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有哪些成功篡位的帝王?

历史上有哪些成功篡位的帝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603 更新时间:2024/1/29 2:58:17

篡位,古代特指臣子夺取君主的权位。中国历史上,篡位的帝王不胜枚举。本文仅以秦~清为上下限,择其要者粗略罗列之。

01、公元8年十一月,西汉“假(代理)皇帝”王莽代汉即真天子位,国号“新”,建立新朝;开中国帝制以来篡位之先例。

02、220年十月,东汉丞相、魏王曹丕废黜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篡立称帝,是为魏文帝,建立曹魏政权,开三国时代。

03、265年十二月,曹魏相国、晋王司马炎废黜魏元帝曹奂为陈留王,篡立称帝,建立西晋政权。

04、301年正月,晋宗室赵王司马伦(司马懿九子)废黜晋惠帝司马衷,篡位称帝。

05、310年七月,匈奴汉政权创建者高祖刘渊去世,太子刘和即位;其四弟刘聪举兵争帝位,杀刘和,篡立为帝。

06、329年,鲜卑拓跋氏代国宗室拓跋翳槐举兵逐走堂侄、代王拓跋纥那,自立为王。

07、334年十一月,后赵权臣石虎(后赵开国君主高祖石勒侄)废杀赵帝石弘(石勒次子),篡立,自称赵天王。

08、338年四月,成汉宗室李寿废黜皇帝李期,自立为帝。

09、349年四月,后赵皇帝石虎死,太子石世即位。五月,石虎之子彭城王石遵杀幼弟赵帝石世,篡位称帝。

10、350年闰正月,后赵大将冉闵杀后赵帝石鉴,称帝,国号“大魏”,建立十六国时期中原唯一汉人政权。

11、353年十二月,前凉宗室张祚杀前凉主张曜灵,篡立称帝。

12、357年六月,前秦宗室东海王苻坚起兵,废杀堂兄秦帝苻生而自立,称大秦天王。

13、363年八月,前凉宗室张天锡杀前凉主张玄靓,篡立为主。

14、398年三月,后燕顿丘王兰汗杀后燕烈宗慕容宝(后燕开国君主世祖慕容垂四子),自称昌黎王。

15、399年十二月,后凉太祖吕光病危,遂自称太上皇,立嫡子吕绍为天王;旋去世。五天头上,吕光庶长子吕纂起兵攻新君吕绍,吕绍自杀,吕纂即天王位。

16、401年五月,北凉大臣沮渠蒙逊杀凉王段业,自立为王。

17、403年十二月,东晋权臣桓玄废黜晋安帝为平固王,篡位称帝,国号“楚”。

18、420年六月,东晋权臣刘裕废黜晋恭帝为零陵王,自立称帝,国号“宋”,是为宋武帝;开启南北朝时代。

19、453年二月,宋太子刘劭弑杀父皇文帝刘义隆,篡弑称帝。

20、479年四月,刘宋权臣萧道成废黜宋顺帝刘,称帝建国,国号“齐”,是为齐高帝。

21、494年十月,南齐宗室、权臣萧鸾(高帝侄)废杀齐帝萧昭文,篡立为帝,是为齐明帝。

22、502年四月,齐权臣梁王萧衍废杀齐和帝萧宝融,自立为帝,国号“梁”,是为梁武帝。

23、550年五月,东魏权臣齐王高洋废黜东魏孝静帝元善见,自立为帝,国号“齐”,史称北齐;是为北齐文宣帝。

24、551年十一月,南梁权臣侯景废除梁帝萧栋(梁武帝曾孙),篡位自立为帝,国号“汉”。

25、556年底,西魏权臣宇文氏逼迫魏恭帝元廓禅位;转年正月,宇文觉(宇文泰子)自称天王,国号“周”,史称北周。

26、557年十月,南梁权臣陈王陈霸先废黜梁敬帝萧方智,自立称帝,国号“陈”,是为陈武帝。

27、568年十一月,陈宗室安成王陈顼废除其侄陈废帝陈伯宗,于次年正月正式篡位称帝。

28、560年八月,北齐常山王高演(高洋胞弟)废黜齐帝高殷(高洋子),自立为帝,是为孝昭帝。

29、581年二月,北周相国、隋王杨坚受周禅让,代周建隋,是为高祖文帝。

30、604年四月,隋太子杨广弑杀父皇隋文帝,即皇帝位,是为隋炀帝。

31、618年五月,隋大丞相、唐王李渊逼迫隋恭帝禅位,自立称帝,国号“唐”,建立大唐王朝,是为唐高祖。

32、618年九月,宇文化及杀傀儡隋帝杨浩,自立为帝,国号“许”。33、619年四月,洛阳杨隋权臣王世充废杀隋皇泰帝杨侗,篡位称帝,国号“郑”。

34、690年九月,皇太后武则天改唐为周,自称神圣皇帝,以皇帝(唐睿宗李旦,武则天所生,唐高宗八子)为皇嗣,史称武周。

35、907年四月,唐权臣梁王朱温(朱全忠)废黜唐哀帝李,篡立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开启五代十国时期。

