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君王和知识精英祭天、拜祖,能说明他们相信鬼神吗?

古代君王和知识精英祭天、拜祖,能说明他们相信鬼神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820 更新时间:2024/1/17 12:16:40

中国自古以来,帝王和百姓都要举行祭天、拜祖等大典,但并不是说帝王就相信世界上有鬼神存在,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震慑百姓,让他们对自己的统治服服帖帖,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

《易经》中曾说:“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归”。也就是说,古代圣贤相信鬼神,只是为了教化百姓,使他们诚心服从。可见,他们只是把鬼神作为招牌,来从精神上控制百姓,让他们安守本分,亦步亦趋。

他们往往把鬼神之事描述为一种令人恐怖的景象,一个人死了以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此生此世不修善德,死后就要沦入十八层地狱,上刀山、下火海。这种恐怖的景象,对于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有很大的警戒作用。

“万世师表”孔子曾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表明他对鬼神之事的淡漠。有一次他生病了,子路提醒他祈祷神灵,他回答说:“我已经祈祷很久了。”言外之意是说向神灵祈祷也无济于事。实际上也表示他并不相信世界上真有鬼神存在。

另一高徒子贡问孔子,人死后有没有感觉,孔子却不从正面回答:“如果我说人死后有感觉,恐怕孝子贤孙生前不去尽心侍奉亲人,死后却隆重地祭奠亡人;如果我说人死后没有感觉,又担心不孝子孙会把已故的亲人丢弃荒野而不去埋葬。”孔子回答这个问题时,关注的是结论是否有助于对世人的道德教化,不关心世上是否真有鬼神存在。

汉代时期的神学家,大肆鼓吹君权神授,声称“天子受命于天”,以便让臣民老老实实地顺从于统治者,不要心生贰心。东汉无神论者王充就旗帜鲜明地否定君权神授,他说:“人,物也,虽贵为王侯,终不异于物。”指出帝王也是凡人所生。并举例说,如果汉高祖刘邦是神龙之子,那么刘邦也应该能腾云驾雾才对。

不要说2000多年前的孔子和老子,这些春秋战国时代的知识精英们了。

即便是7000多年前的女娲时代的祭师们,他们主持着宗教活动,你以为,他们就真的相信,这世界上有鬼神吗?

看看下面,从半坡文化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

懂不懂这个“人面鱼纹”的含意呢?

如果不懂,就看看下面,从两汉时代的墓葬中出土的这幅汉墓壁画吧。

这幅汉墓壁画,还是看不懂吗?

那么,下面这幅图呢?

这是《太极图》。

学过辩证法的人,自然就知道“对立统一之规律”,也就知道,《太极图》,也是表现的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

但是,辩证法里面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只讲到对立统一规律的现象,却并没有讲过对立统一规律的原因的。

没有哪个现代的哲学家讲过,为什么会有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怎么形成的。

而《太极图》,却讲到了对立统一规律形成的原因。

《太极图》中的鱼眼,就是对立统一规律之因,《太极图》中的鱼体,就是对立统一规律之果。

那么,因又是什么?果又是什么?

因,就是规,就是矩。

果,就是秩序,就是功能。

《太极图》,就是对汉墓壁画的精炼化、简单化。

看到了,汉墓壁画中的“规”和“矩”吗?

蛇身人首的伏羲和女娲,各自手持一把“规”和“矩”,他们依据自己的“规”和“矩”,又通过自己的功能结构之秩序“尾巴”的力量,来与对方形成一个对立统一关系。

所以,由各自的功能秩序所形成的对立统一,就是一种现象,而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就是对立统一双方各自的“规”和“矩”。

是有了各自的“规”和“矩”,才有了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

这就是对立统一关系的规律。

《太极图》由汉墓壁画而来,而汉墓壁画,则与人面鱼纹有牵连。

人面鱼纹中的鱼,是神灵,是图腾,汉墓壁画中的蛇身人首,也是神灵,也是图腾。

神灵和图腾,是一种寓意,是一种价值观。

鱼,寓意着渴望财富,年年有余;蛇身人首,寓意着能屈能伸,适者生存。

所以,汉墓壁画和人面鱼纹,都是表达一种对立统一规律。

这就是我们古代的知识精英们,所揭示的一种“道”。

那么,“道”和鬼神有关系吗?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她肯定是与鬼神没有关系的。

可是,与鬼神没有关系的“道”,怎么又用鬼神来表现呢?

这就是因为,人与人,不同啊。

晋惠帝司马衷,在官员们上报天下荒乱、百姓饿死时,就奇怪地问道:“何不食肉糜乎”?

人与人的知识结构不一样,对事物的理解就不一样,那么,要相互沟通,怎么办呢?

只能是智者迁就愚者,顺应愚者的思路,去加以引导。

毛泽东,是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然而,他有一句名言。

就是:“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伴随着这一句话,他还有一句话。

就是:“正确的路线一经制定,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所以,古代君王和知识精英祭天、拜祖,能说明他们,相信鬼神吗?

