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邓州五代钱王祠的数次兴亡,承载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文化故事?

邓州五代钱王祠的数次兴亡,承载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文化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938 更新时间:2024/3/19 5:26:59

杭州西湖有钱祠,是后人为纪念吴越王钱而建立的。吴越国历五代,八十一年,到第五代国君钱把十三州之地献给北宋后结束。

邓州怎么也有五代钱王祠呢?邓州东南边境,距县城八十里的钱集村,曾有一座煊赫一时的钱王祠,周围数十棵柏树,蓊蓊郁郁,粗的须几人合抱。听到这个消息,我很好奇,钱王祠分明在西湖,怎么会出现在邓州?暮春时节,菜花金黄,杨柳披拂,我骑着单车,前去一探究竟。钱集村位于刘集镇的东南角,出村往东就是新野县了。进了村子,我一边走,一边问,钱王祠在哪?大人,小孩都很热情,按他们的指引,我很快来到村子的东北角,一看,傻眼了。眼前,只是一堆瓦砾,和几块残存的石碑,石坐,原来,叱咤风云的祖宗祠堂只存在他们的记忆中。(下图即为遗址)

五十年,弹指一瞬间,钱王祠的面貌究竟如?为什么钱王后人在邓州?经他人推荐,我找到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老人蹲在墙角,饱经沧桑的眼角,闪着若隐若现的泪光。他说解放后,他还是个孩子,钱王祠又叫五代王侯祠,被用作学堂,他在里面念了几年书,到五八年,祠堂被扒,砖石木料被运去建了国家粮库。连同周围数十棵大柏树,一同被砍伐,老人嘴角抽动,双手做了一个合抱姿势,说,粗壮的,需要几人合抱。

据代代村民众口相传,和残存的古代家谱记载,他们的祖先为宋代的吴越王钱,被宋朝皇帝封在邓州做官,钱死后,他的儿子们想回到江南老家,皇帝不放心,连夜派人拦住他们,他们刚好乘船走到邓州边境的钱集,皇帝让他们选择住在都城开封或邓州钱王府,钱王的其中一个儿子和钱氏族人,选择了就地居住,于是从宋代开始,钱王后人便居住在邓州这块热土上,繁衍生息。为了纪念先祖,他们修建了规模庞大的五代王侯祠。从百家姓上看,赵钱孙,钱姓排在第二,不是人数多,而是地位煊赫,宋时的王侯祠处于南北的繁华官道上,前有牌坊,照壁,过往行人官下轿,武官下马,感念钱王惠政功德,无不恭敬素然。(下面的老人还讲了以前,不到一里有三座庙的情景)

五代王侯祠几经兴废,元朝时,祠堂毁于战火,明代一位叫钱成的族人率众重新修建了祠堂。老者说,他上学时,祠堂还有三间正厅,为五脊六兽的高规格建筑,正脊和四条垂脊上有神人,神兽,既防止漏雨,又能镇邪,显示威仪,屋檐下的挡风板为彩绘木雕,柱顶石也雕镂着精美的图案。两边各有三间相对的偏殿,与大厅连接处,还各有一间小耳房。

悠悠千载,几度兴废的五代王侯祠,还承载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文化故事?一件黄包袱。北宋太祖赵匡胤建国后,吴越王钱俯首称臣,帮助宋太祖从南面攻打南唐,灭了南唐后,太祖封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太祖对钱王的使者说,吴越王立了大功,我想见一见。这也是套路,试探一下钱王的忠诚。钱王就带了王妃和儿子,坦诚地到了开封,受到了太祖最高规格的接待。并准许剑履上殿,书诏不明,这也是极高的待遇。临走的时候,皇帝赠送给他一个黄包袱,并告诫,只能途中打开,不要泄露给其它人。

钱王中途打开一看,全是大臣们劝太祖留下钱的奏章,钱回到杭州,既感动又恐惧。

转眼间,到了太宗执政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继位后,很快扫平了南方的割据政权,只留下了吴越国。钱王内心不安,于是多次上书,请求献出所管辖的十三州领土,去除王位称号,解除自己的兵马大元帅一职。太宗推让一番后,同意了请求,先后封钱王为淮海国王,南阳国王,邓州武胜军节度使,并带领所以钱氏宗祖,以及旧时家臣,乘坐一千多艘船只到达汴梁。钱王的子孙,将校,一一受到封赏,钱王后代在整个宋朝历任显职,无疑是亡国之君中得到最好结局的一位。(如今只剩下悠悠的白龙渠在无声地诉说着什么)

《邓州志》记载,钱曾在邓州做武胜军节度使,曾带来了南方先进的蚕丝纺织技术,为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无疑,钱集村人的确为吴越国王的后人。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感恩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投桃报李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或许,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

  • 古代的名人感恩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的名人感恩事例有:1、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

  • 感恩他人的故事 要古代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1、漂母一饭之恩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

  • 与诚信有关的中国古代名人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曹刿论战》因为鲁庄公对曹刿的信任才有后面的三次击鼓而打胜仗的故事诚信胜过金金子,大家都知道,那是一个闪闪发光,又有许多用的东西.但是最美的是金子吗?不,最美的是诚信.言而有信、一诺千金是我们的祖先代代相传的美德.信用即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又是一种无形的财富,还是连接友谊的无形纽带.一个诚实的人,不论

  • 关于诚信的古代成语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1.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

  • 古人诚信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1、曾子杀猪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孩子信以为真。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

  • 求古代关于诚信的几个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第一个是:城濮之战时,晋楚两军相遇在中原战场上.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驻军城濮,巧妙地避开了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二是:两家人是邻居,有一家人的墙盖在别人地里两家人就吵起来,另一家就报告在京城做官的亲戚,亲戚劝说让家人把墙退三尺在盖,另一家人见这家人主动退步,自己也把墙拆

  • 古代皇帝治国理政的书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四书五经。一般是儒家的一些经典,比如如何当皇帝,如何处理国事什么的,孔子的君父臣子、伦理道德的思想很符合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和用来教化人民巩固统治,所以儒家思想一直被推崇,皇帝也当然要学。在中国历史上,唐初宰相魏征以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著称。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魏征就会据理力争,进行劝说

  • 卫国国君卫灵公的故事卫灵公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卫灵公(前540前493年),姬姓,名元。是春秋时期卫国第二十八代国君,前534年前493年在位,因爱好男宠而多猜忌,且因脾气暴躁留下不好的史学评价。但他擅长识人,知人善任,也正是他用他提拔的三个大臣仲叔圉、祝、王孙贾的合作,才使卫国的国家机器运行正常。卫灵公的轶事典故有哪些典故一《左传》载:昭公二

  • 20个历史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