36、912年六月,郢王朱友(朱温次子)弑杀朱温,自立称帝。

37、913年二月,后梁均王朱友贞(朱温四子)起兵讨灭朱友,自立为帝。

38、926年十二月,十国之一闽国泉州刺史王延均(闽国开国君主太祖王审知次子)等起兵反,杀长兄闽王王延翰,自立为闽王;933年称帝,是为太宗。

39、934年四月,后唐大将李从珂(后唐明帝李嗣源养子)起兵入洛阳,废杀后唐闵帝李从厚(明宗五子),自立为帝。

40、935年十月,闽太宗王延均被其长子王继鹏(王昶)伙同党羽杀害,王昶篡立。

41、937年十月,十国之吴国权臣齐王徐知诰(李)废黜吴睿帝杨溥,称帝于金陵(今南京市),国号“唐”,史称南唐。

42、943年三月,十国之一的南汉国殇帝刘玢被其弟刘弘熙(刘晟)谋杀,刘晟篡位称帝。

43、944年三月,闽国大将朱文进弑杀闽景宗王延曦,篡称闽王。

44、950年十二月,十国之楚国宗室马希萼(楚开国君主武穆王马殷子)攻陷潭州(今长沙市),杀弟楚王马希广,自称楚王。

45、950年十二月,后汉大将郭威被兵变的将士“黄袍加身”;转年正月,郭威称帝,代后汉而建后周,是为后周太祖。

46、960年正月初,后周大将赵匡胤亦被兵变的部众“黄袍加身”,废黜后周恭帝柴宗训为郑王,登基称帝,国号“宋”,是为宋太祖。

47、1149年十二月,金平章政事完颜亮(金太祖孙)弑杀金熙宗(金太祖嫡长孙),篡立为帝。

48、1206年正月,西夏宗室李安全废黜堂兄夏桓宗李纯,篡立称帝,是为襄宗。

49、1211年八月,西夏宗室齐王李遵顼(西夏状元)废黜夏襄宗篡位称帝,是为神宗(一说李遵顼为襄宗子,襄宗死,嗣位)。

50、1402年,北元鬼力赤(一说为坤帖木儿汗弟)弑杀坤帖木儿汗,篡立为大汗,废“大元”国号,改称“鞑靼”。

本文历史断限为秦~清;主要摘取中原王朝与较有影响政权之篡位者,其余暂未计;本人未参与政变而被弑君者推上帝王位者,不视为篡位。

整理不易,如有重要遗漏者或不当处,望请见谅!

导语:

功高震主权势到达巅峰,又天下归心的权臣,他们都最后都只能谋朝篡位,向皇帝宝座攀登。历史上谋朝篡位成功的帝王,大多是在乱世中靠军队起家,拔乱反正平定天下,从而夺取国家权力改朝换代。他们当中的典范人物是宋太祖赵匡胤。当然也有在太平盛世篡位成功的,历史上只有一个明朝永乐大帝朱棣。以少胜多,以弱灭强,堪称篡位成功的模范帝王。

一,手握禁军起反心,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在五代乱世,赵匡胤屡立战功,从而掌握了军事大权,拥有一批嫡系将领效忠。公元959年,北周皇帝柴荣病逝,临终托孤任命赵匡胤为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七岁太子柴宗训登基。从此赵匡胤彻底掌握军权起了野心,决定篡位。面对孤儿寡母,赵匡胤军事政治集团诈称契丹和北汉入侵,从而获取军队调动。赵匡胤领军至陈桥驿,赵匡胤亲信将领趁机拥兵起事、把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陈桥兵变爆发。赵匡胤率兵回开封城,开封城守城门的两个大将石守信,王审琦,正是赵匡胤八拜之交,当即打开城门迎赵匡胤入城,小皇帝柴宗训年幼,只得禅位,赵匡胤成功篡位改朝换代,成为宋太祖。

