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古代是如何从禅让制变成世袭制的?

中国古代是如何从禅让制变成世袭制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66 更新时间:2023/12/28 11:44:31

禅让制?别逗了!哪来什么真禅让?当年魏文帝曹丕在接受了汉献帝刘协的“禅让”之后,若有所思地说了一句:“舜之事,吾今方知……”这话说得还是比较含蓄的,用现在的大白话说其实就是:“禅让游戏,全靠演技!”中国古代的所谓“禅让”,不过就是帝王们让不合法变成“合法”的一种手段罢了。如果曹丕直接灭了刘协,那他就会成为篡位的“乱臣贼子”!可上演一出“禅让”大戏就不同了,人家曹丕的皇位是刘协“禅让”的、是刘协送的……这可是“合法”的“物权赠与”行为,从别人手里抢来的跟别人送的能一样吗?

上古时期的所谓“禅让制”,那是孔老夫子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鬼才知道!反正自从有文字记载的信史出现开始,所谓“禅让”就一直都是帝王们手中玩弄的工具而已。不管是赵武灵王出于自身政治利益需要的主动禅让,还是魏文帝曹丕强迫汉献帝刘协上演的“禅让”游戏,都只是一场场的政治“大戏”罢了。

尧舜禅让,一直被儒家奉为“标杆”。无以计数的儒家经典都把这件事说得天花乱坠,无外乎尧德行高尚,觉得舜是个人才,于是把大位禅让给了舜、而不是自己的儿子丹朱。可您细想想,不觉得哪里出了问题吗?换作是您,您会把您的家产送给别人、而不留给自己的儿子吗?就算是许晋亨的老爹,好歹每个月还给他那么多生活费呢!而且,人家的家产也没有送人呀,只不过托管起来、不让儿子敞开了败罢了……古人怎么就都那么“高尚”呢?如果说是个别现象还能够说得通,毕竟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让您意想不到!可接二连三都这样,未免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在儒家思想一步步一统天下时,“意外”出现了!西晋时期,一个叫不准的盗墓贼“无心插柳”、让一座古墓中埋藏了很多年的竹简得见天日。这个盗墓贼盗走了值钱的金银细软,却扔下了一堆没用的竹简。经时人整理之后发现,这是一部春秋战国时期的史书,书中记载了从上古至“三家分晋”之后魏襄王二十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因为是一部写在竹简上的编年体史书,因而被后人取名《竹书纪年》,亦称《汲冢纪年》《古文纪年》。

但这部《竹书纪年》却彻底颠覆了儒家的三观、给人们介绍了一个另类的“尧舜禅让”!书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这断文言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舜把尧囚禁在了平阳,取代他成了君主,同时还强行断绝了尧与他儿子丹朱之间的联系,让他们父子不能相见。”这哪里是什么“禅让”?完全就是一场赤裸裸的政变!

此书一出,舆论一片哗然!彼时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的儒家学派自然是不能接受的。所以,从西晋到清末,主流学派对于《竹书纪年》几乎都是一片骂声!对其真实性的质疑之声更是不绝于耳。直到民国初年,部分思想觉醒的历史学者在开始重新审视这部与儒家思想大相径庭的史书。虽然无法完全证实这部书所记载历史的真实性,但起码书中记载的事情更加符合人类的正常逻辑!不仅“尧舜之事”如此,术中关于太康失国、伊尹流放太甲等历史事件的记载,似乎也比儒家的言论更加符合人类的本性和人类的正常逻辑。

这个世界上淡泊名利之人的确存在,但面对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却能无动于衷之人,几乎是凤毛麟角!上古时期的人类难道就不是“神”吗?他们就没有七情六欲?如果只有一例、哪怕两例禅让,完全可以理解。可接二连三,那么多“禅让”,就不得不让人多想了,怎么可能?说白了,他们之所以“禅让”,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罢了。尧已经沦为了舜的阶下之囚,不“禅让”又能如何呢?由得他选择吗?只不过,时人已经习惯了这种“禅让”模式,加之彼时各部落实力所限、暂时还没能跳出这个圈子而已。

夏后不过就是做了一件前人想做、却没有做成的事情罢了……身为禹手下的“CEO”,伯益想要取禹而代之,结果却让“少东家”启先下手为强,抢占了先机。而这正好也是符合禹之内心所以想的,甚至很可能就是禹和启父子合谋的!面对既成事实,伯益也只能俯首称臣,否则等待他的将是更加血腥、无情的政治清算!