你说呢?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在中国古代皇帝中,哪个皇帝最痴情?哪个皇帝最风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最痴情皇帝明孝宗朱佑樘。明孝宗朱樘,汉族,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孝宗朱佑樘(弘光)皇帝的后宫只有皇后张氏一人,恩爱如民间夫妇。没有什么动人的故事情节,面对无尽的诱惑,他能始终如一地爱自己的妻子,难能可贵,其实爱情本来就是平平淡淡的,而放在高贵处的平淡的东西,就不是那么平淡。最风流皇帝宋度宗赵二十五岁即位

  • 刘伯温临终前不准子孙学帝王之术,那他的后代过得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1375年,明太祖洪武八年,明朝开国功臣刘基刘伯温因病去世,从此刘伯温家族伴随着整个大明王朝不断起起伏伏!刘伯温的遗训:子孙不要出仕,否则不利。据刘伯温的神道碑铭记载,刘家子孙曾经流传着一个刘伯温的遗训。刘伯温临死前告诫自己的儿子刘琏和刘,你们不要再出仕为官,也不要让子孙出来做官,否则对刘氏家族非常

  • 历史文化中,老天爷和阎王爷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二位爷都不好惹!老天爷主宰着自然界的大事小情谁也无法阻止。老天爷要下雨你打伞都不好使,要下暴雪说让你开不开门就开不开门,说今年颗粒无收你就挺着,说刮龙卷风就让你房倒屋塌……阎师傅掌控着人的生死大权,铁面无私爱谁谁。叫你三更死活不到五更,每天翻着生死簿看谁不顺眼就找个借口叫你过去给好人腾地方。真要说二

  • 周朝的国家干部和人才选拔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周朝,是一个以分封制为国家制度的王朝,它是一个由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组成的王朝。因为周王朝是分封制王朝的性质,决定了周王朝势必是一个贵族社会。所以,在周王室有威严的西周和春秋时期,周朝的国家干部和人才选拔机制是以“世禄世卿制”为基础,以各种不同方式的“考察制度”为辅助的一种人才选拔流程,简单的说,就是王

  • 玉皇大帝和人间帝王所戴冕旒冠有什么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我是蔷薇看中国,根据很多造像和书中记载,玉皇大帝的穿戴打扮是:身着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玉皇大帝这样的打扮就是中国古代皇帝祭祀上天时的冠服打扮!中国古代帝王戴的冕冠的顶端有一块长形冕板,名叫“延”。延通常是前圆后方,象征天圆地方。延的前后檐,垂有若干串珠玉,以彩线穿组,名为:“冕旒”。冕旒的

  • 管仲曾用弓箭射杀齐桓公,后来是如何被齐桓公重用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主要还是能力强整个事件的完成故事网上随便都能找到,齐桓公能用管仲,主要归功于鲍叔牙,鲍叔牙跟小白透露了当年的一件事。齐僖公有三个儿子,小白是最不被看好得意一个,齐僖公委托鲍叔牙辅佐小白,鲍叔牙不愿意,装病不接受,管仲劝鲍叔牙说:“另外两个公子不行,小白为人成熟,不耍小聪明,是成大事的人,除了我没人理

  • 万历皇帝庙号中的“神”字,是褒义还是贬义?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肯定是贬义。万历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却有三十年消极怠工(不上朝)的记录。有人说,明亡于崇祯,实亡于天启,始亡于万历。历史对万历的定义就是一个昏君,这个没有太大的争议,因此“神宗”这个庙号肯定是庙号,是古代帝王驾崩后,在太庙立室奉祀而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古代帝王真正有庙号开始于

  • 古代谋士中,姜子牙、张良、诸葛亮、刘伯温是同一个人的转世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你应该说的是一则神话故事吧,那应该把张良换成孙膑。故事是这样的。话说姜子牙在大封神仙之后,本想回昆仑山,修行成仙,奈何受到原始天尊点拨,说姜子牙这具身体根骨奇差,不能成道,建议姜子牙舍弃肉身,重新投胎转世再度修行,并许诺了大罗金仙位。于是姜子牙舍弃肉身,去地府投胎转世,而要修道成仙,必须需要拥有九窍

  • 周惠王十五年的神降临,真的是神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周惠王十五年,为公元前662年。《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记载:“秋七月,有神降于莘。”莘,为西虢国之地,位于今河南三门峡市的峡石镇西十五里的莘原。《左传》记载有神降临之事,却没记载下所谓的神到底是什么神,又有何神迹。但从神能说话这点来看,这位神极有可能是人扮的。先不管这位神是真是假,现代人更应该关注的,

  • 在民间信仰中玉皇大帝被认为是主宰一切的最高神明,你知道玉皇爷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玉皇大帝,居于太微玉清宫,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究其名号,据《玉帝圣号同异考》说:“玉帝圣号,崇自牿劫前,中古复尊上,重称赞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见闻,所皈重,随其彰著,敬上诸神之号,以定称谓。玉帝有四:一太微玉帝,汉武帝上太微垣星主号也,二梵天玉帝,汉宣帝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