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称“太祖”或者“高祖”,第二个皇帝通常称“太宗”。如果不算那些短命王朝,以及割据小地方的政权,中国历史上有几位太宗还是相当厉害的。
汉太宗汉文帝刘恒秦朝没有庙号制度,所以汉文帝就是封建时代第一个太宗皇帝。但汉文帝不是汉朝第二任皇帝,汉朝的开国皇帝是高祖刘邦,之后是惠帝刘盈、前少帝、后少帝,之后才是汉文帝。他死后的庙号就是“太宗”,前面三个皇帝则没有庙号。
汉文帝在中国几乎就是“贤君”的代名词,工作方面他开创了“文景之治”,足以说明一切。他还十分孝顺,二十四孝中有一个“亲尝汤药”的故事,就是说的汉文帝。
后世的君主,如果觉得自己干得好,就会自比汉文帝。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曾问大臣,自己类似于汉朝哪个皇帝,大臣回答他说,和桓灵二帝差不多。司马炎觉得,自己虽然不算很优秀,比不上文帝、武帝,起码也得是景帝、宣帝一类吧,怎么会是亡国的桓灵二帝呢?
大臣说,桓灵二帝时朝廷卖官的钱还归国库呢,现在咱们卖官的钱都归个人了,我看你还不如桓灵二帝呢。司马炎也很会找台阶下,他说桓灵二帝时就听不到这样的忠臣的话,看来我比他们俩还要是强一点啊。
总之,汉太宗算是中国最贤明的一个皇帝了。
唐太宗李世民东汉之后,就陷入了乱世,中间虽有西晋和隋的统一,但时间都很短,期间各种政权迭起,也出了好几个太宗皇帝,比如北魏的太宗、南朝刘宋的太宗、南朝梁的太宗等等,这些皇帝没什么政绩,时间也很短,不值一提。那么接下来,就是历史上最出名的太宗唐太宗了。
唐太宗李世民,可能是历史上最会打仗的皇帝了,唐朝的开国皇帝虽然是李渊,但天下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算得上是半个开国皇帝了。而且,他继位之后,对突厥的作战也很成功,被游牧民族称为“天可汗”,纷纷表示臣服。
政治上,唐太宗也做得相当出色,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国力渐强,史称“贞观之治”。全国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频繁,疆土辽阔,四境平安,可谓盛世。
总之,唐太宗文治武功都很出色,是历史上最优秀的皇帝之一。
宋、辽、金朝的太宗皇帝唐朝之后是五代,五代之后便是宋辽金元时期了,各个王朝都有太宗。
宋太宗是赵光义,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亲弟弟。宋太宗名声不太好,史书和后人都很怀疑他的皇位是害死哥哥抢来的,而且还害死了两个侄子。他在位期间,也没什么杰出的功绩,最大的功劳是灭了北汉,基本上实现了统一。但他没能收复幽云十六州,而且在对辽作战中吃了两个大败仗。
辽太宗是耶律德光。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著名的“儿皇帝”石敬瑭,所认的干爹就是他,幽云十六州也是他在位时得到的。他在位期间曾倾全国之力南征,灭了五代中的后晋,但在归途之中病死。
金太宗是完颜晟,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弟弟。他在位时灭掉了辽,迫使西夏称臣,又在1125年分两路攻宋,最终灭掉了北宋,“靖康之耻”此人是罪魁祸首。一人灭了两国,也是个厉害角色,不过他死后,后代被完颜阿骨打的孙子、海陵王完颜亮杀了个精光。
综上,宋、辽、金朝的太宗皇帝,虽然名气很大,也都有一些建树,但综合来说,并不十分突出。
元太宗窝阔台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广阔的朝代,元太宗窝阔台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子。
成吉思汗死后,留下遗令,让窝阔台继位,但按照蒙古人的习俗应该是小儿子拖雷。因此,虽然后来拖雷将汗位让给了窝阔台,但窝阔台还是设计将拖雷害死了,这为后来蒙古汗国的分裂埋下了伏笔,之后几十甚至上百年,拖雷系和窝阔台系争斗不休。
窝阔台在位时,整个蒙古帝国还是统一的,他南下灭了金国,又派拔都远征欧洲,一直打到中亚、华北和东欧,到现在欧洲人谈到拔都汗、蒙古人这些字眼,还是闻之变色。
综上,单论武功,窝阔台无人能比,但他在位时间短,只有11年,而且文治方面政绩不突出,属于明显的偏科学生。
明太宗朱棣明太宗就是朱棣,只不过后来嘉靖皇帝为了将自己老子送进太庙,把朱棣的庙号改成了明成祖而已。
朱棣是造反起家,发动了靖难之役,夺了侄子朱允的皇位。朱棣在位期间,算不上有什么杰出的功绩,但他五次北征,打得蒙古人不敢南顾,事实上朱棣后来的三次北征,蒙古人闻风而逃,他根本没有找到敌人,已经很有汉武帝打匈奴时的味道了。
