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客观评价和,他能力到底有多强?

客观评价和,他能力到底有多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538 更新时间:2024/1/24 18:30:58

感谢邀请。

和在乾隆时期,备受乾隆的宠爱,可谓是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通过一些电视剧的传播,和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但和留给世人的形象,却不是那么光彩,已经成了“大贪官”的代名词。和能得到乾隆如此重用,撇开那些比如说和是乾隆喜欢的女子转世、乾隆与和是同性恋等传说不提,和肯定是有他过人的本事的。

一、和的

首先和精通汉、满、蒙、藏等几种文字,乾隆时期满朝大臣中,也只有他一人有这种才能。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乾隆第五次南巡,銮驾到山东济宁时,收到六世班禅呈递的书信,因是藏文,随行的官员也没有一人认识,最后找来和,才知道是班禅为乾隆七十大寿发来的祝寿函。乾隆听后非常高兴,让和用满、汉、藏三种文字拟定诏书,准许六世班禅届时到热河。在乾隆五十三年,廊尔喀(今尼泊尔)派兵侵犯西藏,清政府先后两次对廊尔喀用兵,这期间,乾隆的谕旨和西藏的呈文,都是由和负责翻译,可见其语言、文字功底还是较为深厚的。

和在诗词、书法上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乾隆自诩“十全老人”,没他不懂的,特别喜欢谈文论史,和为了迎合乾隆,也没少在诗词方面下功夫,并且达到较高的水平。特别是和的书法,的确有很深的功底,和还刻意模仿乾隆的字体,简直可以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很多时候,乾隆都让和替他代笔,据说,现在故宫里有些乾隆的题字,就是由和代笔写的,比如故宫崇敬殿的御制诗匾,据考证就是和写的。

二、和理财、经商的才能

和善于理财,这从其担任内务府总管后可以看出来。乾隆贪图享受,极度奢侈,在和担任内务府总管之前,内务府经常入不敷出,常常亏空。和担任总管后,不担填补了亏空,还常有盈余。乾隆几次南巡,耗资巨大,朝中和民间批评之声不断。乾隆又想享受,又在乎名声,和看透了乾隆的心思,暗中通过地方政府和一些盐商资助,在乾隆第五、六两次南巡就没再用内务府的钱,深得乾隆赞许。

和虽然是个贪官,但他的财产也不能说全部是贪污所得,也有一部分,是他经营工商业所得的。在嘉庆查抄和的家产时可以看出来,和有当铺七十五间,大小银号三百多间,其与英国东印度公司也有商业贸易。和通过放贷获利,据说和的舅舅他借钱,到还款时利息也是一分不少。可见其已等同于地地道道的商人了。

三、游戏官场的和

上面说了和个人的文才和经商本领,但我认为这并不能说明,他单靠这些本事就能让乾隆对他无原则的宠爱,这些才能也不可能就让乾隆离不开他。纵观和的一生,他并不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也没见他立下什么旷世奇功,就他那些才能,在乾隆朝时也算不了什么,我不相信满朝文武就找不到一个比他强的。但为什么就是他能一直常盛不衰呢?我们就不说那些乾隆与和有“宿缘”的传说了。

我认为和能得到乾隆的“专宠”,最关键的是和的“善解乾隆意”,和肯动脑子,善于观察,他时刻关注着乾隆,对乾隆的一切都非常上心,凡是乾隆交待的事情,和都想尽一切办法去办好,乾隆喜欢的东西和爱好,他都极尽可能去迎合。特别是乾隆晚年,已经达到日夜都离不开和的地步。因和常年陪伴在乾隆身边,对乾隆的生活习惯已非常熟悉,有人说:“和对乾隆了解之深,照顾之周到,几任皇后莫如”,可见两人之间的感情,已超过乾隆与其皇后的感情了,而且,和即便封为一等候爵后,在乾隆面前仍以“奴才”自居,深得乾隆的喜爱。晚年的乾隆年老昏聩,嘴里经常嘟嘟囊囊的,别人都听不清他说的什么,只有和能够听懂,在乾隆做太上皇后,乾隆全靠和来与外界沟通,就连嘉庆皇帝要见乾隆,也得通过和才行。

总结语:和的确有其过人的本领,其出生于武官家庭,以任侍卫入仕,可以说能文能武。其一生忠于乾隆,深得乾隆宠信,但其利用乾隆对其无原则的偏爱,结党营私,大肆搜括财物,排除异己,最终落得个下狱赐死的结局。开“大贪官”不说,我认为和还是个重感情的人。和死后,他的小妾豆蔻悲痛异常,写了两首七律以挽之,其中有:“白练一条君自了,愁肠万缕妾如。自古桃花怜命薄,伤心一派芦沟水。直向东流竟不还,一缕青丝坠玉楼。”豆蔻从楼上跳下,为和殉情而死,而这也让我们看到和的另一面,说明平时和还是很有人情味的。

和?

