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感恩他人的故事 要古代的

感恩他人的故事 要古代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75 更新时间:2024/3/19 5:26:47

1、漂母一饭之恩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2、知遇之恩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也正在附近躲雨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二人因此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知音。3、士为知己者死这是春秋末期晋国著名刺客豫让说的,强调感恩报恩。因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决心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第一次攻击失败以后,他用漆疮烂身体,吞炭弄哑声音,残身苦形,使妻子不识,然后寻找接近赵襄子的时机。第二次行刺仍以失败告终,但是被捕的豫让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他请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赵襄子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4、羊有跪乳之恩秦穆公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君王,他非常重视人才,百里奚、蹇叔、由余、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贤臣良将的辅佐。开地千里,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成大事者必有大气度,秦穆公曾经外出王宫,结果不慎丢失了自己的战马。于是,他亲自出去找,发现有人把自己的马杀掉了,一堆人围在一起正吃马肉。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这些人都惊恐地站起来。见众人吓得战战兢兢,而自己的马也不可能复活,秦穆公干脆好事做到底,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但不喝酒会有杀人的念头。”于是给他们酒喝。盗马的人都惭愧地离开了。过了三年,晋国派兵攻打秦穆公,秦穆公被晋军团团围住,眼看就要战死沙场。这时,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说:“我们到了已经可以以死来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的时候了。”他们率军奋勇杀敌,终于闯开了一条突围之路,后来秦穆公率兵打败晋国,并俘虏了晋惠公。5、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传说,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与诚信有关的中国古代名人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曹刿论战》因为鲁庄公对曹刿的信任才有后面的三次击鼓而打胜仗的故事诚信胜过金金子,大家都知道,那是一个闪闪发光,又有许多用的东西.但是最美的是金子吗?不,最美的是诚信.言而有信、一诺千金是我们的祖先代代相传的美德.信用即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又是一种无形的财富,还是连接友谊的无形纽带.一个诚实的人,不论

  • 关于诚信的古代成语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1.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

  • 古人诚信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1、曾子杀猪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孩子信以为真。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

  • 求古代关于诚信的几个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第一个是:城濮之战时,晋楚两军相遇在中原战场上.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驻军城濮,巧妙地避开了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二是:两家人是邻居,有一家人的墙盖在别人地里两家人就吵起来,另一家就报告在京城做官的亲戚,亲戚劝说让家人把墙退三尺在盖,另一家人见这家人主动退步,自己也把墙拆

  • 古代皇帝治国理政的书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四书五经。一般是儒家的一些经典,比如如何当皇帝,如何处理国事什么的,孔子的君父臣子、伦理道德的思想很符合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和用来教化人民巩固统治,所以儒家思想一直被推崇,皇帝也当然要学。在中国历史上,唐初宰相魏征以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著称。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魏征就会据理力争,进行劝说

  • 卫国国君卫灵公的故事卫灵公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卫灵公(前540前493年),姬姓,名元。是春秋时期卫国第二十八代国君,前534年前493年在位,因爱好男宠而多猜忌,且因脾气暴躁留下不好的史学评价。但他擅长识人,知人善任,也正是他用他提拔的三个大臣仲叔圉、祝、王孙贾的合作,才使卫国的国家机器运行正常。卫灵公的轶事典故有哪些典故一《左传》载:昭公二

  • 20个历史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

  • 古代为国献身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西施和越国大夫范蠡本来是相爱的,两个人一见钟情,早已相许终生。然而天公不作美,不久之后,吴王夫差为了给自己当初被越国所杀的父亲报仇,举兵大败越国。越王勾践沦落为吴王的奴隶。勾践卧薪藏胆,忍辱负重,过了三年奴隶般的生活才得已回到越国。勾践回到越国自后,励精图治,休养生息,时刻为报仇做着准备。但是报仇不

  • 历史上有哪些人也毛遂自荐过?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毛遂自荐的名人很多,列举一二:1邹忌拜相的故事:战国时期,齐威王耽于享乐,不理政事。群臣不敢进谏。齐国人驺忌听说后,决心面见齐威王。以琴打比方,成功地向齐威王说明了国事的重要性,并由此被任命为相国。2蔡泽秦国人。自信能靠言语的力量使当时深得秦王信任的秦国丞相范睢把丞相之位让给自己。于是,他晋见

  • 古代帝王以德治国的理论及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1、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