而且,朱棣还把京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天子守国门,为大明二百年江山奠定了基础,只是他没想到后代们能力不行,没守住。
综上,朱棣的功绩也主要在武功方面,同样属于偏科生,但最好的一门单科成绩,还比不上唐太宗,所以综合成绩自然比较落后了。
清太宗皇太极清太宗皇太极,就是一个悲剧。他的父亲是努尔哈赤,庙号清太祖。他的儿子是顺治,庙号清世祖。他的孙子是康熙,庙号清圣祖。清朝前四位皇帝中,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人的庙号是“宗”。
皇太极的名气,主要来自于《清宫秘史》《孝庄秘史》之类的电视剧,实际上功绩并不如何出色,但也不能说没有。他继位时,清朝还叫后金,是他改国号为大清,把族人统称为满人。而且他在和明军作战中也屡屡取得胜利,但在入关前一年病死了。
关于皇太极的八卦最多,远超历史上任何一位皇帝,但综合来看,他的排名不太靠前。
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太宗皇帝排名如下:
唐太宗、汉太宗、元太宗、明太宗、清太宗、金太宗、宋太宗、辽太宗……
太宗是封建王朝第二个皇帝。那么历代王朝,究竟哪个太宗厉害呢?这需要全方位对比,不能只看一方面。综合分析对比太宗们的文治武功,唐太宗李世民(598年或599年649年)就脱颖而出,当居首位。
一.“武功”盖世。
李世民少年从军,聪明果敢精于骑射,屡立战功。615年随军救出被突厥军围困的隋炀帝。616年,唐国公李渊被任命太原留守,李世民随父多次出征平叛、击退东突厥的进犯。617年,李世民说服父亲李渊起兵反隋,史称“晋阳起兵”,亲自率领右三路大军攻占长安,被封为秦国公。李渊允诺事成后立李世民为太子,事成后实际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为玄武门之变埋下祸根。
618年,李渊称帝,封李世民为秦王。此时,唐并未统一中国,只占有关中和河东一带。秦王李世民开始四方征讨,最终统一中国。尤其是虎牢之战,李世民一举歼灭盘踞在河南的王世充和盘踞在河北的窦建德两大军事集团,使唐获得华北统治权。唐的建立和统一,李世民居功至伟,军功盖世,声望鼎盛,名声显赫。对于李世民的天大功劳,李渊封无可封,破天荒地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位高于王公,并允许天策府自置官属,形成一个小朝廷,李世民开始四方广招贤才。李建成感到威胁联合李元吉多次谋害李世民,关键时刻李世民作出唯一的一次反击,这就是玄武门之变。
626年,唐太宗李世民继承大统。
李世民在位期间,开疆拓土,先后歼灭东突厥、薛延陀,平定高昌、龟滋、吐谷浑等,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经略丝绸之路。大唐威名远播,四方臣服。
二.文治天下。
唐初,全国历经隋炀帝暴政导致的严重战乱,人口锐减。贞观初只有200万户,百废待兴,国力衰微。马上皇帝李世民又如何治理天下?
吸取隋亡教训,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农桑,李世民也克制私欲节俭生活。
招贤纳士,鼓励谏言,最有名就是魏征,魏征本是李建成对抗李世民的重要谋士,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以博大的胸怀招揽魏征,魏征一生向李世民进谏言200余次。有一次李世民正在玩鸟,魏征来了,李世民忙把鸟藏在怀中,魏征察觉后装作不知,慢条不理地处理完事情后才磨磨噌噌离开,李世民忙拿出鸟,发现喜爱的鸟已经死了。窥一斑可见全豹,李世民的伟大由此可见端倪。
清明政治,李世民注重吏治建设,不定期检查,并把自己选定官员的功过记在屏风上,作为升降的依据。
经略丝绸之路,实行开放政策。经过丝绸之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昌盛起来,著名的唐三彩就有相应题材作品。开放政策下,李世民提倡睦邻友好,深受北方各少数民族欢迎,他们尊称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中外使者频繁往来,玄奘出使天竺(《西游记》原型)等。
649年7月10日,唐太宗李世民去世。经过23年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疆土辽阔,四境平安,为大唐盛世奠定良好开端。
唐太宗李世民文治武功均属上乘,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诗人。所以说太宗当中首推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