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的皇帝都喜欢另类称呼,连称自己也与重不同。什么朕啊、孤啊等等。那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朕”称呼的说法。
皇帝自称自己为朕的,恐怕要从我国秦始皇开始了。在秦始皇之前的国王、国君都自称为寡人。但是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突出皇帝的高贵与威严,秦丞相李斯向秦始皇建议说,你是始皇帝,整个天下都是你一人的。再称寡人不大合适,称朕最好,这样才能体现“天下皆朕、皇权独尊”。
秦始皇一听很高兴,朕,不错,好听,就它了,寡人以后就称朕了。
那么有人要问了,李斯为何建议用“朕”这个词呢?
“朕”这个字在秦以前只是个很普通的词,大家谁都可以使用,不存在什么特殊含义。据《尚书商书》记载,政治家、思想家伊尹,就曾三次自已称为“朕”。
李斯想,这个字好听好记好叫,就这样,从秦始皇开始,历代皇帝都自称为“朕”。“朕”就只能皇上一人用了,其他任何人不准再用,否则,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那么哪些帝王用“孤”来称自己呢?
据说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侯中,国力较强的大诸侯的国王最喜欢用寡人自称,而较小的诸侯国的国君才自称为“孤”。
总之,历代帝王作为最高统治者,他们除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连自称的字也要显得与众不同,有威严,要独享。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天下是“朕”的,“朕”要拥有天下。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