强无敌好吧。

这个欺负皇帝都能不死的人,你问多强。

我们从几个方面了解一下他多强。

政治:前半辈子可以说辅助君的必备人选。后半辈子朝堂一手遮天。

资源:和后世算来,贪污受贿的钱是清王朝15年的财政。

有书记载:和贪污的物品不只金银珠宝,房屋就有3000间,土地8000倾,银铺42处,当铺75处!金子60000两,1000两的金元宝100个,100两一个的银元宝56600个,银锭900万个。还有各种红宝石,蓝宝石上百个,各种绫罗绸缎上万匹,各种铜器,名贵古董十万余件!抄家的时候用马车拉了两天两夜都没拉完,可以想象何坤敛财之疯狂,敛财之多!最后经过统计折合白银11亿两!

家族:儿子被皇帝赐名、赐婚。府邸之好,之大更是不说。以至于死后,嘉庆帝的弟弟永,恭亲王奕住过。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在古代皇帝上朝听不懂方言怎么办?没有普通话他们怎么勾通交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先上个著名的段子吧某福建闽南地区太监说方言,皇帝要吃饭了,他大喊,皇帝驾崩啦~其实这事不可能出现,因为是一个典型的民间方言在官方场合的乱用,皇帝吃饭不叫吃饭,叫进膳,不管是全国各地那个地方的太监,都得规规矩矩的喊传膳。这个膳和饭的差异,其实就是官话和方言的差异,代表着不同的用语和发音。中国古代没有普

  • 历史上的太宗,谁最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称“太祖”或者“高祖”,第二个皇帝通常称“太宗”。如果不算那些短命王朝,以及割据小地方的政权,中国历史上有几位太宗还是相当厉害的。汉太宗汉文帝刘恒秦朝没有庙号制度,所以汉文帝就是封建时代第一个太宗皇帝。但汉文帝不是汉朝第二任皇帝,汉朝的开国皇帝是高祖刘邦,之后是惠帝刘盈、

  • 为什么嘉靖皇帝20多年不上朝而天下不乱?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这就是私有家族企业的好处所在,私有企业除非破产,老板永远是老板。嘉靖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而天下没有大乱,这起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有套正常运转的机制,二是超常的驾驭能力。明世宗朱厚(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汉族,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佑樘之侄,兴献王朱佑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

  • 历史上有哪些皇帝不生性多疑?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有哪个皇帝不多疑呢?怀疑别人保全自己,是人的天性,何况是掌握天下生杀大权的皇帝?从龙椅上往下看,皇帝眼中都是觊觎他皇权的野心家。所谓生性不疑虑,换个说法就是能明察秋毫、知人善任、掌控大局、不拘小节罢了,从这几个标准可以排排:唐太宗,汉文帝。谢谢!所谓的生性多疑,这应该说虽然还没有一个刚性的界定标准。

  • 中国古代帝王心术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被称为帝术的书籍有很多,比如:《道德经》无为而治的思想;《论语》仁政思想;《孟子》民本思想;《鬼谷子》权谋思想;《素书》治国安邦思想。但本文要讨论的是《韩非子》中的帝王心术以及核心思想。我们知道在“百家争鸣”的大混战中,最后胜出的是法家。法家之所以能够胜出的原因主要就一个字面对现实。而其他各家的

  • 唐朝有多少个有能力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是古代一个各方面都非常发达的朝代,而要想拥有如此成就,显然跟当朝皇帝有关。细数唐朝众多皇帝中,综合能力很强的,我个人认为有5个。我们就按照唐朝皇帝的顺序来聊聊吧。第一个是开国皇帝李渊。李渊出身于北周的一个贵族家庭,他51岁当皇帝,在位9年,随后被儿子李世民要求禅位。李渊作为开国皇帝,不够霸气,比

  •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皇帝其实处处受制约,你认为呢?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义,有助于澄清对于皇帝权力的误解。在中国老百姓眼中,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不受限制、为所欲为,生杀予夺,尽在掌中。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说得就是皇帝不容置疑和反驳的权力。但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皇帝的权力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制约。下面,我们一一道来。一、从

  • 古代最会打仗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单论军事能力:第一,刘秀600骑兵对阵40万敌兵,天降陨石大风大雨助阵(网文都不敢写);第二,朱棣北伐大漠(乾隆小儿,你服不?乾隆:我的敌人灭族了,你说我服不?);前两位俱气运之子,能力超出咱们凡人想象,少数民族帝王因为武勋起家,军事能力均比中原皇帝比例高。第三,完颜阿骨打联宋灭辽、退高丽、震西

  • 历史上有哪些帝王是勇猛过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一、后羿神话传说中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可见神力惊人,民间的传说都是根据史实加工而成的。历史上真实的后羿是夏朝有穷国得国主,趁着太康外出打猎篡夺了夏朝统治。根据推理,后羿应该是勇猛过人无疑了。二、商纣王《荀子非相篇》中说纣王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史记殷本记》也说帝纣资辨捷疾,闻

  • 古时候帝王为什么普遍寿命很短暂,是否和有太多女人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帝王的寿命普遍很短,因素很多,不只是女人。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女人,其实女人不是直接原因。或者换句话说,性生活过多、过乱,是否会短命?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古代帝王女人多,这个是事实,但是更多的人却没有关注的是他们为了临幸女人,而胡乱吃春药,而导致身体机能紊乱。其次,是饮食不健康,缺少运动有关。自古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