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钱太守刘宠,字祖荣,东汉东莱牟平人,官至司徒、太尉,其为人清廉不贪,爱民如子。曾感叹:“为官之道,舍一分则民多一分赐,取一文则官少值一文钱!”刘宠曾任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太守,会稽郡比较偏僻荒凉,当地老百姓不断受到贪官剥削,日子过得很苦。刘宠任会稽太守,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治河患身先士卒上堤劳作,视百姓之疾为父母之疾,为官十分清廉,给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后汉书》说:“宠治越,狗不夜吠,民不见吏,郡中大治”。刘宠离任时,有五、六位居住若耶溪山谷中的老人赶来向他道别。他们向刘宠表达越中百姓对他的感激、敬重之情,并每人奉百钱相赠。刘太守再三推辞不受,见其长跪不起,盛情难却,只得从各人手中选一大钱受之。当他出阴山界至西小江时,投钱于水中而去。清廉爱民的刘宠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称颂和敬仰。据传自刘宠投钱后,投钱地段的江水更加清澈。为纪念这位勤政清廉、为民造福的太守,人们把此地改称“钱清”,把这段江称为“钱清江”(在今绍兴市境内)。并建祠纪念,人称“一钱太守庙”,又在临江建一亭,取名“清水亭”,当地人称“选钱亭”、“一钱亭”。
更多文章
商纣王的残暴体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商代的最后一个帝王叫辛,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商纣王。他虽是一个暴君,但并不是一个酒囊饭袋,而是一个极聪明的人,从小就有过人的才智,能言会道,特别善于辩论。他只要跟人辩论,是很少输的,他能把死的说成活的,能把错的说成对的,这一套本领日后帮了他的大忙,他的如簧巧舌,曾经说服了很多糊涂的诸侯。他又长得身
商纣王为中国历史做过哪些有价值的贡献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纣王在执政期间的残暴行为是事实,但真实的纣王并非一无是处。具有勇武、雄才大略的品质,具有军事才能,就有开疆扩土的胆略。他基继位以后,多次带兵征伐周边的,例如鬼方、东夷,把古代中国的领土扩张到江淮,并一路王南发展。继位初期,为了缓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反对神权,改革旧俗,还废除
历史纣王真的那么残暴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纣王其实是一个非常荒淫残暴的人,纣王确实很残暴,但是也没有这么严重。而且纣王其实身上存在的这些特性,在大部分的君王身上都是存在的,这些并不是纣王一个人拥有的特性,只不过因为纣王导致了商朝的灭亡,所以纣王的所有的功劳就会被抹去,人们只会记得他身上不好的特征。另外其实纣王的形象是经过了丑化的,毕
夏商时期的历史记载那么少,对商纣王穷奢极欲的夸张描述真的可信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不可信,完全不可信。史书上对于商纣王的描写都是后世的儒生编造的,如果不把商纣王描写成一个十恶不赦的昏君,就不能说明周朝替代商朝的合法性。把王朝的末代皇帝抹黑,一直是古代中国文人写历史的传统。这么做的原因一方面是新王朝立朝需要给自己找一个合理的理由。要是人家原来的皇帝贤明,你就把人家推翻自己登上皇位,
夏桀和纣王,哪一个更残暴?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错现代一些新说法是纣王并不残暴,因为说他残暴只见于周朝和以后的书,而纣王时期的书并没有看见说他很残暴,而酒池肉林的出现正好说明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农业十分兴旺,否则,从哪里来那么多东西吃,特别是酒池的出现,说明造酒的工艺十分高超,肉林的出现说明生产过剩,才会出现这些现象,而毕竟纣王是商朝,处
生活中关于优雅的事例100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总是能在人群中很容易找出那些散发着优雅气息的人。他们不是那么喜欢出风头,但是总是很吸睛;他们不是刻意雕琢浓妆艳抹,但是总是清新脱俗;他们不是美到倾城倾国,但是总是楚楚动人。同样,我们也很容易在人群中找出那些低俗趣味的人。他们总是打扮的非主流或是花枝招展,但是总给人感觉很滑稽;他们总是喜欢惹人注目
夏商西周的一个小故事100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周幽王时期,有人给他进贡了一个美人叫做褒姒,周幽王很喜欢,可是这个美人从来不笑,为了逗她笑,有人给周幽王出了一个主意,让他点燃烽火,骗诸侯过来救他,他果真这样做了,逗笑了褒姒,可后来真的有外敌入侵,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却没有来救他,于是周就灭亡了。桀,又名夏桀、癸、履癸,商汤把他谥号桀(凶猛的意思)
汉朝历史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汉朝苏武牧羊匈奴自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
有哪些被冤枉的历史人物,比如陈世美,商纣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人物如走马灯般匆匆而过,雪泥鸿爪无不留下一些痕迹:英雄人物流芳百世,奸佞小人遗臭万年。这些人都容易理解,然而有一些被冤枉的人物,本来在真实历史上名声不错,却在历史的长河中,要么被人们误解,要么张冠李戴被人诬陷,最后含冤莫白。下面咱就盘点一下这样的人物。一、北宋宰相庞籍。庞
你知道“托梁换柱”典故的来历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虽有托梁换柱勇,有勇无谋如匹夫。安邦定国靠良策,善政爱民固根基。慌淫无度乱纲纪,滥杀无辜激民愤。关于【托梁换柱】的典故据说:在秦朝有一天,秦帝乙正在和众大臣商议国事,忽听到一声巨响,大臣们惊而望之,只见大殿主柱裂开,眼看大殿有倒坍之险,这时冲一位武士,不慌不忙,举起双手将大梁托住,等到工匠们将新柱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