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国能统一六国靠的是商鞅变法还是善用人才?

秦国能统一六国靠的是商鞅变法还是善用人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849 更新时间:2024/2/21 14:55:55

商鞅变法是基础,善用人才栋梁。

没有变法秦国不强,不用人才,秦国无以施展。

赢渠梁遇卫鞅

赢驷遇张仪

赢稷得范雎

赢异人有吕不伟

赢政有李斯

你认为在“以退为进”这方面,古代帝王中运用得最智慧的是谁?

题主意思应该是:在古代的帝王中,在没有完全没有掌控皇权的情况下。用隐忍退让的方式,等待时机,来获得皇帝应该掌控的权力。

这种情况,往往是皇帝年幼登基。开始都有摄政的大臣,或被自己的母亲及祖母所代政的情况。而当皇帝成年后,那些掌控皇权的人又不愿意轻易地放权。就造成了皇帝的悲催,有的皇帝就采取了强硬的手段夺回皇权。而有的皇帝则采取隐忍退让的方式,等待时机来获得皇权。

一,用强硬手段获得皇权的情况。清朝的康熙皇帝,就是采取强硬的手段夺回皇权的。康熙帝在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时。辅政大臣鳌拜,仗着掌握兵权。就独断专横,飞扬跋扈。对康熙帝行使皇权,就会有很大的挚肘。

甚至还强迫康熙帝,把同他有矛盾的苏克萨哈处死。更令康熙帝非常地生气,严重地侵犯了康熙帝的权威。但康熙帝对此,又无可奈何。所以,康熙帝就物色了,一批十几岁的贵族子弟担任侍卫。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最后趁鳌拜不备就把他擒住。使康熙帝得以真正地掌控皇权。其后经过康熙帝的励精图治,为清王朝创造了一个强大的时代。

二,用隐忍退让的方式获得皇权的情况。同样年幼登基的汉武帝,在面对自己的祖母窦太后掌控的朝政大权时。则采取了隐忍退让的方式,最终让自己获得了真正的皇权。

汉武帝的皇位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他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出。他能登上皇位,也是非常地侥幸。所以,他深知权力的来之不易。也特别地珍惜,这个令人敬仰的皇位。

汉武帝继位之初才年仅十六岁,对如何治理王朝也是比较的懵懂。而刘彻又具有天生的叛逆性格,决定了他对时下一些礼制很不满。就想改变汉王朝延用几十年的,“无为而治”安于现状的政策。

最初,他决定任用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两位儒生。先进行了一些,礼制性的改革,但却被他的祖母窦太后阻止。因为窦太后深知秦朝末年,民间百姓的疾苦。所以,一直崇尚黄老思想。要给百姓一些宽松的生存环境,信奉王朝要“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政策。也才能够使汉王朝,能稳定发展。而赵绾和王臧是又是两位儒生,与道家思想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窦太后也十分地生气。便粗暴的干预这一政策,还迫使汉武帝革去赵绾和王臧的职务。此事对汉武帝来说,有一种被当头泼了一盆凉水的感觉。当然,更会非常地生气,但也只是敢怒不敢言。如果是一般无知的皇帝,或许还想和自己的祖母争斗一番。但汉武帝深知,自己根本就斗不过祖母。由其是西汉初期,吕后把持朝政的情况。更让汉武帝沥沥在目,实在不敢和祖母对抗。

另外,聪明的汉武帝也更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祖母年事已高,肯定是寿命不会太久。而自己还不到二十岁,所以就没必要现在就直接去争权。如果处理不好别说皇位了,可能自己的性命都会没有了。最终,汉武帝还是决定先隐忍退让,用年龄的优势与祖母耗下去。

汉武帝也因此会向祖母承认,由于自己的年少无知而犯下的错误。此后朝政的事,也都会向窦太后及时禀告请示。并且汉武帝对祖母,也反而是更加地尊敬与孝顺了。对于权力欲极强的窦太后,看到汉武帝的这个态度后。肯定会也越来越满意,不会再找孙子的麻烦。

而汉武帝此后,也一直都积极地配合窦太后的决定。甘愿做一个政策的执行者,一直到窦太后去世。

当汉武帝,真正掌控王朝的权力时。就可以按自己锐意进取的精神,去进行他所想要的改革。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去逐渐消除诸侯王对中央王朝的威胁。任用儒生董仲舒“君权神授,天下一统”的理论,来实现王朝中央集权的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的思想来治理国家。

