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
和在乾隆时期,备受乾隆的宠爱,可谓是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通过一些电视剧的传播,和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但和留给世人的形象,却不是那么光彩,已经成了“大贪官”的代名词。和能得到乾隆如此重用,撇开那些比如说和是乾隆喜欢的女子转世、乾隆与和是同性恋等传说不提,和肯定是有他过人的本事的。
一、和的文才
首先和精通汉、满、蒙、藏等几种文字,乾隆时期满朝大臣中,也只有他一人有这种才能。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乾隆第五次南巡,銮驾到山东济宁时,收到六世班禅呈递的书信,因是藏文,随行的官员也没有一人认识,最后找来和,才知道是班禅为乾隆七十大寿发来的祝寿函。乾隆听后非常高兴,让和用满、汉、藏三种文字拟定诏书,准许六世班禅届时到热河。在乾隆五十三年,廊尔喀(今尼泊尔)派兵侵犯西藏,清政府先后两次对廊尔喀用兵,这期间,乾隆的谕旨和西藏的呈文,都是由和负责翻译,可见其语言、文字功底还是较为深厚的。
和在诗词、书法上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乾隆自诩“十全老人”,没他不懂的,特别喜欢谈文论史,和为了迎合乾隆,也没少在诗词方面下功夫,并且达到较高的水平。特别是和的书法,的确有很深的功底,和还刻意模仿乾隆的字体,简直可以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很多时候,乾隆都让和替他代笔,据说,现在故宫里有些乾隆的题字,就是由和代笔写的,比如故宫崇敬殿的御制诗匾,据考证就是和写的。
二、和理财、经商的才能
和善于理财,这从其担任内务府总管后可以看出来。乾隆贪图享受,极度奢侈,在和担任内务府总管之前,内务府经常入不敷出,常常亏空。和担任总管后,不担填补了亏空,还常有盈余。乾隆几次南巡,耗资巨大,朝中和民间批评之声不断。乾隆又想享受,又在乎名声,和看透了乾隆的心思,暗中通过地方政府和一些盐商资助,在乾隆第五、六两次南巡就没再用内务府的钱,深得乾隆赞许。
和虽然是个贪官,但他的财产也不能说全部是贪污所得,也有一部分,是他经营工商业所得的。在嘉庆查抄和的家产时可以看出来,和有当铺七十五间,大小银号三百多间,其与英国东印度公司也有商业贸易。和通过放贷获利,据说和的舅舅向他借钱,到还款时利息也是一分不少。可见其已等同于地地道道的商人了。
三、游戏官场的和
上面说了和个人的文才和经商本领,但我认为这并不能说明,他单靠这些本事就能让乾隆对他无原则的宠爱,这些才能也不可能就让乾隆离不开他。纵观和的一生,他并不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也没见他立下什么旷世奇功,就他那些才能,在乾隆朝时也算不了什么,我不相信满朝文武就找不到一个比他强的。但为什么就是他能一直常盛不衰呢?我们就不说那些乾隆与和有“宿缘”的传说了。
我认为和能得到乾隆的“专宠”,最关键的是和的“善解乾隆意”,和肯动脑子,善于观察,他时刻关注着乾隆,对乾隆的一切都非常上心,凡是乾隆交待的事情,和都想尽一切办法去办好,乾隆喜欢的东西和爱好,他都极尽可能去迎合。特别是乾隆晚年,已经达到日夜都离不开和的地步。因和常年陪伴在乾隆身边,对乾隆的生活习惯已非常熟悉,有人说:“和对乾隆了解之深,照顾之周到,几任皇后莫如”,可见两人之间的感情,已超过乾隆与其皇后的感情了,而且,和即便封为一等候爵后,在乾隆面前仍以“奴才”自居,深得乾隆的喜爱。晚年的乾隆年老昏聩,嘴里经常嘟嘟囊囊的,别人都听不清他说的什么,只有和能够听懂,在乾隆做太上皇后,乾隆全靠和来与外界沟通,就连嘉庆皇帝要见乾隆,也得通过和才行。
总结语:和的确有其过人的本领,其出生于武官家庭,以任侍卫入仕,可以说能文能武。其一生忠于乾隆,深得乾隆宠信,但其利用乾隆对其无原则的偏爱,结党营私,大肆搜括财物,排除异己,最终落得个下狱赐死的结局。开“大贪官”不说,我认为和还是个重感情的人。和死后,他的小妾豆蔻悲痛异常,写了两首七律以挽之,其中有:“白练一条君自了,愁肠万缕妾何如。自古桃花怜命薄,伤心一派芦沟水。直向东流竟不还,一缕青丝坠玉楼。”豆蔻从楼上跳下,为和殉情而死,而这也让我们看到和的另一面,说明平时和还是很有人情味的。
和?
强无敌好吧。
这个欺负皇帝都能不死的人,你问多强。
我们从几个方面了解一下他多强。
政治:前半辈子可以说辅助君王的必备人选。后半辈子朝堂一手遮天。
资源:和后世算来,贪污受贿的钱是清王朝15年的财政。
有书记载:和贪污的物品不只金银珠宝,房屋就有3000间,土地8000倾,银铺42处,当铺75处!金子60000两,1000两的金元宝100个,100两一个的银元宝56600个,银锭900万个。还有各种红宝石,蓝宝石上百个,各种绫罗绸缎上万匹,各种铜器,名贵古董十万余件!抄家的时候用马车拉了两天两夜都没拉完,可以想象何坤敛财之疯狂,敛财之多!最后经过统计折合白银11亿两!
家族:儿子被皇帝赐名、赐婚。府邸之好,之大更是不说。以至于死后,嘉庆帝的弟弟永,恭亲王奕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