是个想做大事的人,但得到王猛之前,做事总难以找到方向,得王猛之后,犹如黑暗中看见明灯,又如刘玄德遇孔明,信心十足,做事有了明显的方向感。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苻坚让王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行政挑起来,整肃内部,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和典范,为此,苻坚罢掉了原办公室主任程卓,换上王猛。有苻坚的支持,王猛上

  • 揭秘曹操为何大费周章将蔡文姬从匈奴接回?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操

    “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羡荣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这首三国文人丁廙笔下的《蔡伯喈女赋》描述了三国一代才女蔡文姬一生三嫁的坎

  • 汉末第一忠臣:曹操只为扶持汉献帝刘协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献帝

    曹操对献帝一直忠心耿耿,顾全大局。自董卓专权,曹操逃亡到关东,集结讨董联军,虽然他是第一个发起人,但为了大局,他主动推举袁绍为盟主,这需要多么广阔的胸怀。反董联军占领洛阳后,诸侯停滞不前,等待观望,惟有曹操独自领兵西进,虽然由于孤军深入而失败,但他的反董决心,明显比诸侯要坚定。董卓挟天子西迁长安后,

  • 司马懿性格有什么特点?司马懿的弱点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司马懿

    司马懿作为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后人对于他的评价处于两个极端,有人说他天赋异禀。功勋卓著。有人说他狡猾奸诈,处事圆滑,最后背叛君主,不仁不义,没有尽到一位臣子的本分。其实对于司马懿来说这两种评价都不为过,都是属于司马懿性格中的一部分。每个人的都是多元化的,何况是作为那个时代的处于政治中心的重要人物,

  • 刘备多次抛妻弃女,是形势所迫,还是薄情寡义?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

    刘备一向以仁义著称,然而曾四次抛妻弃子,对此众说纷纭,批评他的人说他是假仁假义薄情寡义,赞扬他的人说他是形势所迫,不得不如此,到底如何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笔者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说法,还是先陈述一下刘备四次抛弃妻子的经过,留给各位读者自己判断吧。网络配图第一次抛弃妻子,是在建安元年。当时,徐

  • 白手起家的刘邦,为何一生都不肯原谅自己的父亲?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

    汉高祖刘邦一生对父亲有介蒂,是有原因的。网络配图首先,具有先天因素。先天因素主要体现在刘家穷,刘父是老实巴结的农民,而且除了刘邦,还生了三个儿子,儿子众多,家里又穷,排三老三的刘邦从小没少受苦。 也正是因为这样,少年时的刘邦便只身闯江湖,过着刀口舔血的生活。这段苦难的记忆,在刘邦的人生记忆里是挥之不

  • 项羽为何不肯渡乌江?乌江亭长是刘邦派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项羽

    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不听人言、独断专行,导致最后在楚汉之争中失败,不得不自刎于乌江边。那么,项羽为什么不渡乌江呢?两千多年来,人们众说纷纭。第一种观点:项羽羞愧而死。一些人认为,项羽不肯过江乐,是因为他最心爱的女人虞姬死了。同时,也有学者认为,项羽因“虞姬死而子弟散”,以至于心灰意冷、心生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