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这种段子的人,本意是抬高刘伯温的“天才之处”,结果弄巧成拙,整体拉低了朱元璋集团的智商。
这个段子大概是这样的,某一次朱元璋请客吃饭(朱元璋的段子十有八九都是关于吃的,可见段子手很爱吃),各位大臣们兴高采烈的来了,想跟着吃一顿好的。
谁知道,宴会上都是素菜,整体档次似乎低了一点那也没办法,毕竟是大老板请客,喝碗汤就不错了。
吃了一会儿,宫女开始上荤菜了:清蒸燕窝、红烧兔肉、狗肉。
这三道菜摆上来,大臣们高高兴兴的吃开了。但是,刘伯温脸色苍白,如坐针毡。好不容熬到宴会结束,大家纷纷离开了。出了门就有人问刘伯温了:“咋回事儿?看着脸色不对啊!”
刘伯温支支吾吾不说话,直到周围的大臣逼问,刘伯温才说:“刚才吃了鸟、兔、狗,难道你们没听说过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大家一听,都吓得两腿打颤……
为什么说这个段子“弄巧成拙”了呢?因为段子手小看了所有人。
首先,大臣们。当然,这种故事肯定不会明确说出是哪一年发生的事情,也不会明确列出大臣们都有谁反正就告诉大家,这都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人。一般段子里,无非就是徐达、常遇春、李善长、刘伯温等人。
话说,这些大臣出生入死这么多年,跟着朱元璋混到了这个地步,就算不是“人精”,朱元璋的某些暗示,还是可以轻松猜到的吧?
比如说徐达,和朱元璋从小一起长大,带兵打仗这么多年,他能不了解朱元璋?《明史》当中对徐达的评价是“持重有谋,功高不伐”、朱元璋对徐达的评价是“谋勇绝伦”……徐达可不是一个愣头武将,人家聪明着呢!
那些文臣们呢?难道都没听说过“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个典故?话说,现在搞个单位聚餐,大老板有点“异常举动”,都有一堆人能猜明白咋回事。朱元璋那一届的大臣们,难道集体智商不在线?
好,再说刘伯温。刘伯温是目前网络上快要“封神”的人物,牛的一塌糊涂。
但是,在这个段子中,别人都没看出朱元璋的意图,就刘伯温看出来了。然后,刘伯温开始脸色发白(也有说法刘伯温称病离席),表现出“唉呀妈呀大老板要杀人了,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的状态……
段子手你出来,你确定刘伯温这么不冷静?
同样是段子,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人家刘备就借着一个闪雷假装胆小,成功从曹老板那里脱险,显然更加合理一些。以网络上对刘伯温的吹嘘程度看,遇到这种场面,他绝对应该“不动声色、谈笑自若”才对啊!
再说了,就算是大家都没看出来咋回事,就刘伯温知道了,他会立马告诉其他人?会跟大家解释解释吃的菜有啥含义?所以,刘伯温的水准,在这个段子中也被拉低了。
最后,说说朱元璋。
且不说民间段子中,朱元璋最喜欢干的事儿就是杀人,而且是杀功臣。更关键的是,段子手笔下的朱元璋,似乎在杀人之前,特别喜欢搞点小暗示。
就像这个故事一样,既然想杀人了,找理由杀就是了,搞这一出有啥意义?逼着大家理解自己的意思,然后集体辞官?
朱元璋就算真有杀人的想法,也不会这么明目张胆告诉所有大臣,他没这么傻。相反,开国之初,要想尽办法笼络旧臣,稳定朝局才对实在不得已要杀人,也一定会找到足够的理由,一个一个动手。
所以,像这种吃饭的时候暗示别人“都小心哦,我要杀你们了”,只存在于民间闲聊之中,不可能是真的。
(1)关于古代君王舍得的故事简短: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首先纠正一点,“兔死狗烹”不是刘邦的典故。而是春秋时期越国大夫文种的典故。文种和范蠡辅助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后。范蠡知道该功成身退了。所以范蠡劝文种和自己赶紧离开越国。否则大祸毕将临头。但文种贪图富贵想要享受胜利果实不愿离开。范蠡见状只能自己逃离越国。临走前范蠡写信给文种说“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果然不久之后勾践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了文种。从此之后“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至理名言被世人所传颂。刘邦时期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实际上也是效仿了勾践旧事。而刘邦手下也就张良一个聪明人。韩信惨死于阴人之手。萧何活的战战兢兢的,即使出卖了韩信最终也一直被刘邦猜忌。而其他异姓王更是全部被杀。皇权不容亵渎,刘邦做的很彻底。
朱元璋时期原本以朱元璋的安排,朱标如果正常可以接替皇位的话,那么朱明王朝的传承自然无忧。但是朱标病逝后,朱元璋新选择的继承人朱允年纪太小。朱允一没功绩,二没威望。他想要顺利的继承皇位慑服这些开国功臣是十分困难的。所以朱元璋动了清除功臣的念头。朱元璋是一个杀伐果断的皇帝。平民出身的他更加看重权利的唯一性。所以一场大屠杀开始酝酿了起来。
话说朱元璋先是将萝卜青菜用白水煮熟,直接赏给大臣们,让大臣们品尝。大臣们一看清汤寡水的也没有任何食欲。所以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没有人动筷子。之后朱元璋开始上荤菜了。红烧兔肉和狗肉。大臣们一看有荤菜都乐的够呛。但唯有刘伯温吓得浑身发抖。他知道这是朱元璋要开始屠杀功臣了。毕竟兔死狗烹太过于明显了。他也明白这是皇帝再给所有的大臣下最后通牒。如果规规矩矩把权利交出手的的话那就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敢死抓住权利不松手,以下犯上的话。那么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很可惜,这么简单粗暴的威胁看破的人很少。多数人都被权利迷失了双眼。真正能清醒的人毕竟是少数。而执迷不悟者最终获得结局就是被朱元璋清算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