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帝王为什么不在四川建墓?

帝王为什么不在四川建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266 更新时间:2024/3/8 20:48:05

四川的兄弟不必妄自菲薄,四川并非没有帝王陵,光本人知道的便有七座之多,分别是望帝陵、丛帝陵、汉惠陵、安都陵、安昌陵、永陵、和陵,至于王陵那可就更多了,例如明十陵。

1、望帝丛帝陵:古蜀国望帝杜宇和丛帝鳖灵的陵墓。这两位的帝陵都在成都市郫都区的望丛祠,是全国唯一的“一祠祭二主”的祀祠,因此便放在一块写了。商朝末年,鱼凫部落之王杜宇因参加武王伐纣,后被周王室册封于蜀地,并建都立国,自称望帝。杜宇晚年时,蜀地洪水为患,蜀民不得安处,杜宇于是任命鳖灵为相,主持治水,鳖灵察地形,测水势,疏导宣泄,水患遂平,蜀民安处。杜宇感其治水之功,让帝位于鳖灵,鳖灵接位后,号称丛帝,又称开明帝。1919年,四川督军熊克武修建祠宇,并由但懋辛书写二帝墓碑“古望帝之陵”和“古丛帝之陵”,而近年望丛祠也已由原来的22亩,扩大到80余亩。

2、汉惠陵:蜀汉开国皇帝刘备陵墓。刘备的简历其实都不用详细介绍,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其生平大多数人都有所了解。其早年参加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但因其自身实力有限,辗转依附于公孙瓒陶谦袁绍刘表等诸侯,直到“赤壁之战”后夺取荆南四郡,这才获得了根基之地。后应邀入川,并历经三年战争夺取益州,后又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从而奠定三分天下格局。章武元年(221年),曹丕篡汉建魏之后,刘备于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后发动“夷陵之战”,但全遭遇惨败,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列祖,葬于惠陵(位于成都市武侯祠内)。

3、安都陵:成汉开国皇帝李雄陵墓。西晋末年,李特在蜀地率流民起义,后被益州刺史罗尚所杀,其子李荡在追击敌人时同样被杀,在继任者李流选择投降的情况下,李雄独自率军袭破孙阜军,迫使其退军,并随后攻陷郫城。李流病故之后,李雄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并于建初二年(304年)自称成都王,改元建兴,又于建兴三年(306年)称帝,国号为成,建立成汉政权。李雄在位三十年,爱护百姓、知人善任,颇有明君之风,最终于玉衡二十四年(334年)驾崩,时年六十一岁,庙号太宗,谥号武皇帝,葬于安都陵(位于成都武侯区)。该陵墓地面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了高5米的封土堆。

4、安昌陵:成汉第四任皇帝李寿陵墓。李寿是成汉开国皇帝李雄的堂弟,自幼聪敏好学,雅量大度,深受李雄重用,历任前将军、征东将军、大将军、大都督等职,李雄病重之际,命其辅佐朝政。玉衡二十四年(334年),李雄病逝之后,太子李班即位为帝,然而旋即便被李雄第四子李越联合其弟李期所杀,李期随即自立为帝。玉恒四年(338年),李寿率军攻克成都,废李期自立,改国号为汉,建元汉兴。不过,李寿在位期间残暴嗜杀,使得成汉政权国势日衰,死后葬入安昌陵,此墓是他与皇后阎氏的合葬墓,同样已经残破不堪。

5、永陵:前蜀开国皇帝王建陵墓。王建于唐末加入忠武军,后位忠武八都之一,因救护唐僖宗有功,得以晋升为神策军将领,后被排挤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后不断发展势力,逐渐壮大。文德元年(888年),王建开始攻打西川,经三年苦战最终夺取西川,被封为西川节度使,后又接连降服或击败武泰节度使王建肇、东川节度使顾彦晖、武定节度使拓跋思敬,得以占有两川、三峡,并于天复三年(903年)被唐昭宗封为蜀王。天复七年(907年),唐朝灭亡,王建因不服后梁而自立为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王建在位十二年,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扩张疆土,国力日渐昌盛,去世之后,庙号高祖,谥号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葬于永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永陵路),该墓也是目前唯一一座地上皇陵。

6、和陵:后蜀开国皇帝孟知祥陵墓。唐末之时,孟知祥因姻亲缘故,深得晋王李克用赏识,前蜀灭亡之后,得以出任西川节度使。到后唐明宗统治时期,孟知祥开始渐渐生出自立之心,最终举兵反叛。长兴四年(933年),孟知祥率兵吞并东川,击溃朝廷平叛军队,拜成都尹,加封蜀王。应顺元年(934年)正月,正式称帝,建立后蜀,改元明德。不过,称帝同年孟知祥便去世了,终年六十一岁,庙号高祖,谥号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葬于和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北郊约7公里的磨盘山南麓)。该陵一直被误认为是一座废弃的砖窑,直到1971年经考古研究,才确定为一座帝王陵,可惜的是被发现时已经被盗。

