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你心目中,谁才是历史上最厉害的帝王?

在你心目中,谁才是历史上最厉害的帝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512 更新时间:2024/2/29 5:53:3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谢谢邀请,我是爱说历史的紫气东来,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出现了很多雄才大略,气吞山河的皇帝,有“扫六合”统一六国的始皇帝,有一介布衣提三尺白剑平定天下的汉高祖刘邦,也有后世推崇的唐宗汉武,我今天要说的心目中的最厉害的皇帝当属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朱元璋出身平民,靠自己的谋略和精准眼光推翻暴元,荡平群雄。朱元璋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当过和尚,后来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从此以后,南征北战,战略眼光极准,先除陈友谅,再灭张士诚。后北伐时,先转战山东河南,再取陕西河北,围攻大都,灭北元,收复自五代十国丢失燕云十六州,最后平定云南,统一全国,光复汉族政权,使华夏文明正统延续。朱元璋占领金陵时,听取手下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为平定天下做准备。礼贤下士,获得刘伯温、李善长等读书人的拥护。

二、废除一千年多年的丞相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皇权。丞相胡惟庸专权结党营私,威胁皇权,朱元璋借胡惟庸之事,彻底废除丞相制度,解决了相权与君权的之间的纷争,加强了皇权。

三、对子女的教育,尤其对太子朱标的培养和栽培。古时,因为皇位,父子反目成仇的情况比比皆是,可朱元璋毫不担心,他担心的是自己儿子不能学到他本领去管理和治理这个国家,从不担心儿子会造反篡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四、与糟糠之妻的不离不弃。马皇后与朱元璋是一起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患难夫妻,纵使以后贵为天子夫妻,依然患难与共,朱元璋可以唯一的知心人。马皇后死后,再未立其他妃嫔为后,可见马皇后的在老朱心中的地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五、朱元璋个人勤政爱民。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后,军国大事皆由自己批阅,并在位期最恨贪官污吏,处死贪官的案例多达数十起,赢得了民心,个人也比较节俭,受到老百姓的爱戴。

综上,每个人心中属意的皇帝都不一样,我喜欢的还是朱元璋,以穷苦出身,靠着自身出色的能力,开创大明二百七十六年的基业,实为了不起。

在我心中武则天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帝王。她不仅是封建社会唯一的女皇帝,而且政治才能一点都不比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等帝王差。武则天从李世民的才人开始奋斗,后成为李治的皇后,最后成为大周的皇帝,她的一生就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奋斗史,就这一点来说,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帝王可以跟她相比。

武则天天资聪明,胆大心细,14岁进宫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才人,并赐名‘’武媚‘’,也称‘’媚娘‘’。虽然在李世民时期,有驯服狮子骢的惊人之举,但她一直没有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视,直到李世民去世,武则天也还是个才人。

李世民去世以后,武则天去到感业寺为尼。有恋母情节的唐高宗李治,并没有忘记武则天,在王皇后的支持下,李治把武则天接回宫中,一代女中豪杰武则天,从此开始了她辉煌的人生历程。首先她与王皇后合作,击垮了李治的宠妃萧淑妃,后又以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作为代价,嫁祸王皇后,王皇后被废后,武则天成功进位,成为皇后,武则天在后宫的争斗中取得的伟大胜利。

如果我们把武则天的人生终极目标定位于皇后,那就大错特错,唐高宗李治谈不上是个勤政的皇帝,他要用大部分时间去追求自己的风花雪月,这样就给了武则天机会,她直接参与朝政,代李治批阅奏章,李治是求之不得,武则天是乐意效劳。从此武则天一步步的迷恋上了权力,参与朝政也让武则天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为她后来登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唐高宗去世以后,权势熏天的武则天把两个儿子,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折磨得死去活来,最后在一片欢呼声中武则天登上了帝位,改国号为周,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帝王,走上了权力的巅峰,她是女人的骄傲,也许这一切也只有武则天能够做到。

武则天登基以后完善和发展了科考制度,不拘一格重用有才能的人,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武则天虽为女流,却没有女人的小家子气,她宽宏大度,善于听取大臣的意见。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她的作为直接影响了开元盛世。武则天强势打破了关陇集团控制权力的格局,把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关陇元老驱离权力中心,使得关陇集团分崩离析。武则天建言“劝农桑,薄赋役”。加强了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和监督。各行各业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增长率达到了9%左右,可见当时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

武则天对于边境的稳固也是非常重视的。突厥经常骚扰,并攻占了安西四镇。吐蕃、东突厥、契丹也时有犯境。武则天在边境问题上一点都不含糊,坚决打击。一方面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震慑,另一方面以柔和的政策感化,刚柔相济,效果明显。武则天知人善用,慧眼识才,狄仁杰张柬之姚崇、宋等一批名臣出现在这个时期。

