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有钱王祠,是后人为纪念吴越王钱而建立的。吴越国历五代,八十一年,到第五代国君钱把十三州之地献给北宋后结束。
邓州怎么也有五代钱王祠呢?邓州东南边境,距县城八十里的钱集村,曾有一座煊赫一时的钱王祠,周围数十棵柏树,蓊蓊郁郁,粗的须几人合抱。听到这个消息,我很好奇,钱王祠分明在西湖,怎么会出现在邓州?暮春时节,菜花金黄,杨柳披拂,我骑着单车,前去一探究竟。钱集村位于刘集镇的东南角,出村往东就是新野县了。进了村子,我一边走,一边问,钱王祠在哪?大人,小孩都很热情,按他们的指引,我很快来到村子的东北角,一看,傻眼了。眼前,只是一堆瓦砾,和几块残存的石碑,石坐,原来,叱咤风云的祖宗祠堂只存在他们的记忆中。(下图即为遗址)
五十年,弹指一瞬间,钱王祠的面貌究竟如何?为什么钱王后人在邓州?经他人推荐,我找到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老人蹲在墙角,饱经沧桑的眼角,闪着若隐若现的泪光。他说解放后,他还是个孩子,钱王祠又叫五代王侯祠,被用作学堂,他在里面念了几年书,到五八年,祠堂被扒,砖石木料被运去建了国家粮库。连同周围数十棵大柏树,一同被砍伐,老人嘴角抽动,双手做了一个合抱姿势,说,粗壮的,需要几人合抱。
据代代村民众口相传,和残存的古代家谱记载,他们的祖先为宋代的吴越王钱,被宋朝皇帝封在邓州做官,钱死后,他的儿子们想回到江南老家,皇帝不放心,连夜派人拦住他们,他们刚好乘船走到邓州边境的钱集,皇帝让他们选择住在都城开封或邓州钱王府,钱王的其中一个儿子和钱氏族人,选择了就地居住,于是从宋代开始,钱王后人便居住在邓州这块热土上,繁衍生息。为了纪念先祖,他们修建了规模庞大的五代王侯祠。从百家姓上看,赵钱孙李,钱姓排在第二,不是人数多,而是地位煊赫,宋时的王侯祠处于南北的繁华官道上,前有牌坊,照壁,过往行人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感念钱王惠政功德,无不恭敬素然。(下面的老人还讲了以前,不到一里有三座庙的情景)
五代王侯祠几经兴废,元朝时,祠堂毁于战火,明代一位叫钱成的族人率众重新修建了祠堂。老者说,他上学时,祠堂还有三间正厅,为五脊六兽的高规格建筑,正脊和四条垂脊上有神人,神兽,既防止漏雨,又能镇邪,显示威仪,屋檐下的挡风板为彩绘木雕,柱顶石也雕镂着精美的图案。两边各有三间相对的偏殿,与大厅连接处,还各有一间小耳房。
悠悠千载,几度兴废的五代王侯祠,还承载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文化故事?一件黄包袱。北宋太祖赵匡胤建国后,吴越王钱俯首称臣,帮助宋太祖从南面攻打南唐,灭了南唐后,太祖封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太祖对钱王的使者说,吴越王立了大功,我想见一见。这也是套路,试探一下钱王的忠诚。钱王就带了王妃和儿子,坦诚地到了开封,受到了太祖最高规格的接待。并准许剑履上殿,书诏不明,这也是极高的待遇。临走的时候,皇帝赠送给他一个黄包袱,并告诫,只能途中打开,不要泄露给其它人。
钱王中途打开一看,全是大臣们劝太祖留下钱的奏章,钱回到杭州,既感动又恐惧。
转眼间,到了太宗执政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继位后,很快扫平了南方的割据政权,只留下了吴越国。钱王内心不安,于是多次上书,请求献出所管辖的十三州领土,去除王位称号,解除自己的兵马大元帅一职。太宗推让一番后,同意了请求,先后封钱王为淮海国王,南阳国王,邓州武胜军节度使,并带领所以钱氏宗祖,以及旧时家臣,乘坐一千多艘船只到达汴梁。钱王的子孙,将校,一一受到封赏,钱王后代在整个宋朝历任显职,无疑是亡国之君中得到最好结局的一位。(如今只剩下悠悠的白龙渠在无声地诉说着什么)
《邓州志》记载,钱曾在邓州做武胜军节度使,曾带来了南方先进的蚕丝纺织技术,为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无疑,钱集村人的确为吴越国王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