除了以上帝陵之外,四川的王陵其实更多,历代以来获封于蜀地的王爷大多葬于此处,其中规模较大的王陵群,应该就是“明十陵”了,其以明朝第三代蜀王朱友埙的僖王陵为中心,围绕其四周及邻近区域已形成最为集中的僖王赵妃墓、僖王继妃墓、黔江悼怀王墓、怀王墓、惠王陵、昭王陵、成王陵、成王次妃墓、半边坟郡王墓等十个陵墓。

△西汉帝陵分布

至于古代帝王陵墓的选址,虽与风水有一定关系,但其实呈现出的最典型特点,那便是主要分布于国都附近,例如西汉皇陵大多位于陕西西安周边,东汉皇陵则大多位于河南洛阳周边,唐代帝陵则分布于陕西渭南和咸阳地区,北宋帝陵徽钦二宗之外则大多位于河南巩义市,南宋帝陵则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而明朝帝陵除明孝陵(在南京)外皆位于北京市,清朝帝陵入关前在盛京沈阳附近,入关后则主要有河北省唐山市的清东陵和河北省保定市的清西陵。

如此分布的原因,在于古代提倡“以孝治国”,身为皇室更要以身作则,遇到重大节日或重大庆典,皇帝往往要拜谒祖陵,如果距离都城太远,那岂不是很不方便。因此,除了元朝和少数死于他处的皇帝之外,大多数帝陵都距离都城不远,因而四川帝陵主要埋葬的就是割据四川的政权皇帝。

(1)古代君王和渭南的故事:

古代皇帝选陵墓非常讲究,因为古人比较迷信,认为自己的陵墓会影响到子孙后代。选的好可以千秋万代,选的不好二世而亡,秦始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古代人选墓址,风水很重要,为何不选择四川?就拿秦始皇举例子吧,秦始皇当年为了修建自己的陵墓,专门设立了一个职位,年复一年的给自己找陵墓位置。当时秦始皇要求选的墓址,必须有五处河水,五处山峰,形成五爪金龙之态。

除了这些之外,选的墓址还必须建立在龙脉之上。虽然说龙脉的位置好找,但是五山无水并不简单。最后实在没办法,用人工凑出来了五爪金龙。因为是人造的,所以最后二世而亡。

而根据古代人的风水,古代人认为中国总共有三条龙脉。龙脉都是西起昆仑山脉,然后一直往东延伸。

从昆仑山脚下,往东形成了北龙(艮龙之脉)、中龙(震龙之脉)、南龙(震龙之脉)三条龙脉。当年秦始皇为了能够让自己独享天下,破坏了南北两条龙脉。

而北龙脉从新疆到内蒙青海甘肃,最后一直延伸到黑吉辽地区。南龙脉从云贵川地区到湖南广东,最后一直延伸到江浙地区。中龙脉则是西起四川到河南安徽,最后停在山东地区。四川不是有龙脉吗?为什么没有皇帝埋在这里?有龙脉是先决条件,关键是要在四川有皇帝。其实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你会发现四川没有统一天下的皇帝,最多只是一个独立的政权。

说到四川皇帝,最出名的就是三国时期的刘备,然而刘备只是三分天下。四川的地理条件如此优渥,为什么就不出统一天下的皇帝呢?其实和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因素。

因为四川本身就是一个盆地,而且在古代更是一个荒凉之地。在四川里面人民生活的比较安逸,但是外面人想进来可不容易。正如古人所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在这样的先决地理条件下,四川地区非常容易自给自足。就算是遇到战乱的情况下,四川也可以自立为王,比如说刘备。然后占据险地,徐徐图谋天下。

但是这个徐徐图谋天下太难了,蜀道进来容易,出去也不简单。既然都出不了统一天下的皇帝,那么又有哪个皇帝闲的没事,把自己的坟地选在这里?毕竟皇帝都是就近选墓。

虽然别看中国地大物博,但是龙脉基本上可以概括绝大部分的地区。所以说在某些地区可以出皇帝,只是这个皇帝大小而已。至今为止,四川也不是没有出过皇帝,只是都属于小政权。

比如说蜀国皇帝刘备,不过刘备的墓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永陵、和陵、安都陵、安昌陵,这些基本上都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些小皇帝。另外我还看到有些人说,由于刘伯温斩尽天下龙脉。

因此四川本来有龙脉的,但是后来被刘伯温斩掉了。然而三国时期到明朝中间千年时间,为何就没能出一个皇帝呢?