此后,夏后启通过各种手段稳固了手中的权力并将自己的直属力量越做越大,由谁来接班,已无人能够左右。但这种稳固还只是阶段性的,后来的“太康失国”与之前的“舜囚尧于平阳”又有多大区别呢?只不过,羿没有立即篡位、而是结连立了两个傀儡之后才自立罢了。但“父死子继”这样的模式已经形成,而且那么符合人类的“内心需求”,谁再想开历史的“倒车”已经很难了。谁不想把江山留给自己的儿子呢?即便寒浞没有灭了羿、少康没有灭了寒浞,恐怕将来接班的也只会是羿的儿子或寒浞的儿子……

禅让制从来就没有存在过。

所谓的古代禅让,不过是骗人的玩意。

我们就拿最原始的动物来说。比如非洲大草原上的狮群。总是老狮子被壮年狮子打败。被逐出狮群,从没见老狮子禅让的。为什么老狮子没有谦让呢?这就是一个权力的问题。权力是一副春药。谁吃谁兴奋。你想让他放弃权力,那根本就是做梦。古代的时候,在石器时代,人类以采集为主。女人在这一方面更为擅长,女人对家族族群的贡献更为巨大。所以那个时候以女人为主。男人地位低下。就算这个时候,也是由谁的能耐大,谁来当头领。这个法则从古到今从来就没有改变过。现在的选举不是也选能力最强的人吗?

那么是怎么冒出禅让制这个名词来呢?简单的说,就是后来,诸侯之间互相争斗,你打我我打你。彼此都觉得对方非常卑鄙。那些力量弱的人。就编出一套瞎话来。说古代的首领,都不是靠拳头和刀来争夺的,都是禅让,某一个贤明的君主干不动了,就在本族群里敲一个最好的,最贤能的人,把皇位让给他。并造出了尧传舜,舜传禹,这个三代典范。

那么这是不是真的呢?《竹书纪年》说是编的。“舜囚尧,不使与丹朱相见。”丹朱是尧的儿子,又写“禹囚舜……”

看来禅让制这个说法也不是铁板一块呀。至少古人中间就有一部分人恐怕不信。如果大家都信,那么这污蔑先贤圣人的话也不会流传下来。

我们说了禅让制是假的,反过来讲,如果真有禅让制,为什么后来又不实行了呢?

禅让又文明又民主,那么好,应该一直传下去,一直传个千万年才好,为什么三代就绝迹了?三代之后那多君王就都没一个想恢复呢,为什么全私心大发要搞家天下?

理由古人早说了“古之轻辞天子,今之不舍县令者,利也”。我们假设,现在让你去一些十来户人的自然村当个村长,还没工资,还得天天带领这十几个人战天斗地,这些人吃不够还得骂你,你干不干?你当然三天跑路。但是让你当个县委书记你绝对不跑,那怕是穷山恶水间的小县,你也会拍胸脯保证自己能干好。如果政策允许你把这个位子传给儿子孙子你决不会说我想找个圣人来禅让。那怕你儿子再不成器,你也决不会把位子传给上帝而不传儿子。当你穷的和下图一样光溜时你才会禅让。

为啥,财物动人心呗。

大禹治水成功后,物产收入丰足。大禹还搞禅让,那才是脑袋让门夹了。

家天下代替共有制是历史必然,是符合自然规律人性规律的。

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装剧中,为何妃子总是喂葡萄给皇帝,而不是其它水果?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人形容葡萄:“西园晚霁浮嫩凉,开尊漫摘葡萄尝。”意思是说葡萄属于藤蔓植物,面积散开了之后,可以让人在下面乘凉。除此之外葡萄的味道更受人待见,是唐朝人公认的上等水果。除了古代人喜欢葡萄之外,现在影视剧拍摄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道具好像也可以提到葡萄。因为葡萄在很多影视剧里,尤其是古装拍摄过程中都经常

