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关于人物孝敬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上关于人物孝敬的故事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691 更新时间:2024/1/18 22:57:45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外是礼仪之邦,对内以仁治天下,而“孝”又是诸德的根本,融会于其中。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孝经》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不管老幼,孝在中国都是随处可见的。由此,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之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历史上有关人物孝敬的故事。

亲尝汤药天子之孝汉文帝刘恒,曾开创“文景之治”国家富强的局面,虽然日理万机,但是做为皇帝依然有自己的母亲。母亲薄姬曾经生病三年,汉文帝侍奉母亲毫不懈怠,目不交睫,不解衣带,尽心尽力,小心翼翼地服侍母亲。每当喝药的时候,汉文帝都要自己先尝一尝,感受一下凉热苦涩,再让母亲服用。一片孝心很是令人感动。

做为一个皇帝,大可不必做这些“小事”,但是文帝“爱敬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为天下人做出了榜样,行天子之孝,教育了百官和百姓。

百里负米贫民之孝子路从小家境贫寒,生活艰苦,经常挖野菜充饥度日。但是子路非常孝顺,心想自己吃苦也就罢了,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怎么能行呢。于是,子路辛苦劳作,积攒钱财,准备为父母买米来供养。

可是,买米需要到百里之外才能够得到,子路为了奉养双亲,不怕路途遥远,赶到那里,买了米再一步步背回来。寒来暑往,风雨雪霜,四季变换,年复一年,子路不辞劳苦,百里负米,孝养父母。

后来父母过世,子路做了大官,却时常感叹,伤心父母过世早,没和自己过上富足的生活,想想自己百里负米孝顺父母,再不可能了。

子路做为一个贫民,生活艰难,还心念父母,不怕辛苦,百里负米,以此孝养,实在难能可贵。

戏彩娱亲老者之孝老莱子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隐士,非常孝顺父母,不仅照顾好父母的饮食起居,还想尽办法让父母开心。老莱子已经七十多岁了,头发也花白了,父母看到儿子也这么大了,感叹自己时光不多。看到父母忧愁,老莱子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有一天,他做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嬉戏玩耍,动作滑稽,言语幼稚欢快,神态天真可爱,父母看到呵呵而笑,开心不已,老莱子见此也甚欢喜。

老莱子做为一个七十古来稀的老人,没想着自己怎么安度晚年,千方百计地使父母快乐,这种孝更是至亲至爱,稀缺少有。

扇枕温席幼子之孝黄香出生在汉朝时期,小时候母亲早逝,对父亲十分的孝顺。夏天天气炎热,蚊子很多,傍晚,黄香早早的放下蚊帐,将蚊子都扇出去,等到席子和枕头都扇凉了,才喊父亲来休息。冬天严寒难耐,被子冰凉,黄香提前钻到父亲的被窝,用自己的体温驱除寒意,等暖和了才喊父亲来就寝。后来黄香做了魏郡的太守,黄香拿出自己的俸禄和家产救济灾民,这一切也都源于他扇枕温席的良好品质。

黄香做为一个才几岁的幼子,还不会很好的照顾自己,就心思体行去照顾自己的父亲,实在值得敬佩和赞叹。

从皇帝到黎民,从老者到幼子,孝无处不在,百善孝为先,希望天下的人,不以自己为尊,不以自己为贫,不以自己为老,不以自己为幼,善待自己的父母,使父母生活有所照顾,精神有所愉悦。愿天下的父母安康长寿。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的皇帝是真的迷信还是想通过迷信来控制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这样啊,话不可说全。古代封建迷信是常见现象;信佛信神信上帝都是一种信仰;皇帝可以利用天授皇权神话自己;黎民百姓大将小兵皆信皇帝是神之子;于自己威望建立和稳定统治天下是十分有利;心灵有了寄托自然抱怨祸害少一点了;神之子号令天下人人可以理解不疑;神话自己使人臣服于我心甘情愿;信仰让团体有了凝聚力更强大;