刘伯温斩龙脉是明朝时期的事情,这样的说法解释不了千年不出皇帝的原因。而且龙脉这种东西本来就虚无缥缈,四川地区之所以出不了皇帝,主要还是如上述所说的地理问题。

既然都出不了大皇帝,所以说没有皇帝陵墓就非常正常了。不过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一些比较小的皇帝。而其他地区的皇帝,都有自己所谓的“龙兴之地”,也不会没事跑来建墓。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在古代,皇帝三宫六院,皇帝的感情生活会心累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看到很多朋友答,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三千佳丽,肯定每天过的是夜夜笙箫的幸福生活。但少校在这里要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你们讲一个不争的事实:回答夜夜新郎的基本都是没结过婚的。真正的已婚男人,夜夜新郎,这日子能坚持三个月。他就很厉害了。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还没有什么大的生活压力。那作为一个皇帝要治国理

  • 隋唐皇帝避暑时,是怎样从长安到麟游县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先来看看麟游麟游县,是隋唐官员闲时避暑游玩之地宫井,因隋义宁元年有麒麟游观得名,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东邻永寿、乾县,西接千阳、凤翔,南俯扶风、岐山,北依彬县及甘肃灵台县。麟游县地处黄土高原,千山余脉从西南入境后在两亭附近分支,北支称页岭,南支称凤山和岐山。在唐初,改麟游郡为西麟州。贞观元年(62

  • 渭南历史上的80多位宰相有哪些?除了寇准、张仁愿,还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陕西渭南的历史名人,多的数不过来。历史上据说光宰相就有八十几位,真是人才济济,历史名城。这些宰相里除了寇准,张仁愿以外还有:公孙衍,战国时阴晋人。很多人认为是苏秦与张仪展开了战国时期合纵连横之战,其实是不对的,苏秦与张仪并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与张仪进行合纵之争的是公孙衍。当时,公孙衍任魏国相,曾主张联

  •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为什么这句话能代表明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本意是描述的永乐皇帝朱棣在迁都北京时,正好离山海关不远。山海关以北的地方有满族部落有蒙古族鞑靼和瓦剌生活,并经常骚扰我国北方边境,朱棣驻扎在离山海关不远的北京,相当于守护着我国的国门,主要表现的是明朝皇帝的爱国主义情操和不屈的民族气节!君王死社稷描述的崇祯皇帝最后被逼

  • 西安各朝代的皇帝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古都西安有十三朝:从西安建都的西周开始秦、西汉、新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以及迁都西安的东汉和西晋等十三个王朝。历时长达1140年之久。自公元前1057年至公元904年,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是中国古代做为都城时间最长的城市。1、西周: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

  • 陕西西安出现过那些历史上的帝王将相?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一个足矣!太多了!江南的才子山东的相,陕西的皇帝两行行!山东的相,山西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是中华民族的写意和象征!是中华民族民族的历史记忆,不是哪一个地方的人形成的!但,西安本地人并不多!周,定都镐京!宝鸡人。秦,咸阳,秦始皇,起于宝鸡。王翦,白起等,渭南人。商鞅,吕不韦等不是陕西人。汉,

  • 儒家文化为什么被古代统治者所青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哲学,是为古代统治者。服务的工具,统治者利用哲学思想观。来约束民众,民众被哲学宗教思想约束。就会自主的维护统治者的利益,这样统治者。才能够建立太平盛世,就是说国家要稳定。就必须用哲学的方式来约束民众,哲学从远古传承到现在。根深蒂固,早以经印在了人类的灵魂上。变成了宗教信仰,既是我们科学这么发达。

  • 传说刘邦早年贪财又好色,萧何、张良等人为什么还愿意追随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1.流氓皇帝刘邦是纯正的草根出身,而且由于家教不好,一身痞子气,好说大话,不爱干活,成天吊儿郎当,吃喝嫖赌,五毒俱全。司马迁说他“好酒及色”,应该不是污蔑(司马迁也没那个胆啊)。为何最后他成事了,而那个西楚霸王兵败自杀了呢?当上皇帝后,他向群臣提出了这个问题。大臣高起、王陵谈了一下认识:大王虽然你脸

  • 九王夺嫡,为什么康熙皇帝慧眼识英雄,选择了四皇子胤继承下一任皇帝呢?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九王夺嫡的背景,主要是清朝历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对嫡长子胤两次废立后,康熙的九个成年儿子们,互相抱团争夺下一任皇帝继承权的斗争,历史上称九王夺嫡。而当太子党核心嫡长子胤第二次被废,宣布太子党彻底退出夺嫡名单。而有贤明王爷之称的八王爷胤人人看好,朝野上下都认为他会继承大宝时,康熙驾崩畅春园

  • 陕西澄城县刘家洼发现了芮国墓地,谁知道芮国的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几年前,刘家洼陕西渭北一个村庄,村民发现一伙人半夜在自家地里“活动”。悄悄地告诉县里,不料,因此救回了四百多件文物,还发现了一处重要的周代遗址。面对这样一个遗址,社会各界猜测纷纷,可没想到答案出来,却出人意料让人愕然不已?原来它竟然和一个神秘消失的古芮国有关,那么古芮国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往事,为何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