后来,又任命卫青、霍去病等将领。经过三次对匈奴的战争,彻底地消除多年来匈奴对北方边境的侵扰。又向南方的百越地区,及西南方向拓展领土。为后世的中国,奠定了一个广阔疆域的基础。还命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与西方加强了,经济与文化方面的交流。使汉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辉煌的时代。可以说,汉武帝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所以,汉武帝应该是用隐忍退让,并且最后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是古代帝王中,运用得最有智慧的一个。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没有选择硬对抗。在毫无胜算的情况下,选择明哲保身。应该是一个明智的举动,也令人称奇。但更应让我们记住的是,他所取得的不朽功绩。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有人说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狠毒的皇帝,你怎么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章是一个贫民出身的皇帝,自幼开始就经历了很多苦难,深知百姓的疾苦,痛恨贪官污吏,因此他上台以以严刑峻法闻名,不能说他是最狠毒的皇帝。但是他的严刑峻法处罚犯罪的官员时爱搞株连,这就是太严了。有时候一官员犯罪株连的人一大串,有时候牵连的人几十、几百、几千人,手段有些残忍,但是他还不能算历史上最狠毒的

  • 明朝比朱元璋更凶残的皇帝,竟然做出诛十族的酷刑,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是铁血政治,是大明的开创者,由一缺吃少穿的和尚一步步建立大明,没有超人的智慧和坚定的意志,这巨大的成就是不可想象。朱元璋在战争中消灭敌人,杀人无数,在和平时期也杀人,主要为威胁皇权的人物和势力,希望大明江山永固。朱元璋杀人数量大,杀人如麻。如杀宰相胡惟庸,前后杀了近五万人。另外杀人手断令人不寒

  • 古今中外历史上不辱使命的外交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晏婴(?一前500年),宇平仲,山东高密人,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司马迁将其比为管仲,推崇备至,用“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外交活动。折冲樽俎春秋中期,诸侯纷立,

  • 朱元璋有多残暴,死后让50人给自己活葬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看了所有回答的人,很显然都不了解我国殉葬史,几乎没有一个回答到点子上,虽然有一个回答快接近了。1.纠错。提问者提问就有问题,殉葬是下葬前把活人弄死,再下葬,而不是把活人直接扔进去活埋了。2.提问者居心不良。为什么要单独把朱元璋的缺点拉出来说事?历史上使用活人殉葬的人很多,朱元璋之前的辽金元,之后的清

  • 为什么朱元璋这么残暴,还能坐稳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明太祖朱元璋近乎残暴的“重典治国”,非但没有像秦朝、隋朝那样出现“二世而亡”的局面,还使天下大治,元末濒临崩溃的社会环境得到恢复和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国家逐渐走上强盛之路,坐稳江山。其道理和秘密到底在哪里呢?“千古一帝”康熙也不禁对明太祖朱元璋发出了“治隆唐宋”的赞叹之词“治隆唐宋”这四个字意思是说

  • 历史上杀人最多的皇帝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不知道是皇帝自己徒手杀人还是下令让别人杀人?又或者是发动的战争导致生灵涂炭?要是刻意下命令杀人的话,朱元璋父子自称第二,没有人敢自称第一,朱元璋父子杀的人不管是善也好,恶也罢,总人数都超过了10万,至于冉闵(杀害胡汉人民超过20万),草头王而已,并不被其他人承认,如果发动战争导致生灵涂炭,杨广排名第

  • 历史上有哪些令人发指的残忍惊悚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残忍惊悚的记载有很多,常见的不外乎“易子相食”,这种惨剧一般都是被迫的。最残忍的记载是那种洗脑性的文章,让学习的人觉得自己干了坏事还理直气壮。元代郭居业编撰的《二十四孝》里面记载的很多桥段都是非常残忍的。看完这本书,你会发现,里面所谓的孝子打着孝道的名义,干了很多丧心病狂的事。最过分的是,

  • 中国历史上最残暴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由于古代封建王朝帝王制度的特殊性,皇帝的权利是最大的,基本上没有人能制约他们,因此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势必会有一些昏庸无道甚至残暴无比的皇帝。在历史赫赫有名的当如以下几位:第一名非南朝刘昱南朝了,他虽然只活了15年岁,但在这短暂的时间的干的事可不是人能干的了,用畜生形容他都不为过。他喜欢玩杀人游戏,

  • 从未屠城的朱元璋,为何有人骂他最残暴的杀人魔王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朱元璋到底怎么样,直有穿越回到大明才能知道。历史资料都是后人编写的,经过不满的上层文人和清朝统治者的歪曲和篡改,很多真像被掩埋在漫漫几百年的岁月深处。尽管如此,替朱元璋叫屈的也不少。特别是民间传说中朱元璋的最大罪状“火烧庆功楼”,很多人都提出质疑,我一直也不信。朱元璋会毫无理

  • 在中国历史上,最残暴、最能打仗、最懦弱、最精通权术、最伟大的皇帝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我是胡亥,我承认我最残暴,我在父皇死的时候就自作主张把父皇的后宫妃嫔没有子女的全部陪葬活埋了;我残害兄弟姐妹的手段非常残忍,在咸阳干掉了是个兄弟,在杜邮又碾死了六个兄弟和十个姐妹,最主要是我还杀了三个手无寸铁的兄弟,可我一点也不伤心,我还把不听话的大臣和权力大的都干掉了,这样我才放心,我还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