二,建文削藩,朱棣靖难起兵,成功篡位。

建文帝朱允登基后,就开始削藩。一口气把周王,岷王,齐王,湘王,代王都废了。燕王朱棣无奈只得招兵买马,图谋起事。公元1399年,建文帝决定削夺朱棣王号,逮抽燕王府属官。朱棣发动靖难之变,擒杀张,谢贵。燕王府护卫指挥张玉,朱能领兵攻占北平。朱棣正式起兵。经过四年血战,在建文帝朱允屡屡失误中,朱棣大军袭取南京篡位成功。

最后总结:

宋太祖赵匡胤和明成祖朱棣,一个乱世成功篡位,一个在太平盛世篡位,都是历史上成功篡位的帝王。赵匡胤成功篡位是掌握军权,胜在人和。朱棣成功篡位真的是很侥幸,胜在天时。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最成功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华夏影响来说秦始皇绝对最大,为什么这么说?秦始皇,中国第一位尊为皇帝的人,称帝在位12年,一生执政37年统一六国,结束了华夏300年的战乱,自此华夏车同轨,字同文。文字度量的统一极大的方便了文化,经济的发展与传承。五次巡游,提高了秦朝的合法性,为大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尽管华夏分分合合,四分五裂的

  • 为什么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人们常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到底何许人也?汉王朝的开国第一文臣、相国侯萧何是也!那么,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又是个什么来路呢?这还要从汉王朝的开国第一武臣韩信说起。成也萧何韩信受胯下之辱和向漂母乞食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平心而论,韩信的前半生活得并不光彩,甚至有些憋屈!好在他赶上了秦末的乱世,在

  • 古代有哪些皇帝出身贫寒,却靠自己奋斗逆袭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陈霸先,大家不熟悉,南北朝时的打鱼娃,最终成为一朝天子,国家就用他的姓“陈”命名的,太霸气了!一战成名陈霸先生活在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南北朝,各路王公贵族你争我夺,争抢地盘称王称帝。但陈霸先却出身贫寒,小时候以打鱼为生,喜欢练习武功强身健体。长大后在农村呆不住了,就跑到梁朝的都城南京打工,当了油库的库

  • 历史上有太子成功转正为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太子转正是不太多,太子这个职业风险太大,正所谓树大招风。自古皇家无骨肉亲情。以明清举例。纵观清朝,康熙应该是唯一以皇太子身份继位的。顺治十八年,顺治帝接受汤若望的建议,以遗诏的形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注意,顺治帝生前都没敢公布皇太子人选。康熙以后,只有康熙的次子,也就是嫡皇子胤仍是太子。以后都是立

  • 贾谊之《过秦论》,为汉王朝谋划长治久安之道,是否只是个幻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贾谊的《过秦论》并非幻想。《过秦论》洋洋洒洒写尽“秦”之发家史,分析“秦”亡之原因,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劝诫君王施行仁政。《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其核心不在于讲述六国、秦国,也不在于讲述陈涉,而在于上篇最后那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什么意思?就是说“秦朝不施行仁政而导致了天下攻守形势发生变化。”

  • 有哪些关于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分享?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欲成大器者必有苦读诗书的精神,然而中国历史上在寒窗中苦读者很多。最闻名的是苏秦和孙敬,这两个人勤学苦读的故事恐怕是家喻户晓,夫孺皆知。《战国策、秦策一》中简介苏秦读书欲睡,用锥子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苦读事例,孙敬,字文宝,特别爱学习,晨夕不休。当到了实在太困倦

  • 古代有哪些读书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1.凿壁偷光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2.映月读书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

  •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这句话的内在含义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在劝诫人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反对意见,即使这些话不好听。这句谚语容易让人认为忠言就一定逆耳,一定不好听,就像良药一样苦口。其实,忠言也可以说得顺耳一些,就看怎么去表达,南辕北辙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都是忠言,但不会逆耳,君王自然愿意听取。一味地说教,一味地反对的忠言

  • 古代哪个皇帝最喜欢读书?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如果从秦始皇开始到溥仪结束共经历了83个王朝,2132年。共有皇帝408位。在众多的皇帝中说谁最爱读书,这个还难说清,但我认为最爱读书的应该是清圣祖康熙。康熙执政长达61年,作为一个有远见有报负的君主,深知读书和文化的重要性,因此他编辑出版了一系列图书历法和地图:《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

  • 有哪些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1、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名文不识大户人家,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