  • 关于古代名人坚持不懈的故事,短一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1、头悬梁锥刺骨战国时苏秦,与魏人张仪同师鬼谷先生。他夜间读书,苦心钻研,困倦欲睡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一直流到脚步上。汉代孙敬好学,读书时,用绳子把头发系在屋梁上,以防止打瞌睡,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

  • 纵观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什么都与迷信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不应什么都往迷信边上拉,什么都扣上迷信的大帽子,这是很气妥的,世界并非真是不黑即白。世界是丰富多彩多样的,人亦如此,并不是不是科学就是迷信。科学,迷信之外还有哲学,文化,心理等等。人会有认知错觉,也会偏激情绪,这可理解。而对一些事不做充分认知理解,就凭感观而自以为是的乱扣帽子就欠妥,给人戴高帽尚可,

  • 武则天为什么要说自己是弥勒佛转世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先来看看弥勒佛在佛教文化中有什么重要意义,就能明白武则天为什么要极尽全力宣传自己是弥勒转世了。武则天时候所说的弥勒佛,不是我们现在经常在寺庙看到的那个挺着大肚子开怀大笑的形象。那个其实是五代时期的一个僧人,相传为弥勒转世,所以后人将其形象作为弥勒佛像。而在武则天所处的唐代,弥勒形象还是很标准的佛

  • 为什么古代君王要迁都?曾经的地方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迁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加强君王对于国家王朝的掌控力,提升君王自己的实力(提升国家的实力也是在提升君王自己的实力)。在古代,首都一般意味着就是整个国家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等,代表着一个国家王朝的实力。而迁都则对于国家王朝的各个方面影响都很大,所以一般而言,君王是不会要求迁都,但历史上迁都的君

  • 历史上国家将亡的时候有没有劝皇帝殉国的臣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看到这么多人说没有,我按捺不住要跳出来,其实历史上是有臣下劝皇帝殉国的。比如著名的隋炀帝,他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在照镜子的时候,曾摸着自己的脖子说:“这么好的脖子,谁会砍下它!”后来,隋炀帝的禁卫军发生哗变,他们冲进隋炀帝的宫殿,抓住了他。禁卫军诸将告诉他,大隋将亡,请皇上殉国。当时,隋炀帝看大势已

  • 古代皇帝真的都相信君权神授,信仰上天的意志吗?还是只当作是统治万民的手段?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一个人真的明白世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巨系统,到处充满了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而确定性只是一种例外。那么任何一种降临在自己头上的好事,都可以说是幸运的。何况是当了皇帝呢?以明朝太祖朱元璋为例,一个到处流浪的乞丐僧人,人生居然像开挂了一样,走到了人人都羡慕的皇帝高座。丝逆袭到这种程度,如果还相信是自己能力

  • 袁世凯用了什么计策逼清帝退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云烟散去,发现窃国大盗袁世凯是文韬武略的。在逼清帝退位时,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大古代名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风范。1.对隆裕太后瞒天过海。袁世凯再次掌握北洋新军后,立马向隆裕太后哭穷,张开血盆大口,向孤儿寡母索要军饷。隆裕如实相告:国库里面也没多少银子了。袁世凯对隆裕说:孙中山的哥哥是

  • 古代的皇帝相信自己做天子是天命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先别急着下结论,不如我们走进时光隧道,穿越时间与他们面对面,听他们怎么说:刘邦:“说出来你们都不信,我不是我爸爸的儿子,你先别笑,真的!这都是我爹告诉我的,他老人家说有一天晚上突然电闪雷鸣,老爷子睁眼一看,发现一条蛟龙从我妈身边飞了出去,从那以后,我妈就怀孕然后生下了我,所以我是纯种真龙天子”!刘老

  • 魏徵有哪些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魏徵,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敢于直言进谏。那么魏徵都有哪些大家不知道的小故事呢?一、几经换主,终得明君。魏徵最初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相当于隋朝官吏。后来元宝藏响应李密起兵,魏徵又归入李密麾下,不过魏徵献给李密壮大瓦岗的十条计谋,李密都没有采用。李密被王世充击败后,魏徵随李密归降李唐。魏徵劝降李