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制?别逗了!哪来什么真禅让?当年魏文帝曹丕在接受了汉献帝刘协的“禅让”之后,若有所思地说了一句:“尧舜之事,吾今方知……”这话说得还是比较含蓄的,用现在的大白话说其实就是:“禅让游戏,全靠演技!”中国古代的所谓“禅让”,不过就是帝王们让不合法变成“合法”的一种手段罢了。如果曹丕直接灭了刘协,那他就会成为篡位的“乱臣贼子”!可上演一出“禅让”大戏就不同了,人家曹丕的皇位是刘协“禅让”的、是刘协送的……这可是“合法”的“物权赠与”行为,从别人手里抢来的跟别人送的能一样吗?
上古时期的所谓“禅让制”,那是孔老夫子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鬼才知道!反正自从有文字记载的信史出现开始,所谓“禅让”就一直都是帝王们手中玩弄的工具而已。不管是赵武灵王出于自身政治利益需要的主动禅让,还是魏文帝曹丕强迫汉献帝刘协上演的“禅让”游戏,都只是一场场的政治“大戏”罢了。
尧舜禅让,一直被儒家奉为“标杆”。无以计数的儒家经典都把这件事说得天花乱坠,无外乎尧德行高尚,觉得舜是个人才,于是把大位禅让给了舜、而不是自己的儿子丹朱。可您细想想,不觉得哪里出了问题吗?换作是您,您会把您的家产送给别人、而不留给自己的儿子吗?就算是许晋亨的老爹,好歹每个月还给他那么多生活费呢!而且,人家的家产也没有送人呀,只不过托管起来、不让儿子敞开了败罢了……古人怎么就都那么“高尚”呢?如果说是个别现象还能够说得通,毕竟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让您意想不到!可接二连三都这样,未免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在儒家思想一步步一统天下时,“意外”出现了!西晋时期,一个叫不准的盗墓贼“无心插柳”、让一座古墓中埋藏了很多年的竹简得见天日。这个盗墓贼盗走了值钱的金银细软,却扔下了一堆没用的竹简。经时人整理之后发现,这是一部春秋战国时期的史书,书中记载了从上古至“三家分晋”之后魏襄王二十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因为是一部写在竹简上的编年体史书,因而被后人取名《竹书纪年》,亦称《汲冢纪年》《古文纪年》。
但这部《竹书纪年》却彻底颠覆了儒家的三观、给人们介绍了一个另类的“尧舜禅让”!书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这断文言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舜把尧囚禁在了平阳,取代他成了君主,同时还强行断绝了尧与他儿子丹朱之间的联系,让他们父子不能相见。”这哪里是什么“禅让”?完全就是一场赤裸裸的政变!
此书一出,舆论一片哗然!彼时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的儒家学派自然是不能接受的。所以,从西晋到清末,主流学派对于《竹书纪年》几乎都是一片骂声!对其真实性的质疑之声更是不绝于耳。直到民国初年,部分思想觉醒的历史学者在开始重新审视这部与儒家思想大相径庭的史书。虽然无法完全证实这部书所记载历史的真实性,但起码书中记载的事情更加符合人类的正常逻辑!不仅“尧舜之事”如此,术中关于太康失国、伊尹流放太甲等历史事件的记载,似乎也比儒家的言论更加符合人类的本性和人类的正常逻辑。
这个世界上淡泊名利之人的确存在,但面对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却能无动于衷之人,几乎是凤毛麟角!上古时期的人类难道就不是“神”吗?他们就没有七情六欲?如果只有一例、哪怕两例禅让,完全可以理解。可接二连三,那么多“禅让”,就不得不让人多想了,怎么可能?说白了,他们之所以“禅让”,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罢了。尧已经沦为了舜的阶下之囚,不“禅让”又能如何呢?由得他选择吗?只不过,时人已经习惯了这种“禅让”模式,加之彼时各部落实力所限、暂时还没能跳出这个圈子而已。
夏后启不过就是做了一件前人想做、却没有做成的事情罢了……身为禹手下的“CEO”,伯益想要取禹而代之,结果却让“少东家”启先下手为强,抢占了先机。而这正好也是符合禹之内心所以想的,甚至很可能就是禹和启父子合谋的!面对既成事实,伯益也只能俯首称臣,否则等待他的将是更加血腥、无情的政治清算!
此后,夏后启通过各种手段稳固了手中的权力并将自己的直属力量越做越大,由谁来接班,已无人能够左右。但这种稳固还只是阶段性的,后来的“太康失国”与之前的“舜囚尧于平阳”又有多大区别呢?只不过,羿没有立即篡位、而是结连立了两个傀儡之后才自立罢了。但“父死子继”这样的模式已经形成,而且那么符合人类的“内心需求”,谁再想开历史的“倒车”已经很难了。谁不想把江山留给自己的儿子呢?即便寒浞没有灭了羿、少康没有灭了寒浞,恐怕将来接班的也只会是羿的儿子或寒浞的儿子……
禅让制从来就没有存在过。
所谓的古代禅让,不过是骗人的玩意。
我们就拿最原始的动物来说。比如非洲大草原上的狮群。总是老狮子被壮年狮子打败。被逐出狮群,从没见老狮子禅让的。为什么老狮子没有谦让呢?这就是一个权力的问题。权力是一副春药。谁吃谁兴奋。你想让他放弃权力,那根本就是做梦。古代的时候,在石器时代,人类以采集为主。女人在这一方面更为擅长,女人对家族族群的贡献更为巨大。所以那个时候以女人为主。男人地位低下。就算这个时候,也是由谁的能耐大,谁来当头领。这个法则从古到今从来就没有改变过。现在的选举不是也选能力最强的人吗?
那么是怎么冒出禅让制这个名词来呢?简单的说,就是后来,诸侯之间互相争斗,你打我我打你。彼此都觉得对方非常卑鄙。那些力量弱的人。就编出一套瞎话来。说古代的首领,都不是靠拳头和刀来争夺的,都是禅让,某一个贤明的君主干不动了,就在本族群里敲一个最好的,最贤能的人,把皇位让给他。并造出了尧传舜,舜传禹,这个三代典范。
那么这是不是真的呢?《竹书纪年》说是编的。“舜囚尧,不使与丹朱相见。”丹朱是尧的儿子,又写“禹囚舜……”
看来禅让制这个说法也不是铁板一块呀。至少古人中间就有一部分人恐怕不信。如果大家都信,那么这污蔑先贤圣人的话也不会流传下来。
我们说了禅让制是假的,反过来讲,如果真有禅让制,为什么后来又不实行了呢?
禅让又文明又民主,那么好,应该一直传下去,一直传个千万年才好,为什么三代就绝迹了?三代之后那多君王就都没一个想恢复呢,为什么全私心大发要搞家天下?
理由古人早说了“古之轻辞天子,今之不舍县令者,利也”。我们假设,现在让你去一些十来户人的自然村当个村长,还没工资,还得天天带领这十几个人战天斗地,这些人吃不够还得骂你,你干不干?你当然三天跑路。但是让你当个县委书记你绝对不跑,那怕是穷山恶水间的小县,你也会拍胸脯保证自己能干好。如果政策允许你把这个位子传给儿子孙子你决不会说我想找个圣人来禅让。那怕你儿子再不成器,你也决不会把位子传给上帝而不传儿子。当你穷的和下图一样光溜时你才会禅让。
为啥,财物动人心呗。
当大禹治水成功后,物产收入丰足。大禹还搞禅让,那才是脑袋让门夹了。
家天下代替共有制是历史必然,是符合自然规律人性规律的。
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