  • 封建王朝奴隶人性跪拜了三千年是什么原因?跪文化还有人继承下去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封建的东西还有相当广泛的市场。例如像萨达姆卡扎菲这样的独裁者已经死去多年,仍然有许多人为他们招魂喊冤。除了皇帝高高在上,那些奴颜媚膝的太监也自愿露出卑鄙无耻地拍马讨好的奴才相。奴颜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为狂痴。就是对甘于做奴隶十足的写照虽然不是那么常见,但奴隶起义是存在的。有一件事毫无疑问是奴隶起

  • 古代皇帝动不动就杀个人,这是否后人编造神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虽在古代封建社会,很长一段时间里,皇权都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作为一个朝代、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一直都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甚至可以言语之间定夺他人的生死。但你知道吗?皇帝动不动就能杀个人这种事,还真的并不常见。而且有时候,那些暴虐的君主看似随意杀人,其实也是出于对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的考虑。从秦始皇时开

  • 有一个皇帝听信了骗子的话,把自己脱得一丝不挂,还跑大街上去游行,让别人看个够。这个故事是( )?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故事就是《皇帝的新装》。它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故事讲一个十分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走在大街上举行游行大典,最后被一个小男孩所嘲笑的故事。揭露皇帝及大小官员愚蠢、虚伪、奸诈的丑恶嘴脸。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罪己诏”?罪己诏是指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

  • 清朝皇帝上厕所用烤焦的红枣干什么?不嫌恶心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题主邀请,我来说下清朝皇帝上厕所为何要用烤焦的红枣这个问题。当然可以肯定的是不起拿来吃的,而是另有妙用!我记得有这么一篇散文其中写到:一位老太监告诉他:用焦枣,把枣烤焦了,在马桶里铺上一层,枣轻,屎砸下去,枣永远在上面,焦枣又香,遮味儿。这里清晰的告诉我们,这个烤焦的红枣的作用,别说还没有题主所

  • 古代皇帝生病,有的皇子“亲尝药膳,衣不解带”是作秀还是真孝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亲尝汤药”的故事发生在汉代,是发生在汉文帝和他的母亲薄太后身上的事,是不是皇帝做秀,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对历史上孝子的代表二十四孝的故事做以简单回顾:在我国历史上,二十四孝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这里罗列了上古的舜帝“孝感天地”至南宋朱寿昌“弃官寻母”的二十四位孝子的历史

  • 看古装剧的时候,妃子总是喂葡萄给帝王,为什么不喂其他水果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现在大家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会发现一个经常出现的画面,在宫廷皇宫剧中,如果是皇帝和妃子独处的时候,大多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妃子,轻柔的拿起手中娇小的葡萄喂给皇帝吃。就连电视剧《封神榜》里面,其实当时的纣王是不可能吃到葡萄的,因为当时还没有葡萄,但是他也喜欢被妲己一个劲地喂葡萄。很多人很纳闷,既然是拍电视剧

  • 古代皇帝享受的医疗都是最好的,为什么还是短命?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具有关人士统计200多个帝王超过80岁的只有五人,平均寿命不到40岁,还不如平常老百姓。看来至高无上的皇帝还真是高危职业,那么古代医疗条件最好的是皇帝,为何大多数都很短命呢?孙思邈曾说过:“有药能医龙虎病,无方可治众生痴。”实际上医生可治身体上的病,但心病难医。思想病、政治权力病、贪恋酒色病真正的绝

  • 药王孙思邈救人无数,有没有关于他的小故事分享一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故事一医虎喉:据说孙思邈一次夜间出诊的时候,遇到一只似乎要向他求救的老虎。他仔细一看发现老虎被人骨鲠住,便帮老虎治疗取出骨头。之后老虎为了报恩而成为他的侍者。故事二开棺救活产妇:传说孙思邈一次出诊偶遇出殡队伍,发现棺材渗出鲜血,乃请求开棺并救活棺内难产的妇人与腹中的婴儿。大家好,我是张叔,有幸来解答

  • 商纣王是不是很喜欢吃葡萄?为什么妲己只喂他葡萄吃?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有网友提问:小时候看电视剧《封神榜》,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次表现纣王骄奢淫逸的时候,都是躺在一个榻上,妲己就没完没了给他喂葡萄。以至于现在看到葡萄,都觉得是骄奢淫逸的体现,不忍直视……所以就想问问为什么会这样?首先要说明的,是拍《封神榜》的导演和演员历史知识显然十分贫乏,因为他们不知道葡萄在商纣王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