虽然武则天心狠手辣,重用酷吏,宠信面首,但作为一个女流之辈,能够君临天下实属不易,所以武则天在我心中是历史上最厉害的帝王。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客观评价和,他能力到底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感谢邀请。和在乾隆时期,备受乾隆的宠爱,可谓是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通过一些电视剧的传播,和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但和留给世人的形象,却不是那么光彩,已经成了“大贪官”的代名词。和能得到乾隆如此重用,撇开那些比如说和是乾隆喜欢的女子转世、乾隆与和是同性恋等传说不提,和肯定是有他过人的本事的。一

  • 在古代皇帝上朝听不懂方言怎么办?没有普通话他们怎么勾通交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先上个著名的段子吧某福建闽南地区太监说方言,皇帝要吃饭了,他大喊,皇帝驾崩啦~其实这事不可能出现,因为是一个典型的民间方言在官方场合的乱用,皇帝吃饭不叫吃饭,叫进膳,不管是全国各地那个地方的太监,都得规规矩矩的喊传膳。这个膳和饭的差异,其实就是官话和方言的差异,代表着不同的用语和发音。中国古代没有普

  • 历史上的太宗,谁最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称“太祖”或者“高祖”,第二个皇帝通常称“太宗”。如果不算那些短命王朝,以及割据小地方的政权,中国历史上有几位太宗还是相当厉害的。汉太宗汉文帝刘恒秦朝没有庙号制度,所以汉文帝就是封建时代第一个太宗皇帝。但汉文帝不是汉朝第二任皇帝,汉朝的开国皇帝是高祖刘邦,之后是惠帝刘盈、

  • 为什么嘉靖皇帝20多年不上朝而天下不乱?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这就是私有家族企业的好处所在,私有企业除非破产,老板永远是老板。嘉靖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而天下没有大乱,这起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有套正常运转的机制,二是超常的驾驭能力。明世宗朱厚(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汉族,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佑樘之侄,兴献王朱佑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

  • 历史上有哪些皇帝不生性多疑?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有哪个皇帝不多疑呢?怀疑别人保全自己,是人的天性,何况是掌握天下生杀大权的皇帝?从龙椅上往下看,皇帝眼中都是觊觎他皇权的野心家。所谓生性不疑虑,换个说法就是能明察秋毫、知人善任、掌控大局、不拘小节罢了,从这几个标准可以排排:唐太宗,汉文帝。谢谢!所谓的生性多疑,这应该说虽然还没有一个刚性的界定标准。

  • 中国古代帝王心术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被称为帝术的书籍有很多,比如:《道德经》无为而治的思想;《论语》仁政思想;《孟子》民本思想;《鬼谷子》权谋思想;《素书》治国安邦思想。但本文要讨论的是《韩非子》中的帝王心术以及核心思想。我们知道在“百家争鸣”的大混战中,最后胜出的是法家。法家之所以能够胜出的原因主要就一个字面对现实。而其他各家的

  • 唐朝有多少个有能力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是古代一个各方面都非常发达的朝代,而要想拥有如此成就,显然跟当朝皇帝有关。细数唐朝众多皇帝中,综合能力很强的,我个人认为有5个。我们就按照唐朝皇帝的顺序来聊聊吧。第一个是开国皇帝李渊。李渊出身于北周的一个贵族家庭,他51岁当皇帝,在位9年,随后被儿子李世民要求禅位。李渊作为开国皇帝,不够霸气,比

  •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皇帝其实处处受制约,你认为呢?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义,有助于澄清对于皇帝权力的误解。在中国老百姓眼中,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不受限制、为所欲为,生杀予夺,尽在掌中。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说得就是皇帝不容置疑和反驳的权力。但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皇帝的权力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制约。下面,我们一一道来。一、从

  • 古代最会打仗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单论军事能力:第一,刘秀600骑兵对阵40万敌兵,天降陨石大风大雨助阵(网文都不敢写);第二,朱棣北伐大漠(乾隆小儿,你服不?乾隆:我的敌人灭族了,你说我服不?);前两位俱气运之子,能力超出咱们凡人想象,少数民族帝王因为武勋起家,军事能力均比中原皇帝比例高。第三,完颜阿骨打联宋灭辽、退高丽、震西

  • 历史上有哪些帝王是勇猛过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一、后羿神话传说中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可见神力惊人,民间的传说都是根据史实加工而成的。历史上真实的后羿是夏朝有穷国得国主,趁着太康外出打猎篡夺了夏朝统治。根据推理,后羿应该是勇猛过人无疑了。二、商纣王《荀子非相篇》中说纣王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史记殷本记》也说帝纣